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文化講座│這一夜,我們聊電影節

2020-12-11 澎湃新聞
北京│手寫——葉曄《21天美字計劃》字裡行間圖書分享會

時間:

6月15日(周五)17:00-18:30

地點:

朝陽區太陽宮中路12號凱德Mall2層字裡行間書店

主講人:

葉曄(書法家)

心理學研究指出,一個習慣的養成,至少需要21天持續的行為,《21天美字計劃》就是以此為啟發的。這21天中,臺灣知名書法家以肺腑之言和熱忱之心寫就短文,引導人們愛上寫字,啟發讀者重溫寫字的初衷、找到寫字的樂趣。現在,葉曄老師來到了字裡行間,教你如何在愛戀時、想念時、祝福時、感謝時、獨處時,用紙筆一一把生活記錄,書寫溫暖與感動。

北京│100年來的「救救孩子」 100萬人的「經典課堂」——《許子東現代文學課》新書見面會

時間:

6月15日(周五)19:00-21:00

地點:

朝陽區建國路6號郎家園6號院郎園VINTAGE·虞社演藝空間

嘉賓:

許子東(香港嶺南大學教授)、孫鬱(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陳曉明(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李倫(騰訊網副總編輯)

100年來,我們的「方塊字文學課」,從文言,轉到白話,轉到網絡,中國文學「轉基因」了嗎?100年來,中國文學的「起點」與「奇點」在哪裡?6月15號,來北京感受許子東的「現代文學課」,這是全網高達100萬人上過的「經典課堂」,現場直擊北大、人大、嶺大三大「中文系主任」的「鏘鏘三人行」、王牌對王牌的「見字如面」。

北京│藏傳佛教藝術的發展脈絡

時間:

6月16日(周六)13:30-15:30

地點:

西城區廣安門外大街168號朗琴國際B座1219A

主講人:

劉丞(首都博物館副研究館員)

《天路文華—西藏歷史文化展》在首都博物館盛大開幕。此次展覽全面、多角度地展示了西藏地區的歷史、文化以及藝術的發展歷程,尤其是對藏傳佛教藝術的發展,做了重點的解釋和說明。本次講座旨在通過對本次展覽出展文物的解讀,以期將藏傳佛教藝術發展的特色進行一個梳理和展示,希望使大家有一個直觀和系統的認識。

北京│他們的人生一直在增值——100位精英在哈佛的生活和所思所想

時間:

6月16日(周六)14:00-16:00

地點:

朝陽區望京中環南路1號社科院研究生院D座單向空間

主講人:

洪海(作者)

《哈佛中國人》是作者洪海的作品,本書融合日記體文學的篇章結構和紀實文學的行文手法,講述了王石等來自政商界、文藝界、科研界等領域的知名人士,共100位中國人在哈佛商學院發生的奇聞趣事。6月16日,一起聽作者講述哈佛中國人關於事業、婚姻、創業、領導力、財富、成長、信仰、成功觀、人生價值等命題的看法和體會。

北京│新一代:翼20周年紀念特刊發布及朗誦會

時間:

6月16日(周六)15:00-17:00

地點:

朝陽區酒仙橋路4號798藝術區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大客廳

嘉賓:

翟永明(詩人)、葉美(詩人)、陳思安(小說家、詩人)、李琬(詩人)、鍾芝紅(詩人)、方李靖(詩人)、蘇晗(詩人)、吳丹鴻(詩人)、李娜(詩人)、康宇辰(詩人)、袁夢穎(詩人)

《翼》詩刊2018年新刊將集中推出新一代詩人中最具代表性的聲音。她們來自全國各地,出生於1982年至1996年,她們的創作是一種全新的發聲,帶有強烈的新世代質感,抒寫的內容和主題也與前幾代詩人不同。這些年輕詩人將以情境朗讀、主題討論、對談、現場問答等方式,與觀眾進行交流。《翼》詩刊創始人翟永明、周瓚將在現場與眾多年輕聲音及觀眾進行交流。

北京│四季星空

時間:

6月17日(周日)9:30-11:30

地點:

朝陽區東三環南路88號首都圖書館A座一層多功能廳

主講人:

虞駿(攝影師)

每到夜晚,當我們停下腳步,仰望天空,你是不是也會被奧秘而美麗的星空所吸引?你知道天空中有多少星星麼?你知道那些我們嘆為觀止的美麗星雲都是如何拍攝出來的麼? 本期科學講堂邀請星空攝影師、業餘天文學家、果殼網主筆虞駿為我們做詳細解答。

北京│集妙莊嚴——古代唐卡鑑賞

時間:

6月17日(周日)10:00-11:00

地點:

朝陽區東三環中路61號富力萬麗酒店三層宴會廳

嘉賓:

孫濤(白塔寺佛教藝術學者)、劉丞(首都博物館副研究員)

本次活動,我們邀請了白塔寺佛教藝術學者孫濤老師和首都博物館副研究員劉丞老師,現場手把手教大家如何鑑賞古代唐卡和佛教藝術品。

北京│聽於潤琦講小小子兒的門墩兒

時間:

6月17日(周日)14:00-15:30

地點:

東城區龍潭東路9號角樓圖書館

主講人:

於潤琦(中國近代文學學會理事、研究員)

6月17日,於潤琦將走進角圖,做客「北京會客廳」,為大家講述老北京門墩兒的故事,讓我們在他的講述中,感受這份情思吧!

北京│畫筆下的鳥類學

時間:

6月19日(周二)19:00-20:30

地點:

東城區美術館后街77號77文創園內77劇場

主講人:

諸川匯(中國原生水域及水域生態專業委員會海外觀察員)

端午節後的第一天,77文創生活節將給你帶來一場將鳥類學、藝術史和傳記相結合的講座盛宴。

上海│從巴米揚到敦煌

時間:

6月15日(周五)19:00-20:00

地點:

浦東新區陸家嘴富城路99號震旦博物館

主講人:

小左(稻草人旅行創始人)

去年11月,小左作為為數不多的非專業背景學員,進入了敦煌研究院官方組織的學習班「從巴米揚到敦煌」的七日課程。6月的白領之夜,一起來聽聽小左分享,她所看所聽從巴米揚到敦煌這段絲綢之路上,前人們守護信仰的故事吧!

上海│這一夜,我們聊電影節

時間:

6月15日(周五)19:00-21:30

地點:

長寧區天山路888號天山電影院·虹橋藝術中心旗艦店4號廳

嘉賓:

沙丹(中國電影資料館事業發展部副處長)、桃桃淘電影(「桃桃淘電影」觀影團創立者)等

6月15日晚上,本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開幕前夜,奇愛博士沙丹、桃桃淘電影等一群好朋友,一起在天山電影院開一場電影講座,陪你聊一聊電影節的喜怒哀樂。

上海│孩童的芬芳從心底來

時間:

6月15日(周五)19:30-21:00

地點:

黃浦區復興中路517號思南書局3樓

嘉賓:

傑妮(調香師)、江蕾(譯者、編輯)

每個星期五的晚上,思南經典誦讀會準時與各位讀者朋友見面。本周我們選擇法國經典兒童文學作品《小王子》作為誦讀文本,邀請到《拿破崙之路》的冒險遊記作者、調香師傑妮和法語譯者、編輯江蕾,與大家一起誦讀法國「夢之書」——《小王子》,在浪漫的法語中探尋生命的本真。

上海│遊戲改變人生

時間:

6月15日(周五)19:30-21:00

地點:

閔行區漕寶路3366號七寶萬科廣場3層西西弗書店

嘉賓:​

陳婉瑜(亞洲遊戲化創新教育協會理事)、楊小鍾(出版人、作家、諮詢顧問)、應皓(遊戲化課程專家、譯者)

雖然許多遊戲迷認為遊戲可以放鬆身心,精神愉快,但反對遊戲的聲浪仍然此起彼伏。家長擔心孩子玩遊戲影響學習,夫妻或情侶因為對方沉迷遊戲而影響關係,甚至有遊戲玩家發起了卸載《王者榮耀》的活動。遊戲帶給我們的影響只能是非正即負的嗎?美國知名遊戲設計師、《遊戲改變世界》作者簡·麥戈尼格爾認為:遊戲不僅是茶餘飯後的消遣,很有可能是改良教育,拯救世界的重要途徑。在新書《遊戲改變人生》中,麥戈尼格爾分享了她的故事,並且希望通過這本書帶帶我們從另一個角度認識遊戲,通過遊戲化思維去應對生活中的每一項挑戰,讓自己變得更強大、更快樂。6月15日,我們特別邀請了遊戲化教育專家陳婉瑜、遊戲化課程專家應皓、知名作家楊小鍾共同分享遊戲帶給我們生活的影響,如何通過遊戲化思維讓我們實現生活中的目標。

上海│陳尚君談文學史家朱東潤先生:以真誠之態為學為人

時間:

6月16日(周六)14:00-16:00

地點:

虹口區公平路18號8棟嘉昱大廈1層建投書局

主講人:

陳尚君(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

朱東潤,本名世溱,中年後以字行,江蘇泰興人,著名傳記文學家、文藝批評家、文學史家、教育家、書法家,復旦大學中文系「十老」之一。陳尚君教授於1978年考取研究生,師從朱東潤教授研究唐宋文學,曾負責編撰《朱東潤文存》。2017年「紀念朱東潤先生誕辰120周年特別活動」上,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朱東潤著作二種——《中國文學批評史大綱(校補本)》、《元好問傳》均由陳尚君教授整理,儘可能地再現朱東潤生前手定修訂本的面貌,充分展示了這一經典學術著作在成書過程中的文本變化。本講陳尚君教授將通過講述朱東潤先生的生平與學術經歷,向我們展示一位治學嚴謹、待人真誠、積極用世的儒者形象。

上海│匠心守護,文化傳承——《國家寶藏》閃耀光的空間

時間:

6月16日(周六)14:00-16:00

地點:

閔行區吳中路1588號愛琴海購物公園7樓光的空間·新華書店

主講人:

於蕾(導演)

《國家寶藏》節目製片人、總導演於蕾在《國家寶藏》一書的序言中寫道:「藝術的再創造讓看似沉悶、冷門的國寶,閃耀出了堪與日月爭輝的熾熱光芒。我們在一步步的創作中越來越確信,博物館和博物館裡的文物從來都不是沉悶的,如果人們覺得它無趣,那一定是因為我們做得不夠好,沒有找到一種與之匹配的表達方式。」這其中的表達方式究竟是什麼?6月17日下午,讓我們一起來聽聽於蕾會怎麼說。

上海│為什麼當代科學出現越來越多的爭議?

時間:

6月16日(周六)14:00

地點:

浦東新區前程路88號浦東圖書館一層

主講人:

江曉原(上海交通大學講席教授)

科學需要尊重,也需要反思。反思科學不是反對科學,而是為了更好地認識科學、運用科學。6月16日下午,著名科普專家江曉原教授將擔任學習讀書會第五期的分享嘉賓,通過反思「神聖的科學」,為觀眾們解讀「為什麼當代科學出現越來越多的爭議」。

上海│「鳥歌花舞太守醉」——歐陽修的貶謫經歷與生活情趣

時間:

6月16日(周六)14:00

地點:

徐匯區淮海中路1555號上海圖書館正門四樓多功能廳

主講人:

方笑一(華東師範大學古籍研究所教授)

歐陽修因為主張改革,先後被貶夷陵和滁州。貶謫生涯中,他既對宦海險惡有所體察,又能夠與民同樂,享受山川與人文的雙重滋養。晚年與變法派政見牴觸,卻能以「六一居士」之號於書酒琴棋中恬然自適,贏得後人的欽羨。本專題第四講,方笑一教授將為您解讀宋代詩詞大家歐陽修的人生智慧。

上海│韓東詩歌朗讀交流會

時間:

6月16日(周六)14:30-16:30

地點:

浦東新區世博大道1929號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

主講人:

韓東(詩人、作家)

6月16日,兩位詩人將和讀者一起朗讀詩歌,並聊一聊詩歌創作的經驗與心得。

上海│誰的青春不苦悶——70·80·90後的時代生活與公眾形象

時間:

6月16日(周六)19:00-21:00

地點:

虹口區公平路18號8棟嘉昱大廈1層建投書局

嘉賓:

路內(作家)、盧雋婷(拾貳象島執行主編)

「書目治療師」第六期線下活動,我們邀請著名作家路內,與讀者分享「70後」、「80後」、「90後」這些不同時代的年輕人的真實生活和公眾形象。

上海│布魯姆日給喬伊斯的頌歌:一個男高音歌唱家的肖像

時間:

6月16日(周六)19:00-21:00

地點:

黃浦區復興中路505號思南文學之家

嘉賓:

諾埃爾·奧格雷迪(歌唱家)、Doireann Glackin(小提琴家)

布魯姆日(Bloomsday)是為了紀念愛爾蘭作家詹姆斯·喬伊斯及其巨著《尤利西斯》的節日。布魯姆日每年6月16日在都柏林和世界各地舉行。這一天以尤利西斯的中心人物利奧波德·布魯姆命名。節日期間,人們裝扮成書中的人物形象,使小說場景得以再現。小說跟隨利奧波德·布魯姆和故事中的其他人物,在1904年6月16日這一天, 描寫了他們從早上8點到第二天凌晨的真實、虛構的生活和思想。布魯姆日的慶祝活動有許多形式,包括閱讀、表演和參觀書中提及的地方和場所。慶祝活動通常包括參照維多利亞時期風格的衣服打扮成書中的人物。慶祝布魯姆日的標誌性之一是戴稻草帽子。

上海│唐音與宋調:中國古典詩歌的兩種審美範型

時間:

6月17日(周日)14:00-16:00

地點:

靜安區威海路870號靜安書友匯

主講人:

侯體健(復旦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侯體健現任復旦大學中文系副教授,主要從事宋代文學與文獻、古代文章學、中國詩歌史的研究與教學。本次講座,他將對比唐音與宋調,談談中國古典詩歌的兩種審美範型。

上海│人工智慧第三次浪潮能帶來什麼?

時間:

6月17日(周日)14:00-17:00

地點:

虹口區公平路18號8棟嘉昱大廈一層建投書局

主講人:

吳欣(上海科大訊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

本次活動,我們有幸邀請到了上海科大訊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吳欣女士,作為中國人工智慧之路的親歷者,她將為我們介紹到底什麼是「第三次人工智慧浪潮」,並就「人工智慧與語言」這一知識工程領域的探索性課題進行闡述。

上海│100天環遊地球——加爾山與維爾:兩位作家的旅途

時間:

6月17日(周日)19:00-20:30

地點:

黃浦區復興中路505號思南文學之家

嘉賓:

克裡斯提·加爾山(作家)、唐吉·維爾(作家)

克裡斯提·加爾山和唐吉·維爾兩位法國作家,自2018年4月至7月結伴進行一場環球之旅,6月將先後途經上海和北京,通過講座活動與讀者見面交流。克裡斯提·加爾山著有《亞歷山大·大衛·尼爾的腳步》,於2018年4月在法國出版。唐吉·維爾的作品《電影》、《刑法典第353條》近日將由湖南文藝出版社/博爾赫斯書店藝術機構出版。兩位作者將與中國讀者們分享他們的創作熱忱和感觸,當然還有他們一路的見聞和風塵僕僕!

上海│我們終將遇見愛與張德芬

時間:

6月18日(周一)14:00-17:00

地點:

徐匯區龍華中路759號綠地繽紛城1樓鍾書閣

主講人:

張德芬(作家)

《我們終將遇見愛與孤獨》與張德芬過往的「故事化」寫作絕然不同,此次書寫歷時之長、用情之深,以及因文字能量所引起的身心震顫,遠超常人想像。6月18日,聽聽作者如何跳脫出被他人、情緒、外境奴役的遊戲,修煉和突破自己,實現真正的蛻變成長。

成都│看世界的N種方式:袁越新書分享會

時間:

6月17日(周日)14:00-15:30

地點:

青羊區窄巷子30號三聯韜奮書店

主講人:

袁越(作家)

「旅行到底有多大價值,取決於你到底想從生活中得到什麼。」對於探索世界始終充滿好奇的土摩託,以其與時俱進的知識儲備、巨大的熱忱和勇氣,探求那些不易去的風景和不易解的難題,分享種種獨一無二的體驗。6月17日,土摩託袁越將做客星商會客廳,與讀者一起分享他的旅行見聞與心得。

成都│都市獵奇中的現實主義——《阿爾法城》西西弗書店新書分享會

時間:

6月17日(周日)14:30-16:30

地點:

錦江區春熙路南段8號群光廣場負二樓西西弗書店

嘉賓:

郭個(作家)、餘幼幼(詩人)

《阿爾法城》用六個短篇故事表現了一代年輕人在都市中的生活,這些諷刺、誇張、虛構的故事,透露出社會眾生相。6月17日,兩位嘉賓就本書,與讀者聊一聊「眾生」。

成都│面對複雜,保持歡喜:祝羽捷·西西弗書店新書分享沙龍

時間:

6月17日(周日)19:30-21:00

地點:

錦江區春熙路南段8號群光廣場負二樓西西弗書店

嘉賓:

祝羽捷(暢銷書作家)、寧遠(作家)

從某種程度上說,祝羽捷在這本書裡所寫的,與其說是她在歐洲行走時的種種遇見,不如說是一種屬於年輕人的、可能的活法——鮮活,熱情,徹底,充滿勇氣,同時又淡然隨喜。6月17日,她將攜新書,告訴我們人生還可以這樣過!而且,它並沒有你想的那麼難。

西安│關中道上:1933-1935年的美術發現

時間:

6月15日(周五)19:00-21:00

地點:

長安區西長安街620號陝西師範大學長安校區圖書館一層報告廳

主講人:

羅宏才(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本次講座,將為你解讀八十年前的陝西考古會主持的陝西文物調查中陝西美術發現,為你追溯特殊時期的一段陝西美術歷史,感受盛唐宮闕佛教造像群組的悲歡離合;走近盛唐之後的遙遠過去,禮拜關中大地的建築壁畫、色彩譜系、匠師群體以及責任維護者的拳拳心力!

鄭州│仰韶文化研究的歷史、現狀及問題

時間:

6月17日(周日)15:00-17:00

地點:

中原區建設路秦嶺路大摩西元廣場三樓紙的時代書店

主講人:

崔天興(鄭州大學歷史學院講師)

崔天興主要研究領域為新石器時代考古、史前玉器研究和科技考古。本次講座,他將結合研究,為我們詳細講解仰韶文化研究的歷史、現狀及問題。

福州│170年後的今天如何認識《共產黨宣言》

時間:

6月16日(周六)9:30-11:30

地點:

鼓樓區湖東路227號福建省圖書館一樓多功能廳

主講人:

楊林香(福建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距離《共產黨宣言》首次出版已有170周年,作為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政黨的黨綱,《宣言》究竟有何魔力,讓一部分人譽之為「窮人的聖經」,讓另外一部分人斥之為「幽靈」?《宣言》究竟闡述哪些主要原理,使之成為中國共產黨人的「入門老師」?新時代我們應當從《宣言》中汲取哪些精髓關照現實?6月16日,我們聽聽福建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楊林香的見解。

瀋陽│《野人天堂》:孟火火的第二本書分享會

時間:

6月15日(周五)19:30-21:30

地點:

皇姑區怒江街158號9門吶喊書店

主講人:

孟火火(作者)

《野人天堂》是孟火火旅行三部曲的第二部,在延續第一部奇異怪誕文風的同時,簡化了第一部那類似個人雜誌的驕傲結構,從而成為了一部笑聲更爽朗、水分更純粹的旅行故事集。本次活動,作者將攜新書分享自己的「樂事」。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一周文化講座│基因為什麼與我們息息相關
    本次講座,他將為我們詳細解讀中國的文化構造與漢字藝術。以前霞飛路上曾有不少猶太人開的皮貨店,在裡面轉轉應該不比逛淘寶差;時髦的上海女郎在時裝上除了會選擇旗袍之外,還有洋裝、便服等多種選擇;蜜絲佛陀化妝品和歐米茄手錶這類品牌早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就已經登錄上海灘了;最新的電影也會在歐美上映一周後,就在上海的電影院裡放映;冰糕和法棍這類食品也是從歐洲大陸而來的舶來品……我們從文獻中的商品廣告、老照片及畫報等入手拼貼出一個活色生香的摩登上海,一起探尋魔都的魅力來源
  • 一周文化講座│金庸先生與佛法
    >本次活動,我們邀請到兩位嘉賓帶來兩場精彩的講座,一場為「意外重慶」業餘偵探,聊一聊重慶這座城市和隱藏在這裡的那些高人;一場為宏恩觀變形記,了解一下北京城的權力與意志變化。「大道知行講堂」第31期,特邀中央民族大學李鴻賓教授,為我們帶來「制度化建設與唐朝多族群國家興盛局面的摶成」講座。這次講座針對制度化建設與唐朝興盛之關聯進行討論,旨在從中回味那個時代相貌展現的同時,追尋其興衰的背後動因。
  • 一周文化講座│考古對於我們認識歷史有哪些幫助?
    在《網子》中每個人戲劇性的一生,是我們現實生活的縮影,這部戲將人生的這種特性恰到好處地融入到了裡面,出出為生活,處處為戲劇,亦戲亦生活。本場經典藝術講堂,我們特別榮幸地邀請到了話劇《網子》的兩位導演和主演松巖、松天碩——他們父子二人在戲中飾演的也正是一對父子——請他們聊一聊《網子》戲裡戲外不為人知的父子情深和藝術人生。北京│考古對於我們認識歷史有哪些幫助?
  • 一周文化講座│魯迅先生的女性觀察
    《功夫熊貓》系列給了我們啟示。說到動畫對本土文化的融會貫通,再推薦一部看哭所有人的動畫片,講述墨西哥文化的《尋夢環遊記》,奧斯卡2項提名、金球獎最佳動畫長片,足以說明其優秀的品質。不過在兩年之前,還有一部亡靈節主題的墨西哥背景動畫——《生命之書》,也取得了良好的口碑。本土文化如何活學活用同類題材,如何推陳出新,這兩部電影都值得借鑑。
  • 一周文化講座│為什麼湖南會產生湘軍
    原標題:一周文化講座│為什麼湖南會產生湘軍這次的活動,我們有幸邀請到了在當代戲劇領域很獨特的一位導演田戈兵,從另外一個反向視角去聊一聊他國文化。 北京│曲不落幕,手不停揮!8月11日晚上,我們將邀請林婉瑜和止庵聊一聊創作背後的故事,聊聊文學作品中的情感,以及作為創作者,他們是如何在作品中表達各類情感的。
  • 一周文化講座│近代中國的鄉村社會
    通過這五場發言以及隨後的圓桌討論,本期研討班將嘗試著呈現並探討,在不同文化語境與歷史時期下,語詞和圖像間的關聯如何以豐富多樣的形態蘊藏於藝術作品之中,視覺機制與語言機制在內部張力的作用之下又如何達成統一與平衡。
  • 一周文化講座│如何讓孩子喜歡閱讀?
    本次講座他將從專業角度解讀童蒙文化與兩漢社會發展的關係。2017年1月7日,我們邀請了《名麗場》的作者周宏翔,和暢銷書作家丁丁張、大好前程影視資深策劃方悄悄、華夏視聽傳媒製片人劉一萌、以及作家陳晨、方慧一起做客僑福芳草地中信書店舉辦新書分享會,一起來聊一聊如何更好地做自己,聽一聽校長周和王爺給出的建議。
  • 一周文化講座│我們為什麼要呼救——紀念汶川地震十周年
    在世界博物館日前一周,我們將通過喜劇、謠言、奇異事件、家、動物、電影、玩具這七條記憶線索,尋找人與物之間、人與人之間、人與環境之間最有生命力的集體回憶。這一書寫方式源於《春秋》公羊學所強調的「詭辭」以見義的表現方式。對於這一書寫策略的梳理,有利於我們進一步理解《太史公自序》,乃至《史記》全書的立場與語言風格。本次講座,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副教授程蘇東將為我們詳解「詭辭」以見義——司馬遷的書寫藝術。
  • 一周文化講座│八十年代,我們的文學回憶
    本次講座,中國文物學會理事梁鑑老師將為我們詳細講述佛光寺和中國營造學社的歷史貢獻,以期為建築遺產的保護傳承貢獻一點力量。觀復貓為你講述節日背後的文化進程,帶你重溫節日的儀式感,體會貓樣人生的溫暖瞬間。董倩將20年的人生閱歷和職業積澱,寫進了新書《懂得》,這本書會讓我們看到她的職業追求,發現她的個性光芒。這本《懂得》會讓我們重新認識「記者董倩」。8月29日,董倩與好友白巖松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讓我們拭目以待。
  • 一周文化講座│明天我們能放心住進養老院嗎?
    它將重現在十分有限的時間內,奧運會這類大型活動如何促使城市改革實現合法化,從而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未來的發展。「北京22」一貫主張了解過去才能理解現在,基於這一理念,我們將回顧往屆奧運會及其對今天的影響,總結值得2022年冬奧會借鑑的經驗。
  • 一周文化講座│爭先恐後的時代,老子「不爭」
    本活動為藏書閣讀書會開設的全新活動系列「編舟者說」的第三期,本期我們邀請智利作家波拉尼奧作品《智利之夜》一書的編輯王玲,來和我們一起聊一聊她做《智利之夜》這本書的感受,以及她對波拉尼奧作品的理解。讓我們在數千年的歷史洪流中,剖析二者之間相輔相成的關係。「大道知行講堂」第30期,特邀北京大學李伯重教授,為我們帶來「中國古代商業發展與經濟政策的關係」講座。
  • 一周文化講座│轟動日本的中國漫畫——《鏢人》
    現在,就讓我們帶你搶先解鎖被科技顛覆的12個未來!本次講座將以陳從周先生的著作《說園》為主要理論參考,發人深思、啟迪心智。最後論述當今如何保護文化遺產,繼承與發展園林文化,創造新時代的江南園林。本次講座我們很榮幸地邀請到大阪大學教授安藤英由樹與藝術家陸揚一起,從「前庭電氣刺激技術」在陸揚的藝術作品中的運用開始,討論先進的科學技術在藝術作品中是如何輔助呈現了虛擬實境。
  • 一周文化講座│葛劍雄:無遠不往——交通歷史與我的行蹤
    原標題:一周文化講座│葛劍雄:無遠不往——交通歷史與我的行蹤北京│中國古代書畫漫談 時間:8月3日(周五)15:00-16:30 地點:西城區廣安門外大街168號浪琴國際大廈B座1219A 主講人:葉渡(首都博物館研究員)
  • 一周文化講座│年輕人,我們來談談文藝趣味 - 澎湃新聞
    我們這期藏書閣讀書會就來聊一聊城市,你生活的城市,你嚮往的城市,你留下記憶的城市,你想穿越去的城市。有很多關於城市的書寫,歷史的,人文的,文學的,自然的,它們構建了一座城市的文化形象,也成為人們的共同記憶。
  • 一周文化講座│與現實和解?《中國式家長》中的現實焦慮
    人們熟知垮掉派、嬉皮士和格林尼治村這些時代關鍵詞,卻又鮮有人能說清嬉皮士文化的精神內核到底是什麼,而他們背後的關聯又是怎樣的錯綜複雜。1月5日,我們一起來聊一聊。在這一期的讀書會中,我們邀請到老王子、大頭馬、項斯微三位青年作家,來聊一聊以城市為背景的寫作,以及他們作品中的城市生活。
  • 一周文化講座│故鄉如何影響一個作家的寫作
    從導演作品《拋掉書本上街去》、《死者田園祭》,到寫作作品《幻想圖書館》、《不思議圖書館》等,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怪誕、荒謬的寺山修司。而這次寺山修司要以一個詩人的身份,用詩歌向你訴說大海的秘密、少女的心思、貓的真實身份……寺山修司以華麗的技巧與豐富的感性描寫映入「少女」的眼眸和心底的景象,創造一個想像力的殿堂、語言的迷宮。這到底是怎樣的一個寺山少女世界呢?本次活動,兩位嘉賓將給我們帶來答案。
  • 一周文化講座│白先勇:《紅樓夢》與我們的「文藝復興」
    這檔由央視製作推出的大型文博探索節目,通過邀請有影響力的公眾人物作為「國寶守護人」,在欣賞文物之美的同時,喚起更多人對文物背後的文化底蘊的探索。節目最後以《國家寶藏》為主題,在故宮舉辦了一場特展。徐娟作為《國家寶藏》故宮特展背後的主要策展人,將為我們講述這場特展背後的故事。
  • 一周文化講座│《西遊記》中「情」到底是怎樣表現的
    本次講座,我們有請她從政治文化視角的考察來談談中華民族的覺醒。希望同為伊坂迷的你能來參加我們的讀書會,一起討論「為什麼我們喜歡伊坂幸太郎」,聊一聊你與伊坂君的邂逅。於是她又花了5年時間,完成了這本《瑤人——一個志願者的田野研究》。她說,寫這本書,是寫給民族文化保護的人看的,是寫給瑤人的。2月11日,她,劉小紅,這位自稱「體制外」的民族研究志願者,將帶著她的書《瑤人——一個志願者的田野研究》來到1200Bookshop體育東店,與我們分享她的10年瑤族文化行攝與研究之路。
  • 一周文化講座│馬克思的智慧之光——紀念馬克思誕辰二百周年
    這次,楚塵文化聯合PageOne,邀請到了本書作者方子春,話劇大家濮存昕、羅錦鱗、方子哥等多位嘉賓,和我們聊一聊「真正的演員是如何誕生的」。或者我們是否可以說,技術能夠成為上帝?如果我們不對技術本身進行哲學的邊界追問,而是一味盲目地崇拜技術,我們是否要重新遭遇新的災難?這場講座沒有固定的答案,只是希望大家一起來思考,這樣或許對於我們社會本身,對於技術本身都是一種福音。
  • 一周文化講座|錢理群:我們今天為什麼需要魯迅
    本次講座,陳志強教授將結合專業知識為大家講解古典文化在中世紀的傳承。本次講座張聽老師為我們講述尺八的歷史文化及身世離愁,現場更會有機會聽到老師的尺八演奏!上海│網際網路與電影節,是互掐還是共舞?今天,網際網路時代下,每個人都是媒體觸角,網絡的快速和多渠道傳播讓電影節變近了,但當魚龍混雜的信息如潮水般湧來,優劣難辨,似乎又讓我們與電影節原有的質感更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