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城:像孩子一般的朦朧詩人,居然暴力殺妻,太震驚了

2020-10-10 萬象歷史

(萬象歷史特約作者:凌空子)

顧城:像孩子一般的朦朧詩人,居然暴力殺妻,太震驚了!

2020年,發生了多起殺妻、殺女友的命案,令人心寒。網絡中,瀰漫著人們的悲憤與惶恐。這讓我不禁想起多年前的一個真實案件:在紐西蘭的一座孤島上,一個男人殺死自己的妻子,然後自縊而亡。

這起案件震驚全國,因為這個男人就是「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的著名詩人——顧城。

1956年9月24日,顧城出生於北京。父親顧工是一個優秀的軍旅作家和詩人,曾任八一電影製片廠編劇、《解放軍報》編輯、總後勤部政治部文創職工。

顧城從小受到良好教育和文化薰陶,尤其在詩歌創作上很有天賦。雖然他曾給小朋友講故事,得了「顧事」的外號,但大多時候他喜歡一個人獨處,不愛熱鬧。

(顧城(下)與父母、姐姐合影)

1968年(12歲),文革中,顧城跟隨父親,被下放到山東農場勞動。突然進入一個截然不同的世界,令青少年時期的顧城飽受其苦。顧城變得更加自我封閉,越來越敏感。

5年後,1974年(18歲),顧城和父親回到北京。他開始打零工,做過搬運工、鋸木工等。工作之餘,他開始寫詩,在一些報刊發表了一些作品,頗受關注。

(青年顧城就像個孩子)

1978年(22歲),顧城在北京西單體育場圍牆外(後被稱作「民主牆」),讀到了地下詩歌刊物《今天》。在當時的環境下,無法直抒胸臆,於是詩人們用模糊朦朧、詩境多義的方式來掩飾情思,稱為朦朧詩。

顧城大受啟發。1979年,顧城發表了只有兩句話的短詩《一代人》,「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如同一聲春雷,震動了剛剛文革結束後的整個詩壇。顧城成為了朦朧詩派的開山鼻祖和典型代表。

(1985年,顧城(左二)與北島(右一)等詩人在北京合影)

1979年(23歲),在從上海開往北京的火車上,顧城碰到了自己的女神——謝燁。顧城展開熱烈追求,為了見謝燁,他甚至曾躲在她家門前木箱子裡。顧城純真得就像一個孩子一樣,令人可憐可愛。

1981年(25歲),顧城發表了詩歌《我是一個任性的孩子》,在全國引起巨大反響。他寫道:「我是一個孩子,一個被幻想媽媽寵壞的孩子,我任性」。顧城的詩,也像孩子一樣,純真唯美,被譽為「童話詩人」。

顧城和謝燁兩人經過四年愛情長跑後,1983年8月5日(27歲),在上海正式結婚。

(1986年冬,顧城、謝燁在成都)

婚後,顧城專心寫作,幾乎不參與任何家務。謝燁則擔負起做妻子的責任,無微不至地照顧顧城。

這段時間是顧城創作的黃金時期,佳作頻出,名聲大噪。1985年(29歲),顧城加入中國作家協會,得到了官方認可。

1986年(30歲),在一次詩歌研討會上,顧城認識了北京大學中文系的女學生李英。兩人一見鍾情,互生愛慕。

(1987年5月,顧城、謝燁、李英等人合影(左起))

1987年(31歲),顧城受到邀請,夫妻一同去歐美進行文化交流。在旅途中,顧城和李英通過寫信互訴衷腸。謝燁發現後,卻未能阻止。顧城和李英繼續保持聯繫。

1988年(32歲),顧城前往紐西蘭講學,獲得了定居的機會。顧城非常興奮,決定隱居到紐西蘭的一個只有幾十平方公裡的小島上(激流島),以為找到了世外桃源。

然而顧城不懂英語,也不願學習,全靠謝燁翻譯,生活頗為困難,有時還會吃不飽肚子。

(顧城在激流島的故居)

這一年,謝燁生下了兒子木耳。可是兒子到來,令自己還是孩子的顧城手忙腳亂。顧城「世外桃源」、神仙般生活的夢想被打破了。他不喜歡這個孩子,認為是小孩奪走了妻子的愛。謝燁只好遷就顧城,等兒子稍大,就寄養在當地朋友家中。

謝燁是顧城的司機、保姆、編輯、秘書,簡直就是這個「任性孩子」的「幻想媽媽」。

1990年7月(34歲),互相通信了三年的李英,來到紐西蘭激流島。謝燁竟容忍了這不可思議的三人世界。顧城興高採烈,重回「世外桃源」,在這個與世隔絕的小島上,編織著「一夫二妻」的夢想。

(顧城、謝燁、李英在激流島合影)

1992年(37歲),顧城夫妻前往歐美講學一年,以獲取一定收入。留在島上的李英,不久認識了一個大自己20歲的英國移民。等顧城返回,李英已與新男友結了婚,並離開了激流島。

顧城為此大受打擊,要死要活,寫下遺書,多次自殺未遂。顧城還寫了一本自傳體小說《英兒》,回憶兩人過去的纏綿時光,令作為助手的謝燁非常失望。(註:2014年1月8日,李英病逝於雪梨,得年50歲)

(顧城,謝燁合著《英兒》)

而且,這一趟去歐美講學,謝燁結識了德國博士生「大魚」,相處快樂。顧城發現謝燁和大魚在交往,非常憤怒,歇斯底裡地掐住謝燁脖子不放,乃至驚動了警方。警方認為顧城有暴力傾向,要把他送進精神病院,但被謝燁攔了下來。

此後,兩人每天為此爭吵。謝燁提出離婚,要帶兒子去過正常生活。孩子般的顧城,無法想像以後的生活,茫然無助,只能歇斯底裡地胡亂發洩一番。

(左起謝燁、顧城和舒婷的合影)

1993年10月8日(37歲),謝燁收拾行裝,決意離去。顧城連忙趕到碼頭,把謝燁勸回家。路上兩人又大吵起來,顧城氣急敗壞,大打出手,用重物打在謝燁腦門上。謝燁倒在地上,再也爬不起來了。

顧城嚇壞了,踉蹌跑回家中。他寫下四封遺書,然後撥通姐姐電話,面如死灰地說:「我把謝燁給打了……」

等姐姐趕到,顧城已經自縊而亡,年僅37歲。姐姐馬上聯繫當地急救中心,將躺在地上一直在流血的謝燁送到醫院。20個小時後,謝燁不治身亡,年僅35歲。

消息傳到國內,舉國震驚。一度有傳聞,說顧城是用斧子砍死了妻子。但警方證實,謝燁倒地的旁邊的確有把斧子,但並不是兇器。

顧城詩中寫到:「人時已盡,人世很長,我在中間,應該休息。」或許,他真的該休息了。他在遺書中給5歲的兒子留下一句話:「願你別太像我!」

(案發10天前,顧城與兒子的合影)

(萬象歷史·人物傳記寫作營的第784篇作品,營員「凌空子」的第58篇作品)

相關焦點

  • 到底是什麼心理讓詩人顧城殺妻自盡?
    在那個全社會都流行看詩的年代,詩人正如今天的直播網紅一般,很受人們追捧。而顧城的才華還在於改變古語詩歌,在西方散文詩方面用詞白話通俗,卻準確,直擊人心。很快,顧城加入中國作家協會,並應邀出訪歐美,他的名氣如日中天。也正是這種被社會認可的激勵下,他更加痴迷於內心世界,於是開始隱居激流島,專心創作。這個期間,一直都是他的妻子陪伴和照顧她!
  • 為什麼不能以「孩子氣」或「詩人脾性」為顧城殺妻開脫?| 顧城謝燁...
    在謝燁生前,顧城對她便有許多霸道的控制:不準剪頭髮、不準穿泳衣、不準和兒子往來親密、接受他與其他女人的戀情,但不可以自己移情別戀……在生命的末尾,又添了許多肢體上的暴力虐待。「孩子氣」和「詩人脾性」常常被拿來為顧城的暴力行徑做開脫。然誠如王安憶所言,「再有天賦異稟,既投生人間,就當遵從人情之常。」
  • 顧城殺妻13年後,兒子木耳未讀過父母詩句,不知他們死亡真相
    顧城作為中國朦朧派代表詩人,擁有出色的文採。「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他來尋找光明」這一句詩也成為了顧城的代表。而顧城卻在一九九三的秋天因為精神疾病瘋狂殺妻之後自殺,留下自己的孩子桑木耳卻不知道他們死亡的真相。
  • 英兒:天才詩人顧城「激流島殺妻自殺」事件的罪魁禍首?
    」——顧城《遠和近》相信只有少數人不知道顧城這個詩人。他是朦朧詩派的代表人物,寫過很多流傳至今的作品,後世對他的評價很高。然而,我們今天不講顧城,講一個和他關係非常密切的人——李英。後世一般把李英叫做英兒,之所以會這麼叫她,是因為顧城寫了一本回憶兩人愛情經歷的小說《英兒》,顧城在裡面稱她為英兒,於是就流傳下來了。英兒其實還有一個名字,叫做麥琪,這個名字是她的筆名。她本人也是一位詩人、寫作者,代表作品《魂斷激流島》等。
  • 天才詩人顧城:以死相逼求婚,婚後與妻子情人同住,最終揮斧殺妻
    孤僻的性格也決定了顧城後來的人生之路。年僅十二歲的他,就開始從事各種體力勞動,養豬、搬磚、編輯等工作。而支撐他走下去的只有深藏在內心的詩歌。唯有詩歌才是這位年輕心中的軟肋,在幾年的勞作生活中,他利用閒暇之餘創作了大量的現代詩歌。其中一首《蒲公英》更是讓他成為當時朦朧派詩人的典型代表。
  • 詩人顧城:才華橫溢卻深陷三人感情生活,最後殺妻自縊釀成悲劇
    縱觀顧城的一生,並不像他手中所寫詩句那般美好,他才華橫溢而富有思想,卻深陷混亂糾葛的三人感情生活中,到最後竟殘暴地提起斧頭向他的妻子瘋狂砍去,曾經美好熱烈的愛情,續存了十年的婚姻,卻落得殺妻自縊的悲劇結局,不禁令人唏噓。 美好童年造就的天才童話詩人 1956年,顧城,原籍上海,出生於北京。
  • 著名詩人顧城為什麼殺妻?顧城殺妻之謎?
    顧城從心思像孩子般純真的童話詩人顧城從小就和別的孩子不太一樣,他很孤僻,不愛走熱鬧,有時候他的姐姐顧鄉去幼兒園接他,別的小朋友都是三五成群的在一起玩耍,只有顧城一個人呆在那兒,對於小顧城來說,螞蟻和葉子比小朋友有趣。
  • 詩人顧城殺妻後自縊,讓唯一兒子如何認祖歸宗?
    顧城(1956年9月24日—1993年10月8日),男,原籍上海,1956年生於北京一個詩人之家,中國朦朧詩派的重要代表,被稱為當代的「唯靈浪漫主義」詩人。可能是詩人都有點半痴狂吧,當顧城追求謝燁的時候,一度被謝燁的父母當做神經病,為了追到謝燁,顧城做了一個木箱,每天在他們家門口的木箱裡睡覺。每天那個木箱子像個棺材一樣橫在門前。謝燁父母堅持要顧城去醫院做檢查,證明他不是精神病。顧城一見到醫生,就聊起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他正常的讓醫生崩潰。
  • 顧城是天才還是瘋子?還原顧城殺妻自縊的真相
    這是顧城的短詩,此兩句便是全詩。至今依舊被認為是無法超越的短詩絕唱。朦朧詩的由來改革開放之後,現代詩如同一聲號角,吹響時代樂章,並成為當年無數年輕人的精神食糧。現代詩之所以獲得「朦朧詩」的稱號,跟顧城有直接的關係。當年,一篇文章評論顧城的詩說:「太朦朧,看不懂」。
  • 因為寂寞:詩人顧城殺妻自縊背後的啟示
    對新詩感興趣的朋友,聽到「顧城」這個名字應該都不會陌生,雖然今天顧城已經很少被提起。1980年開始,中國文壇出現了一個新的詩歌流派——朦朧詩派。顧城就是那個年代朦朧詩派的代表人物,被稱為唯靈浪漫主義詩人。因他的詩歌以童真稚趣見稱,因而又被稱為「童話詩人」。
  • 長篙詩話:懷念顧城,「十月的顧城,你並不是朦朧詩人。」
    長篙詩話:懷念顧城,十月的顧城,你並不是朦朧詩人。也比較符合當時的情景,像文革中大寫的一幅廣告畫。詩給人的力量就遠不止那個時代,這首詩在當今仍然能啟示大家,給人勇敢與精神層面的力量。如果從文理上講,這雙眼睛與《遠與近》都是顧城用現實的鏡頭的特寫,是無意還是有意?這首詩存在一定的有意,這便成了大家熱議的「朦朧」,想表現什麼?尋找光明?假設瞳孔是藍色的呢?那不局限了我們的視野,反而激起民族情緒?  顧城的 「朦朧詩」中也有一些表現平常的作品。
  • 他是朦朧詩派的代表人物,不僅讓妻子和情人同住,最後還殺妻自刎
    顧城,北京市人,出生在一個詩人家庭。1969年隨父親下放到山東,1974年返回北京,當過工人和編輯,1988年赴紐西蘭講學,後辭去工作,隱居在紐西蘭的激流島,1993年10月8日,在激流島的寓所中殺妻,而後自殺。
  • 詩人顧城和妻子謝燁之死的真相,流傳25年的謠言該終結了
    1993年10月8日,在紐西蘭的激流島上,朦朧詩派的代表人物顧城自殺身亡,一代巨星就此隕落,「詩人死了」,一代青年的方向也死了。然而相比於顧城身亡這件事,「顧城殺妻後自盡」之類的報導顯然激起了更大的水花,一時間「謀殺」、「情殺」之類的報導鋪天蓋地。曾經的偶像在人們眼中變成了一個徹頭徹尾的惡人,一個暴力狂、殺人犯。然而事實是什麼?又是什麼讓一對曾經令人豔羨的神仙眷侶走向了如此悲慘的結局呢?
  • 顧城:一個多情而悲劇的詩人
    似乎愛情裡的遇見,一開始都是浪漫的,顧城與謝燁邂逅在火車上。當時謝燁坐在顧城的旁邊,火車開動的時候,顧城忙著別人說話,並沒有太注意到旁邊的謝燁。火車到達南京站的時候,有人佔了謝燁的位置,謝燁就站到了顧城的旁邊。一個漂亮的女孩站在顧城的旁邊,二十多歲的他自然是要不自在的,他不自在的站起來,又坐下,不知所措。那天晚上的時候,顧城如願以償的與謝燁說到了話。
  • 當代「朦朧詩派」詩人
    1993年10月8日,在地球的另一端,紐西蘭北部一個只有兩千人的小島上,大陸「朦朧詩」詩人顧城,殺妻後自縊於一棵大樹之下。其妻謝燁,則倒臥在島上的一條小徑,頭部被丈夫用斧頭砍傷致死。1977年,21歲的顧城正式發表詩作,後與江河、北島、舒婷、楊煉合稱為五大朦朧詩人。雖然,時至今日,關於「朦朧詩」的提法及其在當代詩壇中的地位,已有越來越多不同的看法,但顧城在「朦朧詩派」中確實是一個比較出色的詩人。
  • 逼迫妻子流產、出軌、殺妻後自縊,顧城的悲劇人生到底是誰造成的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顧城《一代人》殺妻後自縊提起顧城的名字,很多人都已經聽說過,他是朦朧詩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被稱為「唯靈浪漫主義」詩人。但是提及顧城的時候,大家所記住的,並不是顧城較高的文學修養,而是顧城殺妻後自縊的事件。1993年10月8日,顧城用斧頭將妻子砍傷致死,隨後在一棵大樹下自縊身亡。
  • 天才往往是瘋子,詩人顧城和諧三人行,為何最終先殺妻後自縊?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有誰想到寫出這麼陽光美好詩句的詩人,會親手用斧頭砍死自己的初戀妻子呢?「草在結它的種子,風在搖它的葉子。我們站著,不說話,就十分美好。」曾經他們相遇在綠皮火車上,顧城笨拙地往謝燁手中塞了小紙條,表露心意。
  • 天才詩人顧城:斧頭殺妻,三人同居,混亂生活中的殘暴與荒誕
    對於現代詩人,我們往往會想到那些承擔偉大歷史使命的藝術家們,二十世紀中葉前後,中國湧現了一大批擁有著獨特個人風格的浪漫詩人,其中就有諸如新月派徐志摩、聞一多以及朦朧派顧城等等大名鼎鼎的人物。不得不說,詩人的感染力是十分強大的,不過,在「唯靈浪漫主義」詩人顧城的這句詩句中,卻也隱約流露出了只屬於他的一種無奈,現實的他,經歷了一場婚變,最終鑄下大錯。
  • 「殺妻詩人」顧城明麗又黑暗的詩
    有人說,顧城殺妻悲劇的深層原因是他的極端個人主義。「作為一個人來說,顧城的人生態度像他的詩歌一樣極具特徵,簡單歸納就是:極端自私的自我中心,極端愚昧的大男子主義,極端空想的自由主義,極端幼稚的幻想世界。顧城就是一個各種極端事物共生的矛盾體,有時候像個天真的孩子,有時候像個瘋狂的暴君。」
  • 顧城:以死相逼求娶謝燁,婚後出軌揮斧殺妻,大文豪成殺人狂
    孤僻的性格也決定了顧城後來的人生之路。年僅十二歲的他,就開始從事各種體力勞動,養豬、搬磚、編輯等工作。而支撐他走下去的只有深藏在內心的詩歌。唯有詩歌才是這位年輕心中的軟肋,在幾年的勞作生活中,他利用閒暇之餘創作了大量的現代詩歌。其中一首《蒲公英》更是讓他成為當時朦朧派詩人的典型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