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文化講座│魯迅先生的女性觀察

2020-12-13 澎湃新聞
北京│感受徐悲鴻眼中的齊白石

時間:

3月2日(周五)14:00-16:00

地點:

朝陽區朝陽公園南路12號北京畫院美術館

主講人:

葉渡(首都博物館研究員)

徐悲鴻、齊白石同為20世紀中國美術史上開宗立派的大家,兩人自上世紀20年代末相識後一見如故,交往數十年。他們之間的情誼真摯深厚,惺惺相惜,成為20世紀中國美術史上的一段佳話。「白石墨妙·傾膽徐君——徐悲鴻眼中的齊白石」不僅展出了徐悲鴻紀念館藏齊白石精品畫作,還梳理、研究了北京畫院收藏的徐悲鴻致齊白石信札及相關物品,用一場展覽還原、細說了兩人交往的點點滴滴,每一件展品的背後幾乎都有一段動人的故事。估品特邀首都博物館書畫專家葉渡先生挑選了具有代表性、最有趣的作品,為您細緻解讀。

北京│在愛的記憶消失前請記住我

時間:

3月3日(周六)14:00-16:00

地點:

昌平區南環路53號悅薈萬科廣場西六層雨楓書館

主講人:

須叔(電影達人)

中國文化應該誕生什麼樣的動畫?《功夫熊貓》系列給了我們啟示。說到動畫對本土文化的融會貫通,再推薦一部看哭所有人的動畫片,講述墨西哥文化的《尋夢環遊記》,奧斯卡2項提名、金球獎最佳動畫長片,足以說明其優秀的品質。不過在兩年之前,還有一部亡靈節主題的墨西哥背景動畫——《生命之書》,也取得了良好的口碑。本土文化如何活學活用同類題材,如何推陳出新,這兩部電影都值得借鑑。本次活動,我們邀請到書影達人須叔,就兩部動畫電影進行對比、解讀,一起分享有關故事。同時推薦墨西哥相關圖書,幫助了解異域文化。

北京│國學中的大智慧

時間:

3月4日(周日)14:00-16:00

地點:

海澱區丹稜街16號海興大廈C座海澱區圖書館四層多功能廳

主講人:

張士廣(崇德淨心·國學禪苑首席講師)

本講座從傳統文化經典《論語》、《老子》等著作中節選實用的章節,為大眾講授如何將國學中的智慧應用在生活、工作、學習中,以及人生的自我塑造、自我完善中,解決困惑,創造幸福智慧美好人生。

北京│她們·談電影

時間:

3月4日(周日)14:30-16:00

地點:

朝陽區建國路87號北京SKP大廈4F

嘉賓:

李點石(剪輯師)、朱琳(剪輯師)、黃非(電影人)

當女性創作者談論電影藝術時,她們在談論什麼?伯特·卡杜羅說,「導演的藝術,最終是剪輯的藝術」。作為電影幕後團隊中的關鍵角色,剪輯師把控著電影的敘事節奏和故事的流動性。什麼是剪輯師?導演的親密合作者;一部影片成敗關鍵的締造者;一部影片的拯救者;導演創作意圖和藝術構思的忠實體現者。3月4日下午,我們將邀請兩位金馬獎最佳剪輯師李點石、朱琳,資深電影人黃非,共聚SKP RENDEZ-VOUS,聊女性的青春與抉擇,聊電影背後的故事。

北京│千年古風——唐宋遺構和唐代寺院格局

時間:

3月4日(周日)18:30-20:30

地點:

西城區東福壽裡3號阿含書齋

主講人:

姜慶(建築研究學者)

姜慶先生,一直致力於古建築研究,頗有心得。與一般學者研究的方式不同,他將自身豐富的生活體驗融入其中,因此他的研究有情有理有識,但具體如何,還請大家現場聆聽不一樣的古建築研究。阿含書齋2018年的開年頭講,有幸請到姜慶先生做關於古建築的系列講座。

上海│龜茲壁畫摹寫

時間:

3月3日(周六)14:00-15:30

地點:

浦東新區櫻花路869號喜瑪拉雅美術館3M多功能廳

主講人:

趙麗婭(新疆龜茲研究院副研究員、新疆美術家協會會員)

龜茲石窟壁畫藝術風格多樣,繪畫技法豐富,在世界佛教藝術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龜茲壁畫臨摹在對這一珍貴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次講座主要通過對龜茲壁畫臨摹的意義、工藝技法、流程及臨摹歷程的系統介紹,幫助大家更加全面深入了解龜茲壁畫藝術。

上海│從巴米揚到敦煌

時間:

3月3日(周六)14:00-16:30

地點:

長寧區安西路45號工人文化宮四樓第一會議室

主講人:

小左(稻草人旅行創始人)

在古代,巴米揚城是絲綢之路上的一個重鎮,位於絲綢之路的西段,是連接著東亞、西亞和南亞的重要交通樞紐,曾經盛極一時。幾種宗教和文化在這裡傳播,因而有了巴米揚大佛。去年11月,小左作為非專業背景學員,進入了敦煌研究院官方組織的學習班「從巴米揚到敦煌」,授課的老師有敦煌研究院的副院長趙聲良老師,有倫敦大學藝術考古博士毛銘老師,有日本最早參與阿富汗考古的學者、日本阿富汗文化研究所的所長前田耕作老師等等,每位老師都是這個領域的最佳,每天都是一場精神上的饕餮盛宴。3月3日,來聽聽小左為你分享她所看到聽到的,從巴米揚到敦煌這段絲綢之路上,前人們守護信仰的故事吧。

上海│敘事邊疆

時間:

3月3日(周六)14:00-16:00

地點:

靜安區文安路30號OCAT當代藝術中心

嘉賓:

劉大先(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副研究員)、秦思源(策展人、藝術家)、羅崗(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

敘事邊疆是一個寬泛的概念,所有關於邊疆的藝術似乎都可歸之於此,包括文學(小說、散文、詩歌)、電影、戲劇、繪畫等。本次展覽只是限於當代藝術,並未廣涉其他領域,但為了更加立體地呈現我們對於邊疆的感知和想像,我們希望在公共教育的板塊,把其他相關領域也納入進來。為此,特別邀請了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劉大先副研究員、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羅崗教授,以及獨立策展人、藝術家秦思源,他們將通過少數民族文學與現代中國建構、當代藝術中的遊牧與政治等不同的角度的探討和對話,進一步將展覽主題拓展開來。

上海│春望,古典詩詞格律之美

時間:

3月4日(周日)10:30-12:30

地點:

閔行區漕寶路3055號寶龍美術館三樓劇場

主講人:

黃福海(中華詩詞學會及上海詩詞學會會員、上海翻譯家協會理事)

本期言午講堂公教活動,邀請中華詩詞學會及上海詩詞學會會員黃福海先生主講,主題是「古典詩詞格律淺談」。講座將古代漢語放在歷時和共時語言學的角度上進行考察,分析古典詩詞與古希臘詩歌、古典法語詩歌等外國詩歌的異同,進一步辨析古代漢語中的四聲與現代漢語中的四聲之區別,然後以唐詩、宋詞為例,分析平仄、聲韻在古典詩詞中的運用,以及古典詩詞的美學價值。本次講座還會就古典詩詞格律的相關方面,附帶談到有關中國古代音韻學、文字學、訓詁學方面的國學基本常識,帶領讀者在一個更廣泛的文化視野下來欣賞古典詩詞。

上海│造像深處:從龜茲到敦煌

時間:

3月4日(周日)14:00-15:30

地點:

浦東新區櫻花路869號上海喜瑪拉雅美術館3M多功能廳

主講人:

苗利輝(新疆龜茲研究院研究員、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龜茲和敦煌是絲綢之路上的兩個重要佛教藝術中心,也是人類文化藝術的兩座豐碑。龜茲是中國佛教石窟藝術最早的開鑿地,擁有比敦煌莫高窟年代更加久遠、中外文化交融痕跡更為明顯的石窟藝術。由龜茲到敦煌,反映出石窟藝術從西向東傳播過程中逐漸中國化的過程。本次講座將聚焦龜茲與敦煌的石窟藝術,為你講述二者之間的聯繫與差異。

上海│我的祖父徐悲鴻

時間:

3月4日(周日)14:00

地點:

徐匯區淮海中路1555號上海圖書館正門4樓多功能廳

主講人:

徐小陽(畫家徐悲鴻長孫)

徐悲鴻先生是中國現代著名畫家、美術教育家,擅長人物、走獸、花鳥,主張現實主義,強調國畫改革融入西畫技法,被稱為中國現代美術教育的奠基者。所作國畫彩墨渾成,尤以奔馬享名於世,代表作品有《奔馬圖》、《群馬》、《九方皋》、《珍妮小姐畫像》等。徐悲鴻先生的長孫徐小陽先生此次做客上圖講座,來聊聊「我的祖父徐悲鴻」。

廣州│扶光詩歌節暨中國詩歌大展廣州集結號

時間:

3月3日(周六)14:00-17:00

地點:

越秀區環東市路332號中環廣場B1扶光書店

嘉賓:

玄武(作家、詩人)、海舒(作家、詩人、藝術評論家)、楊闊 (《大眾悅讀》讀書公眾平臺創始人)

我們正處在一個偉大創新、民族復興的大時代,悠久璀璨的中華文明爭奇鬥豔,綻放在它枝頭的是我們優良的詩歌文化。詩魂,中華民族文明繁衍生息的根基和血脈。為了弘揚和傳承優秀的中國詩歌精神,廣州市作家協會、廣州市文藝報刊社聯合主辦,扶光書店、《大眾悅讀》讀書公眾平臺、冠華傳媒等組織聯合發起主題為「扶光詩歌節暨中國詩歌大展廣州集結號」的詩歌文化活動。正月十六,邀您共赴一個詩意的聚會。

成都│身處塵世,如何「斷舍離」

時間:

3月4日(周日)19:00-21:30

地點:

青羊區蜀王府

嘉賓:

張友(古琴演奏家)、伍寶(茶人)、隆藏法師(唯識學專家)、李芝溟(玄學專家)、如一(國際芳療師)

身處塵世,如何「斷舍離」?禪的語言如此神聖和美妙。它無所不包,無所不容,所到之處,亦能弦動人心。也正因如此,當不同思想的相遇,在禪的遍照裡,才更值得期待與聆聽。斷舍離,一個已經被都市人刷屏的熱門話題,不管你是身處「江湖」,還是早已隱於「世外」,在文化和思想前行的路上,都應不斷精進。對於斷舍離,當以聖賢之教為指引,以正確的方式打開方便之門。我們將以嘉賓訪談的形式呈現這一場「天台論見」,受邀嘉賓將以包容和接納的胸量,各抒己見,表述其對這一論題的獨到見解。屆時,著名古琴演奏家張友先生將用古琴和鋼琴演出經典琴曲和歌曲,是夜的成都天台書院,必將圓融中西,鑑古通今。

南京│瀕臨失傳的傳統顏料製作技藝

時間:

3月3日(周六)10:00-11:30

地點:

玄武區中山東路321號南京博物院特展館3樓多功能廳

主講人:

仇慶年(國寶守護人)

仇慶年,1944年生,是傳統中國畫顏料工藝嫡系傳人,長期從事傳統顏料、印泥的研究、設計製造,繼承發展國畫顏料的傳統技術,保持鏡面八寶印泥等的全手工工序與技藝;研究出不褪色霜青顏料,保持了國畫顏料色澤明淨、經久不變、多裱不脫、能存藏千年不變。本次講座,仇先生將帶大家一起了解瀕臨失傳的傳統顏料製作技藝。

鄭州│張抗抗、邵麗、付秀瑩——為時代存史,發女性聲音

時間:

3月3日(周六)15:00-17:00

地點:

中原區建設路秦嶺路大摩西元廣場三樓東側紙的時代書店

嘉賓:

張抗抗(作家)、邵麗(作家)、付秀瑩(作家)

「中國當代著名女作家大系·小說卷」 叢書共14本,作家年齡主要由「50後」至「70後」組成,無論其社會觀察的視野,人性探索的深度,還是對藝術風格與藝術手法的積澱和歷練,都有出色的展示和個性鮮明的風格。她們書寫城鄉生活、個人情感、人生領悟,或簡潔含蓄,或繁複精美,或溫柔優雅,或冷靜凌厲,雖然風格不同,但皆是用精美文字及精深思想構築了自己的審美世界與藝術王國。3月3日,作家張抗抗、邵麗、付秀瑩,50、60、70年代三位女作家為大家分享她們的文學歷程。

鄭州│魯迅先生的女性觀察

時間:

3月4日(周日)15:00-17:00

地點:

中原區建設路秦嶺路大摩西元廣場三樓東側紙的時代書店

主講人:

趙瑜(河南省文學院專業作家)

《魯迅論女人》是魯迅和許廣平生前一直想出版而沒能出版的書,內容涉及婚姻、家庭、生活、寡婦、新女性等各個方面。魯迅在男女兩性方面的真知灼見,今天讀來依然振聾發聵;魯迅在女性關懷方面所表現出的犀利、幽默和智慧,今天依然能讓我們觸動深深。在三八婦女節即將到來之際,我們來聊聊《魯迅論女人》很應景兒。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一周文化講座│金庸先生與佛法
    作為新派武俠小說泰鬥,金庸先生一生創作了十五部膾炙人口的武俠作品,對全世界華人與中國現代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不過,或許有些人並不知道,金庸先生還是一位佛教徒。他將佛教信仰與深厚的佛學功底,巧妙地融入了通俗的故事當中,讓讀者在閱讀小說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薰染佛法,從而與佛法結緣,走上歡喜自在的解脫之路。11月4日上午,善導書屋將邀請著名作家王路舉行主題講座:金庸先生與佛法。
  • 一周文化講座│為什麼湖南會產生湘軍
    原標題:一周文化講座│為什麼湖南會產生湘軍主講人:肖振鳴(北京魯迅博物館研究館員) 魯迅在北京生活了14年。《魯迅與他的北京》這本書,可以說是《魯迅日記》中「北京部分」的注釋,它從史料出發,爬梳魯迅在北京文化地圖上的軌跡,全面介紹魯迅在北京的生活、足跡、創作、翻譯、收藏、交友等方面的內容。8月11日,本書作者肖振鳴(筆名:蕭振鳴)老師將走進角圖,帶領大家追隨著魯迅的腳步遊覽老北京的大街小巷,感受民國初期北京城的市井民情和人生百態。
  • 一周文化講座│馬克思的智慧之光——紀念馬克思誕辰二百周年
    在本次講座中,陳子善老師將回憶與錢先生交往的那些難忘的歲月,緬懷作為一代知識分子代表的錢先生的人品和文品。隨著女性地位的提高,「香港長衫」於二十世紀中葉進入黃金盛世,創造了不朽的傳奇。在過去一百多年裡,香港女裝長衫的發展縱有起落興衰,卻從未中斷。它兼容並蓄,歷久常新,深刻地反映著香港社會的發展和女性地位的變化。本次講座,李惠玲將為大家詳細講解香港長衫的發展與香港女性地位提升的相互關係。
  • 一周文化講座│副刊,上海報紙的重鎮
    本書策劃編輯兼作家李宏偉先生和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評論家劉大先先生,以及作者本人將就以上問題與讀者進行探討。>本次講座,北京師範大學研究員車鳳將為我們講解君子文化的當代意義,主要圍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什麼樣的人才可被稱為君子?
  • 一周文化講座│村上春樹新書正式發售,48小時狂歡
    本周邀請到張志勇先生為大家講述,老北京文化縮影之東四故事,來感受那段慢悠悠的胡同時光。其實,中國文化是一個有機的系統結構,一旦摸清這個系統,就能把握住中國文化的大體和精髓。本次講座將帶領觀眾一同梳理中華文化的格局,使大家了解其脈絡。
  • 一周文化講座|錢理群:我們今天為什麼需要魯迅
    本次講座,陳志強教授將結合專業知識為大家講解古典文化在中世紀的傳承。魯迅以及他所倡導的思想,是我們這個民族近代以來獨樹一幟的具有原創性與民族性的精神瑰寶。究竟,魯迅及其精神,對於當下尤其是新一代讀者有著怎樣的現實意義?在本次講座以及新作《魯迅與當代中國》中我們將看到,錢老依然用他不曾改變的深刻與尖銳,迫切疾呼以魯迅精神指引現實路徑;並用他不甚嫻熟的溫柔與關懷,讓魯迅「潤物細無聲」般融入年輕人的內心。
  • 一周文化講座│這些年來的張國榮
    3月30日,林少華先生攜《刺殺騎士團長》,來到清華園,與清華學子分享他的翻譯故事。這次《知日》城市特集·第2彈,我們就用這一本加厚版的全面介紹,帶大家走進世上獨一無二的「京都」——從它深厚的歷史文化開始,我們將用全面的角度體驗京都的古老傳統,以現代的眼光觀察優雅的和式風情,憑地道的方式感受它千年的傳奇魅力。本場活動,我們將邀請李淼和馮廣健對談,為大家全面講解京都的魅力,從歷史、人文、美學、建築,到旅行、美食、時尚與生活方式,從古至今,發掘這座自帶優雅的城市。
  • 一周文化講座│基因為什麼與我們息息相關
    本次講座,他將為我們詳細解讀中國的文化構造與漢字藝術。;而宮廷又具有一個時代文化的代表性,故本次講座以清代皇家過年作為解析對象。乾隆朝是清代最為強盛的時代,一切文化活動與禮儀形式都臻於完備與繁榮,講座內容則主要以乾隆朝宮廷為主,輔以其他朝代;時間上將從臘月到正月十五對不同日期內的活動予以展開,幾乎類於「編日體」;講座形式上,將以歷史繪畫與立體文物影像進行演示,從而增強形象化的感知效果。
  • 一周文化講座│《西遊記》中「情」到底是怎樣表現的
    本次講座,我們有請她從政治文化視角的考察來談談中華民族的覺醒。本次活動邀請了近三十年來女性詩詞研究評論領域集大成之作——《歷代女性詩詞鑑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6年9月初版)的兩位副主編彭國忠先生、趙厚均先生——與讀者朋友共同討論女性詩詞的審美特色,交流品讀女性詩詞的心得,分享他們在治學中之甘苦及該書編纂歷程。2017年初春,也許是細雪初晴,伴著上元佳節的歡聲笑語,一起相約海上博雅講壇,聊聊古代女詩人、女詞人們的往事。
  • 一周文化講座│從東京到北京,新女性的一萬種可能
    林真理子於12月2日下午將做客中國現代文學館,與評論家解璽璋、譯者施小煒、青年作家笛安等嘉賓進行關於文學創作和女性的對談——從東京到北京,新女性的一萬種可能。藝術經紀人)《門先生》是獨立漫畫家王爍進入大眾出版領域後的首部漫畫作品。
  • 一周文化講座│「向世界展陳中國」的正確打開方式
    對於這位有「俄羅斯詩歌的月亮」之稱的偉大詩人,高莽先生坦言,翻譯她的詩歌「花費時間最長、用心最多、推敲時間最久」,前後歷經三十餘年。三卷本「阿赫瑪託娃詩文集」更是高莽老師生前親自編選、翻譯和繪製插圖,是先生多年的心血結晶,也是俄羅斯文學譯界和學界的寶貴財富。10月13日,上海文化出版社聯合單向空間書店,舉辦「阿赫瑪託娃詩文集」研討會,更是對高莽先生的致敬與紀念。
  • 一周文化講座│爭先恐後的時代,老子「不爭」
    從20世紀50年代起,張大千先生走出國門,高舉中國文化藝術大旗,弘揚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及藝術,傾其全力為中國文化藝術在海外「打天下」,他的東方情懷以及藝術造詣令他飛揚世界、名噪全球。9月16號,我們邀請楊天石先生和雷頤先生進行對談,評說蔣介石功過是非,還原臺灣「革新」實踐。歡迎大家一起來跟兩位先生對話。
  • 一周文化講座│常讀常新——呂思勉先生的史學世界
    北京│不被定義的女性生命力時間:1月27日(周日)14:00-16:15地點:朝陽區百子灣路32號今日美術館多功能空間嘉賓:祝羽捷(作家)、麥子(導演)她,是畢業於倫敦中央聖馬丁今日美術館聯合以上兩位嘉賓,邀請您共同領略20世紀傳奇女藝術家妮基·聖法勒的「花園奇境」,聊聊當代女性不被定義的生命力。1月27日,讓我們相約,在這個寒冬感受不一樣的絢爛表達。
  • 一周文化講座│如何讓孩子喜歡閱讀?
    本次講座他將從專業角度解讀童蒙文化與兩漢社會發展的關係。本次講座我們有幸邀請到作家史傑鵬和方麟副教授,他們將針對以上問題,為我們講述中國動蕩年代的生活史。北京│如何讓孩子喜歡閱讀?一片樹葉上承載的物種信息量也是十分豐富的,植物學上有一系列術語描述葉片的形態構造,如葉柄、葉痕、託葉、葉形、葉緣、葉基、葉尖、葉脈……想要深入了解和觀察樹木,這些基礎術語的掌握也是必不可少的。本期講座將重點講解葉片的形態和構造以及上海地區常見30種樹木的葉形特徵,讓您能在短時間內對樹木葉形有個整體的了解。
  • 一周文化講座│故鄉如何影響一個作家的寫作
    光社創始人王珺先生也將與你分享。走進筆和墨構建的奇妙世界,體味中國文化和藝術中流動的生命性。本次活動,北京大學歷史系辛德勇教授,將和大家一道,嘗試剝離司馬光強自塗抹在漢武帝身上的奇異色彩,回到西漢,近距離觀察漢武帝劉徹,深入探究漢武帝晚年複雜的心境與作用及其留下的政治遺產。
  • 一周文化講座│智能時代與傳統文化——網際網路精神是儒家的
    )鄭阿財教授現任四川大學中國俗文化研究所「長江學者」講座教授、敦煌學國際聯絡委員會委員、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理事,主要從事敦煌學、中國佛教文學、俗文學及域外漢文文獻研究等。上海│閒覽必讀——談鄭逸梅先生之治學時間:6月3日(周日)14:00-16:00地點:楊浦區平涼路1490弄1號楊浦區圖書館4樓嘉賓:鄭有慧(東華大學國際文化交流學院副教授)、陳子善(華東師範大學教授
  • 一周文化講座│白先勇:《紅樓夢》與我們的「文藝復興」
    中國古代女性真的有那麼厲害嗎?和她們相比,今天的中國女性又有哪些進步和不足呢?而如何在此時此刻,在中國推動中華古典文化的再興,將是本場講座的重要看點。上海│魯迅論「現代史」時間:3月25日(周日)14:00-16:00地點:靜安區威海路870號靜安書友匯主講人:李國華(同濟大學中文系副教授)李國華主要從事魯迅研究和中國現代小說研究
  • 一周文化講座│葛劍雄:無遠不往——交通歷史與我的行蹤
    原標題:一周文化講座│葛劍雄:無遠不往——交通歷史與我的行蹤北京│中國古代書畫漫談 時間:8月3日(周五)15:00-16:30 地點:西城區廣安門外大街168號浪琴國際大廈B座1219A 主講人:葉渡(首都博物館研究員)
  • 一周文化講座│不會踢足球的哲學家不是一個好的科學家
    7月7日晚,林白將與復旦大學教授郜元寶,就寫作和女性,來與各位讀者暢聊。值此豐子愷先生誕辰120周年之際,邀請大家和豐子愷先生的外孫宋雪君先生共同回憶日月樓的往昔。不同的女性群體對於性彆氣質、身體打扮有何種感受和看法?
  • 一周文化講座│說年道節話民俗:貼年畫、寫福字、祭祖……
    本次講座將從長城文化帶、大運河文化帶、西山文化帶的歷史底蘊、文脈淵源、文化內涵及文化影響入手,分別就三個文化帶對北京歷史文化的形成發展及北京都城文化體系構成進行梳理和闡釋,以期就二者之間的關係進行探討,從而揭示三個文化帶與北京城市發展的內在文化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