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但自己是相聲大師和掌門人,還把弟子培養成了相聲大師

2020-11-04 禾禾愛生活


相聲作為人們喜聞樂見的一種藝術,已經發展至今一百多年,傳承了八,九代人。然而在眾多的相聲藝人當中被相聲界公開承認的,並且被觀眾們接受可以稱呼為相聲大師只有 ,李德鍚(1881—1926),常寶堃(1922年-1951年),侯寶林(1917年-1993年),馬三立 (1914年-2003年),劉寶瑞(1915年-1968年),張壽臣(1899年-1970年),馬季(1934年-2006年)七位大師。而且均已作古。

相聲大師馬季圖

在這七位大師當中的張壽臣大師,不但自己是相聲大師,他的徒弟劉寶瑞,常寶堃也是公認的相聲大師。

張壽臣1899年生於北京,五歲的時候就跟隨父親在北京四處說相聲。8歲的時候走進了學堂,可是剛剛學習沒幾年,父親就去世,於是張壽臣不得已輟學,靠說相聲賴以餬口,十二歲的時候被與相聲大師李德鍚搭檔的焦德海收為弟子。焦德海的弟子除了張壽臣以外,著名的還有白寶亭,朱闊泉,李壽增,常連安(常氏相聲創始人)等。

張壽臣圖

張壽臣17歲的時候獨自來到天津闖蕩,憑著對相聲的熱愛和天賦,張壽臣不僅在傳統相聲的表演上可圈可點,還開創了年輕演員表演單口相聲的先例。在當時可以說為謀生又添加了一門手藝,隨著時間的推進,他的表演日臻成熟,他表演的單口相聲連號稱單口大王的劉寶瑞,都說自己這點東西遠不如師父張壽臣。


坐的為張壽臣

在天津演出的時候張壽臣恰巧遇到相聲大師李德鍚,大師覺得張壽臣是不可多得的演員,對他的相聲藝術加以指點,並甘願為其捧哏。

據張壽臣《憶萬人迷》一文回憶,張壽臣表演「一頭沉」的《十八愁繞口令》時,連續說唱了十幾分鐘,李德鍚在旁邊給張壽臣捧哏。隨著張壽臣唱得快慢、輕重、高低,李德鍚都有恰當的『相』,開頭張壽臣唱得慢,李德鍚就點頭咂嘴,待張壽臣唱過一節後,李德鍚就偏過頭去向觀眾微笑。李德鍚插話也很是地方,起到『了墊磚』、『搭橋』的作用。……有著大師的幫助和襯託,讓張壽臣的相聲藝術得到了飛速的發展和提高。最終成為一代宗師。


張壽臣圖

張壽臣不僅是焦德海的大徒弟,更是第一個壽字輩的相聲藝人,所以在相聲大師李德鍚去世以後,他便成了相聲界名副其實的公認的第五代掌門人。

張壽臣能成為掌門人,不僅因為輩分高,還因為張壽臣本人的相聲藝術水平在同輩人當中無人能出其右!

張壽臣自己創作的相聲作品有《大戲魔》,《揣骨相》,《偷斧子》,《哏政部》,《巧嘴媒婆》,《怯剃頭》,《洋錢傷寒》,《五百出戲名》,《三節會》,《誇講究》,《百家姓》,《窩頭論》,《地理圖》等幾十個名段。

相聲演員郭德綱

經過他親自整理改編的相聲段子更是不計其數。因此他被戲稱為「相聲大夫」,

張壽臣創作的單口相聲《小神仙》,《吃西瓜》更是被譯為外文在國外發表。

張壽臣代表作品《文章會》,《倭瓜鏢》,《大相面》,《八扇屏》,《對對子》,《全德報》, 《訓徒》,《小神仙》等。

張壽臣不僅自己藝術造詣高,教出的徒弟造詣也高,例如

劉寶瑞(1915年-1968年)劉寶瑞13歲就拜師張壽臣,後來同馬三立等在南市聯興茶社相聲大會演出,他的相聲作品吸收了獨角戲、評話、電影、戲劇等藝術的優點,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尤其以單口見長,被譽為「單口大王」,劉寶瑞創造改編了許多單口相聲,在相聲界內,被稱為「藝人中的才子」、「善使雜學第一人」。

劉寶瑞圖


解放前的劉寶瑞由於生活所迫還只身前往香港,成為第一個把相聲這門藝術帶到香港的演員。

劉寶瑞上世紀六十年代初和侯寶林經常去中南海,為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做專場演出。

劉寶瑞代表作品有《珍珠翡翠白玉湯》,《山東鬥法》,《豆腐侍郎》,《日遭三險》《趕考》,《化蠟扦兒》,《連升三級》,《君臣鬥智》,《諸葛亮升帳》,《黃半仙》等。

他的代表作之一《連升三級》曾被編進語文課本,譯成英、法、日等國文字,介紹到國外。劉寶瑞為單口相聲的發展與提高作出了重大貢獻。

張壽臣指導劉寶瑞


劉寶瑞的徒弟有唐傑忠,王文林,韓德江(歌星韓紅的父親),殷文碩,周文遊,寇庚儒,邢文召,霍文龍,王惠林,高洪順,劉兵,皮樹德,曹中民等

常寶堃(1922年-1951年)河北人,藝名「小蘑菇」,是相聲界公認的相聲奇才,父親是相聲大師常連安,兒子是著名相聲演員常貴田,與常寶豐,常寶華,常寶霆是兄弟。常寶豐還是郭德綱的開蒙老師,9歲的時候常寶堃拜張壽臣為師,15歲的時候與趙佩茹搭檔在京津演出,反響強烈。


張壽臣看到愛徒常寶堃犧牲的報紙

抗日戰爭的時候組織「兄弟劇團」擔任團長,因演諷刺日偽統治的相聲,被日偽政府的逮捕、毒打。1951年4月23日,赴朝鮮慰問演出時不幸犧牲。

常寶堃與弟弟常寶霆

常寶堃的相聲借鑑曲藝、話劇等表演藝術博,形成了自己詼諧風趣的表演風格。

代表作品有《牙粉袋兒》,《賣掛票》,《新燈謎》,《打橋票》,《賣估衣》,《四省話》,《改良數來寶》,《鬧公堂》,《打橋票》,《批三國》等。

常寶堃的徒弟有蘇文茂,(蘇文茂的徒弟趙偉洲)


蘇文茂圖

另外相聲界被稱為通天教主的趙佩茹及高鳳山還是張壽臣的乾兒子,趙佩茹是李伯祥,高英培,常貴田,侯耀文等著名相聲演員的師父,高鳳山是健在的捧哏大師石富寬的師父

張壽臣的徒弟還有有:朱相臣,趙立梧,康立本,葉立中,馮立樟,馮立全,侯少塵,邢炳濤,佟大方,田立禾等。其中田立禾是他的關門弟子。

趙佩茹圖

2002年11月在舉辦了張壽臣墓碑揭幕儀式和誕辰104年學術研討活動。

活動的當晚,京津兩地20多位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姜昆,常貴田,陳湧泉,侯耀文,石富寬,蘇文茂,魏文亮,李金鬥,孟凡貴,李伯祥,杜國芝,戴志誠等做了一場相聲界從未有如此盛況的精彩相聲表演。

結束語,張壽臣是相聲界的最後一任掌門人,在相聲領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非常可惜的是留下的影視資料非常的少,我們無法對大師全面的了解認知,只能管中窺豹,希望大師當年熱愛的相聲事業能夠蒸蒸日上,希望現在的相聲演員給觀眾帶來更多的歡聲笑語。


相關焦點

  • 相聲大師侯寶林先生的關門弟子,相聲表演藝術家師勝傑去世
    在這之後,等到晚上的時候,突然看到的時候師勝傑,也是因病去世了,享年66歲,師勝傑是相聲大師侯寶林先生的關門弟子。著名相聲演員,國家一級演員,國家級有突出貢獻專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曾獲」曲藝藝術貢獻獎」。生前擔任中國曲藝家協會相聲藝術委員會主任,黑龍江省曲藝家協會顧問,哈爾濱市曲藝家協會名省主席。
  • 德雲社班主郭德綱算不算相聲大師,相聲大師又有什麼標準呢?
    才知道相聲還可以這麼說。他的弟子張雲雷更是被叫做」太平歌詞老藝術家「。郭德綱是第一個在人民大會堂舉辦個人專場演出的相聲演員,在天津人民體育館舉行相聲專場的時候,連續25次返場。和民間相聲,以前大家聽相聲是從電視和電臺中看到的聽到的,從來不用花錢,可是有了郭德綱,讓大家聽到了許多從未聽過的傳統的段子,並且郭德綱把相聲重新弄回小劇場,讓觀眾自己心甘情願的掏錢買票。
  • 相聲大師常寶華逝世:相聲界的恩怨比娛樂圈還複雜
    常寶華所屬的常派相聲,其創始人常連安先生,師從焦德海,張壽臣大師代拉師弟。常先生相聲活路較寬,捧逗皆能,尤其擅長單口相聲和太平歌詞,曾長期在北京的電臺播放,家喻戶曉。常先生於1940年至1949年間,在老北京西單商場創辦的「啟明茶社」,為相聲事業的發展做出巨大貢獻,眾多相聲界的巨人,曾在這裡獻藝。
  • 相聲大師真忙碌,2021新相聲研討會結束,姜昆再論相聲成亮點
    ,相聲大師們馬不停蹄地奔赴京城,舉行相聲研討會。就像李宏燁把自己的相聲社命名為新語相聲社,新語的含義就是不說傳統相聲,只說新相聲,也就是用新的題材和語言來表演相聲。其次是創作,相聲的創作題材到底從何而來。
  • 相聲演員侯寶林憑什麼被稱為大師?
    今年是侯寶林一百年誕辰,相聲界為此舉行了「紀念侯寶林先生誕辰100周年專場演出」活動,可以說這也算相聲界的一件大事。那麼侯寶林到底為中國相聲做了些什麼,相聲界為何如此敬重他?下面就讓小編帶你了解一下吧。
  • 恩師和嶽父都是相聲大師侯寶林門下弟子!
    在相聲門裡講究的就是名師出高徒,而拜師也並非像世人眼中那麼簡單。正所謂:師訪徒三年,徒訪師三年。在相聲界,得遇名師指點高人點撥實為可遇不可求的緣分。能拜相聲大師侯寶林的弟子為師,成為侯門再傳弟子對於中青年相聲演員而言無疑是一件幸事。
  • 津人津事—侯寶林出生 成名都在天津 解放後改革相聲成為一代大師
    傳統相聲是中國曲藝大家庭裡的重要一員,具有百年歷史,解放初期,「寶字輩」的相聲藝人成為了這門藝術的中堅力量,其中湧現出了眾多代表人物一一常寶堃、趙佩茹、侯寶林、劉寶瑞、郭全寶、郭啟儒……他們表演相聲足跡從劇場到前線還有人民大會堂。
  • 相聲藝術家丁廣泉去世!他曾培養的首個洋弟子怎樣了?
    據媒體報導,相聲藝術家、侯寶林的入室弟子丁廣泉因病逝世,享年73歲,有的人含淚告別,有的則感慨說很遺憾以這樣的方式認識你據悉,丁廣泉有京劇、河北幫子、相聲等眾多著作,但是最有成就是就是相聲,但是又是相聲界的另類,因為他不厭其煩的招收洋弟子,雖然當初馬季病逝的時候
  • 侯寶林作為相聲大師,並不保證自己的所有相聲,任何時候聽都好笑
    侯寶林無疑是相聲大師,而且還是語言大師。之所以稱侯寶林為大師,並不是說他表演的所有相聲,世世代代任何時候任何人聽下去都會感覺好笑。我相信如果按照這樣的標準,沒有人是可以被稱作相聲大師的。因為任何一個人都無法脫離時代,他表演的作品無法永遠引人大笑。何以為大師侯寶林為什麼會被稱為相聲大師?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原因。
  • 相聲文化之致敬八位相聲泰鬥
    1、張壽臣(1899年1月29日-1970年7月9日),相聲藝術第五代掌門人,徒弟有著名相聲大師劉寶瑞、常寶堃、馮立樟、康立本、葉利中、朱相臣、戴少甫、田立禾等均為其弟子,張老在彌留之際始終不忘祖國,臨終前,他還對子女們說:「你們別忘了,臺灣解放時到我的墳前大喊3聲,告訴我臺灣解放了!」
  • 當之無愧的相聲大師:馬季與他的藝術應該被更多人銘記
    這個來自於街頭的藝術要走向更大的舞臺,隨之而來的是相聲業內的一場大改革,傳統與創新,催生了一批新時代相聲大師。馬季這個名字是侯寶林先生給他改的,他原名叫馬樹槐,聽上去有些略顯普通。成了演員之後,名字一定要響亮。當時國內正好有一部匈牙利電影《牧鵝少年馬季》正在熱映,侯先生順勢為他改名。
  • 被「大煙」毒害的相聲大師
    要知道這三個捧哏的藝人也是被後人捧為「相聲八德」的大蔓。這可真是前無古人,時至今日也是後無來者。而且李德鍚還帶出了一個後來搶了他飯碗的又一個大師「張壽臣」,當時張壽臣也給李德鍚量過活。可能是錢來得容易了,萬人迷沾染了「吃喝嫖賭抽」一身的毛病,而且對於賭和抽大煙簡直是刻骨銘心地愛!
  • 相聲大師馬季病逝(組圖)
    前晚還說「好好活著」  馬季走得太突然了,以至於許多人都不敢相信這是真的。  著名相聲演員楊少華從中日友好醫院出來時,幾乎說不出話來,他不能相信,前兩天還在一起吃老北京炸醬麵有說有笑的老哥們,就這麼突然地走了!  73歲的相聲表演藝術家趙世忠,是為數不多還健在的相聲界老前輩。
  • 建國以來除了馬三立,侯寶林,還有誰可以稱作相聲大師
    藝術家(藝術工作者)常有,可是大師不常有,大師自己開宗立派,有傳世的經典作品,大師也是藝術家,是藝術家的精華,有他自己的風格特色,這些特色在自己的作品中會充分的體現出來。真正的大師不多,是藝術家中的藝術家,是金字塔頂尖的天才。
  • 告別蘇文茂告別「鬧相聲大師」_娛樂頻道_鳳凰網
    其中,常寶堃與其父常連安即為常氏相聲的掌門人,前者因其幼年便登臺演出,在老觀眾中積累了極佳的眼緣,獲贈「小蘑菇」的愛稱。  1940年代,正是常寶堃聲名如日中天的時期,而十幾歲的蘇文茂那時還只是久春堂藥房的一名小夥計。但恰恰就是這兩位年齡、學識和江湖地位都有著巨大差距的一大一小,卻歪打正著地成了一對令行裡人羨慕不已的師徒。  晚年的蘇文茂曾對親友講過這段拜師的掌故。
  • 「破鑼嗓子」說相聲誰還愛聽?三位寶字輩相聲大師現身說法
    可能一般人認為,說相聲的嗓子不行了,今後也就別想吃這碗開口飯了。其實不然,在個人藝術生涯中嗓子毀了,照樣有成就一代相聲名家的。比如今天聊的這三位寶字輩老先生,哪位都夠得上大師級水準。  其實他小時候也是和其他孩子一樣有著稚嫩的童聲,後來怎麼成這樣了?
  • 相聲大師們在面對「生老病死」的時候
    有一次年底醫院要搞聯歡,護士們不知道該出個什麼節目,侯老知道後不顧病重虛弱還編了段相聲口述給護士們,讓護士們非常感動。有一次漫畫家方成來看望侯老。方成先生的牙也是非常不好,侯老跟旁邊的護士說:你們給他看看牙吧,這位可是大畫家而且有錢,給他弄點好牙鑲上,別讓大畫家成了「無齒之徒」啊。1993年,侯老自己感覺時日無多,他希望能安排徒弟和其他相聲演員們來見一見。
  • 相聲大師——師勝傑,一位相聲界的大師
    其實對於相聲來說,在這之前 ,還有一位相聲大師,他是公認的曲藝界表演藝術家;不僅多次登上春晚,還將相聲這一行業發揚的十分光大,他就是相聲大師——師勝傑。,完全可以將他相聲展現出;這段時間,依然是在艱苦的歲月中生活,但是他只有一個初心,那就是不能丟掉自己的相聲。
  • 曾為相聲大師侯寶林捧哏兩年,80歲相聲名家李國盛成立工作室
    李國盛1939年7月出生於北京,今年已經八十高齡了,這麼大年齡,還成立相聲工作室,為傳承相聲藝術發揮餘熱,值得敬佩。老人家辛苦啦!李國盛自幼酷愛相聲藝術,天資聰慧,踏實好學,師承北京相聲老藝人羅榮壽。在中央廣播說唱團相聲輔導班進修期間,深得單口大王劉寶瑞的賞識。有羅榮壽、劉寶瑞兩位相聲大師合力栽培,李國盛捧哏功底相當紮實。
  • 七位公認的相聲大師,他們的傳人分別是誰?
    好在,馬桂元生前還帶出來一個學生,馬三立。雖然馬三立師父是周德山,但是他的本事主要是跟馬德祿和馬桂元學的,尤其是大哥馬桂元教的最多也最嚴格。因此馬三立在相聲藝術上有李德鍚的基因,同樣的冷麵滑稽。馬志明是他真正自己教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