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諸位開國帝王中,朱元璋的成分應該是最差的,其它人嘛一般都是貴族,即使是痞子劉邦也是個亭長,但朱元璋不一樣,他真的是泥腿子出身,而是還是最苦逼的那種泥腿子。
這從朱元璋的名字就能看出來,他原名朱重八(投軍被郭子興取名元璋,意思是誅滅元朝的利器),他爹原名朱五四,他爺爺叫朱初一,這是啥名字?其實古代底層人民名字就是這麼個取法,按照出生日期取名,一方面好記,一方面也沒什麼文化嘛。
朱元璋小時候特別貧苦,曾為地主放牛,當然更沒讀過很多書,然後他又趕上1344年淮北大旱,引發饑荒,朱元璋的爸媽和哥哥都餓死了,流落皇覺寺當行童,但寺廟形勢也不太好,寺主封倉遣散眾僧,朱元璋只得離鄉為遊方僧雲遊淮西潁州。
這其實就是要飯了,當然,後來我們知道,朱元璋闖蕩江湖,後來當上了皇帝,所謂「開局一個碗,結束一個三百年王朝」,上下五千年,僅此一例。
但是,有些人就好奇了:朱元璋不是文盲嗎?一個文盲能幹出這麼大事?
這個嘛,首先咱們不否認,在相當長一段時間,朱元璋肯定文化水平不高。古代中國文盲數量佔八成以上,但朱元璋其實也不是那種大字不識一個的文盲,他也讀過幾個月私塾,而且在皇覺寺的時候也讀過些書,但水平肯定有限。但是嘛,這其實不是很重要的一個問題。
大家可能習慣把現在的情況套在古代,現代你是文盲,那當然無法在社會立足,因為這意味著你獲取信息,領會信息的能力要遠遠低於一般人。但這是現代社會,比古代進步了幾個量級,現代社會認字是最基本的能力,但古代不是啊,古代大部分人都不認字,所以朱元璋不認字其實也不是一個很大的劣勢,而且事實上,在當時的環境下,朱元璋這種當過和尚的,文化水平在社會上還算是偏高的。
註:中國識字率大幅提升要到建國掃盲之後,古代的文盲豪傑多的是,除了朱元璋還一個典型是張作霖。
在那個環境下,江湖經驗,魄力,能力,殺伐果敢…這些能力都遠遠重於什麼「學歷」。
但有些人可能還有疑問,不管怎麼說你讓一個文盲當皇帝也太…這要說到後面了,剛剛說了,朱元璋文化水平不高那是前段時期,後來朱元璋可不是文盲。你也不看看朱元璋身邊都是些什麼人?李善長,劉基,宋濂…這都是中國最一流的大學問家,他天天和這些人打交道,這些人還都服他,他會是文盲?
朱元璋是非常重視自身的學習的,他知道自己底子不好,所以格外發奮,《明史紀事本末》記載:太祖……身在行間,手不輟書。劉伯溫也說朱元璋讀書時「聚精會神,凝思至道」。
那麼,朱元璋的文化水平到底怎麼樣呢?
從流傳到現在的朱元璋的一些書法和文學作品來看,毫無疑問:他是個天才!這也沒什麼奇怪的,白手起家打造一個統一王朝的,五千年也就這麼一個,這個人不是天才??他的智謀,能力天生肯定是遠超凡人的,學習能力也是如此,年少時因為條件有限,沒有正常的學習環境,後來他發達了有了學習環境,好好學,而且還有一堆大儒坐鎮幫他,他的水平…
如果朱元璋有幸生在一個安定的世道,自身家境也還可以,那很可能就沒有一代豪傑了,而是又多了個一代大儒。
看看朱元璋那首著名的《示僧》:殺盡江南百萬兵,腰間寶劍血猶腥。老僧不識英雄漢,只管嘵嘵問姓名。這種作品可不是一般人能寫出來的!
有些人誤以為朱元璋一生的文化水平都不高,有一個原因是聖旨,大家可能知道朱元璋的聖旨很有意思,因為很多是大白話,於是認為他水平不高。但這種看法顯然是有問題的,你也不想想看:朱元璋是什麼人,九五之尊!即使他真的寫不出文言文,那有的是狀元翰林幫他捉刀!所以說朱元璋的白話聖旨,其實是有意為之的。他之所以選擇白話,就是因為白話簡便易懂,取其便利,而且朱元璋本人當然是有文言文的能力的。
那咱們就來看看朱元璋流傳的作品吧,先是書法,朱元璋書法行筆自然流暢,儀態生動,獨具特色,陶宗儀在《書史會要》謂朱元璋書法「神明,天縱,默契書法」。康有為所評:「明太祖書雄強無敵」,比如下圖:《大軍帖》。
還有朱元璋的詩詞,《御製文集》中就有朱元璋的一百多首詩詞傳世。這裡選擇一首《廬山詩》:廬山竹影幾千秋,雲鎖高峰水自流。萬裡長江飄玉帶,一輪明月滾金球。路遙西北三千界,勢壓東南百萬州。美景一時觀不盡,天緣有份再來遊。
水平也都是很不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