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應佔據「紅色轉折聖地」和「夜郎古都」文化智慧巔峰

2020-12-15 珠穆朗瑪網

遵義會議會址。摘自網絡。

前沿時報 記者李才武、劉世豔

  諺語:「天無三日晴,地無三尺平,人無三分銀」,說的就是中國貴州。的確,貴州是中國唯一沒有平原做支撐的省份,走進貴州,就走進了山之國。為了發展文化旅遊產業,「多彩貴州」,是貴州開展的聲勢浩大的歌唱大賽、旅遊形象大使選拔大賽、舞蹈大賽、國際攝影展等不同主題的文化系列活動,挖掘、展示貴州豐富多彩的民族民間文化。如今,「多彩貴州」已受到越來越多的國內外人士的關注,因涉及貴州的方方面面,正成為越來越亮的文化品牌,「多彩貴州」包含長徵文化,陽明文化,少數民族風情,國酒文化,茶文化等!為了經濟的後發躍起,貴州致力於多民族文化傳承,與旅遊融合,以形成文化旅遊的新模式。但事實上,從發展全域旅遊出發,貴州無論怎麼多彩,但從打造文化旅遊最大的「地標」來看,貴州要發展文化旅遊,做活全域旅遊大文章打好貴州經濟落後的「翻身仗」,做好「紅色轉折聖地」、「復活夜郎古都」這兩篇大文章,應是大力構建全域旅遊新天地的貴州省應全力構建的文化智慧巔峰。

  夜郎自大 一段被誤讀的歷史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夜郎之名第一次問世,大約是在戰國時期。據《華陽國志》記載,楚襄王派將軍莊躍討伐夜郎王,夜郎戰敗投降。

  夜郎是我國春秋戰國至秦漢時期即存在於西南地區的由少數民族建立的一個國家。西漢以前,夜郎國名幾乎無文獻可考。古夜郎的地域與今天的貴州並不完全重合,它包括貴州的大部分與滇東及桂西北,還可能曾包括湖南的一部分,貴州則是夜郎的腹心地帶。

需要原址恢復重建的中國工農紅軍紅二、六軍團野馬川會議會址。摘自網絡

  夜郎國的故事首見於司馬遷的《史記》。漢武帝開發西南夷後,為尋找通往身毒(今印度)的通道,於公元前122年派遣使者唐蒙到達今雲南的「滇國」以後,再無法西進。其間,滇王問漢使唐蒙:"漢孰與我大?"後來唐蒙返長安時經過夜郎,夜郎國君也提出了同樣問題。這段很平常的故事,後來竟演變成家喻戶曉的成語----「夜郎自大」。漢語工具書都把它釋為對妄自尊大者的諷喻。很多人正是通過這個成語知道古代西南曾經有一個夜郎國。

  然而,從尊重史實出發,古夜郎卻是地廣數千裡的泱泱大國。古夜郎的核心雖在今貴州黔西南一帶,但它東至湖廣,西及黔滇,北抵川鄂,南達東南亞各國,地廣數千裡,與西漢初期的版圖不相上下。故「漢孰與我大?」並非「夜郎自大」。

大約在戰國時代,夜郎已是雄踞西南的一個少數民族郡長國。當時的夜郎甚至包括今東南亞的一些國家。《史記·西南夷列傳》稱:「 西南夷郡長以什數,夜郎最大 。」這表明夜郎確實是當年中國西南最大的國家。

  夜郎國富兵強。《史記·西南夷列傳》載:「竊聞夜郎所有精兵,可得十餘萬」。夜郎能擁有精兵十餘萬,可見其國力之強盛。

  長年養十餘萬精兵,給養、武器裝備便是一筆巨額開支。由此足可見夜郎國力之強。

  《史記》稱:「獨蜀出枸醬,多持竊出,市夜郎。」枸醬是當年蜀地出產的馳名商品,蜀人不顧禁令,偷偷走私到夜郎高價銷售。由此可見當時夜郎人很有錢,消費水平很高。

  有史書說在夜郎「居其官者,皆富其十世。」夜郎國對官員實行「超級高薪制」,一人做官,能保其十代子孫的富裕。

  有趣的是,史料表明夜郎還是我國歷史上的外貿大國。《史記·西南夷列傳》載:「元狩元年,博望侯張騫使大夏來,言居大夏時,見蜀布、邛竹杖,使問所從來?曰:從東南身毒國(今印度),可數千裡,得蜀賈人市。」「大夏」指古代的波斯帝國,四川的商品通過夜郎國轉口印度,再由海上商船運抵西亞波斯等國的。據考古證實,中國古代有兩條「絲綢之路」,其中的海上「絲綢之路」便是從夜郎國轉運到東南亞、印度等地,再轉往地中海沿岸各國。夜郎國與南越國並無臣屬關係,但當年兩國間的商品交易十分頻繁。

  「夜郎自大」為多彩貴州打了一個最大的免費廣告

  「夜郎自大」屬漢語圈認知率最高的一類成語,雖然這個成語是一段誤讀的歷史,但時至如今,卻為貴州打了一個很好的廣告。這當中,貴州赫章是最大的受益者。

  夜郎故事首見於司馬遷的《史記》。漢武帝開發西南夷後,為尋找通往身毒(今印度)的通道,於公元前122年派遣使者到達今雲南的滇國,再無法西進,逗留期間,滇王問漢使:「漢孰與我大?」後來漢使返長安時經過夜郎,夜郎國君也提出了同樣問題。

  這段很平常的故事後來便演變成家喻戶曉的成語「 夜郎自大」。這個成語到清代已廣為流行。

赫章可樂考古出土的「套頭葬」,摘自網絡。

赫章可樂考古出土的銅立虎

  清朝文學家蒲松齡在《聊齋志異·絳妃》中寫道:「駕炮車之狂雲,遂以夜郎自大。恃貪狼之逆氣,漫以河伯為尊。」而成書於光緒後期的晚清小說代表作《孽海花》也在第二十四回寫道:「餓虎思鬥,夜郎自大,我國若不大張撻伐,一奮神威,靠著各國的空文勸阻,他哪裡肯甘心就範呢?」

貴州黃果樹瀑布,充滿夜郎古韻。摘自網絡。

貴州赫章雲上花海。摘自網絡。

  夜郎立國共三四百年,是漢代西南夷中較大的一個部族,或稱南夷。夜郎國存在了約300多年,其文明發展在西南地區具有較大影響。中華文化是由"多元"合為"一體"的。當漢文化在中原崛起之時,邊疆也出現多種民族文化,"西南夷"中的夜郎文化便是其中之一。而"西南夷"泛指雲貴高原與川西的古老民族。夜郎文化是西南民族文化的代表。

  夜郎滅國於西漢末期,漢成帝河平年時(公元前28~25年),夜郎與南方小國發生爭鬥,不服從朝廷調解。漢廷新上任的牂牁(zāng kē,今貴州省大部分及廣西、雲南部分地區)郡守陳立深入夜郎腹地,斬殺名叫興的夜郎末代國王,平定其臣屬及附屬部落的叛亂。從此後,夜郎不再見於史籍。

  《後漢書·南蠻傳》說:「永初初年,九真徼外夜蠻夷,舉土內屬,開境千八百四十裡。」當時的夜郎甚至包括今東南亞的一些國家。古夜郎的核心雖在今貴州黔西南一帶,但它東至湖廣,西及黔滇,北抵川鄂,南達東南亞各國,地廣數千裡,與西漢初期的版圖不相上下,可謂泱泱大國。古夜郎文化波及範圍甚廣,故「漢孰與我大?」並非「夜郎自大」。

  「唱的是文化戲,打的是經濟牌」。世紀之交以來,國內各地爭搶這一名稱,為的是發展文化旅遊。自當年湖南新晃向國務院申報更名夜郎縣的消息傳出後,引發了系列夜郎文化歸屬地震風波。關於夜郎之爭,在國內就有多種學說,一說是貴州長順縣廣順鎮說;二是湖南沅陵說;三是貴州畢節赫章可樂說;四是貴州遵義桐梓說。

  2001年,貴州赫章可樂考古遺址發掘被評為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2010年,可樂遺址作為國家首批考古遺址公園建設項目被批准立項建設。赫章可樂出土的千件文物,奠定了赫章縣作為夜郎大遺址的歷史定位,赫章因此被譽為「貴州考古發掘的聖地,夜郎青銅文化的殷墟」。

  「夜郎自大」兩千多年後,夜郎故裡,今貴州赫章縣「出產」的民歌《阿西裡西》入編全國中小學教材。2016年10月17日,以赫章本土元素創作的歌曲《阿西裡西》、《核桃娃》與神舟十一號太空人一道飛向太空。而赫章縣發展夜郎旅遊的前景,在2015年該縣成功打造雲上花海成功後,更加觸動貴州赫章人致力發展夜郎文化旅遊的大神經。

  貴州是紅色革命的轉折聖地 紅色文化旅遊列入中央財政「兩黔」之盤

  貴州是紅色革命的轉折聖地,80多年前,這裡見證了決定長徵成敗和紅軍隊伍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長徵中三大主力紅軍,有兩支在貴州取得重大轉折,貴州在紅軍長徵歷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自江西於都出發,經由湖南轉戰至貴州境內時,人數已由8萬6千人減少至3萬多人。中共中央政治局先後召開了以遵義會議為標誌的系列重要會議,中央紅軍(紅一方面軍)展開「四渡赤水」之戰,實現了中國革命的偉大轉折。

夜郎古韻再現:赫章《撮泰吉》。本報記者 李才武 攝

  1936年3月2日,紅二、六軍團經由湖南轉戰至黔西北烏蒙山腹地今赫章縣境內,紅二、六軍團軍團部在赫章縣野馬川鎮下街村召開野馬川會議,決定以赫章為中心,進行千裡烏蒙迴旋轉戰擺脫十倍於己的強敵圍剿。野馬川會議後,紅二、六軍團沿今貴州威寧、赫章界河橫江左翼,揮師北進,三進三出雲南奎香,取得著名的烏蒙迴旋之戰的決定性和轉折性重大勝利。面對強敵圍剿,在紅軍長徵的危急關頭,在貴州,中共中央政治局先後召開了以遵義會議為標誌的系列重要會議;在與黨中央完全失去聯繫的情況下,紅二、六軍團在赫章召開同樣具有決定性和轉折性的野馬川會議。中央紅軍在黔北的「四渡赤水」之戰,紅二、六軍團在黔西北展開烏蒙迴旋,沿橫江左翼運動「三出奎香」之戰,是紅軍長徵中最為經典的運動戰。

赫章阿西裡西大草原的夜郎古風。摘自網絡。

  在黔西北地區,紅色印跡最多。紅二、六軍團長徵經過畢節,創建了「黔、大、畢」根據地,成立了中華蘇維埃人民共和國川、滇、黔省革命委員會。這是長徵途中唯一的省級蘇維埃政權。

  2014年12月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以文件形式傳達出了「大力發展紅色旅遊」的高層聲音。紅色旅遊開始在中國大地上勃勃興起。該文件在「總體布局與建設重點」中,提出首先要「培育十二個重點紅色旅遊區」,其中第4個為以遵義為中心的「黔北黔西紅色旅遊區」,主題形象是「歷史轉折,出奇制勝」。10多年裡,在貴州,「黔北」的紅色旅遊風生水起,從「紅」起來到「火」起來,出現了「天天都像黃金周」的格局。可是,地處「黔西」的畢節,並沒有預想中的那麼「熱」。

貴州對外推介的古韻赫章。本報記者 劉世豔 攝

  幾十年來,主流意識對於中央紅軍長徵中遵義會議、四渡赤水、搶渡烏江、婁山關大捷進行了強力渲染,旅遊業界對遵義紅色第一的口碑和推介,川渝主要客源市場與遵義的地利優勢等等,使得「黔北」優於「黔西」。「紅色聖地,醉美遵義」的城市定位,使遵義如日方升,加之交通大改觀,從而盛極一時。但在貴州,紅二、六軍團野馬川會議的重大價值,卻幾乎被人所忘記。只到2016年上半年,新聞媒體追尋紅色中國的光輝歲月,紅二、六軍團野馬川會議的重大價值才被廣為宣傳。

  「黔西」在紅色文化上,所以能進入中央「盤子」,是它自身有著渾厚的紅色資源。這其中,「大長徵」(應包括紅25軍,紅一、紅二、紅四方面軍)中的紅一、紅二方面軍都在畢節留下了足跡,黔大畢新蘇區縱橫畢節7縣179鄉(鎮),紅二、六軍團擴紅5000多人,畢節人民為紅軍趕製新軍裝2萬多套,軍民魚水情深,被稱為長徵中的「黃金時代」。畢節的長徵文化資源在全國可以算得上富集而優質。對於發展文化旅遊的貴州省來說,毫不猶豫地把注意力轉向紅二、六軍團在畢節的長徵史跡文化,不但應該是當下畢節發展紅色旅遊不二的選擇,也是貴州省應搶打的紅色旅遊牌。

  打開《紅色畢節》畫冊目錄,紅二、六軍團長徵在畢節就佔有40小節,大大多於地下黨活動、中央紅軍在畢節和其他章節的內容。只要認真挖掘,還可發掘得更多,「烏蒙磅礴走泥丸」也可以視為對紅二、六軍團烏蒙山迴旋戰的頌歌。紅二、六軍團在畢節聲東擊西、尋機殲敵,擺脫10餘萬敵兵追擊堵圍的戰法,被後人稱作「神來之筆」。後來紅軍三大主力會師時,毛澤東讚揚道:「二、六軍團在烏蒙山打轉轉,不要說敵人,連我們也被你們轉昏了頭,硬是轉出來了嘛!出貴州、過烏江,我們一方面軍付出了大代價,二、六軍團討了巧,就是沒有吃虧。你們1萬人,走過來還是1萬人,沒有蝕本,是個了不起的奇蹟,是一個大經驗,要總結,要大家學習。」

  烏蒙山迴旋戰這樣的大史實,應該成為紅色貴州最出彩的文化,並應該在發展全域旅遊的今天迅速打理成旅遊產品,作為長徵文化的主打產品推出,在全國紅色文化中佔據紅二方面軍長徵文化的高地。

  「夜郎古都」和「紅色轉折聖地」是貴州應構建的文化智慧巔峰

  貴州欠開發也欠發達,這在很長時間以來讓很多貴州人感到自卑。但是,在今天,隨著城市化的推進和工業化的「後期反應」,欠開發也欠發達的貴州,卻日益顯出其「山地公園省、多彩貴州風」的亮麗風姿。在貴州畢節市,有一個國家級貧困縣,今赫章縣,歷史上,彝語叫作「吼珠」。如今,昔日「苦甲天下」,作為中國貴州畢節「開發扶貧、生態建設」試驗區的發祥地,赫章因為其作為「夜郎古都」和「紅色轉折」之「第二遵義」,正在成為多彩貴州發展文化旅遊的後發居上之地,成為貴州省發展文化旅遊最有希望的地方。

江西、北京遊客眼中的夜郎古韻。攝於貴陽龍洞堡機場。本報記者 李才武 攝

  赫章被譽為「貴州考古發掘的聖地,夜郎青銅文化的殷墟」。其景內「貴州屋脊」韭菜坪連續三年被評為「中國十大避暑名山」和「中國野生韭菜——多星韭之鄉」,彝族鈴鐺舞、苗族大遷徙舞等多次榮獲「山花獎」等國內大獎。今年上半年,赫章夜郎歌舞隊憑著《阿西裡西》優美的民族韻味摘取了全國《誰是舞王》爭霸賽總冠軍,赫章這個夜郎彝族先民發展孕育的上千年的福地,各種別具一格的夜郎雲上風景讓外界充分感受到了濃鬱的阿西裡西風。赫章蒼山如海、萬峰成林,河道縱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讓人盪氣迴腸的大、小韭菜坪、九龍谷溫泉、平山大小天橋、古達天坑伏流,以及威奢的大草原、松林坡的千年杜鵑等等,這些奇異的山形水貌和具有世界唯一性的野生韭菜花正逐漸向外界揭開夜郎神秘的面紗。神奇瑰麗的草原風光、韭菜花海以及積澱深厚、古樸多姿的民族文化,是赫章阿西裡西最亮的風景之眼,還有享譽全世界的櫻桃、核桃、天麻等特色生態資源,同時也使赫章成為國內最能尋找到鄉愁的地方由古老的夜郎文明而來,赫章流傳久遠的彝族火把節、苗族跳花節等民族節慶,無一不記述著古夜郎文明的厚重與淳樸。近幾年來,國內多地開啟「高溫燒烤模式」,更加使得「全球升溫、我自清涼」的古夜郎之都、阿西裡西赫章正在成為貴州省內外遊客憧憬嚮往的縱情山水之地,返璞歸真之地,追憶鄉愁之地。赫章作為中國發展紅色文化旅遊「第二遵義」、「第二赤水」的地位,更是使得依託山地資源發展全域旅遊的赫章成為多彩貴州發展大旅遊拉動大發展難得的一塊風水寶地。

貴州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讓人感到驚奇。本報記者 李才武 攝

  在赫章,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復活」的夜郎:赫章苗族蠟染、彝族刺繡和繡花、遺留著夜郎風味的農特產品,夜郎古裝原生態、苗族大型歌舞史詩《大遷徙》、《苗族古歌》,夜郎彝族風情舞蹈《鈴鐺舞》、苗族《西遷葬笙曲》,彝族《撮泰吉》、《彝族古歌》等,夜郎的千古之謎盡顯人們面前,通過一個「復活」的夜郎,人們可看到貴州赫章作為古夜郎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其夜郎、阿西裡西原生態文化旅遊等古韻及原生態文化品牌的無窮價值。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夜郎古韻:阿西裡西之彝族鈴鐺舞。本報記者 劉世豔攝

  而在貴州省內,以夜郎古都赫章為中心,牽發省內夜郎故裡橦梓、六枝等地夜郎風情旅遊,結束夜郎歸屬在哪的歷史爭論,集全省之力,以夜郎文化為大統領,多彩公園省才會更加富於大文化靈魂。古漢文化和夜郎文化原生態結合展現,貴州的古韻鄉愁,才會有一個大包裝。貴州夜郎大古都、夜郎大遺址的大定位,反過來,還可使湖南新晃等地明晰其自身在夜郎文化旅遊發展上的區情定位。

  貴州發展紅色旅遊,黔北、黔西雖是各有風姿,以「紅色轉折聖地」定位貴州紅色旅遊,在中央指的明路裡,黔北、黔西均難捨其誰。在遵義會議會址之後,貴州省應儘早向中央爭取立項,原址恢復建設赫章野馬川會議,將赫章縣更名為阿西裡西縣等,對於推動多彩貴州文化旅遊搶佔西南山地旅遊乃至全國文化旅遊頭矛,應有貴州文化旅遊打包發售的「巔峰之義」。據前沿時報記者了解,貴州赫章近鄰雲南省鎮雄縣,已向中央爭取到5000萬元專項資金,鎮雄烏蒙迴旋紀念館已經進入徵地建設階段。

相關焦點

  • 赫章可樂就是夜郎古國鼎盛時期的古都(圖)
    俯瞰可樂貴州博物館研究員、原貴州省考古研究所所長梁太鶴為大家介紹了可樂遺址的基本情況  金黔在線訊(本網記者 羅婧)11月11日上午「三會一節」的專家、學者、嘉賓以及媒體一行百餘人參觀了位於赫章縣城北面
  • 三色吐焰 貴州赫章打造「盛世夜郎」
    舉辦民族文化活動,為興發鄉各族文化傳承、保護和開發提供了重要的平臺,為加強民族團結,促進民族文化繁榮和民族經濟發展提供了有效的途徑,為全鄉民族文化旅遊發展增添了新的活力,也為韭菜坪旅遊資源注入更加深刻的文化內涵。
  • 夜郎之大:「漢源七尺界、黔根九重淵」
    將於2017年8月在赫章舉辦的彝族文化研討會,在火把節後,或為焦點。對於昔日「苦甲天下」的赫章來說,2000年可樂考古取得重大發現之後,作為「貴州考古的聖地、夜郎青銅文化的殷墟」,赫章除大力宣傳自己是「古韻赫章、神奇夜郎」外,還沒有將自己定位為「神奇赫章、古韻夜郎」,作為中國西南古夜郎核心區的龍頭老大,從內心裡並沒有真正「夜郎自大」起來。
  • 夜郎古都在何處?在廣順還是赫章?或是在風光秀麗的牂牁江
    「夜郎古都」這四個存在的上千年歷史文化的大字,各地自然紛紛想著得到這個稱號了。長順的廣順就認為自己是夜郎故地,如今興建起來的古鎮還稱之為「夜郎古鎮」;畢節赫章也不甘落後,認為古夜郎中心在可樂。而很多考古文物也證實,這裡曾經有座古邑;湘西的沅陵也過來湊熱鬧,發現的巨型葬墓群出自戰國時代,其墓主應該就是所以的夜郎王。
  • 夜郎:貴州對外交流最早的歷史預演
    近日,貴陽孔學堂傳統文化公益講座,邀請到貴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學術委員主任張合榮,以《兼收並蓄與放眼世界 夜郎青銅文明的考古解讀》為題展開講座。張合榮在近30年間一直從事夜郎相關的考古調查、考古發掘和考古整理工作,他結合多年來的工作經歷和積累的豐富經驗,解讀了貴州與夜郎文化的關係、夜郎的基礎知識,以及目前貴州夜郎考古取得的重要成果等內容,為聽眾探尋夜郎之謎提供了一個參考。
  • 「夜郎古國」 展現貴州開放與包容
    在孔學堂「考古系列」文化講座現場上,張合榮說,貴州先民以開放與包容的心態,努力融入外界,使自身經濟和文化得到較大發展,不僅創造出具有一定地域文化特徵的青銅文明,還建立起稱雄「西南夷」的夜郎國。另外,夜郎國還是聯結「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是貴州放眼世界、最早融入「一帶一路」的歷史預演。  如今,「夜郎」留下了豐富的歷史和民族文化遺產,早已成為貴州民族記憶和民族文化的代表性符號。
  • 貴州是夜郎古國,有哪些歷史名人和故事?
    夜郎自大,是後來貴州的恥辱,那句『』漢孰與我大『』,熟悉貴州的人都知道。夜郎最終還是被漢王所滅。夜郎存在幾百年,誰的考證都不能夠說明真實的夜郎是個什麼樣子,只曉得夜郎王的兒子是竹王,竹王當政少說也是幾十年,它和貴陽又是什麼關係,貴陽的原名叫做貴築,貴築又被人稱做金竹,竹和築有些什麼本質聯繫,史學家都沒有一個完整的說法。所以,貴州是從四川、湖南各劃出一片土地組合而成的,也有一定道理。
  • 柯洛倮姆:西南絲綢之路漢武開疆通達盛世的轉折之城
    她家4口人,丈夫、兩個兒子和她,窮得只有3個碗,全家終年不見油腥,一年累計缺3個月的鹽,已經斷糧5天……1988年,由海雀村而來,中國貴州畢節「開發扶貧、生態建設」試驗區成立。幾十年來,在各級各部門和各民主黨派中央的大力幫助與支持下,赫章縣發揮畢節試驗區精神,克難攻堅,戰貧發展,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15年成功打造世界唯一的雲上花海以來,正在大力發展以歷史文化興縣的赫章,愈加受到全世界的關注。
  • 歷史上「夜郎自大」的夜郎古國到底在哪?在貴州還是湖南?
    有人說夜郎在貴州,而且有史考證。相傳古夜郎的民族以竹子為本民族的圖騰,現在貴州境內的彝族,布依族等少數民族依然把竹子奉為神靈。把竹子分為圖騰的猜測來自《後漢書》夜郎的來歷。「夜郎者,初有女子浣於月逐水,有三節大竹流入足間,聞其中有號聲,剖竹視之,得一男兒歸而養之。」
  • 貴州2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轉折之城和山地貼崖建築文化博物館
    貴州的歷史文化獨特而多彩,共有遵義市和鎮遠縣兩座歷史文化名城。1、遵義市遵義古稱播州,位於貴州省的北部,是西南地區承接南北、連接東西、通江達海的重要交通樞紐。1935年在此召開的「遵義會議」,是中國共產黨生死攸關的轉折點,被稱為「轉折之城,會議之都」。
  • 貴州大雍紅旗領航之星開啟紅色文化之旅
    作為中國汽車工業的開拓者,一汽紅旗品牌承載了一代又一代汽車人的夢想,當六十餘載風風雨雨與期待交織在一起,「紅旗」品牌早已超越了汽車產業本身,紅色文化情懷成為人們最真實的記憶。10月23日,貴州大雍集團聯合貴州三家紅旗體驗中心組織「紅旗領航之星·貴州大雍紅旗紅色文化之旅」活動,為前來參與的集團優秀員工及紅旗車主帶來了一場猴場會議會址紅色文化盛宴,重溫了二萬五千裡長徵路上的「偉大的轉折前奏」。貴州積澱了豐富的紅色文化、生態文化、歷史文化。
  • 貴州十大紅色文化旅遊線路:醉美遵義,紅色經典之旅
    啟動儀式上,貴州省文化和旅遊廳發布了貴州省紅色旅遊精品線路,發出尋找最美紅軍線路倡議, 活動將持續到10月份。當日現場,貴州省文化和旅遊廳首次發布的十條紅色文化旅遊精品線路,就是以長徵文化遺產為核心的精品旅遊線路,具體包括:「爽遊貴陽,重溫紅色文化之旅」「醉美遵義,紅色經典之旅」「『遵』尋初心,『我的青春正當紅』研遊之旅」「紅色聖地,『韌性』騎行之旅」「六盤水,『三線』『三變』紅色之旅」「風情黔東南,紅色傳承之旅」「
  • 夜郎文化|歷時20餘年建造,年收入700萬的「夜郎谷」被藝術家捐出
    詩中「夜郎」,源於古國夜郎國,與古樓蘭國、古且蘭國齊名,一時盛世,揚名天下。夜郎國建立於秦漢時期,是中國在西南地區由少數民族建立的第一個國家。夜郎作為一個古老的少數民族國度,衍生的夜郎文化與周邊的滇文化、楚文化、巴蜀文化幾乎同期發育,具有獨特的文化史價值和人文價值。
  • 夜郎,曾位於貴州西南邊上的泱泱大國,如今又在哪裡?
    花溪夜郎谷夜郎,其實是一個古國的名稱,它是由西南地區少數民族先民建立起的國家,成名於戰國時期,為什麼說成名於戰國時期呢,是因為它的立國時間歷史上沒有記載,直到戰國時期楚莊王派人攻打夜郎王勝利後,才被人得知原來在西南邊上還有一個夜郎王國
  • 凝固在山水間的文明密碼——探尋貴州傳統文化
    一方古老神秘的土地,孕育出歷史悠久,多元共存,璀璨奪目的貴州文化,其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內涵,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之一。貴州地理環境多樣,崇山峻岭,沒有平原,特殊的地理會產生怎樣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滄桑歲月,歷久彌新,貴州傳統文化獨具神秘與厚重,值得關注與探究。
  • 畢節:夜郎「千年古國」等你探秘
    ,波瀾不驚、沙鷗翔集的丹青草海,神秘的失落古文明夜郎王國……如此美景秘地,都在「黔西北」貴州畢節。     「夜郎自大」在人們看來是一個貶義詞,四字一詞,承載著歷史段落中這一地區的發展層次,施正軍認為,「從歷史眼光來看,夜郎王國作為當時西南少數民族的最大政權,應該說引領著當時的臣民和百姓快速發展,經濟發達,文化昌明,人民幸福。用今天的語言表達來理解,應該是一種文化自覺、文化自信。」
  • 夜郎是個古代的國家,它真的很狂妄?為什麼說「夜郎自大」?
    西漢以前,夜郎國名無文獻可考。大約是在戰國時期,中國西南地區出現了一個神秘王國——夜郎。公元前122年,西漢使者到滇國(今雲南省),滇王問漢使「漢孰與我大」,後來使者又到夜郎時,夜郎國王又用同樣的話問使者「漢孰與我大」。夜郎國因此得「夜郎自大」之名。
  • 貴州:新發現百餘處史前至夜郎時期古文化遺存
    這些遺址群揭示了早期人群以洞穴逐漸走向曠野的方式,將為夜郎文化尋蹤提供新「線索」。「貴州畢節市的赫章可樂、威寧中水和黔西南州的普安銅鼓山一直被稱為是夜郎考古的三個重鎮,而地處畢節市與黔西南州中間地帶的六盤水市由於長期沒有發現較為重要的夜郎時期遺址,其在夜郎考古中的地位常被忽略。」
  • 《偉大轉折——全國紅色美術作品展》獲獎作品和入展作品公示
    《偉大轉折—全國紅色美術作品展》作品徵集活動自2018年2月1日啟動以來,遵義市美術館共收到來自全國及本地作者寄來的書法、繪畫作品730餘件。各參賽作品主題鮮明,題材豐富,風格多樣。為客觀、公正、公平地推進此次徵集活動,真正遴選出優秀作品來,遵義市美術館邀請國內知名專家對「全國海選板塊」和「遵道行義·醉美遵義」板塊作品進行了評審。
  • 貴州省茅臺鎮夜郎古酒業破譯自然與工藝密碼釀好酒
    貴州省茅臺鎮夜郎古酒業在中國醬香聖地茅臺鎮赤水河醬酒黃金地帶。「離開了茅臺鎮,就產不出茅臺酒」,獨特的釀造環境,造就了茅臺酒奇香獨秀的典型風格。貴州省茅臺鎮夜郎古酒業釀酒大師、夜郎古酒業董事長餘方強多年堅守成就一杯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