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詩人龔自珍在《已亥雜詩》中寫道,「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我們不去探究詩句的深刻寓意,只看表面的意思,是說凋零的花朵不是無情的事物,它落到地面,變成春天的泥土,為下一季花開提供養分。植物的落葉與殘花相比,含有更高的氮磷鉀等元素,所以很多花友喜歡用松針土、腐葉土養花或種植盆景。今天我要說的是,「落紅不是無情物,落葉歸根更傷根,與你分享花盆裡的落葉要清理」,主要原因有以下三點。

第一點,落葉有病菌。落葉要變成能被植物所吸收利用的有機肥料,需要有大量的微生物和細菌在一定條件下,使落葉發生腐爛才能成為肥料。既然微生物和細菌能將落葉腐爛,那麼它們對根部和根部的樹皮肯定也有一定的傷害。有人會問為什麼在自然界中落葉對樹木沒有傷害呢?那是因為有傷害你也沒有看到,另外傷害只是在表層,沒有對樹木本身造成大的傷害。因為在自然界中,樹木的樹冠有多大,根系就有多大,並且樹的主根深深地扎入大地。所以落葉在表層腐爛,相對來講,對樹木根系的傷害也只是在表層,沒有傷筋動骨。而養在花盆裡的盆景就不一樣了,用的花盆偏小,形式多為提根的,埋在土裡的根系被修剪得所剩無幾,很脆弱,經不起病菌的侵襲。

第二點,落葉有蟲害。很多落葉上有蟲卵,如果盆土上的落葉不及時清理,甚至有的人喜歡將落葉收集起來,放到盆土上或者拌到盆土裡,這就給蟲卵進入盆土提供了更多的機會。我們經常給盆景澆水,盆土是溼潤的,給蟲卵孵化創造了條件,小黑飛就是這麼出來的,盆土越潮溼,小黑飛就越多,所以我們要及時清理落葉,才能減少蟲害。

第三點,落葉成肥需要時間。在自然界中,落葉腐爛變成有機肥料是個漫長的過程,在花盆裡更加緩慢,需要三五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並且落葉在腐爛的過程中伴隨著發熱,產生酸性物質,熱量和酸性物質對盆景的根系都是有傷害的,所以我們在用養花的時候要注意這點。我們去山上挖腐葉土的時候,要將表層未腐爛和半腐爛的松針去掉,取用下面那些已經腐爛的、碎碎的、黑黑的松針土。

這就是為什麼果園到了深秋以後,要進行清園工作。什麼是清園?就是深秋後或初冬時節,將果園裡的落葉、枯枝和雜草通通清理出去。或集中燒掉,或深埋,或與自家肥一起發酵,這樣將細菌蟲卵一起殺死,也避免了落葉枯枝和雜草在果樹下自然發酵對根系的傷害。這樣清園就是為了來年果樹少得病蟲害,達到豐產高產,多產優質果的目的。
果園如此,我們種植的盆景也是同樣的道理。所以,我們要及時清理落葉和枯枝,給它一個好的生長環境。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到這裡,覺得有道理請收藏轉發,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