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平人文:城鄉史話之七——上都裡(大洋大灣),樂洋橋對聯謠傳

2020-11-11 潯州府O鑫森淼焱垚


現在桂平是個縣級市,現在形成以縣城為中心,全境分東,南,西,北四區,現在共21鎮5鄉,

東區:木圭鎮,木樂鎮,石咀鎮,馬皮鄉,油麻鎮(下秀裡),社坡鎮,尋旺鄉(軍陵裡),

南區:羅秀鎮,麻垌鎮,社步鎮(中秀裡),下灣鎮(上秀裡),羅播鄉,木根鎮,中沙鎮,大灣鎮,大洋鎮(上都裡),

西區:白沙鎮,厚祿鄉,石龍鎮,蒙圩鎮,西山鎮(永和裡),

北區:南木鎮,金田鎮,江口鎮,紫荊鎮,垌心鄉。

這些行政區劃,是一代一代歷史沿革下來的,每個地方都有著自己的故事。因為現代人的生活方式,生活環境已經改變,加上鄉鎮一級區域歷史也常常被人忽略,少有記載,所以,有些也就變得不為人知,少為人知了,當然了,也沒多少人有興趣知,像整理的這個桂平各鎮行政歷史,又有多少人有興趣知道,了解呢?

本篇就介紹桂平清代行政區域中的上都裡,大概範圍也就是現在大洋,大灣一帶。

大洋,因圩而得名,至於大洋的由來,自然就和大洋河有關係了,至於何時得名,這個就不好考究了,只知道在那個時代,大洋河沒事就山洪暴發,沒事就漲水,這河水淹沒一大片區域,猶如汪洋,於是,當時人就叫這河為大洋河,這片區域有人建圩,在大洋河旁的嶺頂上,所以開始也叫嶺頂圩,後來又因圩場近大洋河,慢慢也被叫做大洋圩了。

大灣,因河道而得名,鬱江流入這區域時,河道成為一個大彎形,地取其名,故叫大灣,不過大灣圩的形成,時間就相對後一點了,成於清雍正年間。

大洋,大灣二鎮成鎮的發展之路是怎麼樣的呢?史籍中又是如何記述的呢?請繼續下滑!

在清以前,桂平縣內的行政區域劃分不是很清楚,但在清初,就按都裡圖堡劃分,分為二十一裡,(東三裡,南八裡,西七裡,北三裡):

東三裡:軍陵裡、吉大一裡、吉大二裡。

南八裡:上秀裡、中秀裡、下秀裡、上都裡、中都裡、下都裡、羅秀一裡、羅秀二裡。

西七裡:永和裡、趙裡、甫裡、武平裡、厚祿一裡,厚祿二裡、厚祿三裡。

北三裡:崇姜裡、大宣一裡、大宣二裡。

再往下,則設下設甲、村、堡。

現在大洋,大灣屬當時的上都裡範圍,上都裡分五堡,

一堡,耀團村,

二堡,天堂村,

三堡,齊嶺村,上,下山塘村,新村,李塘村,大洋村,白竹村,上歐村,小塘村,

四堡,什字村,石步村,大莫村,平塘村,蕉樹村

五堡,周實村,景樂村,硬堂村,裡各村,太平村,等。

攤開現代桂平地圖,這些古村,至今還保留有很多,可以說是桂平三五百年來,地名改變相對比較少的鄉鎮,多數沿用至今。

這地域幾百年間重要的圩場,曾經出現過幾個圩場,像原來還有一個太平圩,不過在時代選擇中,太平圩也漸漸被廢棄。後來也就主要是大洋圩和大灣圩,正是由此基礎,以圩建鄉,建鎮,成為區域的行政中心。

在桂平境內,自古以來,形成有眾多圩城,最後發展定型的修成正果的,也只有二十餘個,這些圩場在各個歷史時代,也代表著一地的經濟,一地的繁榮,同時,各圩因地理環境,地方物產等因素,除了區域內各自的經濟流通,集市貿易,其還各有不同的功能與特徵。

如前篇介紹的油麻圩,在清代時,除了日常消費物資流通,貿易,其更主要的是桂油與薴麻這兩種貨物為大宗;下灣圩,地處南區中部,所以則主要是各區域的物資集中往來分散,中轉;而大洋,大灣二圩,則最主要是米糧的流通。

相對來說,大洋圩處於潯州府城與鬰林州城之間,是桂平南區與鬰林集市貿易的重點之所,所以也是比較繁盛的一個圩場,按《桂平縣誌》記載:大洋圩有大小鋪戶二百餘家,米牛燕俱盛,以米為大宗

正是這財富累積之間,以及地理位置,當地大戶也樂於修路建橋,福澤鄉裡,以示功德,像現在桂平的文物保護單位:大洋橋,是桂平最大的石橋,據資料,也是廣西現存古石橋中,可以排前五的橋。

網絡引圖

大洋橋以前也叫樂洋橋,有五拱,建於同治年間,由周邊的人捐資,歷四年多修成,橋成之後,成為桂平與鬰林州間重要的交通橋。

樂洋橋的百餘年風雨,至今還流傳著很多當年富戶相爭建橋的故事,不管這故事是褒是貶,反正這橋已經給予了世人百餘年的方便,也算是功德之舉了。其間,此橋也多經世事變幻,為阻御外敵,1940年樂洋橋第一拱橋被主動炸斷,直到1953年間,才將第一拱橋修復。

以前兩岸橋頭都有一座風雨亭,如今一側早已不存,正如橋頭「風雨亭」。「風雨」二字,昔日是景,如今是情,斑駁之間,遺失了多少昔日的繁華,風雨之中,水流漲退間,講述了多少往事,又衝去了多少舊貌。正所謂:

歲月無痕,

古蹟有印。

就說橋建成之時,欄上有名人題的字,橋各處的石雕,石碑很多,但歷年暴起的河水,時代的人為因素,橋經歷多少次修,多少次補,已經記不得了。如剩下一則的風雨亭也殘破不堪。殘亭外左右依稀可辨一副對聯,這就是流傳中的大洋橋藏頭藏尾聯:「風雨樂洋」,也正好講述了這橋的興與衰。

同樣,因為歲月斑駁,字跡不清,使得網上廣為流傳的這副對聯,出現了嚴重錯誤的,別的不說,就說這上下聯的字數也顯而易見了。網上廣為傳播的:

上聯十五字:風塵內奔走賢豪暫停驂群歌適了樂,

下聯十四字:雨雪中驅馳名利且駐足共慶觀洋

如果說上聯多了一個字,那肯定是「了」字,少了它,上下聯語意上順平,字意上可對,但十四字的長聯好像又有點不對;如果說下聯少一字,那「了」又應對哪個字呢?不管如何,這流傳的對聯肯定是有錯誤的!至於是缺?是多?沒見過相關正式記載,也沒人澄清與研究,這隻有歷史才最清楚了,這第一個上傳資料的人錯了,後面盲目引用的人,也就全錯了!真相如何?

單看網絡圖片,清晰度不夠,自然就不好猜了,不知這亭中的135塊石碑上面,會有答案嗎?其實還有個簡單的方法,現場去數對聯字的印跡是十五還是十四,就知道答案了,但,幾十裡路,又什麼時候能實地走走,一探這百年誤傳呢?又或者當地有誰能回復一下?

歷史就是如此,因這樣,因那樣,一代代傳下來的東西,你缺一點,我錯一點,慢慢也就傳誤了,事實也就不清了,歷史也就模糊了。

不過現在清晰的是:

大洋,明代末年成圩,附近大洋村,屬當時的上都裡三堡範圍,民國時期也劃分在樂洋區,南區,直到解放後在圩場建設,慢慢的,村,圩合一,經過幾十年改革,1984年改稱大洋鄉,到如今鎮轄15個村委會,172個自然屯,355個村民小組。

大灣,清初成圩,從建制來說,都相對晚於大洋,一定意義上說,行政上和大洋同級,也有過做大洋的下級,1966年從當時的大洋行政中分置出10個大隊,最後在1984年也改並為大灣鄉,再到如今鎮轄18個行政村,258個村民小組。

山水千年,人間多少都有所改變,現在的大洋,成了西瓜之鄉,作為「吃瓜群眾」,看著大灣千年的營生——米糧依然興盛,畢竟優質大灣米在區域業內還是拿得出手的!

我在桂平,我是。如果你喜歡,可以關注我!給你講述這片土地更多的過往!

謝謝閱讀關注!

更多的桂平故事,你不了解的各鄉鎮的歷史,可以點擊連結閱讀:

(更多的桂平人文歷史文章連結)

桂平人文:城鄉史話之七——上都裡(大洋,大灣)

桂平人文:城鄉史話之八——中都裡

桂平人文:城鄉史話之九——下都裡

桂平人文:城鄉史話之十——羅秀一裡

桂平人文:城鄉史話之十一——羅秀二裡

桂平人文:城鄉史話之十二——大吉一裡

桂平人文:城鄉史話之十三——大吉二裡

桂平人文:城鄉史話之十四——大宣一裡

桂平人文:城鄉史話之十五——大宣二裡

桂平人文:城鄉史話之十六——武平裡

桂平人文:城鄉史話之十七——崇姜裡

桂平人文:城鄉史話之十八——甫裡

桂平人文:城鄉史話之十九——趙裡

桂平人文:城鄉史話之二十——厚祿一裡

桂平人文:城鄉史話之二十一——厚祿二裡

桂平人文:城鄉史話之二十二——厚祿三裡

相關焦點

  • 桂平人文:城鄉史話之八——中都裡(羅播鄉,木根鎮)
    >南區:羅秀鎮,麻垌鎮,社步鎮(中秀裡),下灣鎮(上秀裡),羅播鄉,木根鎮(中都裡),中沙鎮,大灣鎮,大洋鎮(上都裡),桂平人文:城鄉史話之一——桂平城(更多的桂平人文歷史文章連結)桂平人文:城鄉史話之二——永和裡(西山鎮不含城區)桂平人文:城鄉史話之三——軍陵裡(尋旺鄉)桂平人文:城鄉史話之四——上秀裡(下灣鄉)桂平人文
  • 桂平人文:城鄉史話——上秀裡(下灣鄉)的歷史
    現在看到的這幅下灣地圖正好與現在的習慣相反,有點怪怪的,左東右西,上南下北,不好對照。史書記載,到了清代末期的光緒年間,上秀裡的下灣圩已經是桂平東南部最重要的圩埠,沒有之一。周邊各處的谷,油,米,豆等,基本都是在下灣圩銷流,大洋,厚祿圩市的圩商基本都經大灣的鵝公塘轉運。
  • 太平天國在桂平之二——金田起義的記載
    >桂平歷史:大成國記憶(三)——立國之戰,官府的抵抗桂平:城鄉行政區域劃分歷史桂平人文:城鄉史話之一——桂平城桂平人文:城鄉史話之二——永和裡(西山鎮不含城區)桂平人文:城鄉史話之三——軍陵裡(尋旺鄉)
  • 桂平人文之尋訪清代義渡文化歷史:一方義渡碑,一段仁義事
    渡口收歸官府營運管理,那就容易多了,渡口的秩序維護,營運的開銷都可以規範起來。在古代社會,水路的重要性,不言自明,加上桂平城本來就是一個因水而起,因水而生的地方,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實行水運上收稅,這也是官府收入的重要來源。桂平城曾經有兩個重要的碼頭,北江,南江各一,可以說這也是官渡之所在。
  • 桂平人文之尋訪清代義渡文化歷史:一方義渡碑,一段仁義事
    更多桂平的歷史人文,可以點擊閱讀:尋找桂平老城記憶桂平:城鄉行政區域劃分歷史桂平人文:城鄉史話之一——桂平城桂平人文:城鄉史話之二——永和裡(西山鎮不含城區)桂平人文:城鄉史話之三——軍陵裡(尋旺鄉)桂平:千年潯州府桂平:秦·布山之爭,桂平 or 貴縣桂平:南木賓山寺桂平:金田吳巽亭公祠桂平:潯州高中的歷史
  • 桂平歷史:大成國記憶(二)——大成國王城遺址話今昔
    為彰顯大成國志,把城內的城隍廟石柱對聯改了,改立為:都因有廟司陰陽之變理赫濯聲靈,城復於隍鑑善惡以分明昭彰報應。因為桂平的史籍曾提過到:清乾隆十九年~~~~知府胡南藩頭門外置白獅二~~~~這白獅和現在看到的這一對正好完全比對得上,這胡南藩是誰,前面潯州府O鑫森淼焱垚曾專門介紹過,(可以點擊閱讀:《桂平西山:人文遺蹟之——乳泉,你知道誰起的名?誰砌的井?》),他是清代時期桂平城,桂平西山建設的重要主導者,奠基者。
  • 桂平人文:史說桂平七月半風俗
    不管怎麼樣,中元節和清明節一樣,都是寄託對先人哀思的節日,桂平在這次疫情中,算是一個低風險地區,但清明時也因大局政策影響,很多人都沒有上山掃墓,也是多年以來,最特別的一次,到這七月半,應該也會如常了。清同治年《潯州府志》所載:俗以中元節前一日為節,,,送寒衣,,,作盂蘭會,,,,隨著時代的前進,民間風俗也漸漸變化,有了更多的含義與儀式,變化之間,都被歷史所記錄下來。這就是這節日裡桂平本地過七月十四這一天的最準確記載,而且,對節日的風俗也多有了幾言介紹。
  • 桂平人文:太平天國在桂平之三——金田起義的本地籍王侯
    後來,很多人物被套上籍貫桂平說,就是因為各種特殊歷史原因造成的,越早的文獻越簡單,桂平是爆發地嘛,正值當打之年,他們都是從這裡出發的,籍貫不確定是吧,好,這有什麼好研究的,劃為桂平籍,封稿上交。桂平:太平天國故裡的新展示桂平人文:太平天國在桂平之一——金田起義的宣傳桂平人文:太平天國在桂平之二——金田起義的記載桂平:歷史之遠去的潯陽樓與太平天國「反聯」桂平:秦·布山之爭,桂平 or
  • 桂平人文:史說桂平七月半中元節風俗
    不管怎麼樣,中元節和清明節一樣,都是寄託對先人哀思的節日,桂平在這次疫情中,算是一個低風險地區,但清明時也因大局政策影響,很多人都沒有上山掃墓,也是多年以來,最特別的一次,到這七月半,應該也會如常了。桂平的七月十四風俗是如何發展變化的呢?2019年曾寫過一篇《》,介紹了一下,2020年換個角度,從歷史古籍記載再說說桂平的七月十四風俗。
  • 吃在桂平:狗肉史話之大暑狗,到說再見的時候了嗎
    其實不為人知的是,廣西人並不是吃狗肉的先驅,那是早在兩千多年前,秦始皇派五十萬大軍討伐廣西,也隨之帶來了吃狗肉的習俗,在之前的文章已經有所描述,這裡就不扯了,總之,狗從祭祀的三牲六畜,變成了百姓餐桌上的美味!流傳下來,在各地,也有狗肉做成的名饌。歷史上最有名的屠狗之人,非樊噲莫屬,從一個上不了臺面的屠夫,到權傾天下的名將,誰說不是因為狗肉的緣故?劉邦沒有發跡的時候,沒少得樊噲的救濟吧?
  • 環巢湖紀行——烔河上的「洋橋」
    作者:夏清龍 11月15日,作為新興「烔煬河人」,我參與了巢湖作協烔煬分會組織的的「烔河溯源」活動,被烔煬悠遠厚重的歷史文化感染,計劃寫一篇《烔河上的橋》。搜集資料時發現,凌志老師對烔河上的橋曾做過詳細的記述,所以這裡我只著重介紹一座與中華民族那段苦難史息息相關的橋,淮南鐵路橫跨烔河的大橋——洋橋。
  • 桂平人文:史說桂平七月半鬼節風俗
    不管怎麼樣,中元節和清明節一樣,都是寄託對先人哀思的節日,桂平在這次疫情中,算是一個低風險地區,但清明時也因大局政策影響,很多人都沒有上山掃墓,也是多年以來,最特別的一次,到這七月半,應該也會如常了。桂平的七月十四風俗是如何發展變化的呢?2019年曾寫過一篇《》,介紹了一下,2020年換個角度,從歷史古籍記載再說說桂平的七月十四風俗。
  • 三大看點解讀「樂」享上城大灣區爵士音樂節的背後
    (2019年10月,深圳)日前,由深業上城創新打造的「樂」享上城大灣區爵士音樂節JAZZ UP THE HILLS圓滿落下帷幕。作為深圳推動國際化發展,豐富市民文化生活,以及城市商業綜合體全方位助力文化交流推廣的重要嘗試,「樂」享上城大灣區爵士音樂節JAZZ UP THE HILLS的成功之處並不僅僅在於為深圳市民呈現了「高品質、高水準、國際化」的爵士盛宴,更重要的是音樂節在「城市與文化的特點結合」、「不同風格文化間的交流和融合」以及「城市商業綜合體助推文化發展的模式」等領域進行了有力的嘗試。
  • 桃花源文庫 || 王繼傑《怎樣解讀張天夫對聯的人文內含》
    對聯分冊中選了張天夫創作的102幅對聯,讀來令人耳目一新。我也是對聯愛好者,因此不辭淺陋,對怎樣解讀天夫對聯的人文內含試談幾點粗淺的體會。因三卷作品都不是無病呻吟,皆形成有因,寫作時無尊者奉,遵循的是為文之道,故這些作品都得到了廣泛傳播,在全國各地有近三十塊巨型辭賦石碑,接受了時間的檢驗,得到了大眾的喜愛,有百多副對聯鐫刻在全國的名山、名園、名樓上,不少成了旅遊廣告詞;有幾十首詩詞鐫刻在全國各地的詩牆上。這些引起了評論家的關注,認為是少見的一種現象。這不是個人的能耐,應該是古典文學的特點使然。
  • 牛年對聯七言帶橫批_2021新年對聯
    春節貼對聯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風俗。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喜愛並參與對聯文化,這顯示了擁有千百年歷史的對聯文化具有的生命力是旺盛的。今天小編整理了牛年對聯七言帶橫批_2021新年對聯供大家參考,一起來看看吧!牛年對聯七言帶橫批1.
  • 新年有禮丨周末文創市集,追尋大灣潮下的小美好
    在2019深港城市\建築雙城雙年展分展場寶安國際藝展中心「大灣新潮:生活交互實驗展」的大主題下,以「藝創集市+樂創生活」的形式,撬動城市人文化生活、挖掘深圳有趣生活的新潮嘗試。插畫、咖啡、設計與街頭潮流,在這次文創市集上聯手描繪著深圳的藝術生活,在大灣潮流下迸發著美好靈感。
  • 桂平將要建旅遊輕軌?規劃可能會途經桂平這些鄉鎮……
    桂平擁有豐富的農林、水電和礦產資源,以及西山、大藤峽、白石洞天、龍潭國家森林公園、太平天國金田起義遺址等豐富獨特的生態自然景觀、地貌景觀和歷史人文景觀,是廣西最大的糧食生產基地、內河船舶生產基地、休閒服裝生產基地、黃沙鯊養殖基地和腐竹出口基地,榮獲廣西首個縣級「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和「國家地質公園」稱號。
  • 運用全息投影等科技手段 展現大灣區人文精神《樂從大灣來》廣州首演圓滿成功
    9月9日晚,由珠海演藝集團傾力打造的大型民族管弦主題音樂會《樂從大灣來》在廣州首演圓滿成功。磅礴大氣的民族交響樂、創新編排的情景表演、先進的多媒體舞美舞檯燈光布置……200多名演員在廣州大劇院為觀眾帶來120分鐘的華麗視聽盛宴,淋漓盡致地展現了人文灣區的文化底蘊。演出結束後,觀眾紛紛起立,用長時間的掌聲向全體演員的精彩表演致謝。
  • 佛教聖地廣西桂平全力打造「中國奇城」
    佛教聖地廣西桂平全力打造「中國奇城」   桂平地處黔、鬱、潯三江交匯處,奇山奇水奇人奇事無奇不有,主要景區景點有: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太平天國金田起義遺址、「南天第一秀山」西山國家風景名勝區、被譽為北回歸線上「綠色翡翠」的龍潭國家森林公園、還有素有「珠江流域第一峽」之稱的大藤峽、道教三十六洞天中位列第二十一洞天的白石山、道教七十二福地中被稱為「天南福地」羅叢巖以及廣西現存最高古塔的東塔等。
  • 嶽麓史話 ‖ 老街舊巷之抗戰中期的長沙火宮殿
    嶽麓史話 ‖ 老街舊巷之抗戰中期的長沙火宮殿 2020-07-13 20: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