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文化講座│基因為什麼與我們息息相關

2020-12-14 澎湃新聞
北京│《無證之罪》導演呂行分享「青年人的第一部戲」

時間:

1月20日(周六)13:30-16:30

地點:

朝陽區酒仙橋北路9號恆通國際創新園C9A中國電影導演中心

主講人:

呂行(導演)

呂行,以豐富的劇集經驗,紮實的理論積澱,能文能武,在《無證之罪》引發熱潮之後,繼續創作著一部部具有高級感的作品。本期「影·享」,他將分享作為新一代導演,如何執導「青年人的第一部戲」。

北京│基因為什麼與我們息息相關——《基因傳》中信書店新書分享會

時間:

1月20日(周六)14:00-16:00

地點:

朝陽區東大橋路9號僑福芳草地購物中心LG2-05中信書店

嘉賓:

馬向濤(副主任醫師、譯者)、黃章晉(媒體人)、彭芬芬(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主治醫生)

《基因傳》聚焦「基因」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為「基因」這一掌握人類命運、影響歷史走向的「幕後主使」立傳。你所有關於病理、行為、性格、疾病、種族、身份、命運的問題,都會在這本書中找到新的答案。1月20日,我們有幸請到《基因傳》的譯者馬向濤博士、大象公會創始人黃章晉先生、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彭芬芬醫生一起來聊聊基因,聊聊《基因傳》。

北京│北京,bigger than bigger?

時間:

1月20日(周六)14:00-16:00

地點:

朝陽區酒仙橋路2號798創意廣場北京德國文化中心·歌德學院

嘉賓:

呂德文(武漢大學鄉村治理學院研究員)、唐燕(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副教授)

面臨城市的不斷擴張,我們要重新思考其中心和邊緣地帶的規劃方案。近期的種種發展狀況表明,北京城市周邊地帶正在經歷急劇變遷。這些變革是否就是切實有效的解決方案?與之相似,全世界成百上千的大都會都因擴張帶來的城市病而苦不堪言,北京的發展經驗可為它們提供哪些借鑑?在本次活動中,我們將討論北京的邊緣地帶及其居民的生存狀態。我們邀請不同領域的專家分享知識,共同審視北京城市邊緣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北京│鐵袈裟:中國藝術史上一塊邊角料的傳奇

時間:

1月20日(周六)15:00-17:00

地點:

西城區西直門內南小街國英園1號樓1201室長歌行人文藝術中心

主講人:

鄭巖(中央美術學院教授)

鄭巖先生,中央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美術史家,主要著作有《魏晉南北朝壁畫墓研究》、《從考古到美術史——鄭巖自選集》、《逝者的面具》——漢唐墓葬藝術研究》,合著有《山東佛教史跡——神通寺、龍虎塔與小龍虎塔》等。本次講座,鄭教授將結合自己的研究,為大家揭開鐵袈裟之謎——中國藝術史上一塊邊角料的傳奇。

北京│夢的夜談會——奧爾加·託卡爾丘克《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新書沙龍

時間:

1月20日(周六)19:00-21:00

地點:

東城區香河園路1號北區當代MoMA內庫布裡克書店

嘉賓:

範曄(北京大學西葡語系教師、翻譯家)、朱嶽(小說家)、李怡楠(北京外國語大學波蘭語教授)

奧爾加·託卡爾丘克以魔幻現實主義手法,融合民間故事、史詩神話、鄉居見聞、夢境記錄,描摹出一個邊陲小鎮光輝燦爛的千年傳奇:一幢時空交錯的房子、身體裡住著一隻鳥的酒鬼、化身狼人的小鎮教師、雌雄同體的聖女、會冬眠的做假髮的老婆婆……這部由一百多個短篇連綴而成的長篇小說,情節線索如迷宮般錯綜複雜,多重敘事手法變換交融,被稱為「馬爾克斯式的史詩」。1月20日晚,來與《百年孤獨》譯者範曄、小說家朱嶽、北京外國語大學波蘭語教授李怡楠聊聊波蘭文學以及那些撲朔迷離的夢吧。

北京│再說西遊

時間:

1月20日(周六)19:30、1月21日(周日)19:30

地點:

東城區東四南大街143號菊隱劇場

主講人:

吳荻(演員)

《西遊記》作為國人耳熟能詳的大IP,陪伴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孩子成長。演員吳荻先生作為第一個用六年時間演繹了完整《西遊記》的《吳氏西遊》的原創者,再度自我突破進軍劇場舞臺,繼續帶來令人耳目一新的對《西遊記》原著的剖析與還原。孫悟空的真正原型是什麼?豬八戒為什麼是只豬?師徒五眾有什麼象徵含義?歷史上一往無前乘危遠邁的一代高僧玄奘法師怎麼到小說裡就成了只會大呼「悟空救我」的窩囊廢?緊箍咒居然被破譯了……所有這些疑問都將在澄書館劇場首秀《再說西遊》中被一一揭秘。

北京│文人畫的後現代生活

時間:

1月21日(周日)14:00-15:30

地點:

西城區恭儉胡同1號飛樂鳥藝術中心

嘉賓:

馬菁菁(藝術家)、常靜(獨立音樂人)

2018年1月21日下午,青年畫家、作者馬菁菁與著名古箏演奏家常靜對話,靜中有動的水墨,遇見動中有靜的古箏,暢談中國藝術與文化精神。曾在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獨奏《春江花月夜》的常靜也將現場即興演奏,配合菁菁的原創水墨作品,再現古人的荒率天真,山水清音,在想像與忘卻之間,釋放內心的情緒、靈性與生命力。

北京│有趣的靈魂終將會相遇:《Soul客文藝》西西弗書店MOOK新書發布會

時間:

1月21日(周日)14:00-16:00

地點:

朝陽區朝陽公園路6號藍色港灣國際商區1號樓1層西西弗書店

嘉賓:

阿乙(作家)、孫一聖(作家)、易小荷(專欄作家)、董嘯(詩人)、曲飛(作家)、楊樹鵬(導演)

觸及靈魂的文字需要一個集散地,此地沒有東拼西湊的爛俗網文,沒有翻炒冷飯的洗稿抄襲,它是一個品格和品位俱佳的原創平臺,精心書寫與安靜閱讀的所在。「騷客文藝」試圖去做這樣的努力——在網際網路閱讀的浮躁時代,重拾中國文字的審美。本次活動,「騷客文藝」把美好的文字集結在紙上,不組隊,也不跳廣場舞,就讓它們保持各自原本的樣子,或坐或立,這樣就好。

北京│超人氣漫畫家幽·靈趣談:新書籤售&讀者見面會

時間:

1月21日(周日)14:00-16:00

地點:

海澱區海澱圖書城西大街35號3幢一層言幾又書店

主講人:

幽·靈(漫畫家)

幽·靈,雙胞胎姐妹,超人氣原創漫畫家,代表作品有《快把我哥帶走》、《頭條都是他》、《我是大吧吧主》、《第二模式》。在本次活動中,幽·靈會就「漫畫創作與現實生活」展開主題分享,並與現場讀者互動,回答讀者們關於漫畫知識的提問。

北京│無論怎樣都幸福——張春《在另一個宇宙的1003天》讀者見面會

時間:

1月21日(周日)15:00-17:00

地點:

朝陽區七聖中街12號愛琴海購物中心3樓單向空間

嘉賓:

柏邦妮(暢銷書作家)、文珍(作家)、張春(暢銷書作家)

暌違三年,張春帶來了全新的作品《在另一宇宙的1003天》,這本書收錄了她三年來全新創作的生活文字,包括有關抑鬱症的真實記錄,是一本讓人邊哭邊笑的散文集。1月21日,聽張春聊聊往事,你一定會更容易發現生活中的有趣,對困難和痛苦也會更有耐心和包容度,更坦然地對待開心和不開心交替的生活。

上海│約瑟夫·博伊斯和白南準在中國

時間:

1月19日(周五)16:00-17:30

地點:

浦東新區祖衝之路2299弄萬和昊美藝術酒店3F萬和廳

嘉賓:

格雷格·楊森(德國杜塞道夫美術館館長)、金男洙(藝術評論家)、李龍雨(上海大學教授)、李正成(電子工程師)、島子(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李小山(南京藝術學院美術館館長)、凱倫·史密斯(OCAT西安館執行館長)、孫周興(同濟大學人文學院院長)、舒可文(自由撰稿人)、查常平(四川大學道教與宗教文化研究所基督教研究中心副主任)、黃篤(策展人)、張冰(策展人)、楊超越(獨立撰稿人)

在二戰後的先鋒藝術思潮和運動中,約瑟夫·博伊斯和白南準脫穎而出,以他們灼熱的言行和作品,讓藝術在開啟未知、拓寬自由的方向上無限開放,他們自己也在不覺和自覺中成為先知/見者,朝向未來遺留下豐富的思想和美學遺產。在歐美等地域,經過多年的文化傳播和交流,博伊斯和白南準已經家喻戶曉。但在中國,他們對大多數人來說依然是盲區,或者淺嘗輒止。他們和中國語境的關係因此蘊含著豐富的議題。此次研討會將圍繞兩位先知式藝術家和中國語境的關係,邀請國際知名策展人和華人專家、學者們共同展開討論。

上海│孫渝烽、曹雷:銀幕內外的記憶

時間:

1月19日(周五)19:00-21:30

地點:

徐匯區桂林路406號華鑫中心一號樓102室

主講人:

孫渝烽(譯製導演、影視演員)、曹雷(配音演員)

上影廠、上譯廠承載了一代人對電影的回憶,在這裡誕生了一批優秀的表演藝術家。他們對待電影工作認真敬業,一絲不苟,同時也保持高尚的人品藝德,為中國電影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1月19日,上海電影譯製廠著名譯製導演、影視演員孫渝烽、曹雷將攜新書《銀幕內外的記憶》光臨虹梅庭公益服務中心,為讀者們分享老一輩演員、上譯廠同事工作和生活的點滴,展現一個時代的記憶。

上海│天下與當代中國

時間:

1月19日(周五)19:00-22:00

地點:

靜安區北蘇州路1016號OCAT當代藝術中心

嘉賓:

許紀霖(華東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韋兵(四川大學歷史系教授)、曹寅(清華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天下」能否成為新的世界制度?能否取代由民族國家建構的全球化-帝國體系?對於當代中國以及目前世界變局而言,「天下」以及「天下主義」到底意味著什麼?值此展覽之際,我們特別邀請了剛剛出版《家國天下:現代中國的個人、國家與世界認同》一書的華東師範大學歷史系許紀霖教授、就此問題同樣不乏深思的四川大學歷史系韋兵教授和主治全球史的清華大學歷史系曹寅副教授,三位學者將圍繞「天下與當代中國」這一問題展開一場深入的討論和對話。

上海│向內生長的力量——王鹹《去海拉爾》新書分享會

時間:

1月20日(周六)14:00-16:00

地點:

黃浦區復興中路505號思南文學之家

嘉賓:

王鹹(《收穫》雜誌編輯)、王春林(山西大學文學院教授)、走走(《收穫》雜誌編輯)、朱個(小說家)

王鹹的小說像他的人一樣低調、克制。在一個隨時打開電子設備就能寫作和閱讀的年代,王鹹像一個隱者,詮釋著文字對人的真正意義——不斷自省,時刻清醒,始終獨立地面對這個龐雜的時代。他用向內生長的力量,容納並書寫著現今時代的知識分子所面臨的精神困境和生活現實。

上海│梅景傳家:吳大澂、吳湖帆祖孫的收藏

時間:

1月20日(周六)14:00

地點:

徐匯區淮海中路1555號上海圖書館正門4樓多功能廳

主講人:

李軍(蘇州博物館副研究館員)

清代時期,蘇州是收藏家匯聚之地。其中,尤以郡中幾大家族最為著名,湧現出一批收藏家,他們對中國青銅器、玉器、書畫、碑帖、文房的蒐集與鑑賞,既代表了傳統文人的趣味,也代表了蘇州這座城市文化的面貌。清末至民國,蘇州吳氏作為晚清到民國蘇州地區著名的收藏世家,從祖父吳大澂開始,就以所藏青銅器、玉器、書畫、碑帖、古籍、文房等聞名江南,至梅景書屋主人吳湖帆,在繼承祖父藏品的基礎上,繼續四方蒐集書畫、碑帖,成為近代最著名的書畫家、鑑賞家,與上海也有著密切的關係。本次講座以吳氏祖孫收藏為中心,結合其家世生平,介紹從愙齋到梅景書屋、吳氏祖孫兩代人的收藏概貌,追尋以吳氏為代表的蘇州收藏家的日常生活與精神世界,通過對代表性藏品的解讀,溝通古今。

上海│一輩子的堅持——特偉與中國動畫

時間:

1月20日(周六)14:00-16:00

地點:

浦東新區世博大道1929號民生現代美術館二樓多媒體互動室

主講人:

貢建英(上海視覺藝術學院新媒體學院動畫專業負責人、教授)

特偉是誰?為何大家都稱他為「老伯伯」?他如何從一名漫畫家轉變成為中國動畫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作為美影廠首任廠長,他如何帶領團隊創造了中國動畫的兩個輝煌時期?他的人生歷經坎坷卻又樂觀應對,耄耋之年卻又懷揣什麼樣的夙願?1月20日,貢建英教授將針對以上問題,為我們一一解答。

上海│文化構造與漢字藝術

時間:

1月20日(周六)14:00-16:00

地點:

靜安區烏魯木齊北路211號聚安大廈516室

主講人:

張憲榮(上海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張憲榮,上海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幼承家學,及長師承馬公愚先生習書法篆刻、中西繪畫,作品在國內外曾入選西泠印社首屆全國評展、日本國西宮市展等,發表有《馬如蘭·張憲榮·張萱祖孫三代書畫選》等。本次講座,他將為我們詳細解讀中國的文化構造與漢字藝術。

上海│從文獻看租界的生活氣息

時間:

1月20日(周六)14:00-16:00

地點:

黃浦區建國中路10號八號橋2號樓多功能廳

主講人:

張瑩

前陣子落葉飄黃的街道火了一把朋友圈。舊時上海租界並不只有那些「梧桐」。以前霞飛路上曾有不少猶太人開的皮貨店,在裡面轉轉應該不比逛淘寶差;時髦的上海女郎在時裝上除了會選擇旗袍之外,還有洋裝、便服等多種選擇;蜜絲佛陀化妝品和歐米茄手錶這類品牌早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就已經登錄上海灘了;最新的電影也會在歐美上映一周後,就在上海的電影院裡放映;冰糕和法棍這類食品也是從歐洲大陸而來的舶來品……我們從文獻中的商品廣告、老照片及畫報等入手拼貼出一個活色生香的摩登上海,一起探尋魔都的魅力來源。

上海│《每個女孩都是生活家》作者見面分享會

時間:

1月20日(周六)14:00-17:00

地點:

青浦區新風路250號上海三聯書店

主講人:

蜜思(作者)

每一個熱愛生活的女孩都應該是這樣:懷揣著不大不小的期待,用心生活,記錄每一次新鮮的嘗試,品味每一個獨特的日子,在平凡中發現生活的閃光點,把生活裝點得浪漫有愛。縱然這個城市不夠溫暖,依然保留內心的溫柔。1月20日下午,上海三聯書店朱家角店,邀請作者蜜思分享《每個女孩都是生活家》的寫作心得和幕後故事,並攜手朱家角網紅燒賣,與大家一起邊做邊吃邊聊!

上海│小鳥睡在我身旁我要保護它飛翔——黎戈新書分享會

時間:

1月20日(周六)15:00-17:00

地點:

靜安區南京西路1601號芮歐百貨4層鍾書閣

主講人:

黎戈(作家)

十年前,黎戈有了女兒,從那時起,她的生活慢慢從《心是孤獨的獵手》轉變至《所有東西都粘在了他身上》,那個能不打招呼獨自出門旅行的女人,消失了。而《小鳥睡在我身旁》講述的正是這一場轉變。讀過黎戈的新書,你會發現,父母並不只是默默付出的悲情形象,因為有了孩子,他們的生活收穫了無數的驚喜,也因為有了孩子,每一天都要去充實自己,去成長,去學習。1月20日,一起聽黎戈分享她的內心發生轉變的歷程。

上海│我在紐約做插畫師——岑駿《缺失空間》西西弗書店新書分享會

時間:

1月20日(周六)15:00-17:00

地點:

浦東新區花木路1378號浦東嘉裡城2樓西西弗書店

主講人:

岑駿(插畫師)

他叫岑駿,從高考復讀開始學畫畫,一個「半路出家」的美術學生。他今年才30歲,從誤打誤撞進入插畫行業到現在成為少數在美國插畫圈擁有影響力的中國插畫師,在短短十年間,完成了很多插畫人一輩子追尋的目標,速度之快猶如坐著火箭前進。這個愛走「彎路」的青年,跨越太平洋,來到上海,親自為你講述他是如何找到自己的路,成為了現在的他,從而希望解鎖你腦中的「新地圖」,找到自己的「路」。

上海│博物館縱橫

時間:

1月21日(周日)9:00-17:00

地點:

虹口區邯鄲路173號4號樓106室

主講人:

郭青生(《博物館評論》執行主編)

博物館起源於人類的收藏行為。歐洲的文藝復興、大航海、啟蒙運動和近代自然科學的發展,以及法國大革命、工業革命以來的新教育運動和世博會,不斷推動博物館由古典向現代的方向前行。今天的博物館,不僅繼承了古典博物館的文化廟堂功能,更以博物館科學研究、尤其是公共教育功能,推進人們對文明多樣化、人與自然關係的理解和討論,引導社會的健康發展。本講座擬以博物館的發展史為綱,了解歐洲、美國、日本和中國博物館的昨天和今天,並藉由博物館倫理的討論,引發大家參與現代博物館的進程。

上海│民國初年讀書人的信仰困境——上海靈學會的主張與努力

時間:

1月21日(周日)14:00-16:00

地點:

靜安區威海路870號靜安書友匯

主講人:

張洪彬(華東師範大學歷史學博士、《學術月刊》編輯)

新文化運動以「民主」、「科學」為旗幟,然而同時代的中國思想界還有許多別樣的文化理想,靈學會的文化理想就是其中之一。1917年秋,上海中華書局創始人俞復、陸費逵等人在福州路附近組織了盛德壇,幾乎每天晚上開展扶乩活動,求神問鬼,並成立靈學會聯合同志,出版《靈學叢志》以通聲氣。靈學會引起的辯論,不僅涉及宗教與道德的關係,還深入科學與宗教的關係,啟發了稍後的科學與人生觀論戰。1月21日,跟隨張洪彬深入了解靈學會的主張與努力,將有助於我們理解中國現代思想的發展歷程,對我們思考宗教與現代社會的關係也有所啟發。

上海│「了不起的蓋茨比」 締造者的「人間天堂」

時間:

1月21日(周日)14:00-16:30

地點:

長寧區長寧路1139號來福士廣場西區B1言幾又書店

嘉賓:

吳建國(上海海事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何偉文(上海交通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李和慶(上海電機學院重點扶持學科英語專業翻譯方向學科帶頭人)、耿強(上海海事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何紹斌(上海海事大學外國語學院副院長)、陳慶勳(上海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

在美國現代小說家中,F.S.菲茨傑拉德是排在福克納和海明威之後的第三號人物。他的五部長篇小說《了不起的蓋茨比》、《人間天堂》、《漂亮冤家》、《夜色溫柔》、《末代大亨》,以及四部短篇小說集《新潮女郎與哲學家》、《爵士樂時代的故事》、《所有悲傷的年輕人》和《清晨起床號》已被列入文學經典之列。1月21日下午,在言幾又書店長寧來福士店,「菲茨傑拉德作品全集」的譯者們將與各位讀者分享翻譯這套叢書的心路歷程。

上海│土摩託看世界讀者見面會

時間:

1月21日(周日)14:30-17:00

地點:

閔行區合川路2570號漕河涇科技綠洲三期2號樓1-2F之禾空間

主講人:

袁越(專欄作家)

從阿根廷、非洲到印度、土耳其,土摩託始終在行走,新手常見的新鮮感已經逐漸讓位於對陌生世界的冷靜好奇心。袁越用持久不變的好奇心去探求那些不易去的風景和不易解的難題,分享種種獨特的體驗,用他的話說:「當我知道的人類故事越多,我對這個世界的偏見就越小。」1月21日,土摩託袁越將來到之禾空間,與讀者一起分享他的旅行見聞與心得。

上海│漫談上海電影地理

時間:

1月21日(周日)16:00-18:00

地點:

徐匯區豐谷路35號餘德耀美術館

嘉賓:

石青(藝術家)、舒浩侖(導演)

藝術家石青和激烈空間合作的上海電影地理項目對各個年代在上海拍攝的具有代表性的電影,選取章節進行重拍。這些上海電影記錄著這片土地上地理空間的變遷,這種變遷與國家社會的變革也是同步的。本周日,餘德耀美術館將邀請到藝術家石青與電影導演、電影學者舒浩侖這兩位不同藝術領域的嘉賓,以「上海星空Ⅱ」展品《上海電影地理之大橋下面》為起點,就上海、電影、地理三個關鍵詞展開延伸性討論,和大家一起重訪、喚醒封存在電影裡的時間空間。

上海│價值觀 情懷 溫度 精神——秦朔朋友圈新書分享會

時間:

1月23日(周二)14:00-16:00

地點:

靜安區南京西路1601號芮歐百貨4層鍾書閣

嘉賓:

秦朔(媒體人)、周水水(秦朔朋友圈主編)、憶湄(作者)、魯舒天(作者)等

作為秦朔朋友圈成立兩周年的紀念,東方出版中心出版的《秦朔訪問:照亮世界的中國企業家精神》、《夜空中最亮的星》兩本書,沉澱了這兩年的「美好」。什麼是「美好」?即留在身體裡又能在身體之外存在的東西,比如精神——企業家精神;比如溫度——朋友一樣的平等與溫暖;比如情懷——名利和浮躁少了一些;比如價值觀——商業文明和正能量……夜空中最亮的星,不是自命清高,而是用希望連接生命與生命的,那種仰望星空的孤獨與善良。歡迎朋友們前來一聚,看看秦朔朋友圈的作者們。

上海│「機動性」時代的日本當代戲劇

時間:

1月24日(周三)15:00-17:00

地點:

黃浦區花園港路200號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

主講人:

藤原力(批評家、製作人)

以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為契機,日本當代戲劇界發生了各種各樣的變化,其最大的特點就是藝術家擁有了「機動性」(Mobility)。同時,年輕的戲劇人在海外公演和駐留創作的機會也越來越多。或許在今後,針對當代戲劇的跨國合作與戲劇網將會不斷地增多。本次活動,日本著名當代戲劇評判家與製作人藤原力將攜其講座「『機動性』時代的日本當代戲劇」來到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的小劇場,通過講述其過往相關的案例分析與經歷,與上海當地的藝術家和觀眾們共同研討當代戲劇未來的展望和研究。

廣州│體味自然,俯拾珍奇——從《蟲子書》到《便形鳥》

時間:

1月19日(周五)19:30-21:30

地點:

天河區天河路383號太古匯MU35號方所

主講人:

朱贏椿(設計師)

從《不裁》到《肥肉》,從《蟲子書》到《便形鳥》,從設計師到創作者,再到藝術家,伴隨著驚嘆與讚賞,爭議與不解,朱贏椿先生的作品受到了國內外、術業內外越來越多的矚目,各種榮譽,也隨之而來。然而,朱贏椿老師的創作腳步似乎越來越慢。《蟲子書》源自蟲子跡,這是寒來暑往的觀察,經年累月的記錄。《便形鳥》,創作四載,三易書稿,五改裝幀。1月19日,廣州方所書店,朱老師將與讀者分享發現便形鳥的故事,揭秘便形鳥的身世。

廣州│辭舊迎新——清代皇宮過大年

時間:

1月20日(周六)9:30-11:30

地點:

天河區珠江東路2號廣東省博物館一樓學術報告廳

主講人:

任萬平(故宮博物院副院長、研究館員)

清代是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文化上具有集大成的特點;而宮廷又具有一個時代文化的代表性,故本次講座以清代皇家過年作為解析對象。乾隆朝是清代最為強盛的時代,一切文化活動與禮儀形式都臻於完備與繁榮,講座內容則主要以乾隆朝宮廷為主,輔以其他朝代;時間上將從臘月到正月十五對不同日期內的活動予以展開,幾乎類於「編日體」;講座形式上,將以歷史繪畫與立體文物影像進行演示,從而增強形象化的感知效果。

廣州│廣府文化係個乜東東——解密廣府文化

時間:

1月20日(周六)14:30-15:30

地點:

海珠區新港中路397號T.I.T創意園創意大道8號樹德生活館

主講人:

饒原生(廣州民俗文化研究所所長)

本次講座旨在解密廣府文化,於是要從「廣府文化系個咩東東」講起,解密廣府毫無疑問不可以不談粵語。接下來要談的便是「粵語:憑這張名片搵到『自己友』」,不懂粵語怎麼辦?可以從一些基於粵語識別的文化名片入手。講座接下來還要探討的是「無『食』不廣府」、「『心水』廣府」……諸如此類,通過身邊可觸可感的文化,但求找到我們生活生存空間的文化認同。

武漢│古瓷上的匠藝留痕——瓷器手作痕跡解讀

時間:

1月20日(周六)14:30-17:00

地點:

武昌區公正路25號湖北省圖書館1樓報告廳

主講人:

李奇(湖北省文物交流信息中心、湖北省古建築保護中心副主任)

修復古代破損瓷器是為了恢復它們的外觀和神韻,讓公眾更直觀、全面地認識它們的價值和意義。修復師要想修復好古代瓷器,首要的是能夠深刻理解古代瓷器的製作工藝,準確體會古代制瓷工匠的思考和行動,只有這樣才能做到「修舊如舊」,乃至「神形兼備」。此次講座就是讓修復師帶領大家一起去觀看這些痕跡,一起感受平凡累積出的不凡,普通融匯出的偉大!

成都│一部當代中國的「新聊齋」

時間:

1月20日(周六)15:00-17:00

地點:

錦江區中紗帽街8號成都遠洋太古裡M68-70號方所

嘉賓:

阿丁(作家)、宋石男(作家)

《厭作人間語》是阿丁「重述聊齋」計劃的結晶,也是他近三年來的小說創作成果,其中包括一系列重述《聊齋》的中短篇小說,以及一部分超短篇小說。這些故事或驚悚、或恐怖、或溫暖、或令人唏噓感嘆……阿丁用克制、準確、精到文字,為這些故事打上了鮮明的個人風格烙印,令其生發出了別樣的光彩,可見出阿丁深厚的文字功力與天馬行空的文學創意。1月20日,阿丁將攜新書《厭作人間語》做客方所成都店,與觀眾分享他的創作故事——一部當代中國的「新聊齋」。

成都│邊地敘事:站在表達的中心——一場關於邊地故事的分享會

時間:

1月20日(周六)19:30-21:30

地點:

武侯區人民南路四段28號玉潔東街2號附7號老書蟲餐吧

嘉賓:

龔靜染(作家)、羅偉章(小說家)、袁遠(小說家)、盧一萍(小說家)

《白山》是青年作家盧一萍傾二十餘年邊疆生活積累創作的一部關於雄奇高原的史詩,一部關於微小人類如何戰勝強大世界施加給他的東西得以生存的傳奇,也是一部文學探索與現實主義完美融合的、獨特的長篇小說。《昨日的邊城》是一部反映四川彝漢邊地歷史的非虛構文學作品,該書聚焦地處四川盆地西南邊緣小涼山區的一個彝族小城馬邊,以獨特的文學視角,讓久遠的歷史在真實、生動的敘述下復活。本次活動,我們有幸邀請到幾位作家,以這兩本作品為文本,展開關於邊地故事的對談。

杭州│馬世芳×袁越×萬曉利:中外民歌對談

時間:

1月20日(周六)14:30-17:00

地點:

餘杭區良渚文化藝術中心大屋頂劇場

嘉賓:

馬世芳(音樂人)、袁越(專欄作家)、萬曉利(民謠歌手)、蕭耳(作家、記者)

馬世芳、袁越、萬曉利,這三個人牽動華語民歌音樂史的人,應大屋頂文化、《錢江晚報》和新丁粄工作室的邀請,即將抵達杭州與公眾見面,展開充滿人文情懷和動聽旋律的系列活動:2018大屋頂冬之旅·暖冬音樂匯。他們之間究竟會產生什麼樣的化學效應呢?1月19日的黃龍萬科中心,1月20日的良渚文化藝術中心,還有1月23日的浙江之聲《方雨朋友圈》節目裡,歡迎大家來一探究竟。

杭州│袁越新書分享會

時間:

1月19日(周五)19:00-20:30

地點:

西湖區學院路77號黃龍萬科中心

主講人:

袁越(專欄作家)

「旅行到底有多大價值,取決於你到底想從生活中得到什麼。」對於探索世界始終充滿好奇的土摩託,以其與時俱進的知識儲備、巨大的熱忱和勇氣,探求那些不易去的風景和不易解的難題,分享種種獨一無二的體驗。1月19日,土摩託袁越將做客星商會客廳,與讀者一起分享他的旅行見聞與心得。

南京│新書分享暨美文朗誦會——《誰為失去故土的人安魂》

時間:

1月21日(周日)14:30-16:30

地點:

鼓樓區金銀街8號萬象書坊

嘉賓:

吳佳駿(作家)、何同彬(評論家)、李黎(詩人)

故鄉,一個充滿溫暖和傷感的地方。在城市化進程中,每個人的故鄉都在淪陷。誰為失去故土的人安魂?這是一代人對故土的深思與詰問。1月21日下午,作家吳佳駿攜新書《誰為失去故土的人安魂》,做客萬象書坊,與青年評論家何同彬、詩人李黎坐在溫暖的書店裡,同逃離故土的你一起共聊心中的故鄉。

南京│《後革命時代的中國》與德裡克的中國研究

時間:

1月24日(周三)18:30-21:00

地點:

白下區太平南路1號大行宮新世紀廣場B座6樓悠仙美地7號包間

2017年12月2日,美國著名左翼學者、中國研究專家德裡克先生逝世,其生前留下的最後一部著作,就是根據他於2010年10月至11月間,為北京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的「梁啓超紀念講座」作的八場講演整理的實錄合集《後革命時代的中國》一書。本次讀書會將以這本《後革命時代的中國》為中心,以討論德裡克在中國研究方面的主要貢獻,來緬懷這位功勳卓著的美國學者。

鄭州│詩人批評的可能、樣式與限度——《語象的狂歡》分享會

時間:

1月20日(周六)15:00-17:00

地點:

中原區建設路秦嶺路大摩西元廣場三樓紙的時代書店

嘉賓:

阿西、張備、森子等

河南師範大學華語詩歌研究中心與鄭州大摩紙的時代書店聯合舉辦本次活動,邀請詩歌愛好者共同分享關於《語象的狂歡》的看法。

鄭州│當我們談論死亡時我們在談論什麼——韓松《驅魔》新書沙龍

時間:

1月19日(周五)19:00-21:00

地點:

金水區文化路2號松社書店

主講人:

韓松(作家)

韓松的作品結構精巧,內蘊深遠,可謂獨樹一幟,代表作有中短篇小說集《宇宙墓碑》、長篇小說《2066之西行漫記》、《讓我們一起尋找外星人》、《紅色海洋》等。最新作品《驅魔》獲第八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本次活動,韓松將與讀者分享新作《驅魔》的創作心得。

鄭州│虛空過往,故事留存:《甲馬》鄭州沙龍

時間:

1月20日(周六)19:00-21:00

地點:

金水區文化路2號松社書店

主講人:

默音(作家、翻譯家)

《甲馬》是作家默音醞釀八年的長篇小說。這部小說從雲南人年節焚燒的祈福紙「甲馬」出發,以無邊想像力立體呈現雲南甲馬紙謝氏家族三代人的驚異人生,時間跨越西南聯大、知青們的景洪農場、千禧年之前的上海。默音創作的過程歷時八年,四易其稿,最終完成一個以「虛空過往」尋回時間的故事。默音也以《甲馬》這部作品獲得新浪年度十大好書的榮譽。1月20日晚,讓默音帶領我們在歷史與現實中自由穿梭吧。

長沙│康熙瓷漫談

時間:

1月20日(周六)14:00-16:00

地點:

開福區湘江北路濱江文化園長沙市圖書館

主講人:

倪亦斌(倫敦大學博士)

清康熙帝時所制瓷器以質量精美、數量眾多、品種豐富著稱於世,顯示出當時的強盛國力和文化自信,長期受到中國和西方藏家的共同追捧。美國潔蕊堂主人傑夫·史得門先生特別鍾情康熙瓷,他始終堅持以至高至精的標準收藏康熙一朝的瓷器,傾心盡力已逾三十五載,在全球眾多收藏中國瓷器的大家中脫穎而出。其收藏的康熙瓷數量和品種繁多,無論是官窯、民窯、外銷瓷均品質精絕。本周六下午,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博士倪亦斌將來到長沙圖書館,以這位頂級藏家幾十年積累的藏品為例,通過具體實例,告訴你這些古代器物上所描繪的不為現代人所知的故事。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一周文化講座│這一夜,我們聊電影節
    天路文華—西藏歷史文化展》在首都博物館盛大開幕。此次展覽全面、多角度地展示了西藏地區的歷史、文化以及藝術的發展歷程,尤其是對藏傳佛教藝術的發展,做了重點的解釋和說明。本次講座旨在通過對本次展覽出展文物的解讀,以期將藏傳佛教藝術發展的特色進行一個梳理和展示,希望使大家有一個直觀和系統的認識。
  • 一周文化講座│為什麼湖南會產生湘軍
    原標題:一周文化講座│為什麼湖南會產生湘軍,這些作品給了我們一個窺見他國文化的小窗口。這次的活動,我們有幸邀請到了在當代戲劇領域很獨特的一位導演田戈兵,從另外一個反向視角去聊一聊他國文化。 北京│曲不落幕,手不停揮!
  • 一周文化講座│我們為什麼要呼救——紀念汶川地震十周年
    在世界博物館日前一周,我們將通過喜劇、謠言、奇異事件、家、動物、電影、玩具這七條記憶線索,尋找人與物之間、人與人之間、人與環境之間最有生命力的集體回憶。對於這一書寫策略的梳理,有利於我們進一步理解《太史公自序》,乃至《史記》全書的立場與語言風格。本次講座,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副教授程蘇東將為我們詳解「詭辭」以見義——司馬遷的書寫藝術。
  • 一周文化講座│陳引馳、傅傑:今天為什麼需要讀古典?
    本次活動我們很榮幸地邀請到著名影評人陸支羽和我們一起分享兩位導演深植於自身文化土壤所創作出的兩部電影:索拉納斯的《旅行》與亞歷山大·佐杜洛夫斯基的《詩無盡頭》。上海│今天為什麼需要讀古典?我們將會播放喬伊·德格魯伊教授的視頻講座。在德格魯伊教授名為「理解黑人」(Why Black People Act the Way They Do)的視頻講座中,她介紹了大西洋奴隸貿易的誕生背景,並詳細列舉了延續至今的種族主義和各種種族歧視行為,研究非裔美國人傳承了幾代人的行為表現,儘管這些行為方式往往被過度簡化為「黑人文化」。
  • 一周文化講座|我們從未現代?
    本次講座付愛民老師將為我們講述新中國的少數民族人物畫。上海│為什麼還要說起那些橡樹和石頭?本次講座,何元茂教授將為我們講述國古代選官制度的演變過程及當代啟示。南京│歡欣or恐懼,基因編輯技術來了!基因編輯的歷史雖然短暫,但是它已經向我們展示了非凡的力量。然而,未來何如?未來的未來又將怎樣?我們能否用更精良的手術刀,直接把錯誤的基因修改正確?我們會不會期待,修改基因能夠讓我們遠離某些疾病?浙江大學教授王立銘為你講述基因編輯和基因治療的前世今生。
  • 一周文化講座│金庸先生與佛法
    >本次活動,我們邀請到兩位嘉賓帶來兩場精彩的講座,一場為「意外重慶」業餘偵探,聊一聊重慶這座城市和隱藏在這裡的那些高人;一場為宏恩觀變形記,了解一下北京城的權力與意志變化。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局面呢?其中國家治理能力之強,是一個有力度的解釋。「大道知行講堂」第31期,特邀中央民族大學李鴻賓教授,為我們帶來「制度化建設與唐朝多族群國家興盛局面的摶成」講座。這次講座針對制度化建設與唐朝興盛之關聯進行討論,旨在從中回味那個時代相貌展現的同時,追尋其興衰的背後動因。
  • 一周文化講座│故鄉如何影響一個作家的寫作
    )、仇子龍(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本次講座邀請到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教授、博導方方老師,帶來主題為「學習與人類大腦的可塑性」的演講,同時邀請到國內自閉症基礎科學研究的代表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的仇子龍研究員,帶來「基因、大腦、社會」的演講。
  • 一周文化講座|錢理群:我們今天為什麼需要魯迅
    本次講座,陳志強教授將結合專業知識為大家講解古典文化在中世紀的傳承。北京│我們今天為什麼需要魯迅時間:7月8日(周六)15:00-17:00地點:海澱區王莊路1號清華同方科技廣場D座三聯韜奮24小時書店主講人:錢理群(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
  • 一周文化講座│年輕人,我們來談談文藝趣味 - 澎湃新聞
    >主講人:郝玉明(中國人民大學哲學博士)本講座將會陪您走進浩瀚的星座空間和生動的生肖世界,領略深厚豐富的星座文化與生肖文化,並由此透視中西文明的差異,進而形成人們對人格特徵的具有時代特性的、基於中西文明的理性認知。
  • 一周文化講座│考古對於我們認識歷史有哪些幫助?
    本周五,陸家嘴讀書會邀請到北京外國語大學歐洲語言文化學院院長、《米沃什詩集》譯者趙剛和詩人、作家、攝影師王寅,與我們做一場詩的見證。本周五晚,我們將一起誦讀《叔本華暮年之思》,本書責編任俊萍老師將帶領我們走進叔本華晚年的思想世界。上海│年輕人為什麼要保持憤怒?
  • 一周文化講座│這些年來的張國榮
    3月31日,《小學問》創作團隊將面對面為讀者解釋日常生活中很多搞不明白的現象,比如,為什麼在健身房辦卡後再也沒去過?為什麼買的書從來沒翻過?為什麼有人可以「躺著」把錢掙了?讓你2018年不再焦慮。北京│京都,你有100種方式體驗它!——《知日·世上只有一座京都!》
  • 一周文化講座│如何讓孩子喜歡閱讀?
    本次講座他將從專業角度解讀童蒙文化與兩漢社會發展的關係。寶樹(科幻作家)、雙翅目(科幻寫作者)等舉辦一場以科幻為主題的主題論壇,是豆瓣一直以來的心願,因為豆瓣一直有著濃鬱的科幻基因。本次講座我們有幸邀請到作家史傑鵬和方麟副教授,他們將針對以上問題,為我們講述中國動蕩年代的生活史。北京│如何讓孩子喜歡閱讀?
  • 一周文化講座|我們為什麼如此熱愛圖書館
    以色列人為什麼如此不同?我們應當如何進入這片自由與愛之地?著名評論家李敬澤、《單讀》主編吳琦,與你一起分享一本沒景點、沒攻略的遊記,一起聊聊一個非常獨特的以色列——不止是歷史的以色列、文學的以色列,還是一個中國作家眼中的、活在當下的以色列。
  • 一周文化講座│魯迅先生的女性觀察
    《功夫熊貓》系列給了我們啟示。說到動畫對本土文化的融會貫通,再推薦一部看哭所有人的動畫片,講述墨西哥文化的《尋夢環遊記》,奧斯卡2項提名、金球獎最佳動畫長片,足以說明其優秀的品質。不過在兩年之前,還有一部亡靈節主題的墨西哥背景動畫——《生命之書》,也取得了良好的口碑。本土文化如何活學活用同類題材,如何推陳出新,這兩部電影都值得借鑑。
  • 一周文化講座│八十年代,我們的文學回憶
    本次講座,中國文物學會理事梁鑑老師將為我們詳細講述佛光寺和中國營造學社的歷史貢獻,以期為建築遺產的保護傳承貢獻一點力量。觀復貓為你講述節日背後的文化進程,帶你重溫節日的儀式感,體會貓樣人生的溫暖瞬間。它不僅是二者繪畫創作的匯聚焦點,更足以引導我們對現代藝術的本質及精神進行深刻反思。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姜宇輝教授,為大家帶來一場有關形上繪畫的講座,現場與基裡科和莫蘭迪進行哲學對話,探討藝術與哲學的關係,一起藝術在生活。
  • 一周文化講座|我們為什麼不焦慮了
    本期做書者說,我們請來了上河卓遠文化創始人楊全強、著名樂評人郝舫、唱作人王壹,聽他們講述鮑勃·迪倫一系列著作引進背後的故事,以及一個以興趣為業的編輯的職業感悟。北京│我們為什麼不焦慮了:蕎麥最新短篇小說集《郊遊》北京讀者見面會時間:1月13日(周六)14:00-16:00地點:朝陽區建國路6號郎家園6號院郎園Vintage·虞社演藝空間嘉賓:蕎麥(作家
  • 一周文化講座│智能時代與傳統文化——網際網路精神是儒家的
    )鄭阿財教授現任四川大學中國俗文化研究所「長江學者」講座教授、敦煌學國際聯絡委員會委員、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理事,主要從事敦煌學、中國佛教文學、俗文學及域外漢文文獻研究等。對世界的好奇心、不被約束的想像力、對愛恨的純粹表達、對親密關係的無條件信任,以及對未來無限可能性的期待……在成年的生活中,我們如何喚回赤子之心,用孩子的眼睛凝視這個世界?這樣的視角為什麼是重要的?在本期的陸家嘴讀書會中,我們請到了混跡於成人世界的大兒童——小說家沈大成和作家、譯者、評論人btr,來跟大家分享他們有趣又獨特的經驗。上海│魔法阿姨來了!
  • 一周文化講座│《西遊記》中「情」到底是怎樣表現的
    本次講座,我們有請她從政治文化視角的考察來談談中華民族的覺醒。希望同為伊坂迷的你能來參加我們的讀書會,一起討論「為什麼我們喜歡伊坂幸太郎」,聊一聊你與伊坂君的邂逅。本次講座,我們邀請王智老師解讀陝西社火與血社火文化。
  • 一周文化講座│爭先恐後的時代,老子「不爭」
    讓我們在數千年的歷史洪流中,剖析二者之間相輔相成的關係。「大道知行講堂」第30期,特邀北京大學李伯重教授,為我們帶來「中國古代商業發展與經濟政策的關係」講座。從20世紀50年代起,張大千先生走出國門,高舉中國文化藝術大旗,弘揚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及藝術,傾其全力為中國文化藝術在海外「打天下」,他的東方情懷以及藝術造詣令他飛揚世界、名噪全球。
  • 一周文化講座│近代中國的鄉村社會
    本次講座,兩位嘉賓將圍繞字體的誕生與實際應用展開講解。華東師範大學國際漢語文化學院舉辦的莽原系列講座之「南腔北調」第二期,王欽將通過對於東浩紀《動物化後現代》的批判性考察,重新討論1990年代以降日本ACG文化及其在中國的傳播和發展背後蘊含的政治-歷史內容,並由此探討所謂「亞文化」所暗示的政治可能性及其在作品中的表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