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陳璐 通訊員 盧青 青島報導
王繼強,山東萊陽人,青島電務段萊西北客專信號車間主任,濰萊高鐵提前介入組組長。年近50歲的王繼強在電務崗位工作30多年,見證了家鄉鐵路從普速到城際再到高鐵的跨越。
從50到350公裡,見證家鄉鐵路的時速飛躍。1956年,時速50公裡的藍煙鐵路建成通車,王繼強的家鄉煙臺從此有了通往全國的第一條鐵路。時光飛逝,2014年,時速200公裡的青榮城際竣工通車,動車組一抹白色的飛影在膠東半島的熱土上飛馳掠過。2020年8月,時速350公裡的濰萊高鐵進入聯調聯試,王繼強主動請纓,擔任濰萊高鐵電務系統提前介入組組長。期間,王繼強帶領大夥一起學習新型道岔設備安裝知識,逐一攻關道岔安裝過程中的盲點、難點。有著30多年鐵路電務知識經驗的他,在濰萊高鐵建設期間,枕邊始終放著3本高鐵專業維修知識書籍,每天利用不足5小時的休息時間挑燈學習。王繼強說:「我一定要親手點亮家鄉首條高鐵的信號燈」。
徒步近800公裡,一步步排查信號電纜。濰萊高鐵建設中,王繼強對全線信號機械室中成千上萬的焊接點進行近乎苛刻的檢查,成功處理銅絲外皮細小破損、裸露線脖、焊點毛刺等問題上百件。炎熱的夏季,線路上溫度達到近50度,他和工友沿著鐵路線一個個檢查軌旁的信號設備,一寸寸排查電纜的徑路隱患,徒步巡檢濰萊高鐵線路來回6遍,步行近800公裡。王繼強常對工友說,我們的標準就是零失誤,讓這條高鐵線路安全順利通車。
4個月僅回家2次,兩代人齊盼高鐵開通。王繼強的工作地點離家只有45分鐘車程,但4個月裡他僅僅回了兩趟家。家人對他的工作也非常理解。早在青榮城際鐵路建設時,王繼強經常「三過家門而不入」。王繼強的父母也是鐵路職工,對鐵路有著很深的感情。青榮城際列車首發時,年近80歲高齡的父母購票從煙臺南站上車,親身體驗了膠東半島的首趟城際列車。濰萊高鐵建設之初,父母也叮囑王繼強,濰萊高鐵開通時,一定要帶著他們坐一坐這趟家鄉的高鐵列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