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篙詩話:懷念顧城,「十月的顧城,你並不是朦朧詩人。」

2020-09-21 長篙詩菀

長篙詩話:懷念顧城,十月的顧城,你並不是朦朧詩人。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他尋找光明」

秋天的常德連續陰雨,令人心情鬱憂。現在是九月,有人就提前講到了顧城,顧城是十月走的。心頭更加悽清起來,昨天有人在會上講,文學要講正能量,少講個人情緒,也罷,就是懷念顧城吧。寫了幾首詩,在九月,提前懷念。

【十月圍城】

作者:長篙

.

十月 不是四月

連續多日的陰雨綿綿

.

雨水 也不是殭屍

這來自天外的問候

.

呼吸 沒有痛感

卻很連續

.

種什麼 長什麼

憂鬱提前發芽

.

我們必須抑制一種悲傷

來阻止人類的逃亡

.

2020.9.17

注,顧城是十月走的,十月,四月,多雨的季節,傷感的季節,是疊加的。

顧城是一座城,有人說他是朦朧詩派的代表,其實我個人的看法,更傾向於他的內心純樸,更有童真的一面在裡面。這種語言在當時,確實隱了一點,但是放在當代,這種詩歌語言表現隱的相當多,已經見慣不慣了。

.

【十月圍城】之懷念顧城

作者:長篙

所有塵世間的美味

都是一種毒

.

我們從悲傷中走來

根本無法回頭

.

所有的喜悅都是暫時的

只有悲傷永久

.

2020.9.19

.

說到顧城的詩,我們最熟悉的就是這句:「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他尋找光明。」
  顧城一生清貧,骨子裡卻充滿了堅定,我們可以從這首詩中的描繪看到這種特寫的鏡頭。通常眼睛是心靈的鏡子,打動起來不僅僅是注視,最動神、動情的。其實,黑暗與光明容易形成鮮明的對照,並伴有強烈的視覺衝擊。細膩、寫實,瞳孔內我們看到有亮點,這一絲亮點在黑瞳孔中顯得格外的生機,既神秘又渴求。在這首詩裡通過眼睛照到心靈深處的感覺,詩裡隱著一種執著追求。星火之光可以照亮世界,這便是對實現生活的不屈服,也是作者一生尋找的表現,對人生價值觀的理想主義追求與渴望。

《一代人》有許多評論的版本,大多是圍繞文革過後的背景來分析《一代人》的追求為思路。也比較符合當時的情景,像文革中大寫的一幅廣告畫。詩給人的力量就遠不止那個時代,這首詩在當今仍然能啟示大家,給人勇敢與精神層面的力量。如果從文理上講,這雙眼睛與《遠與近》都是顧城用現實的鏡頭的特寫,是無意還是有意?這首詩存在一定的有意,這便成了大家熱議的「朦朧」,想表現什麼?尋找光明?假設瞳孔是藍色的呢?那不局限了我們的視野,反而激起民族情緒?
  顧城的 「朦朧詩」中也有一些表現平常的作品。如這首《南池子》,這首詩創作於93年。是對場景的描寫並沒有更大的突出特點。他應該是一件普通畫面的組合,是一首描寫日常生活的畫面,只是鏡頭切換的比較快。也感覺不到更深的內涵。南池子在朝陽區,今年去北京的時候特地在南池子轉了一下,走訪了當地的居民。那裡:青青的垂柳,小河,古老的四合院,一股寧靜祥和的感覺。還是一種體驗,是一種平常的心態,善良、意趣的心態。現在,更多的是一種懷念之境。詩如下:

.
  《南池子》

作者:顧城

.

好像有一些微小的聲音

被鳥 放在四周

好像有一些球在抽屜裡

花尖尖的 放得很大

好像來的時候 就說

花是狗

花要吃東西
  (從後邊走到副食品聯營商店 看一眼)
  .
  花 花.狗
  一個大嘴巴 從腿上餮開

.

分析下面另一首詩《油畫》

作者:顧城

.

幹了的樹也會裂開 

泥土說話

說在風中追上了影子

從風裡下來

她的樹 給她花

她的樹只能在天上站著

她的娃娃只能站著

這裡還有這樣的樹枝

.

  這種影寫版並不朦朧,更多的傾向是用色彩還原與定義來鎖定這首詩的原義。通常詩文作畫,歷來是意境為佳,入畫與感受同在,方能打動他人。這首詩從動態上靈活了文字,並賦予了更多的精神與畫質。雖然沒有加以色彩的運用,而且鏡頭切換很快。佛說,心裡有什麼,眼裡就有什麼?顧城的內心有孩子的影子,包括「泥土說話」這樣乾巴巴的用詞。這種呆萌反映出童貞。而且有對女性的追求,裡面連續三個「她」,實際上,「娃娃」這種不成熟的影子,可能便是顧城自己了,自己在風中是象徵性的油畫。這種描繪找不到更深層次的內涵,只停留在表相的油畫裡。

.
  另一首《遠與近》全詩如下:

  你
  一會看我
  一會看雲

  我覺得
  你看我時很遠
  你看雲時很近

..

這種巧用鏡頭的焦距拉近與扯遠,讓我們體會到了顧城的創作功夫。不僅僅是現實的表現,更滲入了浪漫。「雲與我」還有「你」。讓人感覺親切而娓娓,細膩。可以說,一點也不「朦朧」,是一種現實與理想主義的真實版本。有隱隱約約的悲歡離合成份在裡面,這種似有似無也正趕上「朦朧」,「朦朧」即「模糊」,這種擬不清戀人情節,像一部小說,牽動著大家的心情,因此,這首詩的表現符合了大眾的味口,一種巧含的渴望仍然在詩裡,詩的真切即是顧城本人,他的至純真情是完成這首詩的基礎,理想主義與浪漫思想,也從中表現出顧城對法國詩歌的浪漫、以及「泰戈爾」般的孩子自然情緒連結在一起,清新明朗。詩歌既不顯妖豔,也沒有故作,沒有機關,平實自然的表達是這首詩的特點。
  如果旖旎是華麗的外衣,不具備詩中或凝或厚,或恢弘。顧城是平民的著裝,無鮮彩,無另類,內心真摯而樸實地面對現實。我們從這首詩中可以讀到顧城的孩子情結,天真而理想:《我是一個任性的孩子》這樣寫道:

也許
  我是被媽媽寵壞的孩子
  我任性
  我希望
  每一個時刻
  都像彩色蠟筆那樣美麗
  我希望
  能在心愛的白紙上畫畫
  畫出笨拙的自由
  畫下一隻永遠不會
  流淚的眼睛
  .
  一片天空
  一片屬於天空的羽毛和樹葉
  一個淡綠的夜晚和蘋果
  我想畫下早晨
  畫下露水
  所能看見的微笑
  畫下所有最年輕的
  沒有痛苦的愛情
  她沒有見過陰雲
  她的眼睛是晴空的顏色
  她永遠看著我
  永遠,看著
  絕不會忽然掉過頭去
  .
  我想畫下遙遠的風景
  畫下清晰的地平線和水波
  畫下許許多多快樂的小河
  畫下丘陵
  長滿淡淡的絨毛
  我讓它們挨得很近
  讓它們相愛
  讓每一個默許
  每一陣靜靜的春天悸動
  都成為一朵小花的生日
  .
  我還想畫下未來
  我沒見過她,也不可能
  但知道她很美
  我畫下她秋天的風衣
  畫下那些燃燒的燭火和楓葉
  畫下許多因為愛她
  而熄滅的心
  畫下婚禮
  畫下一個個早早醒來的節日
  上面貼著玻璃糖紙
  和北方童話的插圖
  .
  我是一個任性的孩子
  我想擦去一切不幸
  我想在大地上
  畫滿窗子
  讓所有習慣黑暗的眼睛
  都習慣光明
  .
  我想畫下風
  畫下一架比一架更高大的山嶺
  畫下來東方民族的渴望
  畫下大海
  無邊無際愉快的聲音
  最後,在紙角上
  我還想畫下自己
  畫下一隻樹熊
  他坐在維多利亞深色的叢林裡
  坐在安安靜靜的樹枝上
  發愣
  他沒有家
  沒有一顆留在遠處的心
  他只有,許許多多
  漿果一樣的夢
  和很大很大的眼睛
  .
  我在希望
  在想
  但不知為什麼
  我沒有領到蠟筆
  沒有得到一個彩色的時刻
  我只有我
  我的手指和創痛
  只有撕碎那一張張
  心愛的白紙
  讓它們去尋找蝴蝶
  讓它們從今天消失
  我是一個孩子
  一個被幻想媽媽寵壞的孩子
  我任性

..
  這些詩就這麼簡單,用簡單的語言表達最深刻的感受,這便是成功的道理,不有意為之,用平常的心發現周圍的一切,道理至簡卻又深廣,這首深情非常適合朗讀,雖然有些不夠精凝。而且表現的個性過於率真,不夠沉穩厚重。

顧城的作品特點是率性,語言的率性,思想的率性,表達的率性,轉換成另一個詞則是率真、真實、童真、純樸。如果換為貶義,則是任性,寵性,縱性。

如果把顧城當作朦朧詩派的話,我覺得是學術上的一種悲哀。我們不能把一二首作為以點概全,而應該貫穿詩人創作的整體而言。其實顧城也和我們大多數詩人一樣,並不是在進行單一的風格進行創作,我們應該看到作者的本心與創造,他其實是多樣化的。

目前,我們劃分的派系相當多,似乎所有的詩人手裡都貼著一根標杆,好像沒有標誌歷史上就不存在一樣。

無論怎樣,顧城都會在中國現代詩史上留下了不可缺乏的一筆,他留下了許多優秀的詩篇,並有待更多的評論家去挖掘,他的英年早逝讓人深深惋惜,如果他現在還在,會有更多的好詩歌傳遞。如海子等眾多逝去的詩人一樣,把創作的機會帶入了天堂,我們深深懷念。

詩人並不屬於完美的物種,他只是從眾多的人群中發揮更自我,獨特的語言辯識度,從人格上能夠找到自己的定位,從思想上發揮自己的表達空間。

受眾完全可以持否定或者肯定的態度。語言的成熟不僅僅指技巧的成熟,而是內心的成熟,思想境界上的成熟。一位好詩人一定是會給你帶來收穫的作品,無論你從思想、感情上都將獲得益處。這樣,就給詩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理論上,他決不是泛泛之罪,天生你材必有用,一定要時刻修為自己,加強自己,只有這樣,詩歌生命的動力才能發動奔跑,作品才能光芒起來。
  現實與理想有很大的差異,顧城的理想是詩歌,是帶有崇高理想與道德的追求境地,而現實卻是殘酷的。在當今社會,我們依然可以看到許多窮詩人,一面不屈地創作,一面工作、生活。這種高尚的追求並不能改善我們的詩人們生活環境,可他們卻並沒有被迫放棄自己的追求,這不能不說有一種悲哀。相信詩人們都有這種感覺,而且這種感覺不被社會認同,增加了不被理解的孤立感。

顧城是一座城,一座以自我為中心環繞的城市。更多複雜的成份在折磨著他,例如愛情。感情是詩人們創作的基礎,沒有感情談不上創作,沒有感受談不上激情。詩人的感覺敏感,詩人氣質高貴。因此,受到的精神上的打擊是顧城對現實破滅的絕望。我希望人們不要過多地去評論猜測他的個人私事,只分析享受其詩歌,就足夠了。

我們的詩人具有與生俱來的敏銳感知,對塵世的情感更是豐富多彩。如果沒有真實的情感,又怎麼會對萬物產生感情呢?詩人用大量對物的描繪來展示自我的內心世界,這不是朦朧,更多的是一種象徵,一種內心的表達。如果理解了,作品就不朦朧了,如果真正理解了顧城,理解了作者的匠心,作品就非常明了。

現在,我們的詩人用大量的時間去創造,去挖掘。是一種內心力量的強大。但詩人又是脆弱的,原因是這個時代所產生的灰色景象太多,壞的消息不斷從網絡傳來,你能感覺嗎?你能消化嗎?在這個世界,你的內心足能感召大眾嗎?這就是作品的意義了。我們不提倡死亡,用這種行為來佐證自己的清白與理由。詩人所要做的,是用自己強大的內心力量來化解濁世的不幸。

2020.9.21


相關焦點

  • 詩人的悲哀:《顧城的詩顧城的畫》
    不同於其他非正常死亡詩人的是,顧城的死讓人覺得更加的慘烈,更加的難以置信,更加的無法原諒——1993年10月8日,在南太平洋的一個荒島上殺死自己髮妻謝燁後自殺而死(謝燁的死因是一個謎,有誤殺、謀殺兩種說法)。值得一提的是,顧城如此荒唐的行為還不是史上第一,我國明代著名詩人畫家徐渭徐文長也殺害了自己髮妻,所不同的只是第一時間沒死成而已。
  • 朦朧詩人顧城古體詩十二首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在大陸新詩壇上崛起的朦朧詩派 ,以思想上的叛逆和藝術上的反動向中國傳統詩歌提出了雙向挑戰 ,新的審美態勢衝向民族文化積沉的超穩定惰性,這是中國新時期詩壇上深刻的事件。顧城作為朦朧詩派的代表人物 ,以那首著名的《一代人》而一舉成名:「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卻用它尋找光明。」顧城以簡潔的意象 ,表達了一代人的反抗與理想。然而,他不是生來想反抗的,或者說,他並不想用詩歌來反抗,這對每一個詩人來說都沒有任何意義。
  • 顧城:像孩子一般的朦朧詩人,居然暴力殺妻,太震驚了
    (萬象歷史特約作者:凌空子)顧城:像孩子一般的朦朧詩人,居然暴力殺妻,太震驚了!這起案件震驚全國,因為這個男人就是「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的著名詩人——顧城。在當時的環境下,無法直抒胸臆,於是詩人們用模糊朦朧、詩境多義的方式來掩飾情思,稱為朦朧詩。顧城大受啟發。1979年,顧城發表了只有兩句話的短詩《一代人》,「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如同一聲春雷,震動了剛剛文革結束後的整個詩壇。顧城成為了朦朧詩派的開山鼻祖和典型代表。
  • 唯靈浪漫主義詩人——顧城
    顧城(1956-1993),中國當代詩人,作家顧工之子,出生於北京。朦朧詩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文革前即開始詩歌創作,早期的詩歌有孩子般的純稚風格、夢幻情緒,用直覺和印象式的語句來詠唱童話般的少年生活。其詩《一代人》「黑夜給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成為中國新詩的經典名句。
  • 【懷念顧城】童話詩之後「最大的收穫」
    就是謝燁生產時的驚人印象,這印象,四年後他還清晰記著:後來胖子生下來,我身體完全沉浸在驚訝裡——平靜之中,我根本沒意識到,那是一個孩子,那巨大的紅乎乎的身體,他被捉住,然後哭,我甚至沒意識到他是男孩兒,我只是看著,希望它離我而去,一切終於安靜下來,那真是個可怕的事情——人怎麼會這樣……  關於兒子的詩,他還寫了《斑布》、《微小的心意》、《困》、《娃娃》、《需要長睡》、《睡眠是條大河》等
  • 顧城最經典的十首小詩(顧城逝世25周年忌日)
    ,(1956—1993),朦朧詩派的重要代表詩人,被稱為當代的"唯靈浪漫主義"詩人。顧城在新詩、舊體詩和寓言故事詩上都有很高的造詣,其《一代人》中的一句"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成為中國新詩的經典名句。1987年開始遊歷歐洲做文化交流,1988年便隱居紐西蘭激流島,過自給自足的生活,1993年10月8日在其紐西蘭寓所殺妻後自縊身亡。
  • 顧城:一個多情而悲劇的詩人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顧城的詩《避免》你不願意種花你說:「我不願看見它一點點凋落似乎愛情裡的遇見,一開始都是浪漫的,顧城與謝燁邂逅在火車上。當時謝燁坐在顧城的旁邊,火車開動的時候,顧城忙著別人說話,並沒有太注意到旁邊的謝燁。火車到達南京站的時候,有人佔了謝燁的位置,謝燁就站到了顧城的旁邊。一個漂亮的女孩站在顧城的旁邊,二十多歲的他自然是要不自在的,他不自在的站起來,又坐下,不知所措。那天晚上的時候,顧城如願以償的與謝燁說到了話。
  • 詩人白航:曾力挺舒婷顧城 助推"朦朧派"詩人
    A  他是伯樂  曾力挺舒婷顧城等  助推「朦朧派」新銳詩人  「我如果愛你/絕不學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愛你/絕不學痴情的鳥兒/為綠陰重複單調的歌曲;」「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另外,還有當時也被稱為朦朧詩人的顧城,我們也在《星星》詩刊的重要位置上,刊登過他的詩。」
  • 顧城的《小詩六首》賞析
    顧名思義,顧城的《小詩六首》由六首小詩組成,廣為人知的《遠和近》就是其中的一首。在《小詩六首》前,顧城寫了這樣一段話:我愛美,酷愛一種純淨的美,新生的美。因此,《小詩六首》是為純淨的美、新生的美而寫。《小詩六首》寫於1980年,正是顧城和謝燁相認不久、初戀的時候,因此,此組詩也是為初戀中的那種既純淨又朦朧還有點漂浮的情感而寫。
  • 著名詩人顧城為什麼殺妻?顧城殺妻之謎?
    墜入情網的年輕人總是熱情又沒有理智,而顧城謝燁要面對的還有很長一段時間的異地戀,在這段時間裡,他們只能靠書信往來,顧城還答應謝燁要給他寫兩部長篇小說的信,「你是個怪人,照我爸爸的說法,也許是個騙子,你把地址栽在我手裡,樣子禮貌又滿含怒氣,為了能去找你,我想了好多理由。
  • 著名詩人顧城曾經在武夷路上住過……
    我想,這位悲情人物,畢竟是名氣不小的朦朧詩人,顧城所住的地方,一定有著朦朦朧朧的浪漫。 於是,走訪居民、百度搜索以及對提供線索者的種種追問,各種手段各種方法去了解詩人當年在武夷路的停留以及與風情街有關的過往。
  • 著名詩人顧城曾經住在武夷路這裡,目的是……
    這樣優美的意境這樣深刻的情懷這是朦朧詩人顧城的詩武夷路的城市更新,讓這條名不見經傳的小路有了不小的名氣,於是有位詩歌愛好者來告訴我,顧城曾經住在武夷路。這令我好奇。我想,這位悲情人物,畢竟是名氣不小的朦朧詩人,顧城所住的地方,一定有著朦朦朧朧的浪漫。
  • 為什麼不能以「孩子氣」或「詩人脾性」為顧城殺妻開脫?| 顧城謝燁...
    顧城在朦朧詩人中較為年幼,「文革」開始時方才十歲。如果說多多、芒克等人是在插隊時期與同輩的交流中激起了寫詩的衝動,顧城的詩則由自然啟蒙。1987年,顧城在香港中文大學演講時回憶道,自己12歲時隨家人搬到山東的一個村子:「從這個村子走出去的時候,你可以看到最原始的天和地,正像中國古人說的:天如蓋,地如盤。
  • 【為你讀詩】顧城你沒有來,我還在等
    有人曾說,「顧城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最值得探究的話題之一」,他集才華、愛情、兇案於一身,斯人已逝23載,卻似謎一般,以毀譽參半的形象不斷出現在公眾視野之中。顧城是中國朦朧詩派的重要代表詩人,被稱為當代的"唯靈浪漫主義"詩人。顧城在新詩、舊體詩和寓言故事詩上都有很高的造詣,其《一代人》中的一句"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成為中國新詩的經典名句。
  • 《顧城的詩》
    夜說新事 一個每天在夜裡陪伴你的暖心電臺。
  • 舒婷寫給顧城詩歌《童話詩人》賞析
    從各種回憶顧城的文字來看,朦朧派各詩人間也並不如他們表現在合影裡的親密和諧,比如芒克,他甚至對顧城還有某種嫌棄。和顧城關係始終要好的,要數詩人舒婷了。顧城叫舒婷為「乾姐姐」,舒婷也將顧城當親弟弟般看待,縱然在顧城弒妻這件事上,平心而論,從舒婷的回憶文章裡,依然可以看到對顧城的維護、偏袒。《童話詩人》是舒婷寫給顧城的詩歌,從中可以看出舒婷對詩人顧城的欣賞。舒婷稱顧城為「童話詩人」,這一稱呼似乎得到大眾的認可,於是,「童話詩人」成為顧城純潔的冠冕。
  • 顧城的詩:一位拿著斧頭砍向妻子的詩人
    拯救L姑娘關於情感與理想,你想要的全都有———————————————生也平常死也平常落在水裡長在樹上這是顧城在1993年寫的詩,1933年十月,是他走向終點的時刻。在別人的回憶中生活,並不是我的目的。
  • 顧城:一顆心,一個人,一首詩,一頂帽子,留下了驚眸一瞥!
    在父親顧工眼裡,顧城就是個孽子。顧工是個優秀的軍旅作家和詩人,他的詩歌緊密結合時代,所以顧工一心想把他培養成政治詩人。但顧城讓他徹徹底底地失望了,顧城的詩不單嚴重與時代脫軌,還帶著一種沉悶憂鬱的氣息。面對父親的「咄咄逼人」,顧城一點也不肯退讓。他贏得了自己一個人的精神城堡,從此,更加安心創作朦朧詩。江曉敏說,顧城的詩最大的特點是「自然純淨」。他的詩,不是做出來的,而是從心間流出來的。這個誇讚也算中肯,顧城作為「童話詩人」,其詩歌清新朦朧,純真無暇。
  • 童話詩人顧城,在國外尋找童話世界,最終卻死在心中的烏託邦
    作為朦朧詩的三大詩人之一,顧城以寫作朦朧詩所出名,他的詩幾乎不了解他的人都知道至少一首,比如《一代人》中「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同為朦朧詩人的舒婷,將顧城稱為「童話詩人」,縱觀顧城的詩歌你會發現,他總是在尋找,通過對夢的意象、夢的意境的描寫,以逃離現實。他尋覓的結果是什麼呢?如陶潛尋覓田園一般,他追求的是如童話般純粹的童年的美妙與快感。
  • 顧城的詩歌《小詩六首》原文及賞析
    在《小詩六首》前,顧城寫了這樣一段話:我愛美,酷愛一種純淨的美,新生的美。我總是長久地凝望著露滴、孩子的眼睛、安徒生和韓美林的童話世界,深深感到一種淨化的愉快。我渴望進入這樣一種美的藝術境界,把那裡的一切,笨拙地摹畫下來,獻給人民,獻給人類。我生活,我寫作,我尋找美並表現美,這就是我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