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東省的西南部,有一個孔姓人口佔1/5的縣級市,她就是有著5000多年悠久歷史的&34;——曲阜。&34;曲阜之所以享譽全球,是與孔子的名字緊密相連的。孔子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哲學家之一,中國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在兩千多年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儒家文化逐漸成為中國的正統文化,並影響到東亞和東南亞各國,成為整個東方文化的基石。
曲阜的孔府、孔廟、孔林,統稱&34;,是中國歷代紀念孔子,推崇儒學的表徵,以豐厚的文化積澱、悠久歷史、宏大規模、豐富文物珍藏,以及科學藝術價值而著稱。因其在中國歷史和世界東方文化中的顯著地位,而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於1994年12月被收入《世界遺產名錄》。 被世人尊崇為世界三大聖城之一。 2007年5月8日,濟寧市曲阜明故城(三孔)旅遊區經國家旅遊局正式批准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孔廟是以孔子的故居為廟,以皇宮的規格而建,是我國三大古建築群之一,在世界建築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孔子(公元前551—前419年)是中國儒家學說的創始人。在他死後的第二年,他的住宅被改成孔廟,每年祭祀。漢代以後歷代皇帝都提倡尊孔讀經,對孔子也不斷追溢加封,同時擴大祭祀他的寺廟,孔廟的規模也越修越大。
現存孔廟佔地327.5畝,建築物466間,前後有九進院落,縱向軸線貫穿整座建築,左右對稱,布局嚴謹,氣勢宏偉。前三進院落布置導向性建築物,如門或牌坊。第四進有一座三重簷的高閣奎文閣,其中藏有歷代皇帝賞賜的圖書。第七進院落中有&34;,據說是孔子生前講學處。孔廟的主殿大成殿高 31.89米,寬 54米,進深 34米。廊下有 28根雲龍古柱,每根柱子都用整塊石材雕成。前廊下的十根石柱用深浮雕手法雕成雙龍對舞,襯以雲朵、山石、濤波,造型優美生動,是罕見的藝術瑰寶。
奎文閣是三層木結構的閣樓,飛簷鬥拱,造型莊嚴,為國內少見。孔廟內有孔子塑像,13座碑亭、53塊巨碑,還有以孔子一生經歷為題材石刻的120塊《聖跡圖》。現還陳列了漢魏以來的碑刻800多塊,連同孔廟內原有的1200多塊,共計2100多塊,形成了我國又一碑林。 是研究中國古代書法和文化藝術的寶貴資料。
孔廟的東側是孔府,也稱對府,是孔子嫡長孫世襲的府第。始建於宋代,經歷代不斷的擴建,形成現在的規模。佔地200餘畝,有房舍480餘間。官衙和住宅建在一起,是一座典型的封建貴族莊園,衙署大堂用於接受皇帝頒發的聖旨,或處理家族內事務。庭院公東、中、西三路,東路為家廟,西路為客廳院,中路則是主體建築,其前院為官衙,後院為住宅。孔府後院有一座花園,幽雅清新,布局別具匠心,可稱園林佳作,也是園宅結合的範例。孔府藏有大量歷史檔案、傳世文物、歷代服飾和用具等,都極其珍貴。
孔府又稱&34;,位於孔廟東側,有&34;之稱,是孔子嫡系長期居住的府第,也是中國封建社會官衙與內宅合一的典型建築。孔子死後,子孫後代世代居廟旁看管孔子遺物,到北宋末期,孔氏後裔住宅擴大到數十間,到 金代,孔子後裔一直是孔廟東邊,隨著孔子後世官位的升遷和爵位的提高,孔府建築不斷擴大,至宋、明、清達到現在規模。現在孔府佔地約7.4公頃,有古建築480間,分前後九進院落,中、東、西三路布局。
孔林又稱至聖林,在曲阜城北門外,佔地3000多畝,周圍磚砌林牆長達14裡,是孔子和他的後代子孫們的家族墓地。佔地3000畝,四周建築牆環繞,園內古木參天,茂密幽深。密林深處還有孔子墓及歷代興建的樓、亭、坊、殿及大小碑碣石雕。孔林內柏檜夾道,進人孔林要經過 1200米的墓道,然後穿過石牌坊、石橋、甬道,到達孔子墓前。孔子的墳墓封土高6米,墓東是孔子之子孔鯉和他的孫子的墳墓。
在孔林中,有的墓前還存有石雕的華表、石人、石獸。這些都是依照墓中人當時被封爵位的品級設置的。整個孔林延用2500年,內有墳冢十餘萬座。其延續時問之久,墓葬之多,保存之完好,舉世罕見。
1994年,曲阜三孔 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曲阜是春秋時期魯國的都城,是我國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創始人孔子的故鄉。這裡有著豐富的文化遺產,其中最著名是曲阜三孔——孔廟、孔府、孔林。
特別聲明:以上由本作者收集分享,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