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寂寞:詩人顧城殺妻自縊背後的啟示

2020-09-03 貓爺歷史觀

1993年10月8日,南半球的春天才剛開始。但是在這個春光明媚的日子,紐西蘭北部一個只有兩千人的小島上卻發生了一起命案。死者是一名中國女性,名字叫謝燁,而兇手則是她的丈夫——顧城

對新詩感興趣的朋友,聽到「顧城」這個名字應該都不會陌生,雖然今天顧城已經很少被提起。1980年開始,中國文壇出現了一個新的詩歌流派——朦朧詩派。顧城就是那個年代朦朧詩派的代表人物,被稱為唯靈浪漫主義詩人。因他的詩歌以童真稚趣見稱,因而又被稱為「童話詩人」。

顧城原籍上海,1956年生於首都北京。因為文革期間父親顧工被下放到了山東的某農場,所以顧城的少年時期是在山東度過的。無論今天文壇對顧城的作品持什麼態度,不可否認的是,顧城是一名出色的詩人。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兩行十八個字,卻成了中國新詩的拔萃之作,某種角度來看一點都不輸於唐詩宋詞。這首標題為《一代人》的小詩,是顧城於1979年在北京寫就的。寫這首詩的時候,顧城應該剛剛回到北京,而正是這次返回北京的列車上,顧城結識了妻子謝燁。

火車上偶然相識,此後顧城和謝燁相戀了四年,於1983年成婚。1987年謝燁陪同顧城離開祖國,開始了旅歐生活。1988年顧城隱居到了紐西蘭北部的一個名為激流的小島上,但沒成想的是,五年後他卻用斧頭剝奪了妻子美麗的生命而後自己吊死在了一棵大樹下。顧城之舉的確讓世人目瞪口呆。

據所有回憶顧城夫婦的文字稱,謝燁不僅有詩情,而且善良美麗、豁達寬容、能吃苦耐勞。說句良心話,這樣的女人時下真的很難覓。那麼是什麼讓顧城做出了那樣「驚世駭俗」的舉動呢,個人淺見因為寂寞。

英國哲學家伯特蘭·羅素說,一切偉大的著作都有令人厭煩的章節,一切偉人的生活都有無聊乏味的時刻。顧城雖然文學造詣很高,但不能例外的是,他也有他的無聊與乏味。而正是這些無聊與乏味在歲月的積累中讓他越來越寂寞,而正是這種寂寞讓顧城最後不能自已的做出了瘋狂的舉動。

那麼顧城的寂寞又源於何處呢?這些可以從諸多回憶顧城的文字中看出一些端倪,顧城的寂寞源於他的內心,源於他獨一無二的靈魂。顧城和謝燁曾生有一個兒子,小名叫木耳。生在一個詩人的家庭,但木耳的人生卻是不幸的。因為顧城壓根兒就不喜歡這個兒子,認為木耳是他人生路上的絆腳石,是他詩歌亡國的病毒。

其實謝燁在去紐西蘭之前就曾經懷過一次孕,因為顧城的阻撓,最後謝燁不得不一個人去醫院做了人流。到了紐西蘭後謝燁再次懷孕,顧城還想故技重施,但這次謝燁沒有如他的願最終生下了木耳。但是生下木耳顧城更加討厭這個孩子,有時甚至對這個小生命暴力相向,直接將小木耳從沙發上踢下來。

謝燁沒辦法,最後只能選擇了一個折中的辦法,將小木耳交給了紐西蘭土著毛利人收養。像這樣的事情不知道顧城的生活中有過多少,由此可見我們的大詩人個人主義了些。兒子的事對顧城是一種打擊,這種打擊無疑加重了他內心的寂寞感。但另外一件事才是顧城寂寞爆表的導火索,是他瘋狂舉動的引子。

根據顧城的遺著《英兒》一書的內容,人們猜測顧城最後的瘋狂是因為一個追逐利益的女人傷害了他,最終導致了他的崩潰。這個女人在顧城的書中被稱為「英兒」,真名叫李英,筆名麥琪。在顧城去紐西蘭前,李英就跟顧城認識了。那個時候顧城三十來歲,李英正是妖嬈綻放的年紀。

關於顧城和李英的是與非,本文就不作過多的贅述和議論了。如今李英女士已經去了天國,一切恩怨都已經結束。不過個人淺見,傷害顧城的豈止一個女人,而是他的內心。一個詩人,一個真正的詩人應該是耐得住寂寞的。但顧城的人生最後卻毀在了自己的寂寞中,這不得不讓人深思。

其實細讀顧城的作品你會發現,他是一個極端自由主義、極端個人主義和極端空想主義等多種極端思想的綜合矛盾體。一個人生活在人世間,很難讓所有的事都按照自己的意願去辦。當自己的意願無法得到滿足時,那麼寂寞這種東西就來了。一個人無法忍受內心的寂寞時,問題便接踵而至,最後就會出現顧城那樣的悲劇。

關於顧城最後的瘋狂舉動,時至今日已經過去了二十多年,早已被時代的灰塵覆蓋。而時下我們教育孩子,只知道讓他們快樂的成長,帶他們去遊樂看電影。但殊不知教會他們忍耐寂寞,忍耐單調的生活更重要。因為被動給予的快樂終將讓人疲憊,而唯有通過自己的努力創造的美好才叫美好。

相關焦點

  • 顧城是天才還是瘋子?還原顧城殺妻自縊的真相
    殺妻自縊作為朦朧詩的引領者,顧城確實為中國文壇注入了一股新鮮的血液,但是,1993年,年僅37歲的詩人顧城竟然舉斧劈死了結髮妻子謝燁後上吊自殺。顧城殺妻自殺案在社會上掀起軒然大波,無數人瞠目結舌、扼腕嘆息:詩人顧城到底是天才,還是瘋子?
  • 詩人顧城:才華橫溢卻深陷三人感情生活,最後殺妻自縊釀成悲劇
    顧城在《一代人》中這句詩,相信很多人都聽過,但是,這首詩的作者顧城卻是少為世人所認識,更不知道他竟是一個用斧頭殺妻然後自縊於大樹的"瘋子"。 1993年的冬天,以純淨美好、空靈優美風格詩歌為世人所熟悉的顧城,在崩潰倉促中用決絕的姿態將生命永遠地停留在紐西蘭激流島上,而他妻子謝燁的生命也被一併停駐在此。
  • 詩人顧城殺妻後自縊,讓唯一兒子如何認祖歸宗?
    如果顧城能掙錢就不需要謝燁像老媽子一樣的照顧他也不會把兒子寄養在別人家,再加上窮還想既有老婆又有情人的風流生活讓謝燁怎不逃之夭夭。顧城自己沒有工作,還不讓謝燁工作,他認為掙錢就是和他的詩人理想格格不入。但詩人也不能靠空氣活著,為此謝燁也工作過,但每次回來,看到的不是水瓶被砸碎就是鋼精鍋被踩扁,墨汁在牆上斑斑點點到處都是,滿地狼籍,無法立足。
  • 撞臉周一圍的近代詩人,開創中國新詩潮流,結局卻是殺妻自縊?
    撞臉周一圍的近代詩人,開創中國新詩潮流,結局卻是殺妻自縊?人們都說詩人是孤獨的,在我國近代湧現出非常多優秀的近代詩人,他們創造出非常多很具有獨特品位的詩歌,比如說顧城他曾經寫下的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這句話被無數文藝青年奉為經典,他的詩詞充滿了浪漫的色彩,如夢如幻,空靈純淨,因此被譽為當代的浪漫主義詩人。
  • 逼迫妻子流產、出軌、殺妻後自縊,顧城的悲劇人生到底是誰造成的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顧城《一代人》殺妻後自縊提起顧城的名字,很多人都已經聽說過,他是朦朧詩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被稱為「唯靈浪漫主義」詩人。但是提及顧城的時候,大家所記住的,並不是顧城較高的文學修養,而是顧城殺妻後自縊的事件。1993年10月8日,顧城用斧頭將妻子砍傷致死,隨後在一棵大樹下自縊身亡。
  • 顧城殺妻自縊的背後:為了避免結束,你避免了一切開始
    上面這兩段文字,是顧城在小說裡對情人的描寫。顧城,男,原籍上海,1956年生於北京一個詩人之家。中國朦朧詩派的代表人物,被稱為當代的「唯靈浪漫主義」詩人。顧城在新詩、舊體詩和寓言故事詩上都有很高的造詣,其中「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成為中國新詩的經典名句。顧城17歲開始寫作, 1987年開始遊歷歐洲做文化交流,1988年隱居紐西蘭激流島,1993年10月8日在紐西蘭寓所殺妻後自縊身亡。
  • 天才往往是瘋子,詩人顧城和諧三人行,為何最終先殺妻後自縊?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有誰想到寫出這麼陽光美好詩句的詩人,會親手用斧頭砍死自己的初戀妻子呢?「草在結它的種子,風在搖它的葉子。我們站著,不說話,就十分美好。」曾經他們相遇在綠皮火車上,顧城笨拙地往謝燁手中塞了小紙條,表露心意。
  • 到底是什麼心理讓詩人顧城殺妻自盡?
    但在那個年代,很多人知道顧城,卻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妻子。她一直在背後默默為他付出,是很偉大的女性!讓人震驚的是,1993年10月8日,詩人顧城殺妻,並自盡了!這個知名朦朧詩人,選擇用斧頭殺死了自己的妻子,並自殺在一棵大樹之下,一個儒雅的男人,最終竟然做出這麼殘忍的事情,震驚世界。在大眾眼中,顧城帥氣儒雅,但在現實中,其實他有很明顯的雙重性格。
  • 顧城:像孩子一般的朦朧詩人,居然暴力殺妻,太震驚了
    (萬象歷史特約作者:凌空子)顧城:像孩子一般的朦朧詩人,居然暴力殺妻,太震驚了!這讓我不禁想起多年前的一個真實案件:在紐西蘭的一座孤島上,一個男人殺死自己的妻子,然後自縊而亡。這起案件震驚全國,因為這個男人就是「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的著名詩人——顧城。
  • 明目張胆出軌,砍死妻子後自縊,天才詩人顧城的多面人生
    「與妻謝燁衝突致其受傷倒地,顧城遂自縊,謝燁後不治。」這樣一個日常衝突偶然事故,怕是不知情的人讀起來還以為顧城是因夫妻衝突而衝動自縊,只會感嘆年輕童話詩人的隕落,卻沒有人知道謝燁在被自己丈夫亂砍時的恐懼與悽涼。後來顧城的朋友,女詩人舒婷更在財新《新世紀》上發表一篇《燈光轉暗,你在何方》,文章結尾裡就提到:「結局永遠無法挽回,無法遺忘,只有謝燁有權寬恕。我深信,她已經寬恕過了。」
  • 顧城:殺掉妻子,然後自殺,卻是一個傑出的浪漫詩人
    顧城(1956—1993),男,原籍上海,1956年9月24日生於北京一個詩人之家,中國朦朧詩派的重要代表,被稱為當代的「唯靈浪漫主義」詩人。1987年開始遊歷歐洲做文化交流,1988年便隱居紐西蘭激流島,過自給自足的生活,1993年10月8日在其紐西蘭寓所因婚變,用斧頭砍傷妻子謝燁致死,殺妻後自縊於一棵大樹之下。
  • 「巨嬰」顧城:把自私當作深愛,因離婚殺妻自縊,造成婚姻悲劇
    顧城,是一位非常具有浪漫主義色彩的詩人,他寫的詩文能讓人真真切切的感覺到世界的美好和他那單純的心靈,但是也正是因為他太單純了,所以他只適合活在自己的詩文中,而不是現實生活裡。,因為自己的父親也是一位詩人,所以在那種氛圍的薰陶下顧城同樣對文學有著濃厚的樂趣,平時也不願意與別人進行交流,而是喜歡把自己關在房間裡面,每天就是與書本在一起,所以這時候已經決定了顧城給現實生活是十分脫節的,一直活在自己的世界上。
  • 顧城殺妻自縊後:其父依舊在寫詩,嶽母至今未走出失去女兒的痛苦
    而在主流媒體的報導裡,顧城殺妻的手段還極其殘忍:用斧頭砍死!可以說,1993年的顧城殺妻自殺案和1989年詩人海子臥軌事件的影響,幾乎可以劃等號。所不同的是,相比海子臥軌,顧城殺妻案在輿論上引發的風暴更加激烈。今天,顧城殺妻案事發27年後,人們對這一事件的關注度依舊未減。
  • 老照片:圖1殺妻自縊的浪漫詩人,圖6三毛和小她8歲的外國丈夫
    圖:顧城和妻子謝燁。1956年9月24日,顧城出生於北京一個詩人之家,中國朦朧詩派的重要代表,被稱為當代的「唯靈浪漫主義」詩人。其中《一代人》中的一句「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成為中國新詩的經典名句。然而,在1993年10月8日,顧城在紐西蘭寓所,用斧頭把妻子謝燁砍成了重傷;顧城殺妻後自縊於一棵大樹之下,謝燁在顧城死後數小時後不治身亡。
  • 顧城為啥走上殺妻之路?他與妻子都在外偷歡,背後大魚坐收漁翁利
    在紐西蘭的寓所上,顧城用斧子把妻子謝燁砍死後,他在一棵大樹下自殺了。——這在很多媒體,甚至後來的很多記錄中都有記錄。不過在顧城殺妻案中,除了最著名的女性第三者李英,還有另一條「大魚」藏在背後。也許是這條大魚隱藏得太深,以至於後世的指責都留給了李英,幾乎沒有人關注這條隱藏在背後的大魚,而對顧城的判斷與說法,至今,仍是眾說紛紜,唯一不能否認的是顧城的作品與成就。顧城出生於北京一個詩人之家,父親也是一位頗有聲望的詩人,名叫顧工。自小受書香氣息的薰陶,父親對他的良好教育,為顧城以後的寫作生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詩人顧城創作詩篇無數,被人熟悉的卻是這兩句,原來他還幹過這事
    因此也可以看出,顧城的創作一直停留在一個嘗試、摸索、尋求突破的階段。顧城是朦朧派的詩人,他的詩詞中也具有童心,用童心的方式去看這個世界,然後寫成詩的句子。顧城的詩,是天然而成的,他擁有獨特的想像力,在當時的那個時代,顧城無疑是一個打破現實的詩人,一個不拘世俗,不拘社會約束的詩人,他的詩詞中充滿了夢幻。
  • 偏執詩人顧城:砍殺妻子,被小三拋棄,帽不離身,最後自縊於樹下
    大多數的詩人都是偏執的,都是似乎與這個世界格格不入的,於是讓我們看到了很多優秀的詩,而寫給這些作品的詩人,卻是在理想與現實中掙扎著。比如海子,比如顧城。在這裡忍不住想插一句,似乎詩人們都活得很孤獨,永遠患得患失,沒有安全感啊。詩人的心思是非常地難懂的,顧城也對待他的兒子也是非常地複雜,在他的作品裡,對於他的孩子,他是非常地疼愛,認為他是上天給自己的禮物,而且字裡行間似乎全是對孩子的愛。但是在現實中,他卻把孩子送給了別人撫養,原因是因為他覺得兒子分出了妻子對自己的愛,也是非常矛盾了。
  • 著名詩人顧城為什麼殺妻?顧城殺妻之謎?
    但是顧城雖然性格孤僻,卻還算的上熱心,有時候他為了安慰受欺負的同學會給他講故事,因為顧城的故事講得非常生動有趣,所以很多同學都會圍著他,想要聽他講故事,一邊害怕人群一邊又滿滿的表達欲,小顧城就是在這樣的矛盾心理中成長起來的,12歲那年,一家四口跟隨父親顧宮從北京去了山東廣北,在一個部隊農場生活,因為語言不通,所以顧城一家人很少和當地人打交道,這就避免了顧城很多不必要的社交,而且顧城的父親顧宮也是一個詩人
  • 英兒:天才詩人顧城「激流島殺妻自殺」事件的罪魁禍首?
    」——顧城《遠和近》相信只有少數人不知道顧城這個詩人。他是朦朧詩派的代表人物,寫過很多流傳至今的作品,後世對他的評價很高。然而,我們今天不講顧城,講一個和他關係非常密切的人——李英。而當時的主編就是劉湛秋,他是一個詩人和詩歌理論研究者。英兒在和顧城在一起之前,已經和劉湛秋在一起過了。那時候劉湛秋是有妻子的,但是英兒不顧世俗道德,依然和劉湛秋走到了一起。英兒特別希望劉湛秋能夠離婚,然後和自己在一起。因為她和劉湛秋是以情人的名義在一起的,說白了,她就是第三者。
  • 斧頭殺妻毀一世名譽,顧城自縊前留下四封遺書:我是被逼上絕路的
    顧城,當代「朦朧詩派」的代表性人物,與北島、舒婷開創了八十年代的新詩潮,《一代人》中的「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直到現在依舊流行於世。這位在中國影響一代人的詩人,最後卻因情緒失控用斧頭錯手殺死自己的妻子飽受世人詬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