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被父母吼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答案太驚人!

2020-12-09 騰訊網

吼,可能是輪迴。家族輪迴。

小時候在吼叫中長大的孩子,長大了也會吼自己的孩子。

就如同我們覺得父母頑固不化一樣,我們也在頑固不化地對下一代執行小時候受到的語言暴力。

覺知過往,走出過往,改變的當下的教育方式,才能終結。

1

我們常說「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為了孩子的學習,家長們真是操碎了心;馬上就要開學了,家裡又要雞飛狗跳、大吼大叫起來。

但是如果你知道孩子被吼後心裡在想什麼,那你在下次爆發前一定能控制住自己,因為雖然一句吼能讓孩子馬上安靜下來,但是給孩子所帶來的傷害,簡直超乎想像。

閨蜜的孩子剛上小學二年級,她給我說自從孩子上學後,感覺自己的脾氣差了很多:

孩子早上賴床,催了兩次還不起來,就開吼;孩子做作業慢了、老出錯了、考試成績差了,都忍不住吼。

因為以前也沒有什麼學習壓力,所以不管孩子慢一點、懶一點也都沒太在意,但上學後後壓力大啊,不催不行。

可是每次一吼,看著孩子那怔怔的、可憐的樣子就心疼,而吼多了,孩子就低著頭哭也不說話,而且閨蜜發現孩子和自己關係漸漸疏遠了,有什麼事也不給自己說了,以前那個貼心的小棉襖不見了,丸子心裡很慌。

有一天,因為玩具的事她又吼了小孩,孩子很委屈地鑽到了奶奶懷裡,哭著說:「我不喜歡這個媽媽了,你帶我走吧。」

孩子的話像針一樣刺痛了她!

孩子的成長肯定是有這樣那樣的問題,急躁的自己卻用「吼」深深傷害了孩子,而且孩子不笨、不懶、不調皮,只是有時有自己這樣那樣的想法而已,為什麼要用「吼」來解決呢?

2

吼孩子,雖然就是一兩句話的事,但是卻會讓孩子覺得自己犯了大錯,會讓孩子的積極性受到嚴重打擊,還會傷害和諧的親子關係。而更嚴重的問題不是表面上的那些,而是在以後,潛伏在孩子內心裡。

做兒童心理諮詢的朋友給我說:

孩子的性格和心理創傷基本上都來自於童年,而更多的是來自於父母,來自於不和諧的親子關係。

在知乎上搜索關鍵詞「父母的語言暴力」,發現很多在父母」吼式「教育環境中成長的自述者,要麼心懷恐懼,不知父母下一步會做出哪些瘋狂舉動;要麼畏首畏尾,做什麼事都提不起興趣。

某些自述者這麼寫道:

「我自知我媽語言暴力的可怕,但更可怕的是,我發現自己潛移默化的學會了她的語言習慣,無意識的時候也會把情緒帶到話語裡,一字一句都在傷人.......我知道這樣下去只會把愛的人推得越來越遠,可我難以自控。」

「於是我漸漸關上了心裡的那扇窗,難過的時候試著自我安慰,寫日記,購物,獎勵自己好吃的。我開始在家人面前沉默,試著逃離去到家以外的地方,也要記得如果以後有幸自己組建了家庭,要呵護他,不能讓同樣的悲傷,發生在自己的孩子身上。」

「在外面看著還正常,在家裡暴躁無比,和他們永遠無法用溫和的語氣說話。自卑敏感,別人一句話都能刺痛我,喜怒無常,對別人防備心很重,只要傷害過我的人,永遠別想再接近我。」

很明顯的,正是父母的吼罵,讓親子關係差點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

話語,不是一陣輕飄飄的風,它是有力量的,它是有溫度的。

它可以讓孩子感覺到春天一般的溫暖,也可以讓孩子置身於刺骨的冬天,像一把把的刀子傷害著孩子,而吼罵,就是那一把把的刀子。

對於父母而言,吼叫或許只是1分鐘的事情,但對孩子而言,其傷害可能貫穿一生。蒙臺梭利博士說:每種性格缺陷都是由兒童早期經受的某種錯誤對待造成的。心理學上也認為,任何一種心理疾病,追根溯源,都是童年時的創傷。

長期生活在"吼式"教育下的孩子,就像德國經典繪本《一生氣就大吼大叫的媽媽》裡的那隻小企鵝。

它被父母的吼叫嚇得魂飛魄散,內心充滿恐懼與不安全感,雖然想張口說話,表達心聲和需要,但又擔心沒有人聽。

久而久之,只能以"不說話"來迴避傷害。

圖片來源:繪本《一生氣就大吼大叫的媽媽》

那些被吼後不說話的孩子,容易形成這幾種性格:

做事優柔寡斷,不自信;

懦弱,沒主見;

性格孤僻,不善交際和處理人際關係。

而更重要的是,這些孩子普遍沒有安全感,對親情有一種本能的排斥,在親子關係中不知道怎麼和家人相處。

3

愛之深,責之切。做父母的誰也避免不了吼孩子,如果孩子"打不哭罵不語",我們就應該提高警惕了。

應該如何做,才能「解救」那個受傷孩子呢?

放下身段,去安撫那個恐懼的孩子

雖然我們都說要做一個慈母,和孩子相親相愛,奈何,在親子教育中,稍不留神,就處成了塑料母子(母女)情。

一旦我們大聲吼了孩子,請記得給自己幾分鐘緩和時間,待到情緒平復後,蹲下來,試著去抱抱你的孩子,告訴他:

「媽媽雖然吼了你,但媽媽對你的愛一點沒有減少,下一次,媽媽一定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緒。」

引導孩子表達情緒

情緒是有能量的,父母吼孩子,傳遞給孩子的是負能量,孩子受負能量投射,感到恐懼,用「不說話」來抗拒這種能量。

但實際上,很多孩子沒有消化負能量的能力,長期不說話,只會讓負能量積鬱在心裡。

當傷害形成後,父母一定要事後補救。

心平氣和地引導孩子說出來心中的真實想法,教孩子學會表達情緒、排解情緒,並鄭重地和孩子保證:這只是情感的交流,不是對錯的糾正。

接納自己的不完美,也接受孩子的不完美

每個人內心深處都住著一個「完美小孩」,我們試圖照著這個標準,來教育自己的孩子,讓他按照自己心中的那個樣子生活成長。吼孩子,其實是父母對自身的一種不接納。

其實,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他只能是他自己,而不是我們的複製品,更不可能長成父母想要的樣子。

尹建莉曾說,

面對孩子,成年人最大的文明所在,

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

努力理解他的所作所為,

以他樂意接受的方式對他的成長進行引導。

你必須把他當做一個「人」來平等對待,

而不是當做一個「弱小的人」來徵服。

不管是誰,在情緒煩躁的時候很難再去處理另外一些讓自己不愉快的事情,在心情不好又面對孩子「不乖」時,父母難免會簡單、粗暴的處理問題。

但父母應該意識到,在工作與生活中難免遇到不愉快,需要給這種不愉快找到合適的出口,不要讓無辜的孩子承擔你的負面情緒。接納不完美的自己,也接納孩子的不完美。

以下是一些具體的建議:

1、每天回家之前先將自己的負面情緒說出來,能意識到這些負面情緒是控制脾氣的第一步。

2、如果遇到孩子做錯事,要將自己的心理活動呈現出來例如:「寶寶,你故意打碎了杯子,爸爸/媽媽現在挺生氣的。因為之後還要再花錢去買杯子,你的行為造成了家裡額外的開銷,所以爸爸/媽媽認為你這樣做是不對的。」等等,既能在敘述過程中平靜下來,也是和孩子交流的一種方式。

3、試著為這些負面情緒找到出口及解決方法。成人通常在發洩情緒以後會感覺好受一些。因此,當我們認識到自己有負面情緒時,可以用跑步、做家務等健康的方式發洩出來,等理智回來了,再考慮應該如何應對。

4、當自己非常憤怒的時候,在心裡默數30秒再開始講話如果自己的情緒尚未處理好就要解決孩子的問題,可以坦誠但儘量溫和地告訴孩子「我現在心情不好,可能會罵你而讓你很難過,我不想讓這件事發生,所以我們一起安靜10分鐘。」

心理學上有個詞叫「南風效應」:

北風和南風比威力,

看誰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脫掉。

北風吹出了刺骨的冷風,

行人因為害怕寒冷,所以裹緊了大衣;

而南風吹出了柔和的微風,

行人覺得很溫暖,便解開了大衣。

教育孩子也是一樣:請用春風化雨般的溫柔,潤物於無聲!

給他愛,給他力量,給他信心,你會發現南風雖然柔和無力,卻能化為繞指柔,讓孩子在風中起舞!

相關焦點

  • 孩子被吼時,在想什麼?最傷害孩子的行為,90%的父母都在做!
    吼孩子的時候特別生氣、特別狠,吼完後又真心心疼,特別後悔!天底下吼娃的媽媽都是這樣,沒一個例外。 你吼孩子,孩子聽到的是什麼?父母卻誤以為一次吼兩次吼不管用,又開始提高聲調、變本加厲。事實上孩子的內心早已麻木。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越吼孩子,孩子會越不聽話。
  • 這兩種「性格」一般都是被吼大的孩子,請媽媽們「嘴下留情」吧
    這兩種「性格」一般都是被吼大的孩子,請媽媽們「嘴下留情」吧小劉的父母都是農村人,沒什麼文化,一直以來對小劉的教育方式都是非打即罵的,吼叫訓斥更是家常便飯,這就給小劉留下了不小的心理陰影,也讓小劉暗自發誓,以後自己有了孩子一定要和孩子好好說話,再生氣的話也不能去吼孩子。
  • 那些被父母誇是天才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
    為人父母,你會誇你的孩子是天才嗎?很多家長會說:我的天!笨都要笨死了,還誇他是天才?!還有很多家長會說:即使覺得自家孩子某一方面有特長,也不能說是天才吧,自古驕傲使人退步。那些被父母誇是天才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湖南衛視《歌手》,是很多人每年必追的節目。導演組每年都下大力氣請其他國家優秀的歌手參賽。今年《歌手》邀請來了日本國寶級歌手米希亞。
  • 那些經常被打屁股的孩子,後來怎麼樣了?
    柏柏育兒漫畫面對熊孩子的熊,很多父母都會說「打一頓就好了!」,長輩們也信奉「孩子不打就會被寵壞」的教育理念。有一個調查了991位父母的樣本中,35%的父母對自己1-2歲的孩子使用過體罰,94%的父母對自己3-4歲的孩子使用過體罰。打屁股的確是一種非常普遍的行為,但是,那些經常被打屁股的孩子,後來怎麼樣了?打屁股會讓孩子變好嗎?
  • 3歲以下的孩子不聽話,父母應該循循善誘教導,還是吼起來?
    對於這個問題,同事小張曾經詢問過我,當時她的孩子剛上幼兒園,卻因為經常打人被老師告狀,小張一直採取循循善誘的方式,告訴孩子打人不對,孩子也承認錯誤,但就是不改,仍然照打不誤,甚至引起班上其它家長的強烈不滿,最後把小張逼急了,對孩子又吼又叫,卻依舊收效甚微。看來,無論是耐心教導還是吼起來,對於3歲的孩子來說都沒用,那麼,是否有第三種方式來解決這個問題呢?
  • 父母的大吼大叫,會讓孩子更加叛逆,怎樣停止對孩子的吼叫?
    在孩子的教育中,恐怕有很多父母都曾經對孩子大吼大叫過。朋友就因為自己對孩子大吼大叫,不止一次地自責過。「我真的不想對他大吼大叫,但每次做作業磨蹭幾個小時都沒做完,再好的脾氣的人也會忍不住大吼大叫。」可是,朋友對孩子的大吼大叫後,並沒有達到想讓孩子快點寫完作業的目的,反而會產生副作用。
  • 那些被父母打大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
    因為每天都挨打,我幾乎信了!在學校,我被老師打,在校園外,我被黑社會打。好不容易回到家了,接著被爸爸打,被媽媽打,甚至也經常被姐姐打。現在想想,後來我能當運動員,這與父親不懈的追我、打我是密不可分的。很多人都在猜想其中的奧秘,我都始終對他們說,這是我和小夥伴曾經打「土塊戰」時的戰利品。小時候挨打多的孩子,通常都會被打通任督二脈,所以長大後,也大都很有出息。
  • 經常衝孩子大吼大叫,性格上造成的傷害,遠比父母想像的更嚴重
    一、衝孩子大吼大叫,後果真的很嚴重為人父母,最大的願望就是保護孩子健康成長。但在教育孩子的過程過,父母難免會有力不從心和焦慮的階段,這時憤怒上頭往往會消滅理智,從而對孩子大吼大叫,嚴重時還會動手教訓。最可怕的是,生活中有不少家長在教育孩子的角度上,都貫徹著這種「不吼不罵不成才」的理念,這才是對孩子最為殘酷的毀滅傷害!二、這3種情況下,家長最容易吼孩子1、孩子調皮闖禍時孩子貪玩任性是天性,這是無可厚非的。
  • 「經常被吼」和「幾乎不吼的孩子」,長大後的差別,不是一般的大
    不過很多時候寶媽吼完孩子,獲得了片刻的安寧,但是看著還是可憐巴巴的樣子,寶媽又暗暗心疼特別後悔,畢竟孩子是自己的心頭肉,哪有父母願意經常對孩子吼叫。其實經常背後和幾乎不背後的孩子,長大後差異比較明顯,如果可能的話,家長請嘗試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少吼叫孩子,不然可能對孩子的成長。造成很大的影響。
  • 孩子被父母吼後,為何很快就不記仇了?知曉原因後,你就不敢吼了
    文|啞鈴媽媽孩子最大的幸福,就是擁有情緒穩定的父母。可在現實中,由於種種原因,再和藹的父母,也會有情緒失控吼孩子的時候。「孩子年紀小,不記仇」沒多久,孩子又依賴的黏在父母的身邊。這時,父母滿心內疚頓時被衝散,可事實真是如此嗎?
  • 你愛孩子卻為什麼忍不住對孩子大吼大叫?3個錦囊破解「父母吼」
    孩子更多時候都是不聽話的,家長在無奈之下,只能大吼大叫去震懾孩子,逼著孩子停止搗蛋行為,可是孩子的叛逆行為,似乎因此變得更加嚴重,對於父母的指令簡直當成耳邊風。相信很多家庭都在面對同樣的教育情況,可是家長又知不知道,對於孩子是不可以大吼大叫的,吼叫教育只會讓教育變得更加困難,而不是會讓孩子更加聽話服從自己。對孩子」吼叫教育「,對孩子的影響從哪幾個方面來看?
  • 媽媽被自己吼孩子的聲音嚇得捂住耳朵:想孩子聽話,就要好好說話
    也許很多人都不能理解孩子有多害怕被吼叫,在德國的《一生氣就大吼大叫的媽媽》中就形象地描繪了這種驚恐的感覺:早上媽媽衝我發脾氣,結果我嚇得全身都散開飛跑了,我的腦袋飛到了宇宙裡面;我的肚子落入了大海裡;我的翅膀掉到了熱帶叢林裡;我的嘴巴插在了高山上,我的尾巴呢?它在街上就像是一個謎。被吼叫的孩子瞬間魂飛魄散。
  • 「吼睡」危害孩子大腦發育,聰明的父母巧用4招,讓孩子笑著入睡
    雖然現在已經有很多地方宣布開學日期了,但作為重點保護對象的幼兒,還是不能去幼兒園的,在家度過了史上最長的假期,讓寶媽群裡的各位家長們心生焦躁之情,孩子們太皮了,之前好不容易養成的作息習慣,現在被摒棄得無影無蹤,許多家長都在抱怨,孩子是晚上不睡覺,早晨不起床,大家都在互相詢問、取經,怎麼才能讓孩子們早點睡覺呢?
  • 你還在「吼」孩子嗎?白巖松的「閉嘴」教育,是高級的無聲教育
    一、 為什麼「吼」孩子是沒用的教育1、越吼孩子,孩子越容易聽不見因為孩子多次犯錯誤,家長已經失去了耐心,於是忍不住大聲吼了孩子。可能在父母第一次吼孩子的時候,孩子真的是被嚇到了,並且不情願地按照父母的方式去做了。
  • 為什麼孩子被吼之後很快就忘記?知悉3點原因後,父母很心疼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很多父母都出現過對孩子吼叫的情況,但是在低齡段的孩子中,往往有一種現象,就是你明明很生氣的在「吼孩子」,孩子卻哭著要你抱抱。 這種現象讓很多父母都很疑惑,難道孩子都不記仇的嗎?明明自己那麼嚴厲,孩子不應該害怕的不敢接近嗎?
  • 在父母大吼大叫中長大的孩子,都有這3個性格缺點,家長別不重視
    大致意思是他不爭氣,什麼都比不上隔壁家的孩子,還幹啥啥不行,就知道玩手機……周圍議論紛紛,我自知幫不上忙,畢竟自己也未親身經歷過,只好裝作沒看見。想到自己小時候也是這麼被父母罵得,心裡著實不太好過,就時而找那孩子嘮嗑。一開始,他說話嚅囁,放不開,熟悉後,就好很多了。
  • 從小被媽媽大吼大叫,長大後,孩子會變成什麼樣子?
    文 | 齊麗娟在沒有孩子的時候,媽媽就是溫柔安靜的弱女子,但是當有了孩子之後,就會經常控制不住想要吼孩子。有些孩子確實調皮,能把一個沒有脾氣的人惹得炸毛,但是你知道嗎,吼孩子一定不能成為常態,否則對孩子的影響非常大,會讓孩子性格和心理都變得扭曲起來。比如說孩子如果從小就被媽媽吼大,孩子就會變得膽小自卑,對孩子社交也會造成很大程度的影響。
  • 父母常用的「獅子吼」對孩子傷害很大?那不如試試「低聲教育」吧
    他在後來的採訪裡說「我從來沒想過他會跟我有那個對答,我相信我這輩子都不會忘記這段對話。」「獅子吼」是這樣煉成的!現在,很多年輕的家長都有這樣的感觸吧,明明自己不想吼孩子的,但是一直以來,父母們在面對像永動機一樣不停的折騰著的熊孩子的時候,已經逐漸形成不知道孩子們會在什麼時候,什麼地點,什麼時間,會觸碰到自己或因生活或因工作而快要崩潰的某個敏感的神經,像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在那一瞬間嘭的一聲爆發了,「獅子吼」對於父母來說是快速終結自己爆炸的最有效的方式,因為大多數情況下
  • 父母為什麼不可以在孩子面前爭吵,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父母吼孩子,是生活中很常見的一件事。當孩子拖拉磨蹭、當孩子把家裡弄得一團糟時、當孩子思考半天卻寫了錯誤答案……媽媽心裡總有煩不完的事。更令人懊惱的是,每次吼完孩子心裡總是,罪惡感又湧上心頭。父母情緒失控帶給孩子的傷害不可估量父母將情緒發洩卻給孩子留下難以磨滅的痛吼叫會讓孩子變得膽小、內向。
  • 孩子愛磨蹭,光靠吼叫有用嗎?學會這3招,比你吼100句都有用
    說起弟弟來,那他可真是太磨蹭了,別說是我爸爸媽媽了,就連我都會經常被他的磨蹭氣到,忍不住想對他進行威脅、吼叫。孩子磨蹭拖拉的時候你會怎麼做?小朋友們的優點是各不相同,但是要說缺點好像來來去去都是那幾樣,大多數孩子在小的時候都會有這樣的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