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秋雨入十月

2021-01-14 濮哥讀美文



寒露已過  秋意漸濃

古語說 「一場秋雨 一場涼」

或許秋雨最知這個秋殘如血的季節


因此無論古人還是今人

總愛把自己的心情融入雨中,再引雨入詩詞

雨寄託著情感,承載著情愫

淺吟低唱著人生的境遇


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秋雨梧桐葉落時,落葉滿階紅不掃

……..

一起應時景 隨古人感受秋雨的味道





江城如畫裡,山曉望晴空。

雨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

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





其一


 雨中百草秋爛死,階下決明顏色鮮。

著葉滿枝翠羽蓋,開花無數黃金錢。

涼風蕭蕭吹汝急,恐汝後時難獨立。

堂上書生空白頭,臨風三嗅馨香泣。


其二


闌風長雨秋紛紛,四海八荒同一雲。

去馬來牛不復辨,濁涇清渭何當分?

禾頭生耳黍穗黑,農夫田婦無消息。

城中鬥米換衾禂,相許寧論兩相值?


其三


長安布衣誰比數?反鎖衡門守環堵。

老夫不出長蓬蒿,稚子無憂走風雨。

雨聲颼颼催早寒,胡雁翅溼高飛難。

秋來未曾見白日,泥汙后土何時幹。





竹塢無塵水檻清,相思迢遞隔重城。

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

西宮南內多秋草,落葉滿階紅不掃。





萬木葉初紅,人家樹色中。

疏鍾搖雨腳,秋水浸雲容。

雪磧回寒雁,村燈促夜舂。

舊山歸未得,生計欲何從。





涼冷三秋夜,安閒一老翁。

臥遲燈滅後,睡美雨聲中。

灰宿溫瓶火,香添暖被籠。

曉晴寒未起,霜葉滿階紅。





海東明月鎖雲陰。花在月中心。

天外幽香輕漏,人間仙影難尋。

並刀翦葉,一枝曉露,綠鬢曾簪。

惟有別時難忘,冷煙疏雨秋深。





秋晚兼旬雨,雨晴當有霜。

頗思遊近縣,亦已戒輕裝。

珍鯗披綿美,寒醅撥雪香。

菊花常歲有,所喜及重陽。





芭蕉襯雨秋聲動。羅窗惱破鴛鴦夢。

愁倚□簾櫳。燈花落地紅。 

枕橫衾浪擁。好夜無人共。

莫道粉牆東。蓬山千萬裡。






相逢不語, 一朵芙蓉著秋雨。

小暈紅潮, 斜溜鬟心只鳳翹。

待將低喚, 直為凝情恐人見。 

欲訴幽懷, 轉過回欄叩玉釵。






北京的春節 | 宗月大師|她那麼看過我|露天電影|雲南看雲


書信系列

《給傅聰》節選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 • 談讀書》 / 朱光潛|《給我的孩子們》/ 豐子愷|【濮哥讀美文】第92期|《致兩兒:唯讀書可變化氣質》/ 曾國藩


外國詩

帆 | 我曾經愛過你 | 海燕 | 秋日 | 你的微笑

紀念碑 | 當你老了 | 不要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

星星們高掛空中 | 致凱恩

我用什麼才能留住你 | 冬天的早晨 | 西風頌|皆大歡喜


中華現當代詩

偶然 | 印象 | 雨巷 | 七裡香 | 感謝

熱愛生命 | 鄉愁 | 起造一座牆 | 奇蹟

再別康橋 | 紗帳 | 這是四點零八分的北京

魚兒三部曲(一) | 魚兒三部曲(二)

魚兒三部曲(三)| 相信未來 | 一棵開花的樹

山路 | 在詩歌的十字架上 | 野草·題辭

可愛的中國 | 地球,我的母親|見與不見|那一世|送別|鏡中|有的人|走向遠方|從前慢|寫給女兒的信|一百歲感言|論孩子|父親和我|蘇民先生為兒子題詩|【濮哥讀美文】第93期|《團泊窪的秋天》/ 郭小川


古詩詞

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月下獨酌 |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 愛蓮說 | 靜夜思

早發白帝城 | 滿江紅 | 示兒 | 將進酒

望廬山瀑布 | 釵頭鳳·紅酥手 | 念奴嬌·過洞庭

聲聲慢·尋尋覓覓 | 嶽陽樓記 | 念奴嬌·赤壁懷古

行路難 | 七步詩 |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念奴嬌·中秋 | 梅花 | 元日 | 青玉案·元夕

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雲|清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木蘭詩|望海潮•東南形勝|《採桑子•荷花開後西湖好》|飲湖上初晴後雨


特別節目

除夕祈願文 | 在風中飄 | 除夕祈願文(新版)


朗誦視頻

再別康橋 | 將進酒 | 地球,我的母親

祝酒歌·即興版 | 青春祭 | 琵琶行 | 雨巷

春天的邀請 | 大堰河,我的褓姆 | 野草·題辭

將進酒·2016版 | 將進酒·講座版

破陣子 | 生的美:痛苦,鬥爭,忍受

相信未來 | 釵頭鳳 | 念奴嬌·過洞庭

斧頭之歌 | 再別康橋·齊越節版 | 七律·長徵

生存還是毀滅 | 莎士比亞戲文朗誦會

人間如夢 | 一把羽扇的懷思 | 松花江上·抗聯英雄

祝酒歌 |《大將軍寇流蘭》片段 | 九日



相關焦點

  • 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賞  析】        唐文宗大和七年(834年),李商隱應試不中,投奔時任華州刺史的表叔崔戎。        「秋陰不散霜飛晚」,又回到眼前景物,渲染氣氛,烘託情緒。時令已屆深秋,但連日天氣陰霾,孕育著雨意,所以霜也下得晚了。天色一片迷濛,本來就因相思而耿耿不寐的詩人,心情不免更加黯淡,而這種心情又反過來更增加了相思的程度。詩人是在旅途中暫宿駱氏亭,此地近一段時期的天氣,包括霜期之晚,自然是出之揣測,這揣測的根據就是「秋陰不散」與「留得枯荷」。
  • 「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立秋,和李商隱一起看枯荷
    賞多了鮮活的荷花,突然覺得枯荷也別有一番意境!再想起李商隱的「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更覺自成一景。《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李商隱竹塢無塵水檻清,相思迢遞隔重城。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 唐詩閒讀:「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林黛玉道:「我最不喜歡李義山的詩,只喜他這一句:『留得殘荷聽雨聲』。偏你們又不留著殘荷了」寶玉道:「果然好句,以後咱們就別叫人拔去了。」李義山,就是李商隱,當時就懷疑自己背錯了唐詩,於是趕緊翻各種本子,卻發現,各種本子裡記的都是「留得枯荷聽雨聲」,於是又鑽到書房翻各種《紅樓夢》的本子,幸好家人收藏的版本足夠多,於是乙卯本、蒙古王府本、甲辰本、列藏本,戚序本、庚辰本、再包括程本系列翻個遍,發現書裡都是「留得殘荷聽雨聲」,只有舒序本保持了原詩的「留得枯荷聽雨聲」。
  • 每天一首古詩詞|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譯文及賞析駱氏亭外竹林環繞,雨後亭外景物煥然一新。相思之情啊飛向遠方,可卻隔著重重的高城。深秋的天空一片陰霾,霜飛的時節也來遲了。水中的荷葉早已凋殘,只留了幾片枯葉供人聆聽雨珠滴響的聲音。
  • 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夜來秋雨颯颯,結束了一個多月的連晴模式。滿打滿算,只有兩個多小時的空閒時間,清早就騎到了江北洪塘附近的姜湖。
  • 每天一首古詩詞|李商隱: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崔雍和崔袞,是崔戎的兩個兒子,李商隱的從表兄弟。唐文宗大和七年(公元834年),李商隱應試不中,投奔做華州刺史的表叔崔戎。第二年,崔戎調任兗州觀察使,沒想到剛到兗州就病故了。
  • 讀詩: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古詩詞中描寫雨的詩句不在少數,「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寫的是雨的清新,「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裡雨如煙」寫的是雨的朦朧……而「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則寫的是雨的悽涼和無奈。一個秋日的雨夜,李商隱獨立憑欄,看那池塘中還沒有完全凋落的枯荷,聽著淅淅瀝瀝如痴如訴的雨聲,不禁思念天涯相隔的友人。這種愁緒久久揮之不去,最終凝聚成了作者筆底的悽美詩句。
  • 枯荷聽雨: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但是深秋裡的殘荷、枯荷,似乎很容易被人忘記,今天,我們就從李商隱的詩作中,來感受一下「枯荷聽雨」的獨特意境。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唐)李商隱竹塢無塵水檻清,相思迢遞隔重城。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 李商隱最抒情的一首詩,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讀這樣的作品,應當說最是能夠感受到詩人內心的純真,以及詩人對於愛情深刻的理解,如果沒有真情實感,絕對不可能寫出那些優美詩作來,從而能夠打動人們,引起我們心靈上的共鳴。其實李商隱除了寫愛情詩之外,他還寫過很多不同類型的詩作,並且同樣的寫得很出色,也很唯美,很是抒情,例如他這首《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便是這其中的代表作,這首詩最大的特點,那就是非常的抒情,同時也非常的憂愁。
  • 武漢東湖|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留得殘荷聽雨聲」,第一次看到這一詩句是小時候讀話說眾人離開秋爽齋(探春住處)乘棠木舫遊荇葉渚,寶玉嫌水中荷葉殘敗可恨,要叫人拔去,黛玉道:「我最不喜歡李義山的詩,只喜他這一句:『留得殘荷聽雨聲』。偏你們又不留著殘荷了。」寶玉道:「果然好句,以後咱們就別叫人拔去了。」
  • 李商隱最悽美的一首詩,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這首詩也是李商隱比較有代表性的作品,而且這首詩描寫的很是傷感,如果你熟讀《紅樓夢》的話,那一定對於這首詩不會陌生,裡面的主人公林黛玉就說過這麼一句話:「今年這幾日,何曾饒了這園子閒了,天天逛,那裡還有叫人來收拾的工夫。」
  • 李商隱最有詩意的一首詩,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等等這些經典的詩句,可謂是耳熟能詳,而且這些詩句,不僅寫得很是深刻,同時還充滿了無限的哲理,這也正是李商隱詩作,能夠一直打動我們,引起我們情感上的共鳴的原因。,他寫的東西,看似寫得很雜亂,但是完全是在寫心,也正是這樣的一個原因,使得他的詩作應當說是很難以理解。
  • 「物賞」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全息視角全息視角[整體]扇骨刻繪有初開荷花一朵立於頂部,下襯巨幅荷葉,意在將花朵的繁複嬌美與綠葉的樸素形成對比、互為映襯。扇骨另一側頂部留有蓮子與荷葉各一,葉有捲曲之姿,下方刻有笑笑居士所寫《詠蓮》詩句,並鐫「沈」字方形小款。[局部]迎著光線側看時的荷花表現出最佳狀態,小細節上的處理被展現得淋漓盡致。不同底紋之間的過度,將花瓣的捲曲、內外、溼潤和乾枯凝練成一個整體,刻繪出綻放姿態。
  • 詩詞|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不知何處的棹聲驚動了草叢中的睡雁,大雁紛紛從南浦飛起,漫天的陰雲籠罩在那高高的北樓之上,似乎是想要遮蓋那瓦片上的冷霜。江邊上原有的松菊怕是已經枯敗荒蕪了吧,可憐了這八月的長安,漫漫長夜,該如何度過。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駱氏亭外竹林環繞,雨後景物煥然一新。相思之情啊飛向遠方,可卻隔著重重的高城。深秋的天空一片陰霾,霜飛的時節也來遲了。水中的荷葉早已凋殘,只留了幾片枯葉供人聆聽雨珠滴響的聲音。
  • 李商隱/留得枯荷聽雨聲
    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注釋】駱氏亭:處士駱峻所建,在長安郊外。崔雍、崔袞:崔戎之子,李商隱的從表兄弟。李商隱曾兩次應試不中投奔表叔崔戎家中,崔戎都熱情接納,崔氏兄弟也與詩人形同手足。秋陰句:陰雲連日不散,霜期來得晚,故下句說「留得枯荷」。【賞析】一個深秋的夜晚,詩人李商隱寄宿在一位駱姓人家的園亭裡,寂寥中懷念起遠方的朋友,聽著秋雨灑落在枯荷上的沙沙聲,寫下了這首富於情韻的小詩。
  • 唐詩裡最悽美的一首詩,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有一些唐詩看似寫得很普通,可是只要細細品來,則是會發現這些唐詩其實並不簡單,寫得無比的深刻,也非常的抒情,詩人不僅有著對於人生深刻的解讀,同時也有著對於人性深刻的探索,所以從這些唐詩中,我們不僅僅是能夠讀到一首優美的唐詩,更多的還是能夠從中感受到唐詩的那份震撼,以及唐詩所帶給我們的感動。
  • 李商隱即使描寫荷花也無比深情,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紅樓夢》裡的林黛玉對於李商隱有過一段很精彩的評價,她認為唐朝眾多的詩人中,李商隱是最為獨特的一個,而且他的詩句儘管很深情,可是她並不喜愛,唯獨只愛他的那一句:「留得枯荷聽雨聲。」林黛玉道:「我最不喜歡李義山的詩,只喜他這一句:『留得殘荷聽雨聲』。偏你們又不留著殘荷了。」林黛玉的這一句評價,則是出自於《紅樓夢》的第四十回,而我們從她的這一句話中,也能夠知道當時的林黛玉,她儘管讀過了很多唐朝詩人的作品,可是她嘴裡儘管說不喜愛李義山,但對於這一句卻又是情有獨鍾,從而也說明林黛玉儘管矯情,內心裡還是挺佩服。
  • 感恩的詩: 李商隱,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殘荷聽雨聲。
    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殘荷聽雨聲。作者李商隱,813-858 晚唐著名詩人。祖籍河南沁陽市。唐文宗開成三年838年進士及第。此景清幽,此時倍感孤獨,師長已不在,更是思念。思念之情也宛如隨風飄蕩的遊絲,悠悠然飄向友人所住的長安。重重城池,重重思念,無奈此情不可寄,不知詩人有幾多惆悵。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殘荷聽雨聲。思緒飄回,眼前的景色有些迷離,陰霾欲雨的天色,一片迷濛,幸好還不見寒霜。「秋陰」在這裡有雙重意義,除了指自然景色,還指詩人此時內心抑鬱的思友情緒。
  • 留得殘荷聽雨聲——「殘荷」與「枯荷」賞析
    夏荷鬱鬱蔥蔥,清香沁人,宋代詩人楊萬裡的詩句「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寫出了荷葉荷花的勃勃生機和動人色彩,給人無限的美感。荷葉青青,荷花美麗,自然惹人喜愛;而秋冬之荷,殘芰斷蘋,紅消翠衰,亦別有情味。唐代詩人來鵠在《偶題二首》(其一)中寫秋天荷葉的殘破,刻畫得細緻入微:近來靈鵲語何疏,獨憑欄幹恨有殊。一夜綠荷霜剪破,賺他秋雨不成珠。
  • 感恩的詩:李商隱,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殘荷聽雨聲
    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殘荷聽雨聲。作者李商隱,813-858 晚唐著名詩人。祖籍河南沁陽市。唐文宗開成三年838年進士及第。與杜牧齊名,兩人並稱「小李杜」,與李賀,李白合稱「三李」。感恩的心,有感恩的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