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到底是什麼心理讓詩人顧城殺妻自盡?
這是顧城的經典名句。很多人非常喜愛這句詩。這句詩有很深的意境。黑夜暗喻現實的殘酷,黑色的眼睛,是亞洲人的特徵,而每個人內心深處的陰暗處都需要光明!從這句詩也看出顧城經歷了許多不如意生活的磨練,而事實也證明,最終他殺了自己的妻子並自盡!為什麼?
-
純真面孔的詩人顧城,出軌小三還三人同居,最後殺妻上吊
這句眾人耳熟能詳的詩句出自顧城,一個自稱「長不大的孩子」的浪漫詩人,與舒婷、北島、海子齊名,所有生活中常見的意向到了他筆下便仿佛生出花來,充滿了美感。「我要在大地上畫滿窗子,讓所有熟悉黑暗的眼睛都習慣光明。」顧城在大眾眼中的印象,就是一個常年喜歡戴帽子,心裡充滿純真的大孩子。他人畜無害的面孔和細膩的筆觸,讓誰也想不到他會做出「出軌」「殺妻」這種事。
-
顧城:像孩子一般的朦朧詩人,居然暴力殺妻,太震驚了
(萬象歷史特約作者:凌空子)顧城:像孩子一般的朦朧詩人,居然暴力殺妻,太震驚了!這起案件震驚全國,因為這個男人就是「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的著名詩人——顧城。在當時的環境下,無法直抒胸臆,於是詩人們用模糊朦朧、詩境多義的方式來掩飾情思,稱為朦朧詩。顧城大受啟發。1979年,顧城發表了只有兩句話的短詩《一代人》,「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如同一聲春雷,震動了剛剛文革結束後的整個詩壇。顧城成為了朦朧詩派的開山鼻祖和典型代表。
-
英兒:天才詩人顧城「激流島殺妻自殺」事件的罪魁禍首?
」——顧城《遠和近》相信只有少數人不知道顧城這個詩人。他是朦朧詩派的代表人物,寫過很多流傳至今的作品,後世對他的評價很高。然而,我們今天不講顧城,講一個和他關係非常密切的人——李英。在這次詩會上,李英同時遇見了後來與她糾纏一生的兩個男人,一個是顧城,一個是劉湛秋。1986年的顧城,已經是一個在詩壇被承認的詩人。英兒非常地崇拜他,說見到他「像進殿堂朝聖一樣,她的精神世界被他的光環所籠罩」。多年前讀這句話,真的以為顧城是英兒的精神引領者。後來才明白,這只是一個年輕女孩的少女情懷。
-
天才詩人顧城:斧頭殺妻,三人同居,混亂生活中的殘暴與荒誕
不得不說,詩人的感染力是十分強大的,不過,在「唯靈浪漫主義」詩人顧城的這句詩句中,卻也隱約流露出了只屬於他的一種無奈,現實的他,經歷了一場婚變,最終鑄下大錯。顧城於1956年出生於北京的一個詩人之家,他的父親叫做顧工,也曾寫下了《紅軍的後代》、《喜馬拉雅山下》這些膾炙人口的作品。
-
著名詩人顧城為什麼殺妻?顧城殺妻之謎?
從某種意義來說,顧城的一句詩其實就概括了他的一生。「我是一個孩,一個被幻想媽媽寵壞的孩子,一個被幻想媽媽寵壞的孩子,我任性。選自《我是一個任性的孩子》顧城所作。所以,他不僅收穫了大批的粉絲,還收穫了童話詩人這樣的美譽。
-
顧城是天才還是瘋子?還原顧城殺妻自縊的真相
這是顧城的短詩,此兩句便是全詩。至今依舊被認為是無法超越的短詩絕唱。朦朧詩的由來改革開放之後,現代詩如同一聲號角,吹響時代樂章,並成為當年無數年輕人的精神食糧。現代詩之所以獲得「朦朧詩」的稱號,跟顧城有直接的關係。當年,一篇文章評論顧城的詩說:「太朦朧,看不懂」。
-
詩人顧城:才華橫溢卻深陷三人感情生活,最後殺妻自縊釀成悲劇
顧城在《一代人》中這句詩,相信很多人都聽過,但是,這首詩的作者顧城卻是少為世人所認識,更不知道他竟是一個用斧頭殺妻然後自縊於大樹的"瘋子"。 1993年的冬天,以純淨美好、空靈優美風格詩歌為世人所熟悉的顧城,在崩潰倉促中用決絕的姿態將生命永遠地停留在紐西蘭激流島上,而他妻子謝燁的生命也被一併停駐在此。
-
詩人顧城26年前殺妻後自殺,他唯一的兒子木耳現狀如何?
顧城1956年9月24日出生於北京的一個詩人家庭,這為他後來的詩歌創作奠定了基礎,成就了他與詩歌相伴、相融的一生。他從1968年開始寫詩,那時他12歲,正是文化大革命爆發之前。1974年開始發表作品,在多家報刊發表詩歌。
-
詩人顧城殺妻後自縊,讓唯一兒子如何認祖歸宗?
顧城(1956年9月24日—1993年10月8日),男,原籍上海,1956年生於北京一個詩人之家,中國朦朧詩派的重要代表,被稱為當代的「唯靈浪漫主義」詩人。顧城在新詩、舊體詩和寓言故事詩上都有很高的造詣,其《一代人》中的一句「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成為中國新詩的經典名句。
-
26年前,詩人顧城殺妻後自殺,留下獨子木耳,現狀如何?
中國朦朧派詩人的代表顧城,在最受歡迎的時候選擇隱退,一家三口生活在紐西蘭的一個孤島上。可是當他的妻子愛上別人以後,顧城受不了這個打擊,在殺死他妻子以後選擇自殺,只留下一個五歲的孩子。那麼他的獨子木耳過得怎麼樣?他有知道自己父親的故事嗎?
-
26年前,詩人顧城殺妻後自殺,留下獨子木耳,現狀如何?
中國朦朧派詩人的代表顧城,在最受歡迎的時候選擇隱退,一家三口生活在紐西蘭的一個孤島上。可是當他的妻子愛上別人以後,顧城受不了這個打擊,在殺死他妻子以後選擇自殺,只留下一個五歲的孩子。那麼他的獨子木耳過的怎麼樣?他有知道自己父親的故事嗎?朦朧詩的代表顧城顧城出生在1956年的北京,他的父親是大詩人顧工,所以從小他就受到很好的教育。
-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追憶天才詩人——顧城
顧城,一個出生在1956年9月24日,北京,一個詩人之家的詩壇天才,是中國朦朧詩派的重要代表,也是當代「唯靈浪漫主義」的詩人。他留下太多經典,以致於,滄桑變化,實時流蘇,他從未缺席。顧城說:我喜古詩,不因文學史,不因人們的仰望,而在它的美麗,文字清簡明潤,如玉如天,在於它顯示出的中國哲思,那一無言就在眼前,若張九齡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詩如禪,如頓悟——驟然風動雲散,黑暗退隱,你看見萬物萬象,明媚自如。
-
詩人的悲哀:《顧城的詩顧城的畫》
僅留意一下詩人的死法,也會讓我們嘆為觀止——普希金,因決鬥而死;拜倫,死於希臘的戰場上;屈原,投江自盡;陶淵明,餓死;謝靈運,梟首;王勃,旅途中溺死;杜甫,很可能是吃牛肉噎死;李煜,死的不明不白;柳永,可以歸納為窮死;海子,山海關外臥軌。有人統計從1987年至今,中國現代詩人中非正常死亡的有21人之多,而本書的作者顧城就是其中之一。
-
27年前顧城殺妻後自殺,只留下年僅5歲的兒子,如今過得如何?
有些人長著天使的面龐,卻擁有著著一顆黑暗的心。我們不能通過表象去看待事物的本質。曾經就有這樣一個以溫柔著稱的詩人,名為顧城。作為理想派的詩人,顧城有自己的理想。然而,他卻沒有一點自立的能力。滿心都是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懷揣著這樣的夢想。他將生活的重擔,全部丟給妻子去承擔。
-
顧城最經典的十首小詩(顧城逝世25周年忌日)
,(1956—1993),朦朧詩派的重要代表詩人,被稱為當代的"唯靈浪漫主義"詩人。顧城在新詩、舊體詩和寓言故事詩上都有很高的造詣,其《一代人》中的一句"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成為中國新詩的經典名句。1987年開始遊歷歐洲做文化交流,1988年便隱居紐西蘭激流島,過自給自足的生活,1993年10月8日在其紐西蘭寓所殺妻後自縊身亡。
-
詩人顧城在紐西蘭實現三人愛情,情人妻子相繼離開他憤而殺妻!
1956年生於北京,他的父親是一位詩人,受到父親的教育和薰陶,顧城也喜歡詩歌。「童話詩人」,他的詩充滿了童真童趣,不幸的是,他仿佛未曾長大,始終像一個任性的孩子。顧城被謝燁深深吸引,他後來寫詩回憶:「我覺得你亮得耀眼,使我的目光無法停留。」在下火車前,顧城把寫著自己地址的紙條塞給謝燁,謝燁是個文學愛好者,通過交談得知她對面坐的竟然是著名詩人顧城。火車站分別後,謝燁的芳心暗許,出於對偶像的崇拜和情竇初開,她拿著顧城給她的地址,找到了顧城。
-
因為寂寞:詩人顧城殺妻自縊背後的啟示
對新詩感興趣的朋友,聽到「顧城」這個名字應該都不會陌生,雖然今天顧城已經很少被提起。1980年開始,中國文壇出現了一個新的詩歌流派——朦朧詩派。顧城就是那個年代朦朧詩派的代表人物,被稱為唯靈浪漫主義詩人。因他的詩歌以童真稚趣見稱,因而又被稱為「童話詩人」。
-
長篙詩話:懷念顧城,「十月的顧城,你並不是朦朧詩人。」
長篙詩話:懷念顧城,十月的顧城,你並不是朦朧詩人。 說到顧城的詩,我們最熟悉的就是這句:「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他尋找光明。」 顧城一生清貧,骨子裡卻充滿了堅定,我們可以從這首詩中的描繪看到這種特寫的鏡頭。通常眼睛是心靈的鏡子,打動起來不僅僅是注視,最動神、動情的。其實,黑暗與光明容易形成鮮明的對照,並伴有強烈的視覺衝擊。細膩、寫實,瞳孔內我們看到有亮點,這一絲亮點在黑瞳孔中顯得格外的生機,既神秘又渴求。
-
為什麼不能以「孩子氣」或「詩人脾性」為顧城殺妻開脫?| 顧城謝燁...
有人說,顧城是用一把斧子砍傷了謝燁,也有人說,據在場人顧鄉與警察證明,現場的那把斧子上沒有血跡,但不論真相的細節如何,顧城打傷謝燁,直接造成她的死亡,已是不爭的事實。人類固執地想把藝術供奉在遠離黑暗的聖潔殿堂,卻一次次錯愕於藝術與暴力的同謀,納粹美學就是這樣一個極端。把顧城比作納粹固然不恰當,但他不分虛實、不知邊界地拿自己的童話詩觀要求伴侶與孩子的現實生活,確是激流島上小天地的暴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