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姆《面紗》:揭露人性的複雜,在自我救贖中學會如何去愛。
《面紗》是英國戲劇家毛姆的作品,題目中的「面紗」,是取自雪萊的詩作《別揭開這華麗的面紗》。
這華麗的面紗啊,人們就管這叫做生活,雖然它畫的沒有真象。
《面紗》講述了細菌學家瓦爾特,攜妻子凱蒂赴中國研究時,發現妻子與人發生婚外情後,夫妻二人來到了瘟疫肆虐的中國南方農村,然後瓦爾特染病去世的故事。
毛姆是一個關注人性的作家,在他的骨子裡,總有一種讓人琢磨不透的悲觀態度,仿佛一切對他來說,都是一場虛幻。而這份悲觀,或許和他父母早逝、寄人籬下、因口吃而產生的自卑感有關。所以,他才會缺乏安全感,甚至成為局外人。在這部作品中,毛姆也同樣給一個看似尋常老套的愛情故事,蒙上了一層悲劇的「面紗」,讓人還未掀開,就已先感受到了一絲涼意。
凱蒂是英國人,她的父親是王室的御用律師,母親是一位高貴優雅、善於鑽營的家庭主婦。她定期舉辦晚宴聚會,結交各路名流。
凱蒂的母親一直希望凱蒂跟自己妹妹多麗絲,能夠通過婚姻攀上高枝。凱蒂很漂亮,她有這個資本,也一直被母親寄予厚望。
這樣的家庭教養下,註定凱蒂是一個無知、膚淺、重視外表、沒有內涵的女人。
然而,眼看已經25歲了,近幾年跟自己求婚的人條件卻一年不如一年。而自己19歲的妹妹,長相平平,但一開始出來交際,就跟一位外科醫生的獨生子訂了婚。
凱蒂一氣之下,就嫁給了醫學博士、病菌專家瓦爾特——他孤僻木訥,凱蒂與他認識時間不長,且從沒多瞧幾眼。但瓦爾特對凱蒂,卻是深情專一的。
瓦爾特在香港工作,婚後不久,凱蒂就跟隨他前往香港。
在那裡,凱蒂很快認識了香港布政司唐生,他是一個英俊高大、風趣幽默的男人。兩個生性活潑的人,自然而然走到了一起。
小說一開始,就是凱蒂跟唐生在家裡偷情,卻聽到了門把手轉動的聲音。
在這裡,慣用諷刺手法的毛姆,用了大量的動作和語言,來描述凱蒂和唐生兩人的慌張、驚嚇、混亂:
她的驚恐讓他緊張,鞋子又緊,顯得動作笨手笨腳的……她用梳子理了理自己凌亂的短髮。等她梳理好了,他才把第二隻鞋的帶子系好。
她嚇得面無血色,而他皮膚雖然黝黑,此時臉色卻也慘白如紙……接著她忍不住還是哭了。
這時候的凱蒂,是一個混亂脆弱、只知嬉鬧玩樂、滿足欲望的女人,世界在她面前,還未揭開面紗。
在這段開頭的偷情過程裡,毛姆充分地將這兩個人的人性和心理了如指掌。並且為我們打開了人性的陰暗面和自私的一面,將人性的缺點暴露在外,來讓人們對這個結果做出評價。
正因為懂他們的心理,所以他們兩個愛情的偷情者就被開門聲的緊張和刺激感嚇到了。沒有了這個刺激的場面,冷靜下的凱蒂已經知道該怎麼處理。她想了無數種可能,可她沒想到,結局竟然是她最不想看到的樣子。
凱蒂自以為是的以為查理對她是真愛,然而她不知道的是人性都是複雜的。偷情後的忐忑,坐立不安,讓凱蒂難以控制,所以她忍不住和沃爾特攤牌了。
凱蒂以為得知真相的沃爾特會生氣,會和她離婚,或者不會怪她,但她沒有想到的是,沃爾特讓她去找查理,讓查理離婚了娶她,如果查理不娶她,那麼凱蒂只能和她去霍亂之地。
貪生怕死的凱蒂著急了,她不想死,所以霍亂之地她一點也不想去,她找了查理,但查理不想娶她,查理不願意為一個女人犧牲自己的名譽和地位。
處於愛情裡的女人是天真的,天真的以為愛就是真愛可以互相付出一切,可人性的自私和偽善卻讓我們明白,人和人之間的相處永遠都隔著一層面紗,你以為你看清了一個人,其實你看到的永遠是表面。
貪歡被騙,自以為是的愛情是一場風花雪月的夢,夢醒了,面紗揭開了,卻沒想到對方從頭到尾都在拿她當一個玩物。
這個時候的凱蒂忽然發現,她就像一個笑話,每個人都帶著面紗來對待她。那個她喜歡的男人原來愛的是他自己。
走投無路的凱蒂只能遭受丈夫的瘋狂報復,這個時候的凱蒂處於人生的重要階段,面對情人的冷落和自己內心的無望,她選擇向死而生,去勇敢歷險。
這樣的選擇是無奈的,但她只能這麼做才能夠有一線生機。離開香港來到了霍亂之地湄潭府,凱蒂經歷了絕境下的自省,而她在這裡開始了一段自省之路。
每個人都會犯錯,都會無知,但不論選擇了什麼,就看你有沒有自省的勇氣和重生的信心。
凱蒂看清了查理的虛偽,在這裡她體驗了修女的博愛和無私,她們對宗教信仰的堅定,讓她深受感動,而她也在這裡得到了救贖。
危難中才能見真情,這點確實如此。習慣偽裝自己的沃爾特從沒有給自己妻子可以了解他的機會,他用冷漠來面對凱蒂,而凱蒂從來都是用不屑來對待他。
兩個人雖然是夫妻,但相互之間又沒有聯繫,不懂得交流,所以橫在她們愛情裡的罪魁禍首就是面紗,就是他們隱藏在面紗之下的虛偽嘴臉。
當凱蒂看到沃爾特對工作的認真負責,看到了他揭開面紗以後得博愛之心,她第一次覺得沃爾特是個好男人,而她卻從來沒有好好了解他。
隨著凱蒂去修道院次數的增多,修道院孩子帶給她得責任感和救贖,讓她越來越感知到人性的善,而她也從曾經的自私和狹隘變得博愛。
人性的善無處不在,你感知到了你才能夠看到,你感知不到是因為你從來不曾去感受過善。
本以為在修道院得到救贖,對丈夫放下心房的凱蒂會就此和丈夫在一起生活,天有不測風雲,丈夫死亡了,而她無奈回到了香港。
回到香港的她遭遇了查理的追求,她感受到了這種欲望的本能,她才開始悔悟,而正是這樣的悔悟讓她選擇了做自己,堅定不移的踏上回家的路。
回到家裡後的凱蒂放下了她的自以為是和驕傲,她最終回到英國和父親和解,並和父親一起生活。
喜歡讀毛姆的作品,是因為他的作品有無窮的魅力,是因為你會輕而易舉在字裡行間找到自己的影子。
關於人性的複雜、人生的方向、庸碌世俗與精神世界的矛盾以及如何完成自我和解與救贖,毛姆會像一個閱盡千帆歸來的長者一樣為你答疑解惑。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下方橫條看一看,現在只要39元,一杯咖啡的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