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巢湖紀行——烔河上的「洋橋」

2020-11-23 最憶是巢州

作者:夏清龍

11月15日,作為新興「烔煬河人」,我參與了巢湖作協烔煬分會組織的的「烔河溯源」活動,被烔煬悠遠厚重的歷史文化感染,計劃寫一篇《烔河上的橋》。搜集資料時發現,凌志老師對烔河上的橋曾做過詳細的記述,所以這裡我只著重介紹一座與中華民族那段苦難史息息相關的橋,淮南鐵路橫跨烔河的大橋——洋橋。



跨烔河的大大小小的橋有十多座,有高大雄偉的鐵路橋,也有石板堆砌成的簡易橋,其中最為精美也最為悠久當屬麒麟橋。麒麟橋歷經數百年風雨洗禮,直至2015年,仍然頑強地發揮著餘熱,被稱為「巢湖品相最好的古橋」,然而最終也沒能逃過消失的厄運。烔河邊有兩個名字帶橋的村莊,分別叫「王石橋」和「秦橋」,可以合理想像這兩個村莊的命名與烔河上的某座橋有關。因為橋的作用之大,與老百姓朝夕相伴,而得以用另一種形式保存了下來。



烔河上最高大雄偉的橋自然是淮南鐵路橫跨烔河的鐵路橋,老百姓稱之為「洋橋」。它的名字應該和「洋火」、「洋油」一樣,與「洋人」有關,屬於「有故事的」橋。



要講清這座橋的前世今生,還得從上世年二三十年代講起。長期軍閥混戰,加上科技發展的滯後,上世紀二十年代未,國民政府內外交困,積貧積弱。當時中國能源以煤炭為主,而山西等地的煤礦絕大部分受外國企業操縱,很難進入沿江沿海等城市。為此國民政府決定開採地處皖北懷遠縣的煤田(定名為淮南煤礦)。1930年3月,成立淮南煤礦局。1933年8月,淮南煤礦投產。至1936年,淮南已經成為長三角地區最重要的能源供給地。可以說,全面抗戰爆發之前,國民政府首都經濟圈的主要能源供應極大地依賴於安徽的煤炭。然而淮南煤炭外運能力遠遠跟不上煤炭的產能增長。所以,修建一條從淮南煤礦到長江口岸碼頭的鐵路線就被提上了議事日程。


1929年7月,淮南鐵路的勘測工作啟動。1931年5月,測量工作完成。這條鐵路計劃從淮南礦區出發,經合肥、巢縣到達蕪湖江北的裕溪口,全長215公裡,全線分為礦合段、合巢段、巢江段三段,分段進行修築。1934年2月,分段施工開始;1935年2月,礦區到合肥段修築完畢,先行通車;5月,合肥至巢縣段修成通車;1935年12月,巢江段通車;1936年5月,淮南鐵路全線通車運營。淮南鐵路的建成,不僅緩解了南京、上海等地的能源壓力,還帶動了沿線包括烔煬、中垾在內的城鎮經濟的發展。



所以說,烔河上的鐵路橋初建於1935年。然而,好景不長,這條鐵路運行一年多,就被迫中斷。1937年8月,為了阻止日軍南下,國民政府主動破壞了淮南鐵路,炸毀了包括烔河鐵路橋在內的很多重要橋梁。


1938年6月淮南淪陷,日本企業接收了淮南煤礦和淮南鐵路。1940年,日本鐵路株式會社修復了淮南鐵路。為了保障軍事物資的運輸,侵華日軍還在東邊山上修建碉堡,保護烔河鐵路橋。1945年8月,日本投降後,淮南煤礦和淮南鐵路才又回到中國人手中。因此,烔河鐵路橋又由日本人重新修復,時間是1939年到1940年間,距今已逾八十年。也就是說,現在看到的烔河老鐵路橋是日本人修建的,所以老百姓稱之為「洋橋」就不奇怪了。1991年大水,淮南線巢湖段路基損受嚴重,災後重修淮南鐵路巢湖段,抬高路基,在洋橋南百十米處,又修建了一座更高更大的烔河新鐵路橋。



如今,洋橋作為烔煬境內,東西交通便道(利用老淮南線路基修建的鄉村公路)橫跨烔河的橋梁,仍然發揮著重要作用,同時作為侵華日軍的實物罪證,銘刻在人們的記憶深處,激勵著人們勿忘國恥、發憤圖強。


最憶是巢州

相關焦點

  • 揭秘【環巢湖十二鎮】你去過幾個呢?!
    環湖景致恰如一顆顆斷了線的珍珠零星散落在巢湖湖畔孤獨而又落寞環巢湖「十二鎮」到底是一種怎樣的奇蹟槐林鎮因槐林嘴得名,槐林嘴是伸向巢湖內的半島,島上栽植了大片中槐,故稱槐林嘴。當今嘴上仍有個槐200餘畝,是個槐花盛開、環境優美的地方。
  • 環巢湖文化圈形成的五大原因 文化底蘊支撐環巢湖文化發展
    原標題:環巢湖文化圈形成的五大因素環巢湖文化圈,從它的形成和發展過程來看,為大合肥區域奠定了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強力的文化支撐。從歷史地理和方志學的角度,經過進一步考察和梳理,環巢湖文化圈的形成有五大原因:(一)從歷史沿革和行政管理角度來看,漢代,以巢湖為界,西北屬九江郡(地域北到淮河,西到大別山。有時改名淮南郡,地域不變);東南屬廬江郡(地域到長江)。巢湖成為兩郡的中心。到南北朝後期的合州,開始成為環巢湖的整體州郡。
  • 巡講環巢湖文化
    其中湖南理工學院院長、《雲夢學刊》主編餘三定講《陰柔與陽剛:洞庭湖的精神》,湖北省委黨史研究室編審、省文史館館員方城講 《紅土地魚米香:洪湖文化解說》,江西師範大學正大研究院院長、全國政協委員王東林講《封閉與開放:鄱陽湖文化之個性》,安徽省文史資料學術研究會副會長、省文史館館員戴健講《開放與包容:環巢湖文化摭談》。
  • 首屆環巢湖自駕文化旅遊節啟動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為進一步打響環巢湖自駕遊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日前,2020首屆環巢湖自駕文化旅遊節在巢湖姥山島景區啟動並舉行發車儀式。啟動儀式結束後,來自省內6個車隊共106輛私家車、20輛摩託車緩緩駛出了巢湖姥山島景區,踏上了環巢湖自駕遊旅程。據介紹,此次環巢湖自駕遊共分一日遊和二日遊兩條線路,圍繞環巢湖周邊特色景點,量身定製特色環巢湖旅遊線路,讓遊客更加全面地了解巢湖特色文旅資源。
  • 巢湖這些地名你都認識嗎? 每個地名都有文化內涵(圖)
    中國地域廣大,方言眾多,環巢湖文化片就有自己的特色。   在江淮之間行走,經常會遇到容易讀錯的地名或人名。   中國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周邊,更是集中了不少難認的地名,包括方言裡留存的古音雅語,雖然每天都在使用,但真要準確地寫出來還真的費思量。   聽說環巢湖國家旅遊休閒區規劃呼之欲出,「一湖、兩城、十二鎮、十八景、二十四咀」將迎來更多的觀光客。了解一點相關民風民俗是必須的。
  • 環巢湖三大古鎮將迎來旅遊發展機遇
    事實上,隨著總長155公裡的環巢湖旅遊大道的全線貫通,在新型城鎮化、巢湖生態文明示範區建設和打造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副中心的大背景下,擁有深厚文化底蘊的環湖各鄉鎮正面臨著難得的發展機遇。  關鍵詞:人文底蘊  合肥中國傳統村落實現零突破  在環巢湖地區飽覽湖光山色之中,遊客將充分感受到巢湖流域悠久的歷史人文底蘊。環巢湖地區文化底蘊深厚,擁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6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43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項,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1個。
  • 2015合肥環巢湖文化旅遊產業專題推介會舉行
    昨天上午,2015合肥環巢湖文化旅遊產業專題推介會在市政務中心舉行。合肥市委副書記凌雲出席並致辭,合肥市委常委、副市長黃文濤主持。來自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地60多名文化旅遊界企業負責人參加推介會。  凌雲代表市委市政府,對各位來賓和企業家朋友表示熱烈歡迎。
  • 五道「飛虹」串聯起環巢湖「五區十景」
    一邊是煙波浩渺的巢湖,另一邊是風光無限的田野、溼地和村莊……驅車156公裡,環繞巢湖一周,你就可以賞到全部景致。在這條被冠以最美大道上,兆河大橋、白石天河大橋、杭埠河大橋等5座景觀大橋,宛若巢湖岸邊的五道彩虹,串聯起環巢湖旅遊中的「五區十景」。晴朗的周末你可以沿巢湖南岸環湖一周,近距離去體驗這5座大橋所帶來的「一橋一景」的景致。
  • 環巢湖再添5A級景區!巢湖半島未來4年發展規劃曝光!
    2017年開局賣地賣瘋了>>>]在合肥公共資源交易中心上可查詢,巢湖半島總體發展規劃及城市設計項目公開招標,希望打造合肥乃至安徽旅遊的增長極和引爆點。未來,「姥山島-中廟-四頂山」有望攜手共建5A級景區,為環湖旅遊增加一張重量級的名片。
  • 環巢湖文化旅遊規劃出爐 打造「十二鎮十八景」旅遊格局
    意見徵集:「環湖十八景」、整體形象定位邀您來命名為將環巢湖打造成市民喜歡的旅遊度假區,本次《環巢湖文化旅遊規劃基本框架》現面向公眾徵求意見,如果您有好的想法和創意,可通過郵寄、網絡發送兩種途徑參與。
  • 細數合肥環巢湖一圈的鄉鎮景點
    ,然而事實是合肥幾乎每個鄉鎮都有景點,環巢湖一圈的古鎮,每個鄉鎮的景點數量至少在2個以上。就算是沒有景點的鄉鎮,也會有家族祠堂和很小的民國建築。從合肥濱湖新區出發,環巢湖沿岸的3A以上景點有:包河區安徽名人館、渡江戰役紀念館、岸上草原、牛角大圩、濱湖溼地森林公園、肥東縣南淝河口、大圩鎮生態農業景區、長臨河古鎮、六家畈吳家花園、四頂山、中廟鎮與姥山島景區、黃麓鎮洪疃村張治中故居、烔煬鎮中李村李克農故居、烔煬古鎮、烔煬月亮灣溼地、夏閣鎮馮玉祥祖居、巢湖市區龜山公園、紫薇洞景區、放王崗漢墓與巢湖博物館、亞父範增故裡鼓山景區
  • 《環巢湖文化旅遊規劃》通過評審 「華夏家園」為文化主線
    昨天,記者從合肥市規劃局獲悉,《環巢湖文化旅遊規劃》已經通過專家評審。未來的環巢湖區域將構建「一湖兩城、兩岸四區」的空間格局,提煉出「華夏家園」的文化主線,並針對文化主線實現文化+旅遊的產業體系,打造休閒業態產業鏈。該規劃編制完成後,將為正在開展的《環巢湖國家旅遊休閒區總體規劃》文化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
  • 首屆環巢湖自駕文化旅遊節來了,一起去這些熱門景點打卡!
    18日,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從巢湖市姥山島風景區獲悉,首屆環巢湖自駕文化旅遊節將於本周六在巢湖姥山島景區啟動。據悉,此次環巢湖自駕遊為期兩天,以環巢湖周邊特色景點為主打線路,量身定製特色的環巢湖旅遊線路,讓遊客更加全面的了解巢湖特色文旅資源。
  • 環巢湖大道串起12個鄉鎮 散兵鎮恢復生態發展休閒旅遊業
    如今,散兵鎮的空氣變清新了,千瘡百孔的廢棄礦山開始著上醉人的綠裝。環巢湖大道,讓依山傍水的散兵鎮更「顯眼」。位列環巢湖生態旅遊圈的散兵鎮其發展理念開始普遍「染綠」,昔日的「塵鎮」正在蛻變中。散兵鎮,依銀屏山而居,傍巢湖水而息。因石灰石資源豐富,該鎮礦山開採業歷史悠久。採礦業為地方經濟作出較大貢獻的同時,也傷害了生態環境。
  • 2016環巢湖毅行再來襲 探尋毅行路上韻味十足的人文景點
    對於合肥人來說,環巢湖旅遊一直都是周末假期的出行熱點,這不僅是因為環巢湖沿線擁有著市中心沒有的旖旎風景,更重要的是這裡還有著底蘊深厚的人文景點。那麼環巢湖有哪些不能錯過的人文景點?環巢湖有什麼歷史遺蹟?
  • 合肥環巢湖文化旅遊規劃出爐 打造首個國家旅遊休閒試點區
    11月10日,合肥向來自北京、上海、深圳等全國客商推介環巢湖文化旅遊,並端出八大重點項目大餐,未來環巢湖將擁有度假酒店、特色街區、遊艇俱樂部、自駕遊營地、低空飛行等旅遊項目,打造首個國家旅遊休閒試點區。詳情如下:一、環巢湖文化旅遊規劃——度假酒店
  • 肥東三期環巢湖項目進展順利 8個鄉鎮汙水處理廠將建成
    巢湖岸邊的長臨河古鎮散發出獨特的魅力。這是肥東縣環巢湖生態保護與修復示範區建設的樣板之一。作為巢湖流域總人口佔到全縣總人口近一半的縣,在環巢湖的生態修復保護上面,肥東縣不遺餘力,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8個鄉鎮汙水處理廠將建成排汙減排是環巢湖項目的重中之重。何斌介紹,目前肥東全縣已建成汙水處理廠3座,總處理能力9萬噸/日。在建成汙水管網180公裡的基礎上,同步推行的8個環湖鄉鎮汙水處理廠建設項目,建成後日處理汙水能力達到6200噸,可實現肥東境內環湖及其幹流周邊鄉鎮鎮區汙水處理的全收集、全覆蓋、全處理。
  • 環巢湖或開展溼地生態效益補償試點
    值得期待的是,合肥市還計劃先行在環巢湖十大溼地等重點生態區域開展溼地生態效益補償試點,具體實施方案由市林業主管部門會同財政部門制定。徵求意見稿中提出,對溼地保護不力或發生重大破壞溼地資源案件地區或部門由同級人民政府進行通報、約談。
  • 大湖名城的文化自信——探析環巢湖文化的深厚底蘊和地域特色
    巢湖文化是涵蓋一萬多平方公裡範圍的大流域文化,包括巢文化、湖文化,歷史傳統文化、現代科學文化,以及地域風情文化等多個系列,內容博大精深,其特點是環巢湖星羅棋布,猶如「眾星拱月」,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但歷史上由於巢湖地跨多個地市縣,被行政區劃分割成多個碎片,以致於文物遺存雜亂無序而又殘缺不全。
  • 環巢湖旅遊人文景觀串珠成鏈 中廟李公祠將原貌恢復
    去年「十一」期間,環巢湖旅遊大幕拉開,但環巢湖沿岸散落的人文旅遊景點卻未為遊客熟知。四條老街、三位上將故居、昭忠祠、李公祠,還有能反映巢湖北岸移民村落規劃的神秘「九龍攢珠」,在未來兩年內都將以新面貌示人。隨著這些人文景點的陸續改造,環巢湖人文景觀的黃金旅遊線也將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