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聲作為人們喜聞樂見的一種藝術,已經發展至今一百多年,傳承了八,九代人。然而在眾多的相聲藝人當中被相聲界公開承認的,並且被觀眾們接受可以稱呼為相聲大師只有 ,李德鍚(1881—1926),常寶堃(1922年-1951年),侯寶林(1917年-1993年),馬三立 (1914年-2003年),劉寶瑞(1915年-1968年),張壽臣(1899年-1970年),馬季(1934年-2006年)七位大師。而且均已作古。
相聲大師馬季圖
在這七位大師當中的張壽臣大師,不但自己是相聲大師,他的徒弟劉寶瑞,常寶堃也是公認的相聲大師。
張壽臣1899年生於北京,五歲的時候就跟隨父親在北京四處說相聲。8歲的時候走進了學堂,可是剛剛學習沒幾年,父親就去世,於是張壽臣不得已輟學,靠說相聲賴以餬口,十二歲的時候被與相聲大師李德鍚搭檔的焦德海收為弟子。焦德海的弟子除了張壽臣以外,著名的還有白寶亭,朱闊泉,李壽增,常連安(常氏相聲創始人)等。
張壽臣圖
張壽臣17歲的時候獨自來到天津闖蕩,憑著對相聲的熱愛和天賦,張壽臣不僅在傳統相聲的表演上可圈可點,還開創了年輕演員表演單口相聲的先例。在當時可以說為謀生又添加了一門手藝,隨著時間的推進,他的表演日臻成熟,他表演的單口相聲連號稱單口大王的劉寶瑞,都說自己這點東西遠不如師父張壽臣。
坐的為張壽臣
在天津演出的時候張壽臣恰巧遇到相聲大師李德鍚,大師覺得張壽臣是不可多得的演員,對他的相聲藝術加以指點,並甘願為其捧哏。
據張壽臣《憶萬人迷》一文回憶,張壽臣表演「一頭沉」的《十八愁繞口令》時,連續說唱了十幾分鐘,李德鍚在旁邊給張壽臣捧哏。隨著張壽臣唱得快慢、輕重、高低,李德鍚都有恰當的『相』,開頭張壽臣唱得慢,李德鍚就點頭咂嘴,待張壽臣唱過一節後,李德鍚就偏過頭去向觀眾微笑。李德鍚插話也很是地方,起到『了墊磚』、『搭橋』的作用。……有著大師的幫助和襯託,讓張壽臣的相聲藝術得到了飛速的發展和提高。最終成為一代宗師。
張壽臣圖
張壽臣不僅是焦德海的大徒弟,更是第一個壽字輩的相聲藝人,所以在相聲大師李德鍚去世以後,他便成了相聲界名副其實的公認的第五代掌門人。
張壽臣能成為掌門人,不僅因為輩分高,還因為張壽臣本人的相聲藝術水平在同輩人當中無人能出其右!
張壽臣自己創作的相聲作品有《大戲魔》,《揣骨相》,《偷斧子》,《哏政部》,《巧嘴媒婆》,《怯剃頭》,《洋錢傷寒》,《五百出戲名》,《三節會》,《誇講究》,《百家姓》,《窩頭論》,《地理圖》等幾十個名段。
相聲演員郭德綱
經過他親自整理改編的相聲段子更是不計其數。因此他被戲稱為「相聲大夫」,
張壽臣創作的單口相聲《小神仙》,《吃西瓜》更是被譯為外文在國外發表。
張壽臣代表作品《文章會》,《倭瓜鏢》,《大相面》,《八扇屏》,《對對子》,《全德報》, 《訓徒》,《小神仙》等。
張壽臣不僅自己藝術造詣高,教出的徒弟造詣也高,例如
劉寶瑞(1915年-1968年)劉寶瑞13歲就拜師張壽臣,後來同馬三立等在南市聯興茶社相聲大會演出,他的相聲作品吸收了獨角戲、評話、電影、戲劇等藝術的優點,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尤其以單口見長,被譽為「單口大王」,劉寶瑞創造改編了許多單口相聲,在相聲界內,被稱為「藝人中的才子」、「善使雜學第一人」。
劉寶瑞圖
解放前的劉寶瑞由於生活所迫還只身前往香港,成為第一個把相聲這門藝術帶到香港的演員。
劉寶瑞上世紀六十年代初和侯寶林經常去中南海,為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做專場演出。
劉寶瑞代表作品有《珍珠翡翠白玉湯》,《山東鬥法》,《豆腐侍郎》,《日遭三險》《趕考》,《化蠟扦兒》,《連升三級》,《君臣鬥智》,《諸葛亮升帳》,《黃半仙》等。
他的代表作之一《連升三級》曾被編進語文課本,譯成英、法、日等國文字,介紹到國外。劉寶瑞為單口相聲的發展與提高作出了重大貢獻。
張壽臣指導劉寶瑞
劉寶瑞的徒弟有唐傑忠,王文林,韓德江(歌星韓紅的父親),殷文碩,周文遊,寇庚儒,邢文召,霍文龍,王惠林,高洪順,劉兵,皮樹德,曹中民等。
常寶堃(1922年-1951年)河北人,藝名「小蘑菇」,是相聲界公認的相聲奇才,父親是相聲大師常連安,兒子是著名相聲演員常貴田,與常寶豐,常寶華,常寶霆是兄弟。常寶豐還是郭德綱的開蒙老師,9歲的時候常寶堃拜張壽臣為師,15歲的時候與趙佩茹搭檔在京津演出,反響強烈。
張壽臣看到愛徒常寶堃犧牲的報紙
抗日戰爭的時候組織「兄弟劇團」擔任團長,因演諷刺日偽統治的相聲,被日偽政府的逮捕、毒打。1951年4月23日,赴朝鮮慰問演出時不幸犧牲。
常寶堃與弟弟常寶霆
常寶堃的相聲借鑑曲藝、話劇等表演藝術博,形成了自己詼諧風趣的表演風格。
代表作品有《牙粉袋兒》,《賣掛票》,《新燈謎》,《打橋票》,《賣估衣》,《四省話》,《改良數來寶》,《鬧公堂》,《打橋票》,《批三國》等。
常寶堃的徒弟有蘇文茂,(蘇文茂的徒弟趙偉洲)
蘇文茂圖
另外相聲界被稱為通天教主的趙佩茹及高鳳山還是張壽臣的乾兒子,趙佩茹是李伯祥,高英培,常貴田,侯耀文等著名相聲演員的師父,高鳳山是健在的捧哏大師石富寬的師父。
張壽臣的徒弟還有有:朱相臣,趙立梧,康立本,葉立中,馮立樟,馮立全,侯少塵,邢炳濤,佟大方,田立禾等。其中田立禾是他的關門弟子。
趙佩茹圖
2002年11月在舉辦了張壽臣墓碑揭幕儀式和誕辰104年學術研討活動。
活動的當晚,京津兩地20多位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姜昆,常貴田,陳湧泉,侯耀文,石富寬,蘇文茂,魏文亮,李金鬥,孟凡貴,李伯祥,杜國芝,戴志誠等做了一場相聲界從未有如此盛況的精彩相聲表演。
結束語,張壽臣是相聲界的最後一任掌門人,在相聲領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非常可惜的是留下的影視資料非常的少,我們無法對大師全面的了解認知,只能管中窺豹,希望大師當年熱愛的相聲事業能夠蒸蒸日上,希望現在的相聲演員給觀眾帶來更多的歡聲笑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