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最大的自由是選擇態度的自由。——《追求生命的意義》
在你一生的閱讀經歷中,你可以擁有這樣一本書。其中的一些章節或思想不僅能觸動你的靈魂,引導你與之共舞,改變你的人生和命運。你應該讀這樣一本書並珍惜它。
20世紀60年代,它在美國流行起來。維克多·弗蘭克爾的《追尋生命的意義》就是這樣一部作品。
作者以親歷者的身份,詳細描述了他的遭遇,分析了他和朋友的心理變化。以心理學研究為主題,在這個主題之外,我獲得了很多知識和感受。我第一次接觸到一本關於集中營的書時,對情節沒有任何想像。從來沒有想過人類會這樣對待自己的同類。在那裡,所有的「囚犯」都沒有名字,只有一個號碼。
快樂是,而且必須是一種副作用或附帶產品,如果將它視為目標則會消滅或破壞了快樂。
我們可以感受到集中營殘酷的環境給他們帶來的不人道待遇。這觸動了筆者的論點,面對極端環境,人們應該如何處理自己的問題,應該用什麼樣的心態來應對突如其來的問題。
在集中營裡,人性被放大,許多暴徒會踐踏別人的人格。惡有惡報,舊善照耀,少數人不顧一切地幫助別人。在這樣的環境下,如何生存成為最大的問題。
從集中營逃出來後,一些幸運的人卻身心受損,長期無法恢復。他們的道德和價值觀將被扭曲,而他們的天性並不壞,但他們的抑鬱會引起不正常的心理。其實很多人擔心生活的痛苦,而弗蘭克爾則關心的是痛苦意味著什麼,以及什麼是不必要的生活。
雖然奧斯維辛集中營的囚犯活著出來的希望渺茫,但他還是活了下來。他沒有被難民營裡的非人類苦難所摧毀。他在苦難中發現了生命的意義。他說,有尊嚴地忍受苦難是一種真正的內在成就,因為這證明人們在任何時候都擁有不可剝奪的精神自由。
人們在極端的苦難環境中通過意義的追尋,自己超拔出來,與煉獄般的痛苦超越,枝頭綻放著愛與希望的蓓蕾。
《追尋生命的意義》這是一部鼓舞人心的傑作。我相信任何讀過這本書的人都能從他極度痛苦的經歷中獲得拯救自己的經驗。
人類最後的自由,在已給定的環境下選擇態度的自由。環境可能是無法改變的,我們唯有改變自己的態度。
席捲全球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無疑是一場前所未有的災難。在歷史長河中使人們感到生命的重量。
如果說誰的一生都不可能一帆風順,痛苦、挫折與磨難總會相伴而行,那麼災難來了我們應該怎樣去面對,如何拯救我們自己的內在世界?
當災難來臨時,它將把我們的歲月分割開來,而知識是唯一能填補裂縫的光。鍾南山可以用自己的知識救人於水火,救國於危難。通過這場病毒,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那些讓人們過上美好生活的東西,如權利和金錢、地位和交往、繁榮和娛樂,在知識和信仰面前,已經失去了意義,沒有風景可言。
如果疫情之後我們不去認真思考我們自己是不是應該有所改變,只是慶幸自己沒有被感染,那麼,我們和動物就沒有什麼區別,我們仍然活得很愚昧,這次的疫情也就毫無意義。
而通過閱讀《追尋生命的意義》,我們知道,那些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為什麼活著的人,有強大的力量去面對生活給他們的打擊和痛苦。真正不會後悔的是認真對待每一個痛苦。
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使命。這個使命是他人無法替代的,並且你的生命也不可能重來一次。
可見,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對我們來說是多麼的重要。人生的渡口,從迷惑的此岸渡向覺悟的彼岸,是心的距離,用腳無法丈量。
有時當我們迷茫迷茫時,我們會尋找一種能讓我們快樂的力量。我們忘記了這種與生俱來的力量植根於我們的內心。真正的擺渡工,其實是我們自己的內心。
雖然這場病毒是一場巨大的災難,但我們感受最深的是那些為公眾獻出生命、獻出生命的逆行英雄。雖然他們知道危險,但我相信當他們做出決定時,他們會發現生命的意義。
疫情過後,當陽光灑滿綠地,當我們自由呼吸,當我們歡聚一堂時,我們一定要記住,這片土地上已經下起了雪,而英雄們的血汗浸透了這片土地,那些英雄事件感動了我們,當我們熱淚盈眶的時候,我們感受到生命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