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文化講座│說年道節話民俗:貼年畫、寫福字、祭祖……

2020-12-06 澎湃新聞
北京│說年道節話北京民俗

時間:

2月10日(周六)9:30-11:30、14:00-16:00

地點:

東城區前門東大街20號北京市規劃展覽館四層多媒體影廳

主講人:

王作楫(北京市民間文藝家協會民俗委員會副主任、民俗專家)

北京傳統春節從臘月開始就拉開了序幕,直到元宵後仍是餘聲未斷。老北京人對傳統的舊曆年尤為注重,不但在吃穿住行上講究甚多,更有花樣繁多的各類年俗活動。本次講座,王作楫老師將帶您一起走進「老北京的春節」,娓娓講述貼「福」字、年夜飯、寫春聯、放炮竹這些習俗的來歷。

北京│三個文化帶和北京歷史文化

時間:

2月10日(周六)14:00-16:00

地點:

東城區前門東大街20號北京市規劃展覽館四層多媒體影廳

主講人:

馬建農(中國書店出版社總編輯)

本次講座將從長城文化帶、大運河文化帶、西山文化帶的歷史底蘊、文脈淵源、文化內涵及文化影響入手,分別就三個文化帶對北京歷史文化的形成發展及北京都城文化體系構成進行梳理和闡釋,以期就二者之間的關係進行探討,從而揭示三個文化帶與北京城市發展的內在文化聯繫。

北京│何以解憂?唯有——《解憂雜貨店》:救贖與重生

時間:

2月11日(周日)14:00-16:00

地點:

昌平區南環路53號金隅萬科廣場F6雨楓書館

主講人:

須叔(專欄作者、書影評人)

2017年,中日兩國近乎同時改編上映了同名電影《解憂雜貨店》,讓它獲得更多關注,雙方都祭出了小鮮肉等利器,反響卻不盡相同:日版良好7.3分,中版只有5.2分,但都不如原著8.6分高!對原著的改編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兩個版本各有什麼優缺點?舶來品到底鮮不鮮?撲街的鍋誰來背?月初,日版在國內正式公映,帶來許多比較和評論。本次活動,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圍繞《解憂雜貨店》的書影聯動,分享關於小說和電影背後的故事!

北京│當代新聞、紀實攝影的實踐與思考

時間:

2月11日(周日)14:00-17:00

地點:

海澱區復興路甲9號中華世紀壇

主講人:

於文國(記者)

全民攝影時代、全民攝像時代、全媒體時代,倒逼著有志於從事靜態新聞紀實攝影的從業者,必須在內容表達和影像呈現中更加專業化和深度化。而快節奏的生活方式和快餐化的消費模式又要求優秀攝影作品不僅要有細節而且還有情節,不僅瞬間精彩而且宏觀準確,不僅好看入眼而且入心入腦,進而記得住、傳得開等等。總之,針對新時期新聞紀實攝影之「術與道」一系列現實問題,《工人日報》高級記者於文國將結合自身多年的從業體驗和大量的攝影作品,與到場者一起解剖案例、理性分析、暢談感悟、展望走勢等,進行一次深度探討。

上海│有琴有藝——我和古琴有個約會

時間:

2月10日(周六)13:30-16:00

地點:

浦東新區前程路88號浦東圖書館

主講人:

洪崇巖(上海市非遺古琴斫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吳少華(上海收藏協會會長)

本次講座將以對談形式呈現,追溯古琴的歷史、教授古琴樂理、講述斫琴技藝傳承。另外,我們這次還有幸邀請到了兩位古琴彈奏名家,境廬琴館館主陳誠老師和徐涵芝老師,他們將用洪大師製作的古琴,為大家獻曲。一場別開生面的古琴體驗活動,讓您聽音識曲懂古琴!

上海│時間紛至沓來——陸梅散文集分享會

時間:

2月10日(周六)14:00-16:00

地點:

黃浦區復興中路505號思南文學之家

嘉賓:

陸梅(作家、媒體人)、龔靜(復旦大學中文系副教授)、張潔(作家)

熟悉陸梅的人很容易發現,她的身上,有著很深的植物情結。她的諸多書名,像《生如夏花》、《當著落葉紛飛》、《辛夷花在搖晃》等,即可證此。除了植物,書,是陸梅的特殊親人。她的同事、青年作家張瀅瑩曾描述過陸梅的工作環境:「走過她書的『圍城』,恍惚覺得這大概就是她的桃源,也是她的驛站,幫助她隔絕於一切繁瑣,也令她在人生的旅行中暫時歇腳。」植物與書,是陸梅的慰藉和熱愛。然而,讓這本新著特立於書林,真正具有打動人心力量的,是書中深刻存在的對時間、對人生、對生命的哲學式的悲感和痛感。「時間紛至沓來」,這個書名所呈現的意象,在書中至少有四次近乎重複地提到。時間如電移去。陸梅是疼痛的、異於常人的時間敏感者。

上海│達爾文眼中的烏龜:一個修正主義者的二元認識論2

時間:

2月10日(周六)14:00-16:00

地點:

徐匯區豐谷路35號餘德耀美術館

嘉賓:

廖斐(藝術家)、林昱(《ArtReview Asia》雜誌創始人)

地球少年廖斐每一次看到地球儀、地圖和數字時代的各種地球圖像的時候,總是陷入深深的著迷。地球有兩個極——南極和北極,代表著世界兩頭的絕對,而這之間一條人為設計出來的線——赤道,則把地球一分為二,意味著人類對於世界的二分法的認識。由此,作為一個對現代科學實證主義所建立的「二元認識論」有著深深執著的藝術家,於2016年為赤道建立了兩座紀念碑。2017開始,廖斐嘗試全新的工作方式,重新考察了最初的二元論,以及對於物質的定義的變化。由之前偏材料的物理方式轉變為一種偏平面、幾何的案頭工作。本周六,餘德耀美術館將邀請藝術家廖斐和藝術評論人林昱,一同觀察修正主義者的二元認識論發生了怎樣的進化與突變,並延續與深入這一命題的討論。

上海│《給身體的情書》讀者見面會

時間:

2月10日(周六)14:00-16:00

地點:

長寧區長寧路1191號來福士西區B1層言幾又書店

主講人:

龔曉明(作者、醫生)

當你愛自己,就能一直開心,就不會生病!當你愛自己,才能與疾病和解,身體越來越健康,情感關係越來越好,內心充滿力量!當你愛自己,才能掌控自己的人生!2月10日,《給身體的情書》作者、新浪微博十大最具影響力醫生龔曉明與讀者暢談女人那點事兒,讓每一位女神都從了解自己的身體、生理開始,懂自己、呵護自己,最後學會愛自己。

上海│網紅老饕邀你遊老城廂 品新年味——沈嘉祿先生《吃剩有語》《石庫門夜來香》新書籤售會

時間:

2月10日(周六)14:00-16:30

地點:

黃浦區方浜中路265號華寶樓3樓吾同書局

主講人:

沈嘉祿(作家)

2月10日下午,沈嘉祿先生做客吾同書局,帶你體驗一場文學與美食的激情「碰撞」。在春節來臨之際,同大家一起分享年味老城廂和上海小吃,追憶老上海的味道,回味讓城市鮮活、讓人的感情變得豐滿具體的老上海的記憶。

上海│大過狗年讓我們聊聊如何過個中國年

時間:

2月11日(周日)14:00-16:00

地點:

徐匯區龍華中路759號綠地繽紛城1樓良SPACE

主講人:

翟明磊(編輯)

再過一個星期春節就要到啦!除了聚聚聚、吃吃吃、走走走之外,你還要做些什麼?怎樣做才算是過了一個靠譜的中國年?你知道如何標準地貼年畫嗎?你知道為什麼過年要隆重地祭祖?你知道「福」字的起源嗎?你知道春聯是怎麼來的嗎?你知道狗為什麼是六畜中最有靈性的動物?你知道狗和風神的關係是如何的?良SPACE的2018春節公益活動將帶你走進久違了的傳統年俗,尋找過年的真正精神所在。

廣州│《人生腳本》讀書會

時間:

2月9日(周五)19:30-21:30

地點:

天河區體育東路86號204室

主講人:

李喆

腳本是了解人類命運的重要概念。腳本可以解釋為什麼一個人終其一生都在努力,卻仍舊無法感到滿足;也可以解釋另一個人為什麼在人生中只是做了點小事,卻感到相當歡喜。或者,為什麼一個人很會與人打交道,而另一個人卻備感孤獨;為什麼一個人在年老時適應良好,而另一個人卻感到想跳下橋頭,終結生命。腳本的內涵相當深厚。本次「我圖讀書會」我們邀請嘉賓李喆老師,和大家一起分享經典著作——《人生腳本》。

廣州│曹操家女人的「幸福生活」

時間:

2月10日(周六)10:00-12:30

地點:

天河區中山大道西305號東嶽財富廣場B座1樓尚咖啡

主講人:

劉黎平(《廣州日報》主編)

你知道曹操的第一任老婆為什麼要跟曹操分手嗎?你知道洛神甄氏為什麼被曹家兄弟愛慕嗎?你知道一個沒有了背景的女人如何在曹家後宮裡活下來嗎?曹家女人,曹家給了她們光環,也給了她們枷鎖。成為一個獨立的女性,才是幸福的女性,哪怕在曹操家;而尊重女性的英雄,才是真英雄,哪怕是曹操。本次活動,《廣州日報》主編劉黎平將從曹家及曹家女人的命運故事,來解讀怎麼樣的女人才能擁有幸福。

杭州│文藝復興三傑

時間:

2月10日(周六)14:00-15:30

地點:

濱江區江南大道228號星光大道國際廣場4幢F2鍾書閣

「文藝復興」一詞源於「Rinascimento」,意為再現,發生在14至17世紀之間的義大利,被認為是藝術史上的巔峰。這一時期的藝術注重自然平衡和人文精神的表現,對當代藝術產生了深遠影響。1490-1527年之間,誕生了文藝復興三傑: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他們創作出曠世神作,將文藝復興推至巔峰。三傑的性情脾性差別很大,達·文西孤僻,米開朗基羅暴躁,拉斐爾柔和討喜,但共同點就是都很有梗!他們之間除了有相互映襯相互影響,還伴隨著嫉妒、競爭和比較。2月10日,「藝術的力量系列講座」為你講述更多關於文藝復興三傑的八卦內容。

南京│人生要讀三本書——盧新華《三本書主義》新書分享會

時間:

2月11日(周日)15:00-16:30

地點:

鼓樓區廣州路173號先鋒書店

嘉賓:

盧新華(作家)、朱壽桐(澳門大學中文系教授、系主任、博士生導師)

2017年6月,浙江考生面前的高考語文試卷上,是這樣一道作文題:有位作家說,人要讀三本大書,一本是「有字之書」,一本是「無字之書」,一本是「心靈之書」,對此你有怎樣的思考?請對作家的觀點加以評說。「三本書」的說法引發了熱議:這三本書指的是什麼?是不是真的存在這麼三本書?這句話出自哪位作家?這些疑問不止在考生、家長與老師之間迴響,也在學術界和網絡空間裡蔓延開來。浙江高考題中的「三本書」的概念,就是源自作家盧新華發表在《人民日報》上的一篇短文。2月11日,本周日下午,盧新華老師將帶著他的新書《三本書主義》來到先鋒書店,以他豐富的人生閱歷和對文學與世界的深刻感悟,向我們講述人生必讀的三本大書——有字之書、無字之書、心靈之書。

西安│自然有趣 設計有情——《便形鳥》西安分享會

時間:

2月9日(周五)19:00-21:00

地點:

雁塔區興善寺西街55號萬邦書店·關中大書房

主講人:

朱贏椿(設計師)

《蟲子書》、《蟻囈》、《蝸牛慢吞吞》,乃至新作《便形鳥》,朱贏椿在地上看自然,感萬物。那麼,地下看什麼呢?「地下看陝西」。這裡的歷史土壤深厚,文化地層多樣。朱贏椿,在地下「發掘」出了便形鳥。這讓不以科學研究為「墓地」的他,正向新的「目的地」進發。2月9日,在創作上不停歇的著名設計師朱贏椿,攜新書《便形鳥》來到西安萬邦書店,與讀者朋友們分享他做書中的趣事,以及對自然的感悟。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一周文化講座|上海話的前世今生
    了解、傳承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對文物古建築保護以及傳統建築及其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講座將向大家系統介紹這些非物質文化內容。北京│什麼BIAN形鳥?在中國內地、港臺地區以及海外詩刊發表詩作,曾獲美國DJS藝術基金會詩集獎(2012)、首屆上海國際詩歌節創作大賽獎(2016)、北京文藝網國際華文詩歌獎(2016)。本次講座,他將從城市語境與當下經驗出發,談一談如何寫好當代詩。
  • 2018綿竹年畫節開幕:看巡遊寫春聯 畫裡畫外年味濃
    依託綿竹年畫,綿竹每年都要在農曆臘月二十三到第二年的正月十五舉辦年味濃厚的民俗節慶活動,年畫節成了綿竹人民辭舊迎新、歌頌美好幸福生活的特殊方式,是綿竹傳承優秀民間文化、促進藝術作品與群眾文化有機結合的一項傳統節慶活動,也是推動綿竹年畫產業發展、提升綿竹城市形象的重要平臺。今年的綿竹年畫節從2月8日(臘月二十三)持續到3月2日(正月十五)。
  • 貼福字、寫春聯、掛燈籠、備年貨……北京這些街道話年味,迎新年
    人們忙著貼福字、寫春聯、掛燈籠、備年貨,翹首以盼新春的到來。▲東城區建國門街道西總布社區組織腰鼓隊、居民代表和小學生一起,喜氣洋洋走街串巷給居民院貼福字,將喜氣福氣送到每家每戶。▲北京市豐臺區南苑街道開啟「過年模式」,組織各種迎新春活動,將「年味兒」送到居民家門口,為轄區居民打造一場熱鬧溫馨、喜慶祥和、雅俗共賞的新春文化盛宴。▲東花市街道南裡社區新春遊園會開幕,崇文回民幼兒園小朋友表演的《鼠趣》為居民送上庚子鼠年祝福。
  • 一周文化講座│近代中國的鄉村社會
    本次講座,兩位嘉賓將圍繞字體的誕生與實際應用展開講解。華東師範大學國際漢語文化學院舉辦的莽原系列講座之「南腔北調」第二期,王欽將通過對於東浩紀《動物化後現代》的批判性考察,重新討論1990年代以降日本ACG文化及其在中國的傳播和發展背後蘊含的政治-歷史內容,並由此探討所謂「亞文化」所暗示的政治可能性及其在作品中的表徵。
  • 一周文化講座│魯迅先生的女性觀察
    說到動畫對本土文化的融會貫通,再推薦一部看哭所有人的動畫片,講述墨西哥文化的《尋夢環遊記》,奧斯卡2項提名、金球獎最佳動畫長片,足以說明其優秀的品質。不過在兩年之前,還有一部亡靈節主題的墨西哥背景動畫——《生命之書》,也取得了良好的口碑。本土文化如何活學活用同類題材,如何推陳出新,這兩部電影都值得借鑑。本次活動,我們邀請到書影達人須叔,就兩部動畫電影進行對比、解讀,一起分享有關故事。
  • 一周文化講座│這些年來的張國榮
    他是怎樣把漢字文化帶到聯合國?漢字應該怎麼「玩」?大家在一起度過一個寫寫畫畫的下午,聽聽象形字、會意字、疊加字、吉祥字等等在5000年歷史中積澱的意思的故事。北京│2018不焦慮!3月31日,室內生活節最後一周,我們邀請生活節策展人馬可·穆勒,與張元、陳果導演一起暢談電影,暢談電影帶給我們的方向,讓我們相信,電影有種!
  • 貼福字、寫春聯、掛燈籠、備年貨……北京這些街道喜氣洋洋迎新年
    ▲東城區建國門街道西總布社區組織腰鼓隊、居民代表和小學生一起,喜氣洋洋走街串巷給居民院貼福字,將喜氣福氣送到每家每戶。
  • 春節福字都是倒著貼,為何只有康熙寫的這個福字不能?原因很簡單
    在這個大喜慶的日子,人們都會在自己家裡寫春聯、貼年畫,裝點一下家裡的喜慶氣氛。另外,在家中的屋門、牆壁還有窗簾上,貼上福字,預示著一種祝福。這也是我們傳承了幾千年來的傳統文化之一。一個看似很簡單的福字,寫法其實也有講究,一般的傳統貼法都是正著貼,但有些人,卻把這個福字倒過來貼,這也是它的寓意,表示福到,有個喜慶的說法。
  • 一周文化講座│金庸先生與佛法
    ,是優雅別致的四合院,是老舍筆下的《茶館》、《四世同堂》,是說不盡道不完的王侯將相、韶華往事。上海│天堂是繕寫室的模樣:《繕寫室》時間:11月2日(周五)19:30—21:00地點:黃浦區復興中路517號思南書局三樓主講人:包慧怡(復旦大學英文系講師)繕寫室是歐洲中世紀製作書籍的地方
  • 一周文化講座│基因為什麼與我們息息相關
    本次講座,他將為我們詳細解讀中國的文化構造與漢字藝術。;而宮廷又具有一個時代文化的代表性,故本次講座以清代皇家過年作為解析對象。廣州│廣府文化係個乜東東——解密廣府文化時間:1月20日(周六)14:30-15:30地點:海珠區新港中路397號T.I.T創意園創意大道8號樹德生活館主講人:饒原生(廣州民俗文化研究所所長)
  • 二十八,貼年畫!有一處「福」字千萬不要倒著貼!
    貼畫畫的內容很豐富,包括貼掛籤,貼窗花,貼年畫,貼對聯,貼門神,貼福字等等。窗花貼在紙糊的窗格上。並不是每一格都要貼滿,而是錯落有致地貼上去,看著雅致而不累贅,喜慶又充滿藝術感。年畫最出名的是楊柳青年畫,筆筆勾勒得細膩逼真,連每根頭髮都紋絲不亂,真的好漂亮。其中年年有餘的畫最有特色,畫面內容是一個胖娃娃抱著紅鯉魚;還有福祿壽三老的年畫,也很受歡迎;幾乎每家每戶都要買上幾張這樣的畫。
  • 門神貼大門 福字貼照壁這些你知道嗎?
    春節臨近,你是否已經把要貼的「福」字準備好了?一個小小的福字,寄託了全家人的美好願望,華商報社和中國銀行陝西省分行聯合主辦的羊年全城送福活動開始了,民俗專家為你解讀福文化。家家貼福,你可知道這貼福的傳統從何而來?
  • 一周文化講座│如何讓孩子喜歡閱讀?
    本次講座他將從專業角度解讀童蒙文化與兩漢社會發展的關係。在中國歷史、文化上有著什麼樣的意義,體現著古人怎樣的宇宙觀、世界觀和生命觀?又與現代人、城裡人有什麼關係?學者餘世存在《時間之書:餘世存說二十四節氣》中將這些問題一一做了解讀,讓當代人認識到,二十四節氣的古典時間在我們身上依然發揮著作用;二十四節氣既是生存方式,也是生活方式,重溫節氣不僅僅是追憶逝去的田園牧歌,更是溫故知新的尋根感悟之旅。
  • 雁翅樓裡「學說北京話」 中國書店系列講座推廣北京傳統文化
    1月7日下午,在中國書店雁翅樓店,「學說北京話」首場中國傳統文化系列講座在老舍先生的話劇《茶館》中拉開了帷幕。2017年,為讓市民分享到更多文化成果,汲取傳統文化精華,中國書店雁翅樓24小時店將重點推出「學說北京話」、「中國傳統節日」、「民俗民風話北京」三大系列高品質講座文化活動,讀者朋友可通過現場報名和電話報名的方式進行參與。
  • 一周文化講座│為什麼湖南會產生湘軍
    原標題:一周文化講座│為什麼湖南會產生湘軍《魯迅與他的北京》這本書,可以說是《魯迅日記》中「北京部分」的注釋,它從史料出發,爬梳魯迅在北京文化地圖上的軌跡,全面介紹魯迅在北京的生活、足跡、創作、翻譯、收藏、交友等方面的內容。8月11日,本書作者肖振鳴(筆名:蕭振鳴)老師將走進角圖,帶領大家追隨著魯迅的腳步遊覽老北京的大街小巷,感受民國初期北京城的市井民情和人生百態。
  • 一周文化講座│年輕人,我們來談談文藝趣味 - 澎湃新聞
    或許從翻開手帳的一刻起,你也可以驕傲地說:「遊客?對不起,從今以後請叫我旅行者。」北京│青年返鄉做什麼?海外漢學家寫的中國文學史到底好不好?戴燕教授和陳引馳教授多年研究並教授中國文學史,且聽他們二位為我們解析文學史的方方面面。
  • 天津人今貼「倒有」!吊錢、福字貼法有講究
    「道酉」連在一起的意思,就是用祭祀諸神的春聯、福字、吊錢兒、門神、年畫等祭品,催迎新年的到來。 吊錢兒,是天津的特殊稱謂,現今在天津市區,過年貼吊錢兒與福字,最為普遍。兩者相映,寓意著幸福吉祥、家道興旺之意,彰顯著火紅歡樂的年味。 吊錢因該朝裡還是朝外?
  • 一周文化講座│不會踢足球的哲學家不是一個好的科學家
    不願意說的,說不出口的,情緒滿溢的青春,都在他的底片上呈現。看他的照片,就是翻看自己的青春,因為「青春」所共有共通的情緒,都是我們彼此連接的心之橋梁。今天,我們邀請著名攝影師任曙林帶著新書《不鏽時光》,和嘉賓史航一起,回顧屬於我們的青春。
  • 春節貼福字有講究 你家的福貼對了嗎
    春節貼福字有講究 你家的福貼對了嗎  福字在中國民間不是一般的字,它幾乎囊括了一切好事,既是豐衣足食,富貴興旺,又是健康平安,和諧美滿,更是國泰民安,天下太平。平時,人們把這些美好的期望揣在心裡,待到新的一年開始,人們就會把心中的祈願化為一個福字,端端正正、濃筆重墨寫在大紅紙上,貼在門板、照壁和屋裡屋外最顯眼的地方,倒貼福字,是人們最常用的呈現方式。  對此,陝西師範大學民俗研究專家傅功振表示,長期以來,中國民間約定俗成將福字倒貼,取其「倒」和「到」的諧音,意為「福到」了,但這只是民間流傳的不規範的說法和做法。
  • 一周文化講座│副刊,上海報紙的重鎮
    北京│君子文化的當代意義時間:9月9日(周日)14:00-16:00地點:海澱區丹稜街16號海興大廈C座海澱區圖書館4層多功能廳主講人:車鳳(北京師範大學文化創新與傳播研究院研究員)>本次講座,北京師範大學研究員車鳳將為我們講解君子文化的當代意義,主要圍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什麼樣的人才可被稱為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