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是因著莫高窟而聞名世界,博物館也是重點介紹莫高窟。
莫高窟的近代史,好比上演了一場戲劇。戲劇裡的主人翁就是道士王圓籙。
一個佛教聖地,偏偏安排了一位道士來為其守護,並且讓這位道士發現了驚天的秘密下午我們來到了沙漠邊上。正所謂:可以探險不可冒險。有位遊客租來的商務車,開進沙漠後,結果就這樣了。最後是叫來越野車救援。
傍晚十分,我們沿著敦煌市黨河風情街一直從頭走到了盡頭,河道裝飾很美,我們盡顧著錄視頻,遺憾沒有留下照片。晚上回到酒店三個人都累癱了,倒頭就一覺睡到天亮。今天上午,我們終於來到期盼已久的莫高窟。
的確,參觀的遊人非常多,我們也看到遊人好多不文明的舉止。甚至洞窟的千年壁畫上有刻寫著:「某某某到此一遊」呼籲朋友們,外出旅遊,一定要文明的參觀,做文明的遊人。
今天重點談談莫高窟,如果不是王道士發現了莫高窟的藏經洞,莫高窟的歷史文化價值,估計也就如同其他佛教石窟那樣,僅作為歷史上供佛的一個文化遺址。但是,正因為藏經洞的發現,其裡面收藏的幾萬卷經書,掀起了後來轟動整個世界的「敦煌學」。
對於王圓籙道士的歷史評價,爭議很多,有貶有褒。貶方主要認為:幾萬卷經書在王道士的看守期間,因為沒有得到很好保護,造成部分流失。還讓一部分經書文物是經過他的手,賣給了無恥的帝國主義考古學家,因此,流向了國外。
褒方主要認為:王道士就一個原籍甘肅的逃荒農民,在腐敗的清王朝末年,在沒有任何其他幫助的情況下,僅靠著他自身的全部力量,一生堅守著莫高窟。
參觀了讓人嘆為觀止的莫高窟璀璨文化,在這裡,我也想說幾句自己的看法。
歷史上記載,藏經洞發現的是約五萬卷經書,那麼這些經書究竟去哪裡了?如果是大部分已經遺失和毀壞掉,那麼是何時何事造成的主要遺失和毀壞?
王道士守護期間,斯坦因、伯希和、華爾納等國外考古學者聞風而至。這些人在其國內都是有身份和地位的學者專家,他們具備很好的對歷史文物的保護意識。他們從王道士手中購買帶走的經書和文物,至今仍然很好地收藏在他們國家的博物館。
王道士是一名出家道士,生活在荒無人煙的佛窟旁邊,賣經書給國外考古人員而得來的錢財,並非拿去個人享樂揮霍,而是畢其後半生的去修復和守護莫高窟。
除了幾位國外的考古學者帶走的經書文物外,其他留在本國的絕大部分,去哪裡了!!!???
現在敦煌體育館所在地,曾經就是歷時千年修建而成的敦煌「大佛寺」。
在那個仍然被掩蓋的「十年」浩劫,在那個「破四舊,立四新」的運動中,整座千年大佛寺難逃厄運,徹底被毀壞!敦煌乃至全國的大量歷史文物,都被浩劫一空!
該燒的燒,該摧毀的摧毀。我們現在能看到的,那都是經修復,或是殘存倖免的。當時守護莫高窟的研究院專家學者,因為被控告為舊思想,舊文物的守舊分子,也成為了那場運動狠狠批鬥的對象。看著中華民族殘留的藝術寶庫,多少人的心卻是在哭泣、在流血。再看到多少國內外的愛心人士,出資捐贈來保護莫高窟,保護這個屬於全人類的文化寶庫。心裡感到又是何等的慶幸……
莫高窟正對面的「敦煌石窟文物保護研究陳列中心」,是由日本政府無償出資修建。以此見證中日兩國的友誼。
下午我們驅往新疆,進疆的第一站是哈密。提到哈密,大家肯定聯想到的是哈密瓜,的確,路邊到處可見賣哈密瓜,以及成片的哈密瓜地。
今晚時隔十一年,再次喝到烏蘇啤酒,哈密的拌麵和羊肉串感覺還不夠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