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文化講座|我們為什麼如此熱愛圖書館

2020-12-06 澎湃新聞
北京│《渾水河邊的天使》新書分享會

時間:

9月22日(周五)19:30-21:30

地點:

朝陽區南三裡屯路4號院老書蟲

主講人:

Shivaji Das(作家)

印度著名作家Shivaji Das的新書《渾水河邊的天使》收錄了16個國家的31個故事,記述了與少有人知的人的相遇故事:菲律賓的女拳擊手、韓國的流浪者、印尼的鑽石礦工、中國的鄉村畫家、新加坡的和尚,和一艘貨櫃船上的船員等等。此次活動,Shivaji Das將與讀者分享他在創作過程中的感想與體驗。

北京│現代文學與書寫語言

時間:

9月23日(周六)9:00-17:30、9月24日(周日)9:00-17:30

地點:

海澱區頤和園路5號北京大學李兆基人文學苑1號樓108會議室

嘉賓:

平田昌司(京都大學文學研究科教授)、季劍青(北京市社會科學院文化研究所副研究員)、倪偉(復旦大學中文系副教授)、沈國威(關西大學外語學部教授)、王風(北京大學中文系副教授)等

本次學術研討會將為期兩天,邀請到國內外多位專家學者針對「現代文學與語言書寫」展開深入探討。

北京│愛情是必需品還是調味品?

時間:

9月23日(周六)13:30-15:30

地點:

海澱區海澱圖書城西大街35號3幢一層言幾又書店

嘉賓:

吳忠全(作者)、琉玄(作者)

本次活動邀請到《失落在記憶裡的人》作者吳忠全、《北京人在北京·沸雪》作者琉玄,一起聊聊他們對於愛情的看法。

北京│秋微《幾乎愛人》新書分享會

時間:

9月23日(周六)14:00-16:00

點:

朝陽區東方一路19號館舍南區2層

主講人:

秋微(作家、主持人)

在《幾乎愛人》這本書裡,他和她於陌生的異國相遇,是知己,是神交,是一生所愛,但他們沒有在一起;他和她於宿命的窄巷相遇,糾纏半生,浩蕩起伏,但他們沒有在一起;他和她於汙濁的職場相遇,一見鍾情,靈肉合一,但他們沒有在一起……這些他們,幾乎成了愛人。本次活動,秋微老師將於現場與讀者分享與創作、與女性有關的話題。

北京│西藥業在香港:從鴉片中轉站到屈臣氏的全球化

時間:

9月23日(周六)14:30-16:30

地點:

東城區王府井大街36號涵芬樓書店二層

嘉賓:

金有豫(首都醫科大學教授)、張大慶(北京大學醫學人文研究院院長、醫學史研究中心教授)、趙粵(香港藥史學會會長)

趙粵的《香港西藥業的故事》一書,敘述了香港西藥業從19世紀到21世紀的發展,為讀者勾勒了一幅西藥業及其服務變遷的圖景。本周六,作者將同嘉賓一起,與讀者分享這本新書,分享香港西藥業的故事。

北京│不一樣的以色列,不一樣的猶太人——《自由與愛之地:入以色列記》新書分享會

時間:

9月23日(周六)19:00-21:00

地點:

朝陽區東方東路19號官舍商場2樓言幾又書店

嘉賓:

雲也退(專欄作家、書評人)、李敬澤(評論家)、吳琦(《單讀》主編)

「我們是不會錯的」,在以色列,你經常會聽到這句話。誰也不敢小看任何一個猶太人,哪怕是孩子。猶太人的智力舉世聞名,他們善於管理,懂得經營,他們做或不做每一件事都有道理。以色列人為什麼如此不同?我們應當如何進入這片自由與愛之地?著名評論家李敬澤、《單讀》主編吳琦,與你一起分享一本沒景點、沒攻略的遊記,一起聊聊一個非常獨特的以色列——不止是歷史的以色列、文學的以色列,還是一個中國作家眼中的、活在當下的以色列。

北京│永不熄滅的黑色火焰:《黑色火焰》與《他們眼望上蒼》新書分享暨對談

時間:

9月23日(周六)19:00-21:00

地點:

海澱區海澱圖書城西大街35號3幢一層言幾又書店

嘉賓:

王家湘(翻譯家、學者)、申昌英(學者)、王元陸(文學博士、學者)

《黑色火焰:20世紀美國黑人小說史》是著名英美文學專家、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王家湘,在大量一手資料的基礎上,寫成的國內第一部全面介紹與評論20世紀美國黑人小說的文學史專著,系統梳理了美國黑人小說在20世紀的發展歷程,同時觸及黑人的抗爭歷史、政治訴求、文化傳統,足可作為「20世紀美國黑人小說索引」。《他們眼望上蒼》則是美國歷史上第一部超越種族問題、充分展示女性意識覺醒和女性自我救贖的長篇小說。本次活動,三位嘉賓將針對兩書共同涉及到的種族問題展開對談。

北京│烏蘭:《元朝秘史》的特徵及版本流傳

時間:

9月24日(周日)9:30-11:30

地點:

西城區文津街7號國家圖書館古籍館臨瓊樓2層

主講人:

烏蘭(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研究員)

烏蘭,歷史學博士,代表著作有《〈蒙古源流〉研究》、《〈元朝秘史〉校勘本》等。本次講座,烏蘭研究員將結合專業知識,深入剖析《元朝秘史》的特徵及版本流傳。

北京│喜仁龍眼中的北京城牆和城門

時間:

9月24日(周日)13:30-16:00

地點:

西城區德勝門東大街9號古代錢幣展覽館德勝門箭樓三層

嘉賓:

宋惕冰(原《燕都》主編)、趙珩(北京史名家兼美食家)、侯兆年(北京市古代建築研究所原所長)、劉曉翔(中國出版協會裝幀藝術委員會主任委員)

從民國到解放後,北京巍峨聳立的城牆和城門數遭拆毀,如今已難覓蹤跡。幸而,瑞典學者喜仁龍於1924年出版的《北京的城牆和城門》,為我們保存了它的吉光片羽。93年後,藉助現代製作、印刷工藝,《北京的城牆和城門》以前所未有的超高規格呈現在讀者面前。值此修訂典藏本出版之機,我們精心策劃了「百年回首——喜仁龍眼中的北京城門與城牆展」,並邀請到數位文化學者、古建專家,在碩果僅存的德勝門箭樓之上,與大家聊聊書,聊聊事,聊聊這座北京城。

北京│奔向電影盡頭——《小丑,馬戲團的眼淚》西西弗書店分享會

時間:

9月24日(周日)14:00-15:30

地點:

朝陽區朝陽公園路6號藍色港灣國際商區1號樓1層西西弗書店

嘉賓:

陸支羽(影評人)、張大磊(導演)

「看電影看到死」主編、鯨魚放映室聯合創始人、著名影評人陸支羽攜首部電影評論集《小丑,馬戲團的眼淚》亮相西西弗書店。此次活動,他還特別邀請到了知名導演、編劇、第53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影片《八月》的導演張大磊,兩位電影人將在現場對談陸支羽的新書,並與讀者分享自身與電影交叉的人生軌跡。

北京│散文,越走越窄還是越走越遠?——《有如候鳥》中信書店新書分享會

時間:

9月24日(周日)14:00-16:00

地點:

朝陽區東大橋路9號僑福芳草地購物中心LG2層中信書店

嘉賓:

周曉楓(作家)、方希(中信書店總編輯)、李敬澤(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評論家)、彭明哲(新星出版社總編輯)

周曉楓《有如候鳥》的自序中談到了對當下散文寫作和文學創作的看法。在《初洗如嬰》中,她將記憶這一最為主觀的哲學主題落實在最為客觀的病症之上,構建起一幅互為意象與載體的內心畫卷;《離歌》則以屠蘇之死為線索,牽扯出與之相關的種種細碎的人和事、重現了主人公的悲劇人生……本次活動,我們邀你和周曉楓、方希一起在現場,談寫作,聊小說與散文的寫作。

北京│音樂雜誌的摩登時代

時間:

9月24日(周日)14:00-16:00

地點:

朝陽區酒仙橋路4號798藝術區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報告廳

嘉賓:

沈黎暉(摩登天空CEO)、伍叄伍伍(摩登天空傳媒內容總監)、滿舒克(說唱歌手)、尤洋(UCCA副館長、專欄作家、策展人)

上世紀九十年代末,《摩登天空》雜誌創刊,其前衛的設計與獨特的編輯理念反映著當時最具活力的青年潮流。這本雜誌叛逆創新的因子輻射了眾多文藝青年,如今他們已經在各自的行業裡成長為中堅力量。2017年9月該雜誌復刊,重新出現在人們的視線裡。UCCA邀請摩登天空CEO沈黎暉、現任雜誌主編伍叄伍伍揭秘這本曾引領時代的音樂刊物背後鮮為人知的辛酸苦辣;而作為雜誌多年的讀者、專欄作家、UCCA副館長尤洋則將與兩位嘉賓暢談一本雜誌對生於上世紀八十年代的年輕人所產生的深遠影響,以及在那個時代,獨立文化是如何在地下始終散發著微弱的光。

北京│近代海軍與晚清五十年

時間:

9月24日(周日)14:30-16:30

地點:

海澱區王莊路1號清華同方科技廣場D座1層三聯韜奮書店

主講人:

姜鳴(復旦大學中外現代化進程研究中心研究員)

近代海軍的創立與發展經歷了怎樣艱難曲折的過程?這個過程,與晚清社會五十年的歷史變遷、國家的興衰有著怎樣的關聯?當下,近代海軍史的編撰又有著怎樣重要的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此次,姜鳴應三聯書店之邀,將結合新著的研究成果為讀者一一解讀這些問題。透過這些解讀與思考,我們不僅能夠對海軍發展的歷史細節有更為清晰的了解,同時,還能夠藉此機會獲知作者是如何打破「歷史學者」的刻板印象,走出書齋讀寫歷史,獲得有趣而豐富的人生。

北京│朗誦和討論——詩人譯詩人

時間:

9月24日(周日)15:00-17:00

地點:

朝陽區酒仙橋路2號798藝術區創意廣場

嘉賓:

安·科頓(詩人)、戴維娜(詩人)、唐曉渡(詩人)、揚·華格納(詩人)、臧棣(詩人)等

北京德國文化中心·歌德學院(中國)發起「詩人譯詩人」活動,邀請五位來自德語國家和八位來自中國的當代重要詩人參與。他們將兩人組成一組,將對方的作品分別翻譯成中文和德文並在翻譯工作坊中面對面討論譯文。在公開活動「朗讀和討論」中,他們將朗讀他們的翻譯成果,表達翻譯感受,並就詩歌翻譯問題展開討論。

北京│旅行中的塗鴉藝術與酒神精神

時間:

9月24日(周日)15:00-17:00

地點:

朝陽區望京中環南路1號社科院研究生院D座2層單向空間

嘉賓:

韓博(詩人)、胡續冬(詩人、學者)、敬文東(詩人、學者)

義大利、波蘭、塞爾維亞、英國、阿根廷、瑞士,從古典到現代,從理性到非理性,酒神精神提供的藝術創造力,在不同國家、不同時代展現出不同的側影;哥本哈根、巴黎、倫敦、柏林、諾維薩德、舊金山、哥本哈根,從邊緣到經典,從反抗到創造,城市的獨特氣質凝結為塗鴉藝術的顏色、線條和構圖。9月24日下午,韓博、胡續冬、敬文東,三位同樣是詩人、同樣對西方詩歌與藝術有深入研究的老友,將圍繞韓博的兩本圖文新書《與酒神同行》和《塗鴉與聖像——異託邦城市簡史》展開對話。

北京│循著火光而來——張悅然《我循著火光而來》新書發布會

時間:

9月24日(周日)16:00-21:00

地點:

朝陽區望京中環南路1號社科院研究生院D座1層單向空間

嘉賓:

張悅然(作家)、蘇童(作家)、楊慶祥(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副教授)

城市崛起中的都市男女故鄉在哪裡?時代發展導致了怎樣的隔膜與隱痛?什麼是中西方「80後」女作家共同關注的社會問題?9月24日,中國當代女作家張悅然將做客單向空間·花家地店,圍繞新書《我循著火光而來》,與中外學者、作家,展開一場跨越國界和代際的文學對話。

上海│用自己的態度閱讀經典——《冒犯經典》《私語書》(插圖珍藏版)讀者見面會

時間:

9月22日(周五)19:00-21:00

地點:

浦東新區花木路1378號浦東嘉裡城二層西西弗書店

嘉賓:

黎戈(作家)、魏小河(書評人)

《私語書》自從2013年首版以來,在文藝圈廣受推崇,也是黎戈最具代表性的散文集。此次三聯生活書店再版,邀請豆瓣人氣作家有鹿為書繪製插圖,修訂增補了多個篇章,並以精裝形式呈現,是收藏、閱讀的不二之選。青年書評人魏小河的最新書評集《冒犯經典》,收錄了作者40篇新的讀書隨筆,包括「邂逅散文」、「陷入小說」、「追問世界」、「冒犯經典」四章,並首次把關注點轉向經典。本次活動,兩位作者一起與讀者談如何閱讀經典。

上海│漢唐陶俑風華——震旦博物館藏陶俑賞析

時間:

9月23日(周六)10:00-12:00

地點:

浦東新區陸家嘴富城路99號震旦博物館一樓多功能廳

主講人:

尋婧元(震旦博物館學術組組長)

借著震旦博物館藏圖錄系列之《漢唐陶俑》新書發行之際,作者尋婧元博士在講座中將圍繞震旦博物館藏陶俑,闡述漢代及唐代彩繪陶俑的時代風格和地域分布,進而探析漢唐時期人們的生活面貌和思想信仰。

上海│多元閱讀時代類型文學的通俗與精緻——《識骨女法醫》新書發布暨分享

時間:

9月23日(周六)14:00-16:00

地點:

黃浦區福州路465號上海書城1樓新書發布廳

嘉賓:

駱新(記者、主持人)、那多(作家)、駱佳圓(譯者)

《識骨女法醫》是美國亞馬遜暢銷作家肯德拉·艾略特「識骨之秘」系列的首部作品,本書氣氛充滿懸念,情節跌宕起伏,講述了一位齒科女法醫在面對多年前被殺人兇手威脅、並眼看好友被兇手綁走的陰暗回憶的同時,還要面對新一輪殺手疑雲的故事。9月23日,三位嘉賓將與讀者分享本書中的深度法醫學知識,以及作者如何深入刻畫男女主角面對情愛與兇殺的內心活動。

上海│含英咀華談英詩

時間:

9月23日(周六)14:00-16:00

地點:

楊浦區平涼路1490弄1號楊浦區圖書館四樓多功能廳

主講人:

黃福海(上海翻譯家協會理事、中華詩詞學會會員、上海詩詞學會會員)

本次活動邀請英語文學翻譯家黃福海,與讀者一同品味詩歌本身包含的豐富社會生活內容和藝術內涵,感受詩歌語言中獨特的美與和諧所帶來的無窮的魅力。

上海│侵略與抵抗——傳單上的抗日戰爭

時間:

9月23日(周六)14:00-16:00

地點:

楊浦區國權路579號復旦經世書局

主講人:

許金生(復旦大學國際文化交流學院教授)

抗日戰爭中,中日雙方有哪些機構負責製作散發傳單?這些傳單有哪些形式和內容?散發手段、規模、效果如何?本次講座,許金生教授將結合新作(《無聲的炸彈——傳單上的抗日戰爭》),以我方的宣傳為中心,利用中日雙方的傳單原件(照片)來講述80年前發生中日宣傳戰。

上海│愛是最漫長的旅程

時間:

9月23日(周六)19:00

地點:

黃浦區復興中路505號思南文學之家

嘉賓:

陶立夏(暢銷書作家)、老王子(專欄作家)

陶立夏的代表作《分開旅行》再出精裝典藏版,帶讀者走過五大洲,13座城市,以170幅照片記錄下一場別離。這段唯美情感愈療之旅,「我用十三場旅行離開你,我用十三場旅行抵達你。」9月23日晚上,第202期思南讀書會將攜手新閱會,邀請陶立夏和老王子,與你聊聊這本書。

上海│阿克塞爾·舍夫勒談插畫創作

時間:

9月23日(周六)19:00

地點:

徐匯區淮海中路1555號上海圖書館西區三樓5304室

主講人:

阿克塞爾·舍夫勒(插畫家)

充滿童趣的插畫作品不僅給孩子們帶來歡樂,也受到成人的喜愛。德國著名插畫家阿克塞爾·舍夫勒(Axel Scheffler)以其幽默詼諧、生動靈活的筆觸,創作了大量插畫作品,在國內外獲得極高的聲譽。本次講座,他將從個人經歷談起,結合他的經典作品談論背後的創作故事,分享他的創作歷程及插畫理念,帶領大家進一步感受插畫創作的魅力。

上海│我們為什麼如此熱愛圖書館

時間:

9月24日(周日)9:30

地點:

徐匯區淮海中路1555號上海圖書館正門四樓多功能廳

嘉賓:

Chris Hardie(SHL合伙人、創意總監、建築師)、陸蓉(SHL合伙人、項目總監、建築師)等

「建築是為人存在的,它為我們的生活設定了框架,建築中蘊含的價值觀和理念也在影響著我們。」2011年,丹麥的SHL建築事務所在上海成立了一個主動設計工作室,旨在帶來開放、透明、包容的價值理念。SHL建築事務所的作品多關注北歐傳統風格的優點——材料、空間、光照和人類。遵循這些理念,工作室在全球範圍內進行了多項和圖書館有關的項目。此次講座,設計師將從一些圖書館項目的實例講起,再談到他們目前做的最大的圖書館項目——上海圖書館東館,帶領大家進行一次環球之旅。

上海│記憶迷宮:城市顯影法——莫迪亞諾小說主題讀書會

時間:

9月24日(周日)13:30-15:30

地點:

黃浦區陝西南路536號明復圖書館會心樓文學沙龍

嘉賓:

btr(專欄作家)、黃雅琴(圖書編輯)

上海譯文出版社近日引進出版了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迪亞諾兩部小說:《狗樣的春天》和《廢墟的花朵》,這兩部作品延續了莫迪亞諾的一貫風格:在巴黎的大街小巷,找尋模糊的記憶和消逝的青春。9月24日下午,作家btr和這兩部作品的責任編輯黃雅琴,和讀者相約上海明復圖書館會心樓,帶領讀者走進莫迪亞諾的文學世界和記憶迷宮。

上海│千古風流人物——《在故宮尋找蘇東坡》新書分享會

時間:

9月24日(周日)14:00-16:00

地點:

靜安區南京西路1601號芮歐百貨4層鍾書閣

嘉賓:

祝勇(故宮博物院影視研究所所長)、潘向黎(編輯、作家)

《在故宮尋找蘇東坡》是繼《故宮的風花雪月》、《故宮的隱秘角落》後,祝勇2017歷史散文新作。在故宮藏品中,尋找蘇東坡的生命印跡,展閱宋元明書畫,試圖理解蘇東坡與他的時代。9月24日下午,我們邀請祝勇老師,帶你從故宮出發,尋找千古風流人物蘇東坡的精神世界。

上海│《天使與魔鬼:日本教育面面觀》新書分享暨籤售會

時間:

9月24日(周日)14:00-16:00

地點:

閔行區吳中路1599號萬象城6層言幾又書店

主講人:

蔣豐(作家、編輯)

此次分享會將以日本的教育為分享主題。教育歷來是社會上的熱門話題,我們在談中國教育時時常會談及鄰國日本,談及他們的校園安全管理、校園午餐之類天使的一面,當然日本的教育也有畢業即失業、高昂學費等棘手的問題。觀察並分析日本教育天使與魔鬼的雙面性,也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中國的教育現狀,以之為鑑。

上海│電影——導演的思維

時間:

9月24日(周日)14:00

地點:

徐匯區淮海中路1555號上海圖書館正門四樓多功能廳

主講人:

江海洋(導演)

講座將從電影導演的角度,介紹電影的本體、美學特徵、社會屬性及當下中國電影發展概況。

上海│《從A到Z:當代藝術關鍵詞》新書發布暨論壇

時間:

9月24日(周日)15:00-17:00

地點:

浦東新區祖衝之路2277弄1號昊美術館昊和廳

嘉賓:

徐震(藝術家)、秦思源(評論家、策展人)、楊好(出版人)、姜俊(藝術家)

本次活動,一好閱讀出版人楊好邀請到唯一一位入選《從A到Z:當代藝術關鍵詞》的中國藝術家徐震,徐震文章撰寫者——評論家、策展人秦思源,藝術家、藝術評論家姜俊,圍繞「從全球到中國、什麼是當代、出版的品味」等話題展開對話。

廣州│第四屆中法環境月

時間:

9月22日(周五)19:30-21:00

地點:

天河區珠江東路16號高德置地冬廣場4層聯合書店

主講人:

艾曼紐·德拉諾瓦(作家、演講家)

「城市變遷」是今年中法環境月的主題,它會引發每個人去思考城市居民所將面對的巨大的城市形態轉變。法國演講家、作家艾曼紐·德拉諾瓦(Emmanuel Delannoy)致力於推進和落實經濟的生態轉型,他的演講具有說服力,成功地感染了眾多聽眾,也促使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了「綠色發展通史叢書」。他的書《永續經濟》和《向人類講解經濟》將於2017年9月中法環境月之際由文聯出版社在中國出版。9月22日,艾曼紐·德拉諾瓦做客聯合書店珠江新城店,與大家分享增強都市裡的生物多樣性。

廣州│紙上風景——景觀設計師的個人閱讀史

時間:

9月22日(周五)19:30-21:30

地點:

天河區天河路383號太古匯MU35號方所

嘉賓:

沈康(廣州美術學院建築與環境藝術設計學院院長)、彭濤(高級園林工程師)、閭邱傑(廣州美術學院客座教授、華南理工大學客座講師)、賴文波(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風景園林系副教授)

《海綿城市設計圖解》的作者閭邱傑、《景觀探源:探索景觀詞彙的秘密》的譯者賴文波,以及以廣州地區在景觀設計領域的學術代表沈康和實踐代表彭濤,將於9月22日晚,做客方所廣州店,共同追溯個人的景觀閱讀史,並從景觀閱讀切入中國當下景觀設計出版的現狀及其問題,以期對一個快速發展和變化的國家景觀提供一種有針對性的思考。

廣州│晚清為何未能成功實現轉型?

時間:

9月23日(周六)15:00-17:00

地點:

海珠區新港西路93號學而優書店4樓多功能廳

嘉賓:

黃波(《南方都市報》評論員)、張求會(廣東行政學院教授)

晚清這個時段已經被貼上了眾多負面的標籤,在很多方面,晚清都不能讓人滿意,但這一時段有一個鮮明特點,即無論政治、經濟還是社會都在進行深刻的轉型。嫌改革的轉型之路不快,這是革命的最雄辯的理由,而革命成功卻往往意味著轉型的中斷,這堪稱革命的一個悖論。可惜中國一再陷入了這一循環。回望歷史,能不慨然?9月23日,幾位嘉賓和您一起探討「後晚清時代的變革中國」。

廣州│在十三行博物館修文物——傳統牙雕工藝介紹

時間:

9月26日(周二)14:30-17:00

地點:

荔灣區西堤二馬路37號

主講人:

張民輝(工藝美術大師、象牙雕刻傳承人)

南派牙雕重雕工,以鏤空、透深的雕刻技法和鑲嵌技能聞名,纖細精美、玲瓏剔透,講究牙料的本色和質感和有效利用。明清時期,得益於優越的地理環境和繁榮的對外貿易,廣州牙雕工藝迅速發展並脫離竹木雕刻而自成一體,其別樹一幟的藝術風格更影響清內廷的牙雕工藝並成為主流。本次講座,張民輝老師將與您分享廣州的牙雕精巧的工藝和文物修復中的故事。

武漢│詩經·植物裡的故事——西西弗書店《詩經草木繪》新書分享會

時間:

9月24日(周日)14:30-16:00

地點:

東西湖區金銀潭大道1號永旺夢樂城2F西西弗書店

主講人:

介疾(插畫師)

介疾的新書《詩經草木繪》是國內首本《詩經》植物水彩手繪技法書,全書分為草、藥、木、谷、菜、花、果七類,以畫筆為橋梁,將雅致古風的文字與鮮活靈動的草木相結合,為廣大讀者朋友們呈現一本可以畫出的經典讀物。本次活動,介疾將攜新書與讀者一起聊聊《詩經》中那些植物的故事。

成都│雷米十年——《心理罪》西西弗書店書友分享會

時間:

9月23日(周六)15:00-17:00

地點:

錦江區春熙路南段8號群光廣場負二樓西西弗書店

主講人:

雷米(犯罪心理學教師)

一個喜歡把牛奶和人血攪拌在一起喝下去的殺手,他是有特殊的疾病還是傳說中千年不死的吸血鬼?C市連續發生四起強姦殺人案,被害人都是25至30歲之間的白領,這到底是報復殺人還是簡單的劫色?《心理罪》出版之後,吸粉無數。本次活動中,作者雷米將與讀者分享其作品中所包含的心理學知識,以及創作心得。

深圳│一曲巴黎保姆的「溫柔之歌」——2016龔古爾文學獎獲獎作品新書分享與對談

時間:

9月24日(周日)16:30-18:30

地點:

福田區福中一路2014號深圳中心書城南區臺階

嘉賓:

袁筱一(翻譯家、作家)、王婷(教授、主持人)、胡洪俠(作家、媒體人)

《溫柔之歌》榮獲2016年龔古爾文學獎,故事靈感源自真實案例,米莉亞姆生育兩個孩子之後,再也無法忍受平庸而瑣碎的家庭主婦生活,她和丈夫保羅決定僱傭一個保姆,路易絲就這樣進入了他們的生活。女性生存的艱辛、小人物的命運、愛與教育觀念、支配關係與金錢關係,被一一揭示。本次活動中,三位嘉賓將聊一聊作者冷峻犀利的筆觸中滲透著隱秘的詩意,以及優雅生活表象之下,那巨大而複雜的黑洞。

杭州│金觀濤:中國思想史講座

時間:

9月25日(周一)18:00-21:00、9月27日(周三)18:00-21:00、9月29日(周五)18:00-21:00

地點:

上城區南山路218號中國美術學院

主講人:

金觀濤(臺灣政治大學講座教授、中國美術學院南山講座教授)

本次講座金教授將圍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中國思想史研究的方法和意義;軸心文明和中國傳統思想,全球視野下的四種軸心突破的比較,以及中國傳統儒家、道家、名家、法家的關係;宋明理學的產生,以及宋明理學產生的問題,由此產生各種氣論,及韓國、日本思想變化;共和主義失敗和中國當代思想——就是新文化運動以後的思想,換句話說中國為什麼會有五四新文化運動等。

西安│詩歌比任何人都勇敢——走進羅貝託·波拉尼奧的《未知大學》

時間:

9月23日(周六)19:00-21:15

地點:

雁塔區新開門北路龍湖星悅薈L1-033

嘉賓:

範曄(譯者)、楊玲(譯者)

羅貝託·波拉尼奧對很多讀者來說是《2666》,是《荒野偵探》,也是《地球上最後的夜晚》。但在任何場合,他從來都認為自己首先是一個詩人。四十歲之前,波拉尼奧寫詩,革命,吸毒,流浪,生病——總之,他幾乎什麼都幹過;而在他四十歲之後的十年,除了寫小說,他幾乎什麼都沒幹。他的幾乎全部的詩歌就是這部《未知大學》。9月23日,《未知大學》的兩位譯者範曄、楊玲將來到西安,與古城的讀者聊聊波拉尼奧的詩歌,談談「未知大學」。

南京│千古風流人物——祝勇《在故宮尋找蘇東坡》新書分享會

時間:

9月23日(周六)14:30-16:30

地點:

鼓樓區廣州路173號先鋒書店

主講人:

祝勇(故宮博物院影視研究所所長)

《在故宮尋找蘇東坡》是繼《故宮的風花雪月》、《故宮的隱秘角落》後,祝勇2017歷史散文新作。9月23日下午,我們邀請祝勇老師,帶你從故宮出發,尋找千古風流人物蘇東坡的精神世界。

南京│用私家態度,閱讀經典——《冒犯經典》《私語書》讀者見面會

時間:

9月24日(周日)14:30

地點:

鼓樓區廣州路173號先鋒書店

嘉賓:

魏小河(書評人)、黎戈(作家)

這一年,新媒體瘋狂融資,微信勢頭放緩,知識付費大興,陳忠實、楊絳離世,主旋律佔領「全民閱讀」,而魏小河仍像以前一樣,堅持獨立閱讀與寫作。新書《冒犯經典》收錄了作者40篇新的讀書隨筆,並首次把關注點轉向經典:輕觸託爾斯泰偉大的靈魂;穿越語言迷霧重讀《洛麗塔》;在無數個共用名字的主角中發現《百年孤獨》;沿著小徑分岔的花園系統閱讀博爾赫斯……有時候,與其把時間浪費在挑選這個動作上,不如去讀一讀那些早已被認定為經典的作品。不過,如果太過敬畏,反而不容易觸及經典的本質,所以,作者懷揣「冒犯之心」,與我們一起揭開經典的面紗。這是一個熟悉又不同的魏小河。青春讓我們「抵抗世界」,成長帶我們「冒犯經典」,本周日,《冒犯經典》作者魏小河,《私語書》作者黎戈,與你面對面,分享如何用自己的態度閱讀經典。

南京│《讓我躲在幕後》:童自榮新書發布及讀者見面會

時間:

9月25日(周一)14:30-16:30

地點:

鼓樓區虎踞北路15號南京藝術學院南藝電影館

主講人:

童自榮(配音演員)

童自榮,1944年出生於江蘇省丹陽市,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中國內地男配音演員。近四十年的配音生涯中他總共為529部影片配過音,其中外國譯製片多達431部,如《水晶鞋與玫瑰花》中的愛德華王子、《鐵面人》中的菲利普王子、《倫敦上空的鷹》中的保爾上尉、《悲慘世界》中的馬尤斯、《新天方夜譚》中的哈桑王子等等。本次活動,童自榮將攜新書和大家聊一聊幾十年的配音工作及心得。

鄭州│清史探秘——和珅之謎

時間:

9月23日(周六)10:00-11:00

地點:

鄭東新區客文一街10號鄭州圖書館一樓學術報告廳

主講人:

唐博(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博士)

嘉慶四年正月初三,乾隆病死於故宮養心殿,四天後,嘉慶便將和珅下獄,並在正月十五公布其二十條大罪,正月十八賜其自盡。蹊蹺的是此案的辦理過程。和珅位高權重,案情複雜,理應逮捕後細細查辦,務求罪證詳盡。然而從和珅被捕,到嘉慶公布罪行,總共只花了7天,從逮捕到處死,只用了10天。相比之下,抄家工作倒是足足用了近四個月。千古巨貪和珅,他身上到底有哪些謎團?9月23日,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百家講壇》「80後」主講人唐博博士將為你解鎖隱藏在和珅身上的百年密碼。

鄭州│孔子與《詩經》的史實與虛構

時間:

9月23日(周六)15:00-17:00

地點:

中原區建設路秦嶺路大摩西元廣場三樓紙的時代書店

主講人:

馮敏飛(作家)

《孔子浪漫史》這本小說集分別講述三個詩人的故事,即編《詩經》的孔子、「奉旨填詞」的柳永和「閩中有女最能詩」的景翩翩,三篇特色是以其詩寫其心,逼近本真地再現了三個詩人迥異的靈魂,勾勒出漢民族的心靈史與風俗史。本次活動,作者馮敏飛將和讀者聊一聊才子與才女的顛沛人生與坎坷命運,以及他們在艱難困苦中詩性不改的獨有情懷。

長沙│《我的瀏陽兄弟》新書分享會

時間:

9月23日(周六)19:30-21:00

地點:

雨花區湘府中路18號四季匯購物中心一樓德思勤24小時書店

嘉賓:

索文(作者)、浮石(作家、編劇)

你對一座城市的記憶是如何被喚醒?可能是鋪著青石板的小巷,可能是夏天會粘鞋子的柏油馬路。一家小吃店就能讓所有的思緒湧動,記憶的吉光片羽可以藏在任何一種美味背後——糖水、酸棗、甜酒……於是你記起了那洗藥橋下的寡婦、渴求顯達的兄弟、望子成龍的母親,記起了那些曾經被囫圇打撈的敘事。9月23日,《我的瀏陽兄弟》作者索文和著名作家、編劇浮石在德思勤書店展開一場對談,關於兄弟、關於家鄉、關於記憶和生活。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一周文化講座|錢理群:我們今天為什麼需要魯迅
    本次講座,陳志強教授將結合專業知識為大家講解古典文化在中世紀的傳承。同時他在北大圖書館期間,進行了一系列改革,使北大圖書館完成了從傳統到現代的轉型。本次活動採用主題講座與現場互動形式,配以「李大釗在京津冀的光輝足跡」主題展覽及小型書展(含經典研究論文)。
  • 一周文化講座│基因為什麼與我們息息相關
    本次講座,他將為我們詳細解讀中國的文化構造與漢字藝術。;而宮廷又具有一個時代文化的代表性,故本次講座以清代皇家過年作為解析對象。乾隆朝是清代最為強盛的時代,一切文化活動與禮儀形式都臻於完備與繁榮,講座內容則主要以乾隆朝宮廷為主,輔以其他朝代;時間上將從臘月到正月十五對不同日期內的活動予以展開,幾乎類於「編日體」;講座形式上,將以歷史繪畫與立體文物影像進行演示,從而增強形象化的感知效果。
  • 一周文化講座│白先勇:《紅樓夢》與我們的「文藝復興」
    不說教,不枯燥——讓觀眾沉浸在電影裡100遍,主動感受異國文化的豐富與美好。本次活動,我們邀請到書影達人須叔,就兩部動畫電影進行對比、解讀,一起分享有關故事。同時,推薦墨西哥相關圖書,幫助了解異域文化。
  • 一周文化講座|我們為什麼不焦慮了
    本期做書者說,我們請來了上河卓遠文化創始人楊全強、著名樂評人郝舫、唱作人王壹,聽他們講述鮑勃·迪倫一系列著作引進背後的故事,以及一個以興趣為業的編輯的職業感悟。北京│我們為什麼不焦慮了:蕎麥最新短篇小說集《郊遊》北京讀者見面會時間:1月13日(周六)14:00-16:00地點:朝陽區建國路6號郎家園6號院郎園Vintage·虞社演藝空間嘉賓:蕎麥(作家
  • 一周文化講座|今天我們如何閱讀經典
    本次講座王師傅將和大家分享如下問題:為什麼你看不懂當代藝術?如何區分藝術的美醜?為什麼一個破舊桌椅擺在美術館裡就變成了藝術品?如何看待裸體藝術?世界上最為詭異的一幅畫是什麼?北京文化是不是就是「京味文化」?亦或等同於是「胡同文化」?本次活動我們有幸邀請到兩位對北京文化有深入研究的學者來探討這個有趣的話題。
  • 一周文化講座│陳引馳、傅傑:今天為什麼需要讀古典?
    本次活動我們很榮幸地邀請到著名影評人陸支羽和我們一起分享兩位導演深植於自身文化土壤所創作出的兩部電影:索拉納斯的《旅行》與亞歷山大·佐杜洛夫斯基的《詩無盡頭》。上海│今天為什麼需要讀古典?我們將會播放喬伊·德格魯伊教授的視頻講座。在德格魯伊教授名為「理解黑人」(Why Black People Act the Way They Do)的視頻講座中,她介紹了大西洋奴隸貿易的誕生背景,並詳細列舉了延續至今的種族主義和各種種族歧視行為,研究非裔美國人傳承了幾代人的行為表現,儘管這些行為方式往往被過度簡化為「黑人文化」。
  • 一周文化講座︱喜歡博物學的康熙
    中國的傳統文化以儒道互補為內核,還有墨家、名家、釋教類、近代西方文化等文化形態,包括:古文、詩、詞、曲、賦、民族音樂、民族戲劇等而傳統文化的全稱大概是傳統的文化,落腳在文化,對應於當代文化和外來文化而謂。其內容當為歷代存在過的種種物質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實體和文化意識。例如說民族服飾、生活習俗、古典詩文、忠孝觀念之類;也就是通常所謂的文化遺產。本次講座中朱高正博士將向我們闡述傳統文化的價值。
  • 一周文化講座|我們從未現代?
    本次講座付愛民老師將為我們講述新中國的少數民族人物畫。本次講座邀請北大考古文博學院李崇峰教授為我們講述鳩摩羅什譯經對中國佛教石窟寺營造產生的影響。 本次講座,將從中國畫與自然親和的文化特徵、審美情趣以及表現手法切入,為大家展現中國山水畫的獨特人文精神與藝術魅力。
  • 一周文化講座∣是我們拯救鄉村,還是鄉村拯救我們?
    歷經千年風霜的文化遺產,幾世紀以來不斷豐富的藏品,令這座位於塞納河左岸、巴黎第六區的博物館散發著獨特的魅力。本次講座,邀請到該館館長講述這座與巴黎一樣古老的博物館的故事。以「微」為特徵的自媒體的出現,不僅僅是一種媒介現象,它同時影響了我們幾乎所有的產業、藝術及日常生活。已經沒有人會漠視這種現象的出現,但是如何對這種文化進行解讀,卻並非那麼簡單。如果像傳統文化的衛道士那樣對此斥之為快餐文化、垃圾食品,顯然並不恰當。只有滲透到歷史積澱之中、當代中國文化之中、全球一體化的浪潮之中,可能才會有著更深入的解讀。
  • 一周文化講座│我們為什麼要呼救——紀念汶川地震十周年
    在世界博物館日前一周,我們將通過喜劇、謠言、奇異事件、家、動物、電影、玩具這七條記憶線索,尋找人與物之間、人與人之間、人與環境之間最有生命力的集體回憶。對於這一書寫策略的梳理,有利於我們進一步理解《太史公自序》,乃至《史記》全書的立場與語言風格。本次講座,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副教授程蘇東將為我們詳解「詭辭」以見義——司馬遷的書寫藝術。
  • 一周文化講座│考古對於我們認識歷史有哪些幫助?
    本周五,陸家嘴讀書會邀請到北京外國語大學歐洲語言文化學院院長、《米沃什詩集》譯者趙剛和詩人、作家、攝影師王寅,與我們做一場詩的見證。本周五晚,我們將一起誦讀《叔本華暮年之思》,本書責編任俊萍老師將帶領我們走進叔本華晚年的思想世界。上海│年輕人為什麼要保持憤怒?
  • 一周文化講座│這一夜,我們聊電影節
    此次展覽全面、多角度地展示了西藏地區的歷史、文化以及藝術的發展歷程,尤其是對藏傳佛教藝術的發展,做了重點的解釋和說明。本次講座旨在通過對本次展覽出展文物的解讀,以期將藏傳佛教藝術發展的特色進行一個梳理和展示,希望使大家有一個直觀和系統的認識。
  • 一周文化講座|端午與傳統文化
    朱暢思(北京市教育學會吟誦教育研究會會長)這個端午假期,我們邀請北京市教育學會吟誦教育研究會會長朱暢思及其團隊的老師們,為孩子們帶來一場集講座、互動、體驗於一體的吟誦活動。這個端午假期,李爽老師將為大家帶來一場關於端午與傳統文化的講座,讓我們一同走進歷史,走進海澱文化,了解老北京的端午民俗和文化意蘊,感受北京文化的魅力與內涵吧。
  • 秦皇島圖書館原著公共圖書館舉辦新年文化講座
    河北新聞網訊(通訊員王紅利)1月1日,秦皇島圖書館曦城花語社區分館原著公共圖書館內人頭攢動。原著公共圖書館「一勺」文化述說第一期講座拉開帷幕。講座題為「知是故人來——1898大師與秦皇島風物」。主講人為秦皇島市著名文史研究專家孫志升。
  • 一周文化講座│為什麼湖南會產生湘軍
    原標題:一周文化講座│為什麼湖南會產生湘軍8月12日,汪湧豪攜新書來到上海圖書館,與《上海文化》雜誌副主編張定浩一起,和讀者們暢談儒道理想與當代人的生活。本次分享會,邀請來自哈爾濱師範大學傳媒學院的王繪教授來到美術館,帶我們走近20世紀上半葉城市建設和文化發展外向化歷史中的哈爾濱及其城市文化,講述東西洋藝術匯聚背後的文化交融。
  • 一周文化講座│年輕人,我們來談談文藝趣味 - 澎湃新聞
    >主講人:郝玉明(中國人民大學哲學博士)本講座將會陪您走進浩瀚的星座空間和生動的生肖世界,領略深厚豐富的星座文化與生肖文化,並由此透視中西文明的差異,進而形成人們對人格特徵的具有時代特性的、基於中西文明的理性認知。
  • 一周文化講座|上海話的前世今生
    為什麼西班牙和葡萄牙在15世紀末最先發現了新大陸,卻被英國後來居上?為什麼英國佔盡了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先機?為什麼當下中國正處於一個重要的歷史拐點?究竟什麼是一個國家財富和權力的根源?11月25日,魏佳將做客雙城咖啡,通過蘇格蘭哲學家和歷史學家大衛·休謨的視角提出自己的觀察,與觀眾一同探討大國崛起的內在邏輯,以及中國的歷史定位和走向。
  • 一周文化講座|我們時代的性別觀——127位中國作家的認知
    基於此,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張莉在2018年8月至2018年11月間,對127位中國當代新銳男女作家進行了「我們時代的性別觀」的問卷調查。如此具有廣泛性的調查深受關注,也值得討論:今天,如何理解我們時代文學中的性別問題,從新一代作家的性別觀裡,我們會看到什麼?3月8日下午,賀桂梅、張莉、魯敏、楊慶祥等學者和作家將做客小眾書坊,和讀者一起共同討論「我們時代的性別觀」。
  • 一周文化講座金庸先生與佛法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局面呢?其中國家治理能力之強,是一個有力度的解釋。「大道知行講堂」第31期,特邀中央民族大學李鴻賓教授,為我們帶來「制度化建設與唐朝多族群國家興盛局面的摶成」講座。這次講座針對制度化建設與唐朝興盛之關聯進行討論,旨在從中回味那個時代相貌展現的同時,追尋其興衰的背後動因。
  • 一周文化講座∣為什麼這個時代的大眾更需要詩歌?
    很多寫作者剛開始寫作時也許會想:世上已有那麼多文章,為什麼還要再寫呢?也許是因為一篇文章的完成,或多或少總要道出他人之所未道,或大或小總得消除某個疑問。到了網際網路時代,我們又面臨新的問題:網上可以輕易查到的東西,為什麼還要白費力氣地寫成文章呢?有了Google或百度,我們應該寫得更少才是。但真是這樣嗎?網際網路時代我們有怎樣的寫作和閱讀?作家如何適應網際網路的閱讀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