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字、異體字和通假字

2021-01-19 謝敏的語文時間


本周學習《嶽陽樓記》,「政通人和,百廢具興」「屬予作文以記之」這兩句中「具」和「屬」的注釋:

[具]同「俱」,全、皆。

[屬]  同「囑」,囑託。



在中學語文課本的注釋部分,常常可以看到「某,同「某」,「某,通某」,「某,古某字」的注釋形式。其中,尤以「某,同某」為多。我翻了一下部編版的初中語文,居然大多數都是「某,同某」,我覺得這牽扯到古今字異體字和通假字的區別與聯繫。

解釋通假字的時候,採用的辦法。古今字是有先後之分的,解釋的時候就可用後來寫作的辦法。還有一種是某」同,這一類是用來解釋異體字的。

通假字,有廣義、狹義之分。  廣義通假字,包括古今字、異體字和通假字。

 

古今字異體字和通假字為三種不同的文言現象,三者有著本質的區別,初學者常常將之混為一談。


古今字

古已有之,今又造字。

如蘇東坡的《石鐘山記》中的「至莫夜月明」中「莫」,為「暮」之古字,被「借」為否定副詞「不」、「沒有誰」的意思,故又造「暮」字。


異體字

是指讀音、意義相同,但寫法不同的漢字。如


通假字

音同本字,借來一用。

借來的字只能作為臨時工。如「蚤」與「早」;如「當」與「倘」。其特點是「因音通假」。因為古代的字很貧乏,所以用有限的字來表達意思。


古人造出一個字,表達一個意思,可是該用哪個字表示哪個意思的思維卻還在形成過程中,沒有一定規律,既可以使用這個字表示某個意思,又可以使用另外一個聲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表示那個意思。所以,時代越前的文章,通假字越多。


古人在做記錄時,一時想不出本字而用了別字代替,清代的趙翼在《陔餘叢考》一書中指出:字之音同而異義者,俗儒不知,輒誤寫用,世所謂別字也。第一個人這樣寫固然是前面所說的寫了別字,但後人都這樣效仿以後,便成了「合法」的通假字了。

由於古代印刷相對落後,再加之戰火焚毀,相當部分書籍原版遺失,再憑一些讀書人的背誦、記憶重新寫出來的,「著之竹帛」。即背誦者口誦,記錄者依據聲音來記錄,疏於校對,以致字形常常出現訛誤,不同的書寫者往往會因方言的差異或其文化程度的影響導致記錄時將同一個字記錄成不同的形體。故清代學者王念孫、王引之父子在《經義述聞》就這樣說:訓詁之要,在聲音不在文字。


通假字與假借字的區別

有人常把通假字與六書中的假借字相混。嚴格來說,通假字是指本有其字的替代,例如上述例子中,本來已有「慧」字,但卻以「惠」字臨時替代。而六書的的假借字則是本無其字,因為要創製新字較麻煩或為免使字數大量增加,而採用同音或近音字表達那種意思,例如「自」字本義是鼻子,因同音關係,借來表示「自己」之意,這是六書中的假借。


即使在古人的訓詁解說中,也有時會把兩個名稱相混。讀者應按其上文下理,或按文字學知識,小心判別。但有一點值得注意的就是假借字本質上不屬於錯字或別字,屬於正常的文言現象。

的區別

是指古代的很多異體字。比如孔乙己曾經說過的回字的四種寫法,這四種寫法之間就可以說A同B。

通」一般是指通假字。

它們是有一定的區別的。

表示通假字,是指寫錯或印錯的字通作者本來要寫的字

例:在現在課本中出現的a本來寫作b,則a為通假字。

一是表示古今字,即文中的古體字」等同於現代漢語中的某字

二是表示異體字。即同音同義不同形的字。


中學課本裡使用的是廣義的通假字說法。

相關焦點

  • 古今字、通假字研究現狀
    古今字與通假字、同源字、假借字、異體字的關係一直被文字學和訓詁學的專家們所關注,同時在許多著名論著、詞典及註疏中,也蘊含了豐富的相關研究資源。王力(1962)對古音通假作了明確定義:「所謂古音通假,就是古代漢語書面語言裡同音或音近的字的通用和假借。」周秉鈞(1981)具體闡釋說:「通假,指的是古書上音同、音近的字互相通用和假借的現象。
  • 古今字與通假字的區別
    文/李放(喀什大學)摘要:古今字和通假字辨析不明一直是古代漢語初學者頭疼的問題,本文在對古今字與通假字這兩個術語做界定的基礎上,從古今字的出現時間與通假字不同、古今字形成原因與通假字不同這兩點,辨析說明古今字與通假字的區別,希望能給有困惑的讀者提供一點幫助。
  • 國學小知識:什麼是本字、通假字、訛字、異體字、繁體字?
    本字、通假字、異體字、古今字、訛字、繁體字。通假字通假字是與『本字』相對的字,有本字,自然有通假字。這類文字在古代很多。比如「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說,在這裡是悅的意思。異體字,是指出了正體之外,讀音和字義相同,形態不同的字。
  • 文言文專題系列-古今字異體字繁簡字
    所以後來便把「兼職」字中的某種意義拿出來,另造新字,力求一字一職,這樣,就出現了古今字。古今字是古人用字過程中出現的現象。如:飛鳥之景,未嘗動也。《莊子》(飛鳥的影子,沒有移動)句中的「景」字,上用「日」表義,下用「京」表音。「景」字本來的意義除指日光之外,還指日影和影子。後來,為了專門表示「影子」的意義,又造出一個「影」字。
  • 通假字是錯字嗎?
    當我們一提到古文,古文中就會出現很多通假字,比如我們在讀到《論語》時,便會發現會有很多的通假字,比如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其中說就是通假字,其實,這個說是悅」的古字,愉快。那麼,通假字是不是錯別字呢?當然有一定的成分就是確實是錯別字,但是,從廣義上來講,古今字、異體字和通假字。古今字,就是古時就有的字,後來又造字,後來的字成為了常用字。
  • 為什麼古人寫了「錯別字」就可以被解釋為「通假字」呢?
    相信大部分人在學生時代都會對語文課本上的「通假字」產生迷惑——為什麼古人寫的就是通假字,而我們自己寫的就成了「錯別字」呢?其實,錯別字就是錯別字,通假字就是通假字,寫出通假字的古人也是很無奈的。國史君(國史通論)在之前文章中曾經解釋過,我們平時所說的通假字包含了三種情況,即古今字、異體字以及通假字。第一、古今字在「漢字六書」中有一種就是「假借」,比如「然」字下邊的四點水(灬)其實不叫四點水,而是火字底,它本來就讀作「火」,釋義也是「火」,所以「然」本來就是「燃燒」的意思。
  • 簡繁字,古今字,異體字,通假字,避諱字,字字璣珠
    (2)古今字:相同的一個意義,古今使用不同的字。比如「著」與「著」,「莫」與「暮」。(3)異體字:相同的字,寫法不同。比如「狗」與「豿(gǒu)」。(4)通假字:一個字被另一個字替代使用。比如《詩經》:「瞻彼淇奧,菉竹猗猗」。「奧」借作「隩」字之用,讀作yù,指河邊彎曲之處。
  • 王力:文字學| 古今字、異體字、 繁簡字
    但並不是說形旁聲旁可以任意更換位置,有些時候,同樣的形旁和聲旁由於配置方法不同而形成了不同的形聲字,如忡不等於忠,怡不等於怠,吟不等於含。這一點應當注意。形旁相同的形聲字,在意義上大都和形旁所標示的事物或行為有關,例如以貝為形旁的形聲字財、貨、賄、資等,都是和財物有關的字。不敢形旁相同並不就意味著詞義相同。
  • 古代漢語課程教學(十): 古今字、異體字、繁簡字和工具書的使用
    本節課講古今字、異體字、繁簡字和工具書的使用,內容總結如下(反反復復檢查了幾遍,還是有錯誤,這次訂正了一下,應該不會有錯誤了吧
  • 常見通假字及其出處
    通假字,是中國古書中用字的一種現象,有廣義、狹義之分。
  • 當代書法作品中的「古今字」現象
    古今字。清代學者戴震在《答江慎修先生論小學書》中說:「古字多假借,後人始增偏旁。」清代著名的訓詁學家段玉裁認為:「古今無定時,周為古則漢為今,漢為古則晉宋為今。隨時異用著謂之古今字。」古字和今字在字形結構上都有造字的相承關係。當代書法創作中常見的用古字現象,已成為時尚。有些古字可用,有些則風馬牛不相及了。  古今字從形體結構上看是一脈相承的。
  • 當代書法作品中的「古今字」現象
    古人對古今字的概念,是以時間為劃分的,即古今用字不同。裘錫圭在《文字學概要》一書中說:「古今字,也是跟一詞多形現象有關的一個術語。一個詞的不同書寫形式,通行時間往往有前後。在前者就是在後者的古字,在後者就是在前者的今字。」古今字現象在古代典籍版本中是經常出現的。由於古今字、通假字大量存在,對於書家閱讀和抄錄往往造成困難。秦漢古籍,通假字現象使用普遍。
  • 通假字真是古人寫的錯別字?原來語文課本騙我們這麼多年!|方言
    上面提到的「共「和」說「就是如此。這一類字,被稱作古今字,表達的,是文字發展過程中,同一個漢字在時間上的形體演變。「共」就是「供」的古字,「責」就是「債」的古字。除了古今字和假借字,還有一種用字現象叫做「同源字「。翻開你的初中語文課本《陳涉世家》這一篇,其中有一句話是: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為天下唱,宜多應者。課本把「唱「依然解釋為通假字,通」倡議「的」倡「。
  • 當代書法作品中的「古今字」現象-光明日報-光明網
    古今字。清代學者戴震在《答江慎修先生論小學書》中說:「古字多假借,後人始增偏旁。」清代著名的訓詁學家段玉裁認為:「古今無定時,周為古則漢為今,漢為古則晉宋為今。隨時異用著謂之古今字。」古字和今字在字形結構上都有造字的相承關係。當代書法創作中常見的用古字現象,已成為時尚。
  • 古代通假字,通是通用,假是假借。所謂通假字,是幾個字呢?
    本文系作者生活裡誰傷害獨家原創,未經許可禁止轉載第一,通假字:通是通用,假是假借。所謂通假字,就是兩個字通用,或這個字借用那個字的意思。東漢鄭玄說:「倉卒無其字,或以音類比方為之。」所謂「比方為之」,即指通假而言。
  • 兩招教你把握文言文中的通假字
    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些通用的別字,這就是「通假字」。比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中的「惠」字,原本應當是「慧」。「惠」本身是「仁愛」的意思,而句中應作「聰明」講,這就錯把「慧」寫成了「惠」。
  • 文言基礎知識:異體字
    一個字(詞)可以有多種意義本義、引申義、假借義,一個字還可以有多種寫法——異體字、繁體字、簡體字。異體字一字多形,如「淚——涙、跡——跡——蹟」,它們音同、義同,只是形體有所不同,這叫異體字。異體字的存在徒然造成文字上的混亂。
  • 繁體字、異體字、古今字用法表
    ●盡,儘:「盡頭」、「頂點」、「全部」,用盡  ,例如:盡可能,盡善盡美,滿城盡帶黃金甲,盡心盡力,盡頭,物盡其用;表示以某個範圍為極限,不得超過;儘著三天把活幹完;先儘舊衣服穿,儘著老人先上車;用在表示方位的詞前面,和「最」相似的意思,儘北邊、儘南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