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書法作品中的「古今字」現象

2020-06-28 光明網

作者:劉照劍(中國書法出版社副研究員)

古今字。清代學者戴震在《答江慎修先生論小學書》中說:「古字多假借,後人始增偏旁。」清代著名的訓詁學家段玉裁認為:「古今無定時,周為古則漢為今,漢為古則晉宋為今。隨時異用著謂之古今字。」古字和今字在字形結構上都有造字的相承關係。當代書法創作中常見的用古字現象,已成為時尚。有些古字可用,有些則風馬牛不相及了。

詩經(書法)劉照劍

古今字從形體結構上看是一脈相承的。如「昏」,從日從氏,本義是落下,日落就是昏。古人的婚禮大多都是在傍晚舉行。《辭源》:「昏禮,婚娶之禮。古時娶妻之禮,於黃昏舉行,故稱昏禮。」陰陽交合之刻,是結婚的最佳時間。在抄寫古代詩篇時,如《詩經》中黃昏、婚娶皆用「昏」字表示。《詩經·邶風·谷風》:「宴爾新婚,如兄如弟。」昏字加女為「婚」,作婚姻專指字。抄寫古籍,昏可作昏姻。當代創作昏姻則要寫為婚姻更為妥當。

古人對古今字的概念,是以時間為劃分的,即古今用字不同。裘錫圭在《文字學概要》一書中說:「古今字,也是跟一詞多形現象有關的一個術語。一個詞的不同書寫形式,通行時間往往有前後。在前者就是在後者的古字,在後者就是在前者的今字。」

古今字現象在古代典籍版本中是經常出現的。由於古今字、通假字大量存在,對於書家閱讀和抄錄往往造成困難。秦漢古籍,通假字現象使用普遍。據統計,馬王堆帛書《老子》乙本共五千五百餘字,其中通假字就有三百多個。對於當代書家來說,不能辨識文字和讀懂文意,一味地抄寫,難免人云亦云,不知所以然也。秦漢以後,古籍經過後人不斷的整理,古今字、通假字也就減少了。

當代書法作品中的古今字、通假字現象普遍,但多數作者不能理解為什麼用這個字,對文字的本義和引申義不懂,有時候也難免被人誤為錯字。文字經過各個時代的演變,以及在各個時期對文字正俗的釐定,古代一字多用的現象逐步減少,比如郷,從卿分化出,又可作嚮。古籍裡面方向的「嚮」很多寫為「郷」。郷、卿、嚮三字早已剝離開,各司其職,如,縣作「県」、縣作「懸」,縣本是縣掛之縣,借為州縣之縣。県,指把人頭砍下懸掛在木上。県字不見先秦兩漢資料,或許是縣的省體。梟首本字當作「県首」。像縣掛、県首在古籍中依然使用。例如:《詩·魏風·伐檀》:「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貆兮?」

晉陶潛《桃花源記》:「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舍」在此作「捨」,是捨的古字。《說文》:「舍,市居曰舍。」舍本義為房屋,後引申為捨棄,新造一個分化字捨。

《管子·輕重乙》:「君直幣之輕重,以決其數,使無券契之責。」「責」,債的古字。《說文》:「責,求也。」古無債字。

宋晏幾道《蝶戀花》詞:「朝落莫開空自許,竟無人解知心苦。」「莫」在此作「暮」,是「暮」的本字。莫的本義是日落在草叢中,為「日暮」之暮的本字,表示日暮、傍晚。後來「莫」字被假借作無定代詞,就又在「莫」字上再加形符「日」成「暮」字來表示「傍晚」的意思,「莫」和「暮」就成了古今字。類似這些分化添旁字,已經明確字義,各司其職,更為妥當。

「酉」像一種小口尖底的酒器的形狀,引申有「酒」的意思。《說文》:「酉,就也。八月黍成,可為酎酒。」酉是「酒」和「尊」的本字。後來「酉」被借用另表其義,為了區別,又在「酉」旁加「水」,表示「酒」,在旁邊加「手」表示盛酒器,是為「尊」字。「尊」又引申為尊敬之義。三個字各表其義,古字和今字各有使命。書法創作中偶見「酉」作酒,以「酉」作尊的復古現象。

孟姜女廟前有一副對聯:「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雲長長長長長長長消。」最常見的斷句讀法是:海水潮,朝朝潮,朝潮朝落;浮雲漲,常常漲,常漲常消。《古今字字典》:「潮水。這個意義,古字寫作朝,今字寫作『潮』。」「長」,通「漲」。例如:漢荀悅《漢紀·成帝紀三》:「陰氣盛溢,水則為之長,故一日之內,晝減夜增。」「長」通「常」,如:《莊子·秋水》:「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所以,此聯看似反覆用一個字,其實內涵古今二字,不然讀不通了。

《開通褒斜道石刻》「斜」即寫為「餘」。餘,象形字,像房舍,本義為住宅,與「舍」同義,甲金文借為第一人稱代詞。《康熙字典》:「……又於遮切,音邪。褒餘,蜀地名。一作褒斜。《漢楊厥碑》褒斜作褒餘。」這類字在漢碑中很多,如闢、避,道、導,息、媳,反、返,卷、捲,敬、警,北、背,然、燃,餘、予,兩、輛等大量的古今字、通假字。古代字少,比如兌字,兼銳、說、悅等義,《論語》:「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說、悅為通假字。

清代著名的訓詁學家段玉裁說:「凡讀經傳,不可不知古今字。」在書法學習中,抄寫古籍,裡面大量的古字、通假字,是我們學習的障礙。古代文字較少,典籍抄寫流傳,一字多用現象普遍。隨著文字的不斷演變、新文字的增加,隸變以後,漢字的字形、字義、字音逐步穩定下來,漢字進入規範書寫時期。很多古今字字義也發生了轉變,有的假借它用,有的則被淘汰。對於古籍中的古字,我們既要尊重原典,又要與時俱進。對字義字形很早就獨立使用的字,就要避免再去使用原始的古文字,古今兩字往往已經不是一個意思了,即便有的字還能通用,但今字的字義分工更為明確,更有指向性,便於閱讀理解。文字演變進入楷書以後,古字很少被人使用,只是在書法創作中,特別是篆書、篆刻創作中使用較多,楷書行書中很少見,因為分化字已經很成熟,並在歷史上一直作為正字出現,是歷代的規範文字。正確使用古今字,對閱讀古代經典以及書法創作中的應用,將大有裨益。通曉六書並了解文字的古今演變,是我們學習繼承傳統文化最基本的素養。

《光明日報》( 2020年06月28日11版)

相關焦點

  • 當代書法作品中的「古今字」現象
    古今字。清代學者戴震在《答江慎修先生論小學書》中說:「古字多假借,後人始增偏旁。」清代著名的訓詁學家段玉裁認為:「古今無定時,周為古則漢為今,漢為古則晉宋為今。隨時異用著謂之古今字。」古字和今字在字形結構上都有造字的相承關係。當代書法創作中常見的用古字現象,已成為時尚。有些古字可用,有些則風馬牛不相及了。  古今字從形體結構上看是一脈相承的。
  • 當代書法作品中的「古今字」現象-光明日報-光明網
    古今字。清代學者戴震在《答江慎修先生論小學書》中說:「古字多假借,後人始增偏旁。」清代著名的訓詁學家段玉裁認為:「古今無定時,周為古則漢為今,漢為古則晉宋為今。隨時異用著謂之古今字。」古字和今字在字形結構上都有造字的相承關係。當代書法創作中常見的用古字現象,已成為時尚。
  • 『書法名解』古今字
    [漢]許慎撰徐鉉校《說文解字》28cmx18cm 清代刻本線裝五冊紙本古今字
  • 孫伯翔與當代書法現象
    談及當代書法,當著眼於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之初始。我以為,在此之前的書法還沒有真正進入當代狀態,尤其是在行書與楷書方面。且在此之前的書法,雖也名家輩出,風格紛呈,但這些風格上未能走出唐宋明清式樣之餘緒,這名家之名還停留在對傳統式樣的把握。所謂真正意義上的名家,當能對所屬時代具有一種推動作用,對其後一個時期產生一種效應性的影響,在其所屬領域內建立一個可資借鑑的範式的建樹。
  • 古今字與通假字的區別
    ,本文在對古今字與通假字這兩個術語做界定的基礎上,從古今字的出現時間與通假字不同、古今字形成原因與通假字不同這兩點,辨析說明古今字與通假字的區別,希望能給有困惑的讀者提供一點幫助。古字和今字的出現有一個先後順序,先有古字,後有今字,是一種歷時性現象。介:《說文》:「介,畫也。」「介」字的本義是「邊界」。《詩經·周頌·思文》:「無此疆爾介」。在這句詩文中,「介」的意思是「邊界」。借用來表示「間隔」「甲士」「量詞,相當於『個』」「指賓主之間的傳言人」等。
  • 「古今字」研究需釐清概念
    「古今字」研究亟待正本清源20世紀以來研究或涉及「古今字」材料的論著、論文內容多屬概念爭論和字例歸屬分辨,鮮見對歷代註明和列舉的古今字材料全面匯總的,也沒有對歷代學者有關古今字的學術觀點進行系統梳理,致使現代人在論述「古今字」問題時,或誤解歷史。所以,首先要從「古今字」的學術事實出發,在特定的歷史背景和學術環境中,準確理解古人的原意,這樣才能客觀評價「古今字」的學術史意義並發掘其現代研究價值。
  • 古今字、通假字研究現狀
    古今字與通假字、同源字、假借字、異體字的關係一直被文字學和訓詁學的專家們所關注,同時在許多著名論著、詞典及註疏中,也蘊含了豐富的相關研究資源。王力(1962)對古音通假作了明確定義:「所謂古音通假,就是古代漢語書面語言裡同音或音近的字的通用和假借。」周秉鈞(1981)具體闡釋說:「通假,指的是古書上音同、音近的字互相通用和假借的現象。
  • 『古漢名解』古今字
    [漢]許慎撰徐鉉校《說文解字》28cmx18cm 清代刻本線裝五冊紙本古今字
  • 古今字、異體字和通假字
    我翻了一下部編版的初中語文,居然大多數都是「某,同某」,我覺得這牽扯到古今字異體字和通假字的區別與聯繫。廣義通假字,包括古今字、異體字和通假字。 古今字、異體字和通假字為三種不同的文言現象,三者有著本質的區別,初學者常常將之混為一談。
  • 文言文專題系列-古今字異體字繁簡字
    國畫——古今字在古代為什麼出現古今字,追究其社會原因與出現假借字現象有相同之處。所以後來便把「兼職」字中的某種意義拿出來,另造新字,力求一字一職,這樣,就出現了古今字。古今字是古人用字過程中出現的現象。如:飛鳥之景,未嘗動也。《莊子》(飛鳥的影子,沒有移動)句中的「景」字,上用「日」表義,下用「京」表音。「景」字本來的意義除指日光之外,還指日影和影子。後來,為了專門表示「影子」的意義,又造出一個「影」字。
  • 書法作品的錯字別再打通假字的幌了,它們之間有本質區別
    生活中不乏有人書寫作品時把字寫錯了,又不承認,於是,美其名曰:通假。試問,通假字與錯別字是一個意思嗎?顯然不是,有著本質區別。2、適用範圍1)文言文通假字,是因時代局限而出現的一種文言文現象。2)借代字在語法中的詞性與本字有同等之處,如「項為之強」,「強」通「僵」,「強」在語法中可作名詞、形容詞,「僵」在語法中可作名詞。
  • 開平籍中國當代著名書法家張羽翔書法作品展在開平市展出
    顏奕端在致辭中表示,張羽翔目前是中國中青年書法家當中的傑出代表。作為老師,他的教學也獨具一格,曾創造的「廣西現象」在全國書壇引起極大關注,值得廣東學習和借鑑。顏奕端同時也肯定了開平市近年來在書法事業上取得的成績。
  • 當代書法藝術家——趙雲龍作品欣賞
    作者生活照 書作入選《首屆、三屆中國書壇新人作品展》、《中外草書展覽》,《中韓書法交流展》《當代書法精品展趙雲龍書法作品欣賞 傳略及作品應邀入編《世界名人錄》、《世界文化名人辭海》、《中國當代名人錄》、《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東方之子》、《中國人物誌》、
  • 當代書法藝術家——周永志作品欣賞
    周永志,1938年出生,浙江東陽人原金華縣教育學會副秘書長,教師三筆字(粉筆、鋼筆、毛筆)書法指導師。現系中國書法藝術研究協會副主席,中國書畫家協會浙江分會理事、金華市書法家協會會員。其書法取法趙孟煩、張旭、懷素等歷代名家,作品在全國書法大賽中多次獲獎,併到日本和韓國及我國香港等地展出。
  • 當代書法藝術家——李文江作品欣賞
    他先後參加了天津茂林書法學院、河南書法教育中心、中國書法函授大學的學習。他幾十年來一直堅持走臨池與創作、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路子,書法師承有「貓王」之美譽的書畫大師黃衍教授,有幸得到了胡抗美、劉洪彪、張繼、田英章、權希軍等名家的藝術指導,使書法水平在不斷學習中循漸提高,其作品注重傳統,師法自然,追求妍美遒勁,厚實拙樸的藝術風格。
  • 當代書法藝術家——閆循明作品欣賞
    自幼生活在書香之家,家父閆心靈當代著名書法家,被編入《中國當代書法家大辭典》一書。、俊秀、清雅,深得書法愛好者和收藏者喜歡,多次參加捐贈活動和展覽,作品被外交部收藏,曾獲北京市公安系統書畫展一等獎。閆循明書法作品欣賞
  • 當代書法藝術家——吳樹明作品欣賞
    作品賞析 自幼酷愛書法,10歲習書臨貼,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作品入展市縣兩級書展,爾後中斷。二零零八年中國書法函大畢業;2006年至2011年,在蜀中名家謝季均書法高級研究班 學習五年。經常聆聽何應輝,洪厚田,王義軍等老師講課。篆隸楷行草兼修,善隸楷行草等書體。二零零九年作品入圍全國第二屆隸書展,入展中國2009世界集郵展,作品被洛陽集郵博物館收藏; 作品入展成都翰林學院二十周年展;入展眉山市建國六十周年展。
  • 館藏當代書法名家作品展亮相
    天津日報訊(記者 翟志鵬 攝影 姚文生)近日,天津美術館推出了「館藏當代書法名家作品展」。該展覽將持續至11月8日。作為中華民族的文化表徵,當代書法承載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優秀基因,隨著時代的變遷,在觀念、形式等方面都融入了與時俱進的審美元素。近年來,天津美術館以學術研究為導向,重點關注當代書法的發展態勢和動向,收藏了大批活躍在當今書壇上的名家作品。
  • 當代書法需要「守恆」「匡正」
    近年來,關於「醜書」「射書」「盲書」的新聞被擴散開來,這類負面新聞之所以被不斷傳播,並不在於它存在任何正能量的價值,而是人們想通過這類醜聞表達自己對此類現象的痛恨。近日黃岡師範學院美術學院副教授左國華在美術報發文說,他們的這些行為與國人視野中的民間書法、江湖書法也有本質區別,他們書寫的所謂文字,既不屬於傳統書法,也難以用現代書法來界定,或許可以將其歸之於「實驗藝術」一類,但絕非書法。此類現象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當代書法人的浮躁和急功近利思想。唯有正本清源,使當代書法不斷地「守恆」「匡正」,才能向著健康、良性方向發展。
  • 當代書法藝術家——張緒仁作品欣賞
    張緒仁書法作品欣賞 作品曾多次在國內外大賽中多次獲獎,並被國內外多家單位及收藏愛好者收藏,被國內外多家電視網絡等大型媒體及書刋報導。張緒仁書法作品欣賞 自幼酷愛書法,常以古今書畫名家名帖為師。作品及事跡入編(二十一世紀人才庫)、 (中華名人大典)、 (世界人物辭海)、 (世界名人錄)、(一代名家)、 (中華名家世界傳播錄)、(中國當代書畫投資與收藏指南)(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四海同心)一帶一路文化交流使者(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等大型辭書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