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妻詩人」顧城明麗又黑暗的詩

2020-08-26 小禾小讀

有人說,顧城殺妻悲劇的深層原因是他的極端個人主義。「作為一個人來說,顧城的人生態度像他的詩歌一樣極具特徵,簡單歸納就是:極端自私的自我中心,極端愚昧的大男子主義,極端空想的自由主義,極端幼稚的幻想世界。顧城就是一個各種極端事物共生的矛盾體,有時候像個天真的孩子,有時候像個瘋狂的暴君。」


網絡圖,侵刪


誠然,顧城是一個任性的人,對自己,他任性地愛著;對別人,卻任性地殘忍。他知道自己的是任性的,但他把自己的任性想像得美好又無害。現在想來,他寫下的那首《我是一個任性的孩子》已經把他自己袒露了。


在詩裡,他寫道:


也許

我是被媽媽寵壞的孩子

我任性


我希望

每一個時刻

都像彩色蠟筆那樣美麗


我希望

能在心愛的白紙上畫畫

畫出笨拙的自由

畫下一隻永遠不會

流淚的眼睛

一片天空

一片屬於天空的羽毛和樹葉

一個淡綠的夜晚和蘋果


我想畫下早晨

畫下露水

所能看見的微笑


畫下所有最年輕的

沒有痛苦的愛情


她沒有見過陰雲

她的眼睛是晴空的顏色

她永遠看著我

永遠,看著

絕不會忽然掉過頭去


我想畫下遙遠的風景

畫下清晰的地平線和水波

畫下許許多多快樂的小河

畫下丘陵——

長滿淡淡的茸毛

我讓他們挨的很近

讓它們相愛

讓每一個默許

每一陣靜靜的春天的激動

都成為一朵小花的生日


我還想畫下未來

我沒見過她,也不可能

但知道她很美


我畫下她秋天的風衣

畫下那些燃燒的燭火和楓葉

畫下許多因為愛她

而熄滅的心

畫下婚禮

畫下一個個早上醒來的節日——

上面貼著玻璃糖紙

和北方童話的插圖


我是一個任性的孩子

我想塗去一切不幸

我想在大地上

畫滿窗子

讓所有習慣黑暗的眼睛

都習慣光明


我想畫下風

畫下一架比一架更高大的山嶺

畫下東方民族的渴望

畫下大海——

無邊無際愉快的聲音


最後,在紙角上

我還想畫下自己

畫下一隻樹熊

他坐在維多利亞深色的叢林裡

坐在安安靜靜的樹枝上

發愣


他沒有家

沒有一顆留在遠處的心

他只有,許許多多

漿果一樣的夢

和很大很大的眼睛


我在希望

在想

但不知為什麼

我沒有領到蠟筆

沒有得到一個彩色的時刻


我只有我

我的手指和創痛

只有撕碎那一張張

心愛的白紙

讓它們去尋找蝴蝶

讓它們從今天消失


我是一個孩子

一個被幻想媽媽寵壞的孩子

我任性


網絡圖,侵刪


這樣一首詩,給了你什麼樣的感覺?


我只覺得,美好的願望和幻想下,有藏不住的、強烈的自我、控制欲和破壞性。


「她永遠看著我

永遠,看著

絕不會忽然掉過頭去」


由此可見顧城希望他在乎的人永遠以他為中心。


「我讓他們挨的很近

讓它們相愛·····」


是否要挨得近,是否要相愛,是雙方心甘情願的事,但顧城卻反覆用了一個「讓」字。在這首詩裡,「讓」出現的頻率非常高,一切的組合都是顧城「讓」出來的,這是他的控制欲。


「只有撕碎那一張張

心愛的白紙

讓它們去尋找蝴蝶

讓它們從今天消失」


顧城想畫下所有他想要的東西,組合出他所想要的世界的模樣,但他沒有那支筆,於是他撕碎心愛的白紙,讓它們消失,這是他的破壞性,頗有「得不到就毀滅」的意思。



這樣的顧城可憐、可悲又可恨。


所謂成佛入魔只在一念之間。佛,是福於人(「弗」古同「福」),是懂得愛人;魔,是被麻木無情操作的鬼,是被煩亂的情緒驅使的鬼。顧城在心裡向著佛,卻在行動上偏愛魔。

相關焦點

  • 到底是什麼心理讓詩人顧城殺妻自盡?
    這是顧城的經典名句。很多人非常喜愛這句詩。這句詩有很深的意境。黑夜暗喻現實的殘酷,黑色的眼睛,是亞洲人的特徵,而每個人內心深處的陰暗處都需要光明!從這句詩也看出顧城經歷了許多不如意生活的磨練,而事實也證明,最終他殺了自己的妻子並自盡!為什麼?
  • 純真面孔的詩人顧城,出軌小三還三人同居,最後殺妻上吊
    這句眾人耳熟能詳的詩句出自顧城,一個自稱「長不大的孩子」的浪漫詩人,與舒婷、北島、海子齊名,所有生活中常見的意向到了他筆下便仿佛生出花來,充滿了美感。「我要在大地上畫滿窗子,讓所有熟悉黑暗的眼睛都習慣光明。」顧城在大眾眼中的印象,就是一個常年喜歡戴帽子,心裡充滿純真的大孩子。他人畜無害的面孔和細膩的筆觸,讓誰也想不到他會做出「出軌」「殺妻」這種事。
  • 顧城:像孩子一般的朦朧詩人,居然暴力殺妻,太震驚了
    (萬象歷史特約作者:凌空子)顧城:像孩子一般的朦朧詩人,居然暴力殺妻,太震驚了!這起案件震驚全國,因為這個男人就是「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的著名詩人——顧城。在當時的環境下,無法直抒胸臆,於是詩人們用模糊朦朧、詩境多義的方式來掩飾情思,稱為朦朧詩。顧城大受啟發。1979年,顧城發表了只有兩句話的短詩《一代人》,「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如同一聲春雷,震動了剛剛文革結束後的整個詩壇。顧城成為了朦朧詩派的開山鼻祖和典型代表。
  • 英兒:天才詩人顧城「激流島殺妻自殺」事件的罪魁禍首?
    」——顧城《遠和近》相信只有少數人不知道顧城這個詩人。他是朦朧詩派的代表人物,寫過很多流傳至今的作品,後世對他的評價很高。然而,我們今天不講顧城,講一個和他關係非常密切的人——李英。在這次詩會上,李英同時遇見了後來與她糾纏一生的兩個男人,一個是顧城,一個是劉湛秋。1986年的顧城,已經是一個在詩壇被承認的詩人。英兒非常地崇拜他,說見到他「像進殿堂朝聖一樣,她的精神世界被他的光環所籠罩」。多年前讀這句話,真的以為顧城是英兒的精神引領者。後來才明白,這只是一個年輕女孩的少女情懷。
  • 天才詩人顧城:斧頭殺妻,三人同居,混亂生活中的殘暴與荒誕
    不得不說,詩人的感染力是十分強大的,不過,在「唯靈浪漫主義」詩人顧城的這句詩句中,卻也隱約流露出了只屬於他的一種無奈,現實的他,經歷了一場婚變,最終鑄下大錯。顧城於1956年出生於北京的一個詩人之家,他的父親叫做顧工,也曾寫下了《紅軍的後代》、《喜馬拉雅山下》這些膾炙人口的作品。
  • 著名詩人顧城為什麼殺妻?顧城殺妻之謎?
    從某種意義來說,顧城的一句詩其實就概括了他的一生。「我是一個孩,一個被幻想媽媽寵壞的孩子,一個被幻想媽媽寵壞的孩子,我任性。選自《我是一個任性的孩子》顧城所作。所以,他不僅收穫了大批的粉絲,還收穫了童話詩人這樣的美譽。
  • 顧城是天才還是瘋子?還原顧城殺妻自縊的真相
    這是顧城的短詩,此兩句便是全詩。至今依舊被認為是無法超越的短詩絕唱。朦朧詩的由來改革開放之後,現代詩如同一聲號角,吹響時代樂章,並成為當年無數年輕人的精神食糧。現代詩之所以獲得「朦朧詩」的稱號,跟顧城有直接的關係。當年,一篇文章評論顧城的詩說:「太朦朧,看不懂」。
  • 詩人顧城:才華橫溢卻深陷三人感情生活,最後殺妻自縊釀成悲劇
    顧城在《一代人》中這句詩,相信很多人都聽過,但是,這首詩的作者顧城卻是少為世人所認識,更不知道他竟是一個用斧頭殺妻然後自縊於大樹的"瘋子"。 1993年的冬天,以純淨美好、空靈優美風格詩歌為世人所熟悉的顧城,在崩潰倉促中用決絕的姿態將生命永遠地停留在紐西蘭激流島上,而他妻子謝燁的生命也被一併停駐在此。
  • 詩人顧城26年前殺妻後自殺,他唯一的兒子木耳現狀如何?
    顧城1956年9月24日出生於北京的一個詩人家庭,這為他後來的詩歌創作奠定了基礎,成就了他與詩歌相伴、相融的一生。他從1968年開始寫詩,那時他12歲,正是文化大革命爆發之前。1974年開始發表作品,在多家報刊發表詩歌。
  • 詩人顧城殺妻後自縊,讓唯一兒子如何認祖歸宗?
    顧城(1956年9月24日—1993年10月8日),男,原籍上海,1956年生於北京一個詩人之家,中國朦朧詩派的重要代表,被稱為當代的「唯靈浪漫主義」詩人。顧城在新詩、舊體詩和寓言故事詩上都有很高的造詣,其《一代人》中的一句「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成為中國新詩的經典名句。
  • 26年前,詩人顧城殺妻後自殺,留下獨子木耳,現狀如何?
    中國朦朧派詩人的代表顧城,在最受歡迎的時候選擇隱退,一家三口生活在紐西蘭的一個孤島上。可是當他的妻子愛上別人以後,顧城受不了這個打擊,在殺死他妻子以後選擇自殺,只留下一個五歲的孩子。那麼他的獨子木耳過得怎麼樣?他有知道自己父親的故事嗎?
  • 26年前,詩人顧城殺妻後自殺,留下獨子木耳,現狀如何?
    中國朦朧派詩人的代表顧城,在最受歡迎的時候選擇隱退,一家三口生活在紐西蘭的一個孤島上。可是當他的妻子愛上別人以後,顧城受不了這個打擊,在殺死他妻子以後選擇自殺,只留下一個五歲的孩子。那麼他的獨子木耳過的怎麼樣?他有知道自己父親的故事嗎?朦朧詩的代表顧城顧城出生在1956年的北京,他的父親是大詩人顧工,所以從小他就受到很好的教育。
  •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追憶天才詩人——顧城
    顧城,一個出生在1956年9月24日,北京,一個詩人之家的詩壇天才,是中國朦朧詩派的重要代表,也是當代「唯靈浪漫主義」的詩人。他留下太多經典,以致於,滄桑變化,實時流蘇,他從未缺席。顧城說:我喜古詩,不因文學史,不因人們的仰望,而在它的美麗,文字清簡明潤,如玉如天,在於它顯示出的中國哲思,那一無言就在眼前,若張九齡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詩如禪,如頓悟——驟然風動雲散,黑暗退隱,你看見萬物萬象,明媚自如。
  • 詩人的悲哀:《顧城的詩顧城的畫》
    僅留意一下詩人的死法,也會讓我們嘆為觀止——普希金,因決鬥而死;拜倫,死於希臘的戰場上;屈原,投江自盡;陶淵明,餓死;謝靈運,梟首;王勃,旅途中溺死;杜甫,很可能是吃牛肉噎死;李煜,死的不明不白;柳永,可以歸納為窮死;海子,山海關外臥軌。有人統計從1987年至今,中國現代詩人中非正常死亡的有21人之多,而本書的作者顧城就是其中之一。
  • 27年前顧城殺妻後自殺,只留下年僅5歲的兒子,如今過得如何?
    有些人長著天使的面龐,卻擁有著著一顆黑暗的心。我們不能通過表象去看待事物的本質。曾經就有這樣一個以溫柔著稱的詩人,名為顧城。作為理想派的詩人,顧城有自己的理想。然而,他卻沒有一點自立的能力。滿心都是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懷揣著這樣的夢想。他將生活的重擔,全部丟給妻子去承擔。
  • 顧城最經典的十首小詩(顧城逝世25周年忌日)
    ,(1956—1993),朦朧詩派的重要代表詩人,被稱為當代的"唯靈浪漫主義"詩人。顧城在新詩、舊體詩和寓言故事詩上都有很高的造詣,其《一代人》中的一句"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成為中國新詩的經典名句。1987年開始遊歷歐洲做文化交流,1988年便隱居紐西蘭激流島,過自給自足的生活,1993年10月8日在其紐西蘭寓所殺妻後自縊身亡。
  • 詩人顧城在紐西蘭實現三人愛情,情人妻子相繼離開他憤而殺妻!
    1956年生於北京,他的父親是一位詩人,受到父親的教育和薰陶,顧城也喜歡詩歌。「童話詩人」,他的詩充滿了童真童趣,不幸的是,他仿佛未曾長大,始終像一個任性的孩子。顧城被謝燁深深吸引,他後來寫詩回憶:「我覺得你亮得耀眼,使我的目光無法停留。」在下火車前,顧城把寫著自己地址的紙條塞給謝燁,謝燁是個文學愛好者,通過交談得知她對面坐的竟然是著名詩人顧城。火車站分別後,謝燁的芳心暗許,出於對偶像的崇拜和情竇初開,她拿著顧城給她的地址,找到了顧城。
  • 因為寂寞:詩人顧城殺妻自縊背後的啟示
    對新詩感興趣的朋友,聽到「顧城」這個名字應該都不會陌生,雖然今天顧城已經很少被提起。1980年開始,中國文壇出現了一個新的詩歌流派——朦朧詩派。顧城就是那個年代朦朧詩派的代表人物,被稱為唯靈浪漫主義詩人。因他的詩歌以童真稚趣見稱,因而又被稱為「童話詩人」。
  • 長篙詩話:懷念顧城,「十月的顧城,你並不是朦朧詩人。」
    長篙詩話:懷念顧城,十月的顧城,你並不是朦朧詩人。 說到顧城的詩,我們最熟悉的就是這句:「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他尋找光明。」  顧城一生清貧,骨子裡卻充滿了堅定,我們可以從這首詩中的描繪看到這種特寫的鏡頭。通常眼睛是心靈的鏡子,打動起來不僅僅是注視,最動神、動情的。其實,黑暗與光明容易形成鮮明的對照,並伴有強烈的視覺衝擊。細膩、寫實,瞳孔內我們看到有亮點,這一絲亮點在黑瞳孔中顯得格外的生機,既神秘又渴求。
  • 為什麼不能以「孩子氣」或「詩人脾性」為顧城殺妻開脫?| 顧城謝燁...
    有人說,顧城是用一把斧子砍傷了謝燁,也有人說,據在場人顧鄉與警察證明,現場的那把斧子上沒有血跡,但不論真相的細節如何,顧城打傷謝燁,直接造成她的死亡,已是不爭的事實。人類固執地想把藝術供奉在遠離黑暗的聖潔殿堂,卻一次次錯愕於藝術與暴力的同謀,納粹美學就是這樣一個極端。把顧城比作納粹固然不恰當,但他不分虛實、不知邊界地拿自己的童話詩觀要求伴侶與孩子的現實生活,確是激流島上小天地的暴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