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巢湖三大古鎮將迎來旅遊發展機遇

2020-12-12 合肥網

  八百裡巢湖波瀾壯闊,環湖文化旅遊風生水起。今年3月28日,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吳存榮率市四大班子領導調研文化場館設施建設工作時強調,「『大湖名城』的『名』,文化是重要內容;『創新高地』的『高』,文化是重要臺階。」事實上,隨著總長155公裡的環巢湖旅遊大道的全線貫通,在新型城鎮化、巢湖生態文明示範區建設和打造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副中心的大背景下,擁有深厚文化底蘊的環湖各鄉鎮正面臨著難得的發展機遇。

  ○三河風貌高博攝

  昨天,記者走訪環巢湖部分特色旅遊古鎮獲悉,目前,「環湖十二鎮」中三河古鎮、長臨河古街和湯池鎮已具備基本接待條件,黃麓、烔煬、中垾和柘皋等鎮正如火如荼建設中。

  關鍵詞:人文底蘊

  合肥中國傳統村落實現零突破

  在環巢湖地區飽覽湖光山色之中,遊客將充分感受到巢湖流域悠久的歷史人文底蘊。環巢湖地區文化底蘊深厚,擁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6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43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項,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1個。去年年底,經傳統村落保護發展專家委員會評審認定,住房城鄉建設部、文化部、國家文物局、財政部、國土資源部、農業部、國家旅遊局等7部局聯合公布了第三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素有「文化之鄉」之稱的巢湖市黃麓鎮洪疃村成功入選,實現了合肥中國傳統村落申報工作的「零突破」。

  據了解,洪疃村位於巢湖北岸西黃山南麓,是「和平將軍」張治中先生故裡。洪疃村有極具智慧的「九龍攢珠」形制,「和平將軍」創辦的鄉村師範,始建於唐朝貞觀年間的相隱寺,明代莊氏居住時留下的「莊氏井」,還有原汁原味保留的洪氏古祠堂。張治中先生創辦的黃麓師範坐落其中,村莊文風濃厚、民風淳樸,素有「文化之鄉」之稱。

  無獨有偶,位於巢湖岸邊的長臨河鎮源於三國赤烏年間,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鎮。據考證,因青陽山北麓之水經長寧寺源源不斷流入巢湖,久之形成長寧河。地因河得名,又因瀕臨巢湖,遂更名為長臨河。長臨河老街呈「丁」字形分布,清一色的青磚黛瓦房屋順著目光蜿蜒向前延伸,造型古樸,色彩清純。沿街漫步,「幸福長臨」、「吳氏舊居」、「百年郵政」、「準提寺」等古建築依次擺開,原色木門,雕花木窗,曲線形馬頭牆,氣派的木製大門,紅紅的燈籠,高懸的匾額從眼前慢慢划過,行者仿佛步入了徽州老街,習慣了城市的繁華與忙碌的人們忽然有了一種穿越時空的感覺。

  關鍵詞:江淮特色

  六家畈古民居或將率先被還原

  悠久的歷史,長期的文化積澱,給三河留下了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尤以古城牆、古河、古橋、古街、古茶樓、古名居、古廟臺、古戰場等「八古」景觀而著稱於世。是皖中地區反映晚清時期歷史風貌、兼收古徽派建築特色、囊括古建築類型較完整的水鄉古鎮,其綜合歷史文化價值,當可和馳名中外的蘇州古鎮周莊相媲美。

  「合肥地區和巢湖流域孕育著豐厚的歷史人文及自然資源,具有典型的江淮地區文化特質,其建築風貌不應和皖北、皖南『雷同』。」據市規劃局有關負責人透露,去年5月份,該局曾舉辦主題為「傳統現代特色」的2014年環巢湖地區江淮建築風貌設計大賽,旨在匯集行業內外和社會各界的智慧,對環巢湖乃至江淮地區傳統建築與環境風貌進行挖掘、整理、研究,提煉出合肥地區特有的建築風貌要素,將傳統風貌與現代建築功能有機結合,優選出一批旅遊休閒類公共建築、江淮民居建築規劃設計方案,用以指導下一步環巢湖地區旅遊觀光、休閒度假、美好鄉村等項目建設。

  「江淮建築本色或率先在這裡被還原,讓來到長臨河旅遊的人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據介紹,長臨河鎮六家畈古民居是江淮地區最大的古建築群。這裡的古民居豪宅共有六大片,還有一座振湖塔與巢湖中姥山尖上的寶塔相呼應。目前,六家畈古民居的相關規劃研究正在進行中,或將還原江淮建築本色。

  關鍵詞:鄉村田園

  環湖古鎮將保留現有自然特色

  「長臨河不造城,將控制城鎮發展規模,儘可能地保留現有村莊的自然特色,打造『大城小鎮』。」記者了解到,長臨河鎮規劃的重要思路是差異發展,與周邊特色旅遊景點不同,這裡將打造「環湖首鎮國際慢城」。

  長臨河鎮是環巢湖12鎮中離合肥最近的小鎮,距離中心城區約25.2公裡,距離濱湖新區約15.6公裡。長臨河的規劃中,中心鎮區面積為3.3平方公裡。中心鎮區將通過慢行道和其他特色旅遊片區結合起來。由於距離合肥市很近,這裡將成為「都市的後花園」。

  據了解,未來的環湖十二鎮將服務於「名城」,成為主城區外圍的旅遊基地;依託於「大湖」,構成環湖休閒帶;以自然生態為根本,體現可持續發展;以鄉村田園為基礎,展示美麗村鎮;以江淮文化為脈絡,傳承人文歷史,最終實現「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關鍵詞:智慧景區

  可上網查詢景點人數錯峰旅遊

  「景區新建了智慧旅遊項目如網站、手機APP、微信、wifi信號全覆蓋,實現網上預訂景區門票」,據介紹,為連接環巢湖旅遊大道,對接環巢湖大旅遊,結合爭創國家5A級旅遊景區,三河鎮對合銅路、三杭路、王祠路三條公路進行了全面升級改造,為遊客提供安全、暢通、舒適的交通環境;遊客中心進行整改提升,增設了郵政服務點、觸控螢幕、沙盤等,改造後的遊客中心集引導、諮詢、集散、展示、科普、解說、救護、購物、商務等功能於一體,使景區服務更加人性化。

  據了解,合肥已對環巢湖旅遊景區進行提檔升級。除了對部分景點進行改造、重新布展外,去年還投入600多萬元,在環巢湖建成三河古鎮、濱湖溼地森林公園、渡江戰役紀念館、紫微洞、金孔雀度假區等8家智慧景區。智慧景區內建設了遊客流量智能監測、景區安全智能監控和景區無線網絡服務,實現由人工統計到計算機精確實時統計。「遊客通過電腦,就能查出旅遊景點的人數,可視情況出行。」

  原標題:環湖古鎮特色旅遊風生水起

相關焦點

  • 2015合肥環巢湖文化旅遊產業專題推介會舉行
    昨天上午,2015合肥環巢湖文化旅遊產業專題推介會在市政務中心舉行。合肥市委副書記凌雲出席並致辭,合肥市委常委、副市長黃文濤主持。來自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地60多名文化旅遊界企業負責人參加推介會。  凌雲代表市委市政府,對各位來賓和企業家朋友表示熱烈歡迎。
  • 《環巢湖文化旅遊規劃》通過評審 「華夏家園」為文化主線
    昨天,記者從合肥市規劃局獲悉,《環巢湖文化旅遊規劃》已經通過專家評審。未來的環巢湖區域將構建「一湖兩城、兩岸四區」的空間格局,提煉出「華夏家園」的文化主線,並針對文化主線實現文化+旅遊的產業體系,打造休閒業態產業鏈。該規劃編制完成後,將為正在開展的《環巢湖國家旅遊休閒區總體規劃》文化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
  • 環巢湖文化圈形成的五大原因 文化底蘊支撐環巢湖文化發展
    原標題:環巢湖文化圈形成的五大因素環巢湖文化圈,從它的形成和發展過程來看,為大合肥區域奠定了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強力的文化支撐。從歷史地理和方志學的角度,經過進一步考察和梳理,環巢湖文化圈的形成有五大原因:(一)從歷史沿革和行政管理角度來看,漢代,以巢湖為界,西北屬九江郡(地域北到淮河,西到大別山。有時改名淮南郡,地域不變);東南屬廬江郡(地域到長江)。巢湖成為兩郡的中心。到南北朝後期的合州,開始成為環巢湖的整體州郡。
  • 安徽巢湖:古鎮開出幸福花
    何華攝(中經視覺)安徽省巢湖市烔煬古鎮在發展「賞花經濟」的同時,因勢利導,以「花」為媒,精耕細作「花經濟」,想方設法延展「花經濟」產業鏈,讓本土花卉與奇花異果實現錯時錯位發展,不僅提升了鄉村的「顏值」和「內涵」,帶來了人氣,更讓旅遊業漸成氣候。
  • 細數合肥環巢湖一圈的鄉鎮景點
    說道合肥旅遊,絕大多數皖中地區以外的人一定會說「合肥那個地方,有什麼好玩的?」,然而事實是合肥幾乎每個鄉鎮都有景點,環巢湖一圈的古鎮,每個鄉鎮的景點數量至少在2個以上。就算是沒有景點的鄉鎮,也會有家族祠堂和很小的民國建築。
  • 合肥環巢湖文化旅遊規劃出爐 打造首個國家旅遊休閒試點區
    11月10日,合肥向來自北京、上海、深圳等全國客商推介環巢湖文化旅遊,並端出八大重點項目大餐,未來環巢湖將擁有度假酒店、特色街區、遊艇俱樂部、自駕遊營地、低空飛行等旅遊項目,打造首個國家旅遊休閒試點區。詳情如下:一、環巢湖文化旅遊規劃——度假酒店
  • 環巢湖文化旅遊規劃出爐 打造「十二鎮十八景」旅遊格局
    意見徵集:「環湖十八景」、整體形象定位邀您來命名為將環巢湖打造成市民喜歡的旅遊度假區,本次《環巢湖文化旅遊規劃基本框架》現面向公眾徵求意見,如果您有好的想法和創意,可通過郵寄、網絡發送兩種途徑參與。
  • 大湖名城的文化自信——探析環巢湖文化的深厚底蘊和地域特色
    改革開放的春風吹到安徽大地,第一時間為合肥的發展帶來了重大機遇。接著21世紀初合肥的大建設、大變化,又為其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基於省會城市大發展的需要, 2011年8月,國務院調整行政區劃,將全國淡水湖之一的巢湖整體劃給合肥,合肥成為全國唯一獨擁五湖之一的省市城市,被譽稱「大湖名城」。
  • 2016環巢湖毅行再來襲 探尋毅行路上韻味十足的人文景點
    對於合肥人來說,環巢湖旅遊一直都是周末假期的出行熱點,這不僅是因為環巢湖沿線擁有著市中心沒有的旖旎風景,更重要的是這裡還有著底蘊深厚的人文景點。那麼環巢湖有哪些不能錯過的人文景點?環巢湖有什麼歷史遺蹟?
  • 環巢湖再添5A級景區!巢湖半島未來4年發展規劃曝光!
    2017年開局賣地賣瘋了>>>]在合肥公共資源交易中心上可查詢,巢湖半島總體發展規劃及城市設計項目公開招標,希望打造合肥乃至安徽旅遊的增長極和引爆點。未來,「姥山島-中廟-四頂山」有望攜手共建5A級景區,為環湖旅遊增加一張重量級的名片。
  • 環巢湖大道串起12個鄉鎮 散兵鎮恢復生態發展休閒旅遊業
    環巢湖大道,讓依山傍水的散兵鎮更「顯眼」。位列環巢湖生態旅遊圈的散兵鎮其發展理念開始普遍「染綠」,昔日的「塵鎮」正在蛻變中。散兵鎮,依銀屏山而居,傍巢湖水而息。因石灰石資源豐富,該鎮礦山開採業歷史悠久。採礦業為地方經濟作出較大貢獻的同時,也傷害了生態環境。千瘡百孔的廢棄礦山,形成了極不規則的開採面和採空區,與巢湖沿岸美景極不匹配。不過現在,生態修復項目正在為廢棄礦山「療傷」。
  • 五道「飛虹」串聯起環巢湖「五區十景」
    一邊是煙波浩渺的巢湖,另一邊是風光無限的田野、溼地和村莊……驅車156公裡,環繞巢湖一周,你就可以賞到全部景致。在這條被冠以最美大道上,兆河大橋、白石天河大橋、杭埠河大橋等5座景觀大橋,宛若巢湖岸邊的五道彩虹,串聯起環巢湖旅遊中的「五區十景」。晴朗的周末你可以沿巢湖南岸環湖一周,近距離去體驗這5座大橋所帶來的「一橋一景」的景致。
  • 【2017環巢湖毅行】原來長臨河古鎮藏著這麼多美食 毅行者你的口...
    4月8日,2017環巢湖毅行大會將正式開走,春暖花開的日子裡,沿大美巢湖出發,一路向東,感受毅行的魅力。今年環巢湖毅行大會分別設置了4個終點,濱湖溼地公園(親子線終點)、長臨河古鎮、中廟遊客接待中心、黃麓鎮百花塘,毅行者們量力而行,向著自己的目標出發。今天,小編又來為大家推薦毅行沿線的美食啦!
  • 環巢湖旅遊人文景觀串珠成鏈 中廟李公祠將原貌恢復
    去年「十一」期間,環巢湖旅遊大幕拉開,但環巢湖沿岸散落的人文旅遊景點卻未為遊客熟知。四條老街、三位上將故居、昭忠祠、李公祠,還有能反映巢湖北岸移民村落規劃的神秘「九龍攢珠」,在未來兩年內都將以新面貌示人。隨著這些人文景點的陸續改造,環巢湖人文景觀的黃金旅遊線也將形成。
  • 安徽供給側改革醞釀大手筆 重磅打造「巢湖半島」(圖)
    巢湖半島將以「多規合一」為理念,快速促進規劃落地建設,構建「1233」空間結構,即一軸、兩帶、三區、三廊。一軸是指沿烔中路形成的濱湖發展軸,串聯起濱湖三大城鎮發展片區;兩帶是指1個濱湖觀光帶+1個山體遊覽帶;三廊是指由雞裕河、烔煬溼地、蘆溪溼地、花塘河溼地等河流水系和生態農田、山地構成的3條生態廊道。
  • 肥東三期環巢湖項目進展順利 8個鄉鎮汙水處理廠將建成
    巢湖岸邊的長臨河古鎮散發出獨特的魅力。這是肥東縣環巢湖生態保護與修復示範區建設的樣板之一。作為巢湖流域總人口佔到全縣總人口近一半的縣,在環巢湖的生態修復保護上面,肥東縣不遺餘力,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8個鄉鎮汙水處理廠將建成排汙減排是環巢湖項目的重中之重。何斌介紹,目前肥東全縣已建成汙水處理廠3座,總處理能力9萬噸/日。在建成汙水管網180公裡的基礎上,同步推行的8個環湖鄉鎮汙水處理廠建設項目,建成後日處理汙水能力達到6200噸,可實現肥東境內環湖及其幹流周邊鄉鎮鎮區汙水處理的全收集、全覆蓋、全處理。
  • 揭秘【環巢湖十二鎮】你去過幾個呢?!
    環湖景致恰如一顆顆斷了線的珍珠零星散落在巢湖湖畔孤獨而又落寞環巢湖「十二鎮」到底是一種怎樣的奇蹟>三河古鎮東瀕巢湖,因豐樂河、杭埠河、小南河三條河流貫其間而得名。同大鎮位於皖中腹地,廬江縣北部,東連巢湖、南接銅陵,北臨「千年古鎮」三河,西有京九鐵路。合銅、同白、新白公路穿境而過,白石天河、杭埠河左右環繞。
  • 道林鎮迎來發展新機遇!拭目以待……
    振興千年古鎮 共建大美道林 好!消!息! 道林鎮迎來發展新機遇! 籤約儀式上,道林鎮黨委書記李純、鎮長姜曉對雙方的到來表示歡迎,道林古鎮、靳江源流域、劉少奇故居等旅遊景區的人文氣息濃厚、歷史底蘊深厚、市場前景廣闊,熱忱期待雙方強強聯手,共同為道林的建設發展作出新貢獻,造福道林人民。
  • 商合杭高鐵來了,巢湖市將開展系列慶祝活動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6月28日,商合杭高鐵將全線開通運營, 商合杭高鐵柘皋站正式啟用,這意味著巢湖市將開啟新的高鐵時代,擁抱更加廣闊的舞臺,迎來更好的發展機遇。為此,安徽巢湖經濟開發區和巢湖市人民政府聯手打造一系列活動,慶祝商合杭高鐵柘皋站開通暨巢湖東站開通運營5周年。
  • 首屆環巢湖自駕文化旅遊節啟動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為進一步打響環巢湖自駕遊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日前,2020首屆環巢湖自駕文化旅遊節在巢湖姥山島景區啟動並舉行發車儀式。啟動儀式結束後,來自省內6個車隊共106輛私家車、20輛摩託車緩緩駛出了巢湖姥山島景區,踏上了環巢湖自駕遊旅程。據介紹,此次環巢湖自駕遊共分一日遊和二日遊兩條線路,圍繞環巢湖周邊特色景點,量身定製特色環巢湖旅遊線路,讓遊客更加全面地了解巢湖特色文旅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