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城是天才還是瘋子?還原顧城殺妻自縊的真相

2020-12-15 與狼共舞說歷史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來尋找光明」。這是顧城的短詩,此兩句便是全詩。至今依舊被認為是無法超越的短詩絕唱。

朦朧詩的由來

改革開放之後,現代詩如同一聲號角,吹響時代樂章,並成為當年無數年輕人的精神食糧。

現代詩之所以獲得「朦朧詩」的稱號,跟顧城有直接的關係。當年,一篇文章評論顧城的詩說:「太朦朧,看不懂」。這在當時引起廣泛激烈的爭論。「朦朧詩」一詞由此誕生。

殺妻自縊

作為朦朧詩的引領者,顧城確實為中國文壇注入了一股新鮮的血液,但是,1993年,年僅37歲的詩人顧城竟然舉斧劈死了結髮妻子謝燁後上吊自殺。

顧城殺妻自殺案在社會上掀起軒然大波,無數人瞠目結舌、扼腕嘆息:詩人顧城到底是天才,還是瘋子?

詩人的戀愛

讓我們從顧城和妻子謝燁的戀愛開始說起吧!

作為天才,顧城追求女朋友就異於常人,不同凡響。為了能天天見到謝燁,他做了一個大木箱子,安置在謝燁家門口,每天睡在裡面。

謝燁的母親謝文娥非常反感:「每天像躺在棺材裡一樣橫在我家門口,誰能受得了?這精神是正常嗎?」

但是,沉浸在愛情中的謝燁絲毫不覺得不正常,她不顧父母的反對,在1983年,嫁給了27歲的顧城。

詩人的婚姻

新婚後的謝燁很幸福,因為詩人對她很好。可是,在丈母娘謝文娥的眼裡,卻難以接受。當時,顧城沒有穩定的工作,全部收入就是寫詩的稿費,有時幾塊,有時十幾塊,兩人生活經常捉襟見肘。

更要命的是,顧城自理能力很差,生活常識幾乎沒有,一切都極度依賴謝燁。家裡家外事務都靠謝燁操勞,包括外出掙錢(賣雞蛋、買春卷什麼的)。

顧城寫詩的時候,謝燁必須呆在他近旁,而且不能發出任何聲響。所謂近旁就是必須在顧城抬頭就能看得到的地方。

可惜了啊!謝燁!她也算是才女,她能寫文寫詩,出過國,會英語,跟了顧城卻就成了他的私人保姆、司機和翻譯。但是,千金難買願意啊!謝燁甘之如飴,兩個人的小日子過得還不錯。

遠赴紐西蘭

1985年,顧城加入了中國作家協會,身份提高了,他的詩獲得了廣泛的認可。顧城成名了。那個時代的詩人是被人們追捧和愛戴的,身份地位好比當代的明星。

1988年,在國內聲名如日中天的顧城遠赴紐西蘭,講授中國古典文學。不久,顧城和謝燁夫婦加入紐西蘭國籍,在激流島過起了自給自足的隱居生活。

朦朧詩也許只適合當年的國內人,也許國外的日子沒有國內好過吧!天才顧城瘋子的一面漸漸顯露了。

紐西蘭的「田園生活」

也許是因為收入微薄,要補貼家用,也許是因為要享受田園生活。顧城在自家房子邊圈地養了幾百隻雞。

有一次,不知哪裡來的野狗咬死了顧城的兩隻雞,顧城便在雞舍周圍灑滿了釘子和老鼠藥。

再後來,由於雞舍吵鬧、氣味、觀瞻等問題,引起了社區其他居民的強烈不滿,投訴到政府。

顧城知道後非常氣憤,當著社區官員的面,拎起菜刀,衝進雞舍,當著社區官員面,當場把一隻又一隻雞抹了脖子。社區官員看不了這血腥場面,落荒而跑。

這件事情以後,顧城對妻子謝燁說:「全世界、全世界都在欺負我!」為了發洩,顧城還跑到山坡上肆意揮砍大樹。

這種人,我們現在有個時髦的詞叫「巨嬰」。指成年人的心智還處於嬰兒水平,不能換位思考,一切以自我為中心,一切非黑即白,這種人偏執分裂,非常有殺傷力。

為什麼不愛自己的孩子呢?

顧城的朦朧詩展現了一個童話般的世界,好像在擁抱全世界。可是,在現實生活中,也許顧城博愛到全世界,到偏偏不愛自己身邊的人。

早在移居紐西蘭之前,謝燁就有過一次身孕。但顧城沒有像其他丈夫那樣,對自己的骨肉充滿期待和好奇,而是向妻子抱怨了整整一星期,表示不想要這個孩子,這個孩子會把他逼瘋。謝燁沒辦法,只好獨自做了人流。

到了紐西蘭後,謝燁第二次懷孕。顧城故伎重演,再次要求打胎。然而,這一次,謝燁認為自己年過30,再不生育就晚了,便以各種各樣的藉口拖延打胎時間。最終還是將孩子生下來了,這是他們唯一的兒子桑木耳。

小木耳的出生讓顧城非常生氣,他罵妻子是個狡猾的騙子,兒子是他理想中童話城堡裡的一種毒菌。也許顧城的童話世界裡沒有第二個男子,也許顧城把兒子看成了自己婚姻的闖入者。

小木耳出生後,顧城經常感到莫名的煩躁,有時候還大發雷霆。甚至發展到生理級別的厭惡反應。

有一次,顧城突然將正在沙發上玩耍的小木耳一腳踢下去,然後,自己倒地,全身痙攣。

謝燁無法判定顧城是否故意裝病。為了安全起見,謝燁不得不將唯一的孩子寄養在當地土著毛利人那裡撫養。

看到這裡,我們應該可以總結出,顧城的人生態度就像他的詩一樣極具特徵。顧城是一個各種極端事物共生的矛盾體。他有時候像個天真的孩子,有時候像個瘋狂的暴君。他的世界是極端空想、極端幼稚的自由主義,他是病態的!

奇特的三人行

顧城不能容忍自己婚姻中有第二個男子,哪怕是自己的兒子也不行。但他卻允許自己的婚姻中有第二的女子。沒錯的!顧城有了外遇,一個叫英兒的中國女人。

到紐西蘭後,顧城就一直和他的曖昧對象英兒通信,還經常把二人的信讀給謝燁聽,後來,顧城提出讓英兒也來紐西蘭。謝燁竟也沒有反對,甚至用自己省吃儉用的錢給英兒買了機票,幫英兒處理了繁雜的出國手續。

英兒來到紐西蘭後,不但經常在山間苟合,還當著謝燁的面與顧城卿卿我我。

奇怪的是,謝燁選擇了容忍,也許她認為這是一個天才應有的權利,三個人相安無事地生活在一起了。

可以說從某種意義上而言,英兒的插足是謝燁自己的選擇。

對於顧城來說,三人行的日子是他最理想的童話王國。謝燁負責顧城的生活,英兒負責顧城的激情。有妻子,有情人,還關係融洽,這是多少男人夢寐以求的美夢啊!

情人拋棄了詩人

然而,顧城並不知道,在他自以為舒適的理想王國裡,兩個女人都不幸福,兩個女人都萌生了離開的心思。沒有女人能接受和另一個女人分享一個男人。

1992年,顧城夫婦接到了去德國講學的邀請。顧城原本想放棄,他說,除非英兒也一起去。但英兒終於沒能去成。

去德國之前,顧城要求英兒在家等他們回來。可惜的是,英兒很快與一個比她大20歲的洋人同居私奔了。

「一切都是假的,一切都是假的!」得知英兒離開真相後,顧城歇斯底裡地吼叫。好在,謝燁還在身邊,她輕抱著啜泣的顧城,如母親抱住受傷的孩子。

妻子也要棄他而去

1993年3月,顧城開始創作小說《英兒》。顧城口述,謝燁執筆,描寫顧城與英兒的相識相戀,甚至二人的性生活都由謝燁親筆寫下。

顧城還是不了解女人啊!謝燁執筆寫完《英兒》後,就心如死灰了,對這種男人的愛太沒價值和意義了。

就在這時,一個叫大魚的男人走進了謝燁的生活。謝燁向顧城坦白,自己愛上了大魚並要求離婚。

顧城這時候才慌了神,他提出願意接受木耳重新開始生活,但是,謝燁的心已死,鐵心要離婚。

1993年10月6日,謝燁從激流島家裡搬東西離家。此時的顧城已經同意離婚,做好了了斷的準備。可是,不知是出於什麼心理,這一天的謝燁竟然主動和顧城發生了「親密」關係。這次「親密」對謝燁來說可能是告別,但對顧城來說卻意味著希望,他以為還有複合的機會。

慘案發生

就這樣離婚搬家的事又拖了兩天。10月8日,悲劇發生了,在紐西蘭激流島,顧城因為離婚與妻子謝燁發生衝突,謝燁用斧頭劈砍了謝燁,謝燁受傷倒地,過程成謎。

顧城在崩潰之中倉促留下四封遺書,隨即在一顆枝繁葉茂的大樹下自縊身亡。數小時後,謝燁不治而死。

顧城是天才還是瘋子?

顧城夫婦悲慘死後,關於「顧城是天才還是瘋子?」的爭論一直盤踞在輿論的風口浪尖。大家各執其詞。

我認為顧城既是天才,也是瘋子。

其實,顧城作為詩人的生命力,在他決定移民紐西蘭起就已經死亡了。

在國內朦朧詩年代,顧城被捧上了天。他以為到紐西蘭後會有更高的地位,更自由的空間。不曾想卻跌落凡間,就此失去了特權和優越感。於是,他將自己包裹在套子裡,這個套子在他眼裡是童話世界,也是神往的烏託邦。在這個王國裡,他是國王,國民只有他的妻子和情人。妻子和情人相繼棄他而去,就好比全世界都棄他而去。他崩潰了!

而在整個事件裡,作為成人的謝燁是受害者,卻也應當承擔相應的責任,她的悲慘結局並不像母親謝文娥認為的那般「無辜」,而是有一定的必然性。

專心寫有參考價值的歷史,喜歡請關注。

相關焦點

  • 天才往往是瘋子,詩人顧城和諧三人行,為何最終先殺妻後自縊?
    謝燁的母親非常反對女兒和顧城交往,無奈謝燁沉迷於顧城的糖衣炮彈,又傾慕顧城的才華。即使顧城脾氣起來直接向謝燁母親頭上澆了碗面,也阻止不了謝燁想要為了愛情赴湯蹈火的心,兩人終究結婚。婚後,顧城仿佛與現在深諳PUA技巧的男士一樣,不允許謝燁繼續上學,而是全身心照顧他成為私人秘書。怕孩子分走妻子的愛,顧城將孩子寄養別出,只允許謝燁照顧自己一人。
  • 詩人顧城:才華橫溢卻深陷三人感情生活,最後殺妻自縊釀成悲劇
    顧城在《一代人》中這句詩,相信很多人都聽過,但是,這首詩的作者顧城卻是少為世人所認識,更不知道他竟是一個用斧頭殺妻然後自縊於大樹的"瘋子"。 1993年的冬天,以純淨美好、空靈優美風格詩歌為世人所熟悉的顧城,在崩潰倉促中用決絕的姿態將生命永遠地停留在紐西蘭激流島上,而他妻子謝燁的生命也被一併停駐在此。
  • 明目張胆出軌,砍死妻子後自縊,天才詩人顧城的多面人生
    「與妻謝燁衝突致其受傷倒地,顧城遂自縊,謝燁後不治。」小木耳至今還漂泊在外,不知道父母死亡真相,等他知道真相的那一天,他是否會寬恕自己的父親我們也尚未可知。這並不是說顧城不能被寬恕,而是不應該被外人來寬恕,我們只不過是這場悲劇的旁觀者,站在歷史的邊緣去冰冷的審視,又有什麼資格去談寬恕和原諒呢?當然,婚姻的支離破碎也不光是顧城一個人的過程,顧城最後越發瘋狂偏執,離不開身邊的人對他無限的縱容。
  • 顧城殺妻自縊的背後:為了避免結束,你避免了一切開始
    顧城在新詩、舊體詩和寓言故事詩上都有很高的造詣,其中「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成為中國新詩的經典名句。顧城17歲開始寫作, 1987年開始遊歷歐洲做文化交流,1988年隱居紐西蘭激流島,1993年10月8日在紐西蘭寓所殺妻後自縊身亡。
  • 顧城殺妻自縊後:其父依舊在寫詩,嶽母至今未走出失去女兒的痛苦
    而在主流媒體的報導裡,顧城殺妻的手段還極其殘忍:用斧頭砍死!可以說,1993年的顧城殺妻自殺案和1989年詩人海子臥軌事件的影響,幾乎可以劃等號。所不同的是,相比海子臥軌,顧城殺妻案在輿論上引發的風暴更加激烈。今天,顧城殺妻案事發27年後,人們對這一事件的關注度依舊未減。
  • 逼迫妻子流產、出軌、殺妻後自縊,顧城的悲劇人生到底是誰造成的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顧城《一代人》殺妻後自縊提起顧城的名字,很多人都已經聽說過,他是朦朧詩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被稱為「唯靈浪漫主義」詩人。但是提及顧城的時候,大家所記住的,並不是顧城較高的文學修養,而是顧城殺妻後自縊的事件。1993年10月8日,顧城用斧頭將妻子砍傷致死,隨後在一棵大樹下自縊身亡。
  • 詩人顧城殺妻後自縊,讓唯一兒子如何認祖歸宗?
    這個在上海長大的外語系姑娘,像村姑一樣養雞、賣雞蛋、賣春卷,還不時忍受丈夫的冷暴力顧城在寫作的時候,謝燁不能發出一點兒聲音,不然顧城就會大發雷霆,而且謝燁不能距離顧城太遠,一定要在顧城的視線範圍之內。被人們稱為"童話詩人"的顧城擁有一顆略帶憂傷的"童心",這長不大的性格還是那樣的自私,他不讓謝燁要孩子,唯一的兒子也是謝燁瞞著顧城生下的。
  • 天才詩人顧城:一夫二妻畸形婚姻,遭遇背叛後殺妻自縊,年僅37歲
    寫下這樣曠世名句的顧城,最終還是沒有找到屬於他的光明,赤裸裸的現實刺痛了他夢幻的渴望,於是他親手用斧頭毀了最愛的人,也毀了自己。1956年,顧城出生在北京的一個詩人家庭,父親就是著名的當代詩人顧工。他是創作上的天才,卻也是生活中的瘋子。如果顧工知道兒子的人生會以這樣殘忍的方式結束,不知道會不會後悔讓他走上詩人這條路。
  • 著名詩人顧城為什麼殺妻?顧城殺妻之謎?
    ,在激流島上,過著養雞的自給自足的生活,因為顧城骨子裡有詩人的清高,不願意用詩換錢,所以謝燁變成擔起養家餬口的重任,這位在上海長大的外語系女孩兒,用養雞賣雞蛋賣春卷的方式支撐起了這個小家庭,顧城在激流島的屋子邊,圈了一塊地養了幾百隻雞,但是因為這幾百隻雞發出的噪音和發出的氣味引起了島上其他居民的強烈不滿,於是社區官員幾次上門,代表全體居民要求顧城把這些雞處理掉,顧城自然不願意,最後還是法院下達了通知書
  • 天才詩人顧城:斧頭殺妻,三人同居,混亂生活中的殘暴與荒誕
    天才詩人的萌芽婚變出軌,斧頭殺妻顧城終究還是沒下死手,謝燁當時僅僅是大出血,然而,在激流島上人跡罕至,顧城殺妻的故事後來也有很多人解讀過,甚至被香港人改編成了《傾城別戀》這部電影搬上了大熒幕,人們對這段往事多是猜測,不過,有一點是可以確信的,顧城與謝燁之間發生了婚變,最終釀成了殘局。
  • 顧城殺妻13年後,兒子木耳未讀過父母詩句,不知他們死亡真相
    顧城作為中國朦朧派代表詩人,擁有出色的文採。「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他來尋找光明」這一句詩也成為了顧城的代表。而顧城卻在一九九三的秋天因為精神疾病瘋狂殺妻之後自殺,留下自己的孩子桑木耳卻不知道他們死亡的真相。
  • 26年前,詩人顧城殺妻後自殺,留下獨子木耳,現狀如何?
    謝燁就是這樣默默付出,可是顧城還是出軌了,他喜歡上了當時一個叫英兒女子,後來這個人去英國結婚了。就是這樣的侮辱,謝燁都忍了。後來他們一家三口去到了紐西蘭,為了適應新生活,謝燁和顧城都學習了英語,謝燁本來希望開啟一段新的生活,可是顧城對他的控制卻越來越多。
  • 26年前,詩人顧城殺妻後自殺,留下獨子木耳,現狀如何?
    謝燁就是這樣默默付出,可是顧城還是出軌了,他喜歡上了當時一個叫英兒女子,後來這個人去英國結婚了。就是這樣的侮辱,謝燁都忍了。後來他們一家三口去到了紐西蘭,為了適應新生活,謝燁和顧城都學習了英語,謝燁本來希望開啟一段新的生活,可是顧城對他的控制卻越來越多。
  • 天才詩人顧城:以死相逼求婚,婚後與妻子情人同住,最終揮斧殺妻
    顧城也成功引起了謝燁的注意,在此之後,她輾轉找到了謝燁的家中,這也開啟了他們長達幾十年的愛恨糾葛。其實兩人在相處時,謝燁就覺得顧城怪怪的,不僅如此,謝燁的父親也對顧城的印象大打折扣,認為不應該找一個性格有缺陷的人。但現實的愛情,總是在世俗之後顯得彌足珍貴。謝燁衝破一切阻礙,義無反顧地愛上了這個眾人口中的「瘋子」。
  • 「巨嬰」顧城:把自私當作深愛,因離婚殺妻自縊,造成婚姻悲劇
    ,但是到了12歲以後的時候,跟著自己的父親到農場裡面進行了改造,在田野裡面,給了顧城新的生活體驗,給了顧城很大的創作靈感。:把自私當做深愛,因離婚殺妻自縊,造成婚姻悲劇顧城與謝燁兩個人相識是1979年的一輛從上海開往北京的火車上,兩個人一路上暢所欲言,等到快下火車的時候,顧城給謝燁塞了一個字條,寫下了自己的地址。
  • 到底是什麼心理讓詩人顧城殺妻自盡?
    這是顧城的經典名句。很多人非常喜愛這句詩。這句詩有很深的意境。黑夜暗喻現實的殘酷,黑色的眼睛,是亞洲人的特徵,而每個人內心深處的陰暗處都需要光明!從這句詩也看出顧城經歷了許多不如意生活的磨練,而事實也證明,最終他殺了自己的妻子並自盡!為什麼?
  • 1993年,詩人顧城用斧頭殺妻後自縊,想活成童話的他終活成了"瘋子"
    顧城的童年沒有母親,父親又無暇照顧他。性格逐漸封閉的顧城,自己的心靈只能在書本中得以慰藉。除了偶爾和姐姐顧鄉談話,更多的時間顧城還是喜歡把自己關在屋子裡。詩中的情誼當做顧城的深情。當明白摯愛的人去意已決,顧城想要歇斯底裡的一搏,他看到了不遠處放著的斧頭,放任自己成為了一個「瘋子」。
  • 三個人的激流島:誘發顧城殺妻又自殺的北京女孩兒,後來去哪了?
    四平八穩的人,黃昏時分,到了最後還是恍然大悟。由顧城到劉湛秋,戀人李英從一場愛情奔波到另一場愛情。但是最終,她還是獨自流亡在激流島上,這位北京女孩沒有找到屬於自己的幸福,反而是失去了自己的人格,魂斷了激流島。「黑夜給了我一雙黑眼睛,我卻用它去尋找光明」,這是顧城在中國朦朧詩派中的重要代表人物。
  • 顧城殺妻13年後,兒子木耳不知父母死亡真相,從沒讀過父親詩句
    對於這個僅存於世的孩子來講,他除了知道父親是詩人外,其他的一切,他都一無所知,顧工表示,如果將來有一天時機成熟,他會告訴他真相,如果他願意,希望他回中國生活。每當人們提到詩人顧城時,有許多人嘆息,英年早逝的才子,不免抱有同情和憐憫在內。
  • 顧城殺妻13年後,兒子木耳未讀過父母詩句,不知他們死亡真相
    在春天,你把手帕輕揮,是讓我遠去還是馬上返回?——顧城讀現代詩,總要圍繞著海子、冰心和徐志摩等人,讀他們情感的百轉千回,讀他們生活的難熬糾結,也讀他們的人生暢想,日常深思。每一位詩人都歌頌著自己心目中的大同世界,嘶喊著擦肩而過、緣分不夠的不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