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呀,我是錢丟丟
我們中國神話巫祭篇經過了兩期視頻的鋪墊
終於要來到核心部分,開始講述《九歌》神話
在巫祭篇第一期丟丟曾經說過
主持巫術祭祀中,掌握記載能力的巫祝
變為了官僚系統之中記載歷史的史官
這些史官會詳細的記載國家最高祭祀大巫祝
也就是皇帝,在祭祀之中所得到的所有信息
並記載皇帝根據祭祀甲骨卜卦所做出的決定
這也就造就了中華文化之中一種奇特的現象
那就是歷史與神話高度的融合
成為了骨肉相連,無法分割的一個整體
不論是三皇五帝,還是玄鳥生商
甚至漢朝漢高祖劉邦是神龍子嗣
這些歷史上存在過的人
都變為神話之中的神祇
這就造成了中國神話
是不可以離開歷史的這個傳統
這一點在全球文化之中也是比較奇特的
例如丟丟所講過的【印度教神話】
其中創世神梵天,護世神毗溼奴,滅世神溼婆
都並非歷史中的人物
而其他大大小小的神祇
例如戰神鳩摩羅,象頭神伽內什
都只存在於故事之中
與歷史並沒有高度的聯繫
而希臘神話中的奧林匹斯十二眾神
埃及神話之中的至高之神太陽神拉以及九柱神
都只存在於傳說之中
與文明的歷史沒有太多的關聯
中國神話卻並不是這樣的
中國人只要翻開《史記》或者是其他史書
就會在歷史之中看到神話
例如春秋戰國時諸子百家中的老子和莊子
被封為道教至高神
三國時期的關羽被封為關聖帝君
宋朝的名將嶽飛也會被封神供奉
而每一個中國人都不會對
一個歷史人物成為神祇
被人們崇拜這件事感到太多的驚奇
這種把歷史人物與神話人物高度融合的習慣
只有在中華文化之中經常會看到
但,中華文化之中,就真的沒有純粹的神話了嗎?
有沒有神話是和歷史人物沒有太大關係的呢?
其實是有的,那就是
以東皇太一為主神的《九歌》神話體系
《九歌》是春秋戰國時期
楚國人屈原所編寫的巫祝長詩
屈原是戰國時期楚國人
與楚王一脈相乘,是貴族的血統
屈原在後來就做了楚國的三閭大夫
掌管楚國祭祀和青年子弟教育等事物
因此,屈原對於遠古的祭祀是極為了解的
後來楚懷王聽信讒言,流放了屈原
屈原眼見秦國逐漸強大
而楚國則面臨滅國之危
在無盡的絕望之中
六十二歲的屈原,在五月五日這一天
投身於汨羅江中而死
屈原這個人是中華文化之中
是可以與孔子比肩的偉人
而他傳承下來的《九歌》記載了九位神明
是中華文化之中
脫離了歷史人物而單獨存在的最為原始的神明
這些神明在我們中華文化之中的始祖之神
但在楚國滅亡之後,經歷了秦漢兩代
道教和佛教建立後
這九位神明的祭祀就逐漸的被淡化了
因此,在現代,很少能夠看到完整的九歌祭祀儀式
九歌之中,為首的是至高神明東皇太一
東皇太一是至高至深,無形無狀的本源之神
東皇太一有著極致的最高權利
但他的權利卻並不是人們所建立的
而是起始於東皇太一本身的屬性之中
東皇二字並非是這位神明的姓氏
而是指這位神的地位和特質
東皇二字據考究
最為主流的觀點認為有兩種意思
第一種是指東方的太陽之神
是孕育萬物生機的最高神明
第二個則僅僅表示是最為尊貴
而沒有特別的含義
而東皇太一名字中的太一
根據現在文化中的解釋是
原始混沌,不可名狀者曰「道」
道化而為太一,太一者「炁」也
太一生陰陽兩儀,兩儀化精、氣、神三寶
三寶成太陰、太陽、少陰、少陽四象之形
四象化生,顯現金、木、水、火、土五種屬性
五行所生,為上、下、東、南、西、北六合方位
六合之內又化七星,七星衍生八卦
八卦定九宮,九宮之後則出十天幹,十二地支
這天幹地支之下,又演化出二十四節氣
以上所說的,是中國古老思想之中
奇門遁甲五行陰陽之術
這種哲學,變成了指導人們行為的規則
在希伯來文化之中
有一本《聖經》指導西方人的行為
在中華文明之中
則有一本《黃曆》來指導東方人的行為
現代人可能感受不到
但在古代中國,農業社會
但凡是個農民,家中必然有本黃曆
按照黃曆中的二十四節氣來耕種收割
按照黃曆來婚喪嫁娶
到了現在,人們也會按照黃曆來歡度節日
而我們所有過得這些中國的傳統節日
都是來源於由道所生的「太一」
正是因為有了太一
中華文化才能夠由一生二
二再生三,三生萬物的
在混沌的「道」之下,太一是一切的主宰
太一是無限於接近道的存在
祂既是道的具象化,又是萬物的本源
但東皇太一這位神自己卻並沒有這種感覺
東皇太一對於萬物與人類都是極為冷漠的
祂不需要人類的祭祀
因為有人類祭祀,或是沒有人類祭祀
這位神都會存在於本源之中
祂就是北極星,是萬象天空之中
永恆不變不動的存在
千萬星辰都會圍繞著祂運轉
沒有東皇太一,就沒有世界萬物
在先秦兩漢的人們看來
東皇太一既是天地本源之炁,
又是萬物無形之道
在戰國中期的文獻《太一生水》中記載道
「天地者,太一之所生也。」
這句話的意思是指
天地萬物都是有太一演化而來的
這是三國時期盤古開天的神話還未出現之前
人們都是認為,天地的創始者
乃是「太一」這位神明
但,由於這位神明是無限於接近道的存在
所以,東皇太一對於萬物都保持著絕對的冷漠
所謂大道無仁義
東皇太一孕育了天地萬物
因此對於天地萬物,不論是螞蟻還是人類
都是沒有絲毫的偏愛或厭惡的
他不會像希伯來文明之中的上帝一樣
偏愛人類,與人類立下約定保護人類文明
他不會因為人類的文明而偏愛人類
使得人類長盛不衰
也不會因為人類的自私自利而毀滅人類
他只是存在於萬物之間
但又不控制萬物的走向
因為東皇太一太過於傾向於萬物本源的「道」
所以對於東皇太一的祭祀
也使得古先賢們十分的頭疼
由於東皇太一是九歌神系最高之神
不先祭祀東皇太一,後面的幾位神都無法祭祀
所以,在九歌之中
屈原只能夠用極為恭敬的語氣
來祝福這位根本不需要祝福的神明
來開啟這場祭祀的起始儀式
當祭臺被鑄起,祭火被點燃
巫祝會以潔淨的身軀和肅靜的神情
來用人類自以為是的行為
娛樂這位至高之神
祭祀之中,巫祝會唱起悠揚頓挫的詩歌
這就是屈原《九歌》的第一篇《東皇太一》
詩歌原文的意譯是這樣的
今,月出東方,辰星冉起
乃至公至極之時,至尊至貴之境
如此吉時,就請允許我
來娛樂萬物之尊東皇
玉柄長劍在手,滿身玉佩琳琅
以玉瑱壓四方,以鮮花散瓊芳
清香蕙草包裹肥美祭肉
芳香桂椒釀造甘甜酒漿
擂鼓之聲響徹雲霄
悅神之音舒緩安詳
吹奏彈唱,歡暢悠揚
巫女盛裝翩翩起舞
香氣飄散菲菲滿堂
宮商角徵羽五音齊奏
衷心祝神君快樂安康
當巫祝獻上祝詞,這場九歌祭祀將正式的開始
後面的幾位神明就不再像東皇太一那樣
耀眼的讓人無法直視與靠近
甚至其他的神明還會和人類談起戀愛
關於東皇太一的祭祀細節
丟丟沒有找到確切的資料
東皇太一的祭祀在春秋戰國的楚國極為興盛
但經歷過秦朝之後,九歌祭祀到了漢朝
漢朝開始逐步的改編關於九歌祭祀的內容
漢武帝時期,東皇太一被尊為五帝之首
需要以國家禮儀正統祭祀
是最高權利皇帝的象徵
雖然要比以前更加的尊貴
但卻脫離了天道那虛無縹緲的屬性
而更加側重於人類的帝王之道
後來儒家反對東皇太一作為最高神明
提議漢武帝將最高祭祀之神改為「皇天上帝」
當時的漢武帝作為國家最高祭祀的大巫祝
有著最終的決定祭祀權
漢武帝並沒有將二位主神之中選一位進行祭祀
對於有著最高權利的皇帝來說
二選一是很奇怪的事情
於是漢武帝將「東皇太一」與「皇天上帝」二合為一
封其為「皇天上帝太一」(又稱「皇天上帝泰一」)作為主神祭祀
此時的東皇太一,已經從天地的創始者
變為了單純的蒼天之神
而大地的神權則歸屬於「后土」這位大地之神
西漢到了十三代皇帝發生了王莽篡漢
後來光武帝劉秀重新平定亂局建立東漢
東漢建立之後,依舊延續了西漢的祭祀傳統
但對於主神「皇天上帝太一」這個稱呼進行改進
將太一二字省去,只保留了皇天上帝的稱呼
而太一後來就逐漸的被從蒼天之神
安排成了太乙星官
是主掌帝王氣數的繁星之一
再後來,道教吸收了巫術與巫術祭祀方法
也將東皇太一融入了道教的神話
成為了道教至高神「太上老君」的一個屬性之一
因此,經過千年的歷程
東皇太一的正確古老的祭祀方式已經失傳
關於東皇太一更多的形象
是現代修仙小說之中
或是關於神話類的遊戲裡的設定
東皇太一的樣貌最初是一團無形無定的「炁」
後來就和女媧伏羲這些古老的神祇一樣
是半獸半神的形象出現
傳說東皇太一頭戴雙羽冠冕
身披鎧甲,雙手和胯下各有一條龍
左足踩踏太陽,右足踩踏月亮
到了漢代在儒家的禮教思想影響下
則完全變為了如同帝王一樣
穿著華麗服侍,有著莊嚴面孔的帝王形象
好啦,到了這裡,東皇太一的講述就基本完成了
下一期,丟丟將會講述
對於人類不是那麼冷漠的主神「雲中君」的祭祀與儀式方式
大家的收藏對於丟丟很重要
喜歡這個視頻的話,也請收藏一下
這樣對丟丟的幫助是很大的
那麼,我是錢丟丟,我們下期中國神話再見吧,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