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大家都會發現這樣的一個問題,那就是金庸武俠劇無論什麼時候都不會過時,作品翻拍了一部又一部,無論是小鮮肉還是老戲骨,這些翻拍的作品總能引起不小的話題。正常來說,金庸武俠作品的豆瓣評分並不低,就算看不起演員陣容,單看金庸先生的面子,這都足矣給出一個不錯的分數了。
但是對於剛剛結束的《鹿鼎記》來說,它開創了一個金庸武俠作品的新紀元,因為我們幾乎看不到一部金庸翻拍作品的分數低於三顆星,可是張一山版的這部《鹿鼎記》卻只得到了可憐的2.9分。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今天我們不妨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期望太高,並沒想過致敬經典
每一部片子其實都有一個高度,尤其是對於金庸武俠作品來說,近些年的翻拍劇也是出現了一些高低不同的現象,有些翻拍劇層次比較高,比如說張紀中的翻拍作品整體看起來藝術價值就比較高,畢竟老導演了,在選角和致敬經典的程度上都是會力求原汁原味。
但是也有一些導演將金庸武俠改的面目全非,比如說陳喬恩版的東方不敗,這就多少有點毀原著了。這樣的作品其實從當初拍攝開始,就沒有想過要達到一個比較高的水準,只是為了迎合大眾的口味,因此做了很大的藝術化加工,這樣的作品你真的沒有必要去拿豆瓣分數死磕。
張一山版的鹿鼎記其實就並不算是一部高水準的作品,因為無論是劇情內容,還是演員的表演,我們都感受到了一種惡意,這種惡意是單純為了迎合觀眾的口味,多少有些快餐化,重點不突出,說白了就是一部小人物的發家史,如果這樣來看的話,這部作品跟金庸老先生的原版作品可是差了很多。
觀眾對於張一山的期望值很高,因為早年在拍攝這部作品的時候,話題的熱度就不小,一是因為張一山那是正當紅,二來也是大家對片中女主角的選角很感興趣,李沁、楊紫等一線藝人均赫然在列,所以大家對這部劇的期待不高那純是假的,然而當作品上映的時候,我們發現在張一山的這些後宮陣容中,除了唐藝昕和朱珠的名氣稍微大點,其他藝人觀眾看起來都比較面生,僅僅這一點就足夠讓觀眾失望了。
該怪張一山嗎?NO!
我們見過這樣的例子,一個主演毀掉了一部影片,好像當年觀眾在評價《港囧》以及《上海堡壘》的時候就是這樣說的,包貝爾讓《港囧》口碑撲街,而鹿晗也是讓《上海堡壘》變成了一部真正的渣片。誠然主演對影片的影響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我們也要看看這背後真正的原因,包貝爾演《港囧》單純是因為選角不合適,鹿晗可能是有點不太認真,但是張一山是因為這些原因嗎?都不是,在我看來,張一山的確是有些用力過猛了。
張一山對於韋小寶這個角色其實看得很重,在《餘罪》中的表演我們可以看出,張一山本色出演,所以他更像個痞子,一副玩世不恭的樣子,可是在《鹿鼎記》中,張一山處處在拿捏著,經常我們可以看到,他在表情上的變化有些奇怪,這的確有些用力過猛的感覺,因為可能他太想塑造好韋小寶這個角色了。
觀眾對於張一山實在是看得太重了,大家拿張一山在《餘罪》中的表演來對標《鹿鼎記》,但是實際上張一山並沒有呈現出《餘罪》般的表演。也許對於張一山來說,他有這樣幾個目的,首先第一個目的是為了通過這部戲來轉型,因此他很重視,另外他並不想毀了經典,可是令人意外的是,一切都是事與願違。
2.9的評分有點慘
無論怎麼說,2.9的評分多少有些失了公允,因為這個分數堪稱是經典的爛片分數了,但是這版《鹿鼎記》雖然不出彩,也不能說是大爛片。不知道導演在選角以及在資金方面到底出了什麼問題,因為如果是按照當初的那麼設計,那麼選角的話,這部片子不至於這樣。
其實這部劇的收視率還算是不錯的,雖然很多人在初始的階段就已經棄劇,但是仍然有很多人堅持看完了這部作品,這說明其實一切並不像大家想像中的那麼糟,而且在這部劇開始的階段,演員的表演的確有誇張的嫌疑,可是隨著進程過半,我們看到演員的表演變得越來越自然,而且張一山也演出了韋小寶的特點,這和原著的貼合程度還是不錯的。所以最終2.9分我覺得不公平。
豆瓣還能相信嗎?大家見仁見智吧
豆瓣還能再相信嗎?如今在豆瓣上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一個個令人觸目驚心的數字,一個分數就決定了一部劇的生死,而且似乎豆瓣數據很權威,大家也都會參考豆瓣上的分數來選擇自己的下一步想要看的作品,其實在我看來,這種做法並不理智,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有自我思考的能力,一部作品還沒有看過就妄自評斷,這本身並不公平。
近些年的豆瓣並不如我們想像中的那麼公平了,因為大家很容易被豆瓣中的評論先入為主,面對這麼多看上去有理有據的內容,你應該也是不好拒絕了吧?不過還是希望大家能夠理智對待豆瓣,別讓豆瓣毀了一部劇。
張一山的這部劇對他的影響應該不小,可以看出他的確非常的想要轉型,但是一切似乎並沒有那麼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