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詩詞獵奇,關注讀書狗子!
今日農曆七月十五,正是傳統節日中元節,也俗稱鬼節、七月半。中元節自古就是大節,相傳這一天鬼門大開,亡魂歸來,所以民間多以放河燈焚紙錢等習俗祭祀先祖。
中元節是從唐代開始盛行的,因而中晚唐的唐詩中也不乏有一些中元節詩作。有些描繪民間中元節的習俗狀況、有些則以中元節開鬼門的傳說來寄託自己對已故親朋的哀思。
晚唐詩人李商隱的這首《中元作》就兼而有之,此詩雖然冷門,卻敘說了一段悽美的愛情故事,很值得一讀:
中元作
唐·李商隱絳節飄颻宮國來,中元朝拜上清回。羊權須得金條脫,溫嶠終虛玉鏡臺。曾省驚眠聞雨過,不知迷路為花開。有娀未抵瀛洲遠,青雀如何鴆鳥媒。
這首詩是李商隱於中元節夢見古人鬼魂,想來後難掩哀思而作。詩中回憶了自己少年時期在玉陽山學道時發生的一段愛情故事。
首聯「絳節飄颻宮國來,中元朝拜上清回」所寫的是詩人夢回玉陽山道宮,山上儀仗符節、旗幡飄飄,剛剛朝拜完上清。這一聯的場景描寫也是唐代中元習俗的展現。
頷聯「羊權須得金條脫,溫嶠終虛玉鏡臺」兩句各用神話傳說和世說新語中的典故,大意是讚揚一位修道宮女的美貌,並且詩人與她相慕相戀,私相約定終身。學道時期的李商隱年方十六,所以這段戀情很可能是李商隱及冠後的初戀。
頸聯「曾省驚眠聞雨過,不知迷路為花開」便是夢醒後的惆悵相思,夢中見到了當年愛慕的女子,驚醒來唯有微雨灑過,再想夢中相見卻是無能為力了。
尾聯「有娀未抵瀛洲遠,青雀如何鴆鳥媒」連用兩個《離騷》中的典故,表達見之而不復得、聞音信卻是噩耗的傷心惆悵。
想來那位與李商隱一同修道的初戀女子早已身殞,此時的李商隱唯有鬼節之夜與亡魂夢中相見,寄託哀思了!
「曾省驚眠聞雨過,不知迷路為花開。有娀未抵瀛洲遠,青雀如何鴆鳥媒」,這首詩雖然多用典故,晦澀難懂,但其中所蘊含懷念、追憶的深情殊不在「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之下。確實值得一讀,尤其適合在中元節讀此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