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西人傑地靈、歷史悠久
閩西文化是中華文化寶庫中的一顆明珠
其中就包括閩西古近代詩詞
古近代閩西籍詩人和非閩西籍名人
吟詠了很多閩西的詩詞
今天,小編就帶大家品一品這些詩詞
從詩詞中了解閩西歷史、民俗、風情等
首先,小編要給大家介紹幾位
非閩西籍名人
看看他們留下了哪些遺玉
(唐)張九齡
謝公樓上好醇酒,三百青蚨買一鬥。
紅泥乍擘綠蟻浮,玉碗才傾黃蜜剖。
註:張九齡(678—740)字子壽,廣東韶州曲江人,開元二十一年(733)任丞相,是唐代著名詩人。據《長汀縣誌》載,他年輕未達時,為尋晤其弟張九皋,曾客寓汀州。
謝公樓:在長汀烏石山巔,疑為雲驤閣原址,為紀念南朝詩人謝眺(一說謝靈運)所建。
青蚨:青蚨即銅錢。
紅泥:紅泥小爐,這裡指的是酒罈封口上的紅泥巴。
綠蟻:新釀製的酒面泛起的泡沫。
黃蜜:指的是酒的顏色和口感。
(唐)張籍
曾成趙北歸朝計,因拜王門最好官。
為郡暫辭雙鳳闕,全家遠過九龍灘。
山鄉只有輸蕉戶,水鎮應多養鴨欄。
地僻尋常來客少,刺桐花發共誰看。
註:元使君指中唐名詩人張籍(約767-830)之友元自虛,他於唐元和(806—820年)中赴任汀州刺史。九龍灘,系福建燕江灘名。自北來汀官員,一般由閩北入閩至延平,然後經由沙縣坐船溯沙溪和燕江,過了九龍灘,到今清流縣上岸,後陸行轉赴汀州。
(宋)文天祥
怪石巖巖總是窩,當朝宰相此經過。
馬蹄踏破歸來晩,萬古流傳永不磨。
註:文天祥率抗元大軍路過今江山鎮盂村時,曾題此詩言志。此詩後來鐫刻於盂村南面溪邊的懸崖峭壁上。據明萬曆恩貢連瓚云:「迄今遙遙數百載,字跡儼然」,但物換星移,如今早已遺蹤難覓。文天祥此詩不見於《文天祥全集》,真偽難辨。但盂村峭壁後被人稱作丞相巖、題詩巖,寄寓著人們對民族英雄的敬仰和懷思。
接下來
小編要介紹幾位閩西籍詩人
一起品品他們的佳作
(晚清)丘逢甲
前年記作上杭遊,路人林塘境便幽。
三宿空桑吾不厭,春燈山寺話神州。
(其一)
黃坑黃筍舊知名,惜我來時筍未生。
我是主人兼看竹,綠濛濛裡一兜行。
(其三)
註:丘逢甲(1864—1912),字仙根,號倉海,祖居地上杭,生於臺灣苗慄縣。光緒十五年(1889)進士。中日甲午戰爭後,清政府割讓臺灣,丘逢甲致力於抗日保臺事業,是著名的愛國者、愛國詩人。
(晚清)丘復
還我河山復我疆,高歌莫笑老猶狂。
根除蔓草平倭寇,手植梅花拜鄭王。
武漢一聲驚拔幟,中華萬歲快稱觴。
興邦建設需才智,留取丹青姓字香。
註:此詩寫於1945年抗戰勝利時。丘復(1874—1950),字果園,別號荷生(荷公),福建省上杭縣蘭溪鎮人。他熱心教育,早在光緒三十二年便與丘逢甲一同創辦上杭民立師範,並任監督。1941年創辦私立上杭縣明強中學,任董事長兼校長。並任民國《上杭縣誌》主編。
(宋)程垣
溪橋架木度人行,人影溪中步步生。
真水真山皆舊識,時來時去幾關情。
魚驚鷗立無閒意,鳥逐蟬飛有遁聲。
暫止筍輿生僕力,可人時至午風清。
註:程垣,字務實,龍巖(今新羅區)人。他是閩西歷史上第一個步入全國詩壇的詩人。他的詩收集在《清四庫全書·江湖後集》中。江湖詩派是南宋著名詩派,程垣是該詩派的成員之一。
(宋)李仲虺
門外數峰圍繞,帖石路兒彎小。
花老不禁風,委地亂紅多少。
人俏,人俏,隔葉數聲啼鳥。
註:從龍巖現存古文獻看,這是閩西文人寫得最早的一首詞。作者李仲虺,連城邑士。此詞見唐圭璋編《全宋詞》。《全宋詞》據明《永樂大典》引《臨汀志·山川》錄此篇。石門巖,連城名勝,為長達千米的峽谷。兩石對峙,中虛成門。築壩建成水庫(現名石門湖)乃是20世紀70年代之事。
來源:龍巖全媒體新聞中心
中共龍巖市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作者:黃瓊娥綜合整理
審核:張春槐
監製:高營光
素材來源:《閩西歷代詩詞選》、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