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姆剖析人性三大力作之一《面紗》

2020-12-05 中國臺灣網

  《面紗》:毛姆剖析人性三大力作之一

  ★同名電影《面紗》小說原著

  ★愛、幻滅、生死、背叛、別離,毛姆最具爭議作品

  ★女性精神覺醒經典讀本 

  ★毛姆剖析人性三大力作——《刀鋒》《面紗》《人性的枷鎖》

  版權資訊

  《面紗》

  The Painted Veil

  【英】薩默賽特毛姆(William Somerset Maugham)著 

  阮景林 譯

  重慶出版社 2012年5月 (「重現經典」系列)

  定價:32.00元 

  ISBN:978-7-229-05023-8

  本書特色

  同名電影《面紗》小說原著 

  愛、幻滅、生死、背叛、別離,毛姆最具爭議作品歐普拉讀書俱樂部推薦 

  女性精神覺醒經典讀本 

  毛姆剖析人性三大力作——《刀鋒》《面紗》《人性的枷鎖》

  作者簡介

  【英】薩默賽特毛姆(William Somerset Maugham)

  W.S.毛姆(William Somerset Maugham),1874—1965,英國著名小說家,劇作家,散文家。曾先後就讀於坎特伯雷的國王學校和德國海德堡大學,後到倫敦聖託馬斯醫院學醫,並取得外科醫師資格。

  他的首部長篇小說《蘭貝斯的麗莎》於1897年發表。1915年,他的傑作《人性的枷鎖》問世,1919年《月亮與六便士》的出版確立了他作為長篇小說家的地位。他的其他著作有長篇小說《刀鋒》、《面紗》,旅行札記《在中國屏風上》,及各種散文、短篇小說集等。1903—1933年期間,他創作了近30部劇本,深受觀眾歡迎。

  毛姆被公認為20世紀在全世界範圍內流行最廣、最受歡迎的英國作家之一,被譽為「最會講故事的作家」。他的小說機智、幽默,常在譏諷中潛藏對人性的憐憫與同情。1952年,牛津大學授予他名譽博士學位。1954年,英王授予他「榮譽侍從」的稱號。

  內容簡介

  容貌嬌美而又愛慕虛榮的英國女子凱蒂,為了避免自己變成一位老姑娘,接受了生性孤僻的醫生瓦爾特費恩的求婚。她離開了上世紀20年代倫敦浮華而空虛的社交圈,隨瓦爾特遠赴神秘的東方殖民地——香港。

  對婚姻感到不滿和無趣,凱蒂開始悄悄與令她芳心搖動的香港助理布政司查理唐生偷情。面對不忠的妻子,瓦爾特決定舉家前往霍亂橫行的中國內地行醫。在遙遠美麗的異鄉,他們每天與死亡和絕望擦身而過,經歷了從未體驗過的情感波瀾……

  在愛情、背叛與死亡的漩渦中掙扎的凱蒂,親歷了幻想破滅與生死離別之後,終將生活的面紗從她的眼前漸漸揭去,從此踏上了不悔的精神成長之路。 

  編輯推薦

  《面紗》是毛姆寫於1925年的作品,是他最受讀者歡迎卻也最為評論家所詬病的作品。小說名源自雪萊的一首詩The painted veil中「請別揭下這謂之生活的華麗面紗」一句。「面紗」即意指人類生活中所戴上的虛偽面具。書中的許多人都戴著面紗生活,與電影相比,小說的主題顯然是批判諷刺人性而非歌頌偉大的愛情。

  小說在結尾讓凱蒂意識到女人的一生不能只是為了和男人睡覺並依附於他———「唯一彌足珍貴的是對責任的愛,當愛與責任合而為一,你就將是崇高的,你將享受無法言表的幸福。」——而在今天來看,這個結尾實在不夠現實,也不夠公平———沒有人應為自己的錯誤永遠背負十字架! 

  精彩評論

  一對英國夫婦經歷情感危機之後,來到中國內地的霍亂疫區救治病人與孤兒。上世紀二十年代的貴州湄潭政府缺席,社會鬆散,人情冷漠。小說中「一盤散沙」的慘景至今仍然具有振聾發瞶的力量。

  ——中國社科院文學研究所所長  陸建德

  《面紗》以其悲天憫人的情感關照,以其對道德衝突的敏感解析,以其對人性的尖銳反諷,以其對人類欲望、恐懼和悔恨等內在世界的準確建構,而成為一部藝術的傑作。

  ——《觀察家》

  回首現代作家,毛姆給了我最為深刻的影響。

  ——喬治奧威爾,《1984》作者

 

  點擊閱讀相關新聞: 《面紗》:毛姆剖析人性力作

  點擊閱讀精彩書摘: 《面紗》

  點擊在線閱讀:     《面紗》

相關焦點

  • 毛姆《面紗》:揭露人性的弱點,在自我救贖中學會如何去愛?
    聽到毛姆,我們似乎就能看到滿地的《月亮和六便士》,仰起頭還能看見他的《人生的枷鎖》。是的,《面紗》這部作品算是毛姆比較冷門的小說之一,網上甚至有不少讀者評價「這大概是毛姆最差的作品」。誠然,《面紗》在毛姆的創作流水線中,算不上是偉大的作品,但它更像是一份意外之喜,就像毛姆本人對這部作品的評價:這是我唯一一部由故事情節而不是人物形象為契機發展而成的小說。
  • 毛姆《面紗》:人性的拷問,愛情的悖論,救贖在覺醒之後
    別揭開這五彩面紗,芸芸叢生都管它叫生活……——雪萊《別揭開這五彩面紗》以上是毛姆的長篇小說《面紗》扉頁上的一段文字,毛姆的書名即源自雪萊的這首十四行詩。然而,在毛姆的故事裡,主人公生活中這神秘的五彩面紗,並沒有等到死亡的那一刻才揭開,而是在他們歷經情慾、背叛、謀殺等人性的惡之後,於不自覺中窺見到真實的人生。凱蒂成長於英國上流社會家庭。父親是王室大律師,雖然他的律師業務差強人意,但他勤奮刻苦,任勞任怨。
  • 《面紗》,毛姆掀起面紗,讓我們看到了愛情、婚姻、生活的另一面
    毛姆的長篇小說《面紗》是對這一觀點的最好佐證。《面紗》開篇就以特別抓人眼球的懸念開頭,讓你不由自主跟隨毛姆的文字,完全陷入他所講述的故事當中,情節曲折,結尾意想不到。而深諳人性的毛姆,憑藉此書揭開了籠罩在愛情、婚姻中溫情脈脈的面紗,讓我們得以一窺生活的真相。
  • 毛姆《面紗》:揭露人性的複雜,在自我救贖中學會如何去愛
    毛姆《面紗》:揭露人性的複雜,在自我救贖中學會如何去愛。《面紗》是英國戲劇家毛姆的作品,題目中的「面紗」,是取自雪萊的詩作《別揭開這華麗的面紗》。毛姆是一個關注人性的作家,在他的骨子裡,總有一種讓人琢磨不透的悲觀態度,仿佛一切對他來說,都是一場虛幻。而這份悲觀,或許和他父母早逝、寄人籬下、因口吃而產生的自卑感有關。所以,他才會缺乏安全感,甚至成為局外人。在這部作品中,毛姆也同樣給一個看似尋常老套的愛情故事,蒙上了一層悲劇的「面紗」,讓人還未掀開,就已先感受到了一絲涼意。
  • 毛姆《面紗》:如何剝開生命中四層面紗,實現靈魂救贖
    英國作家毛姆,主要代表作有《人性的枷鎖》、《月亮與六便士》、《面紗》等。毛姆如同一個外科醫生,持一把手術刀,在小說裡,將人性剖析得淋漓盡致。小說《面紗》保持著毛姆寫作的一貫作風,講述的是一個出軌女人經過自我救贖,最終重獲新生的故事。
  • 自稱「二流小說家」的毛姆,剖析人性的自私和偽善毫不留情
    傳記作者賽琳娜·黑斯廷斯在《毛姆傳》寫道:毛姆是以下標籤的總和——孤僻的孩子、醫學院的學生、富有創造力的小說家、放蕩不羈的巴黎浪子、成功的倫敦西區戲劇家、英國社會名流……說起來毛姆的童年並不美好,他出生於巴黎,由於父母早逝,他由在英國的伯父撫養長大
  • 魯迅棄醫從文拯救國民,毛姆棄醫從文剖析人性
    從1987年起,毛姆就棄醫專心從事文學創作,五年的習醫生涯也為他提供了豐富的創作素材,他了解到底層人民的生活疾苦,用手中的筆來解析人性中的善與惡。不幸的童年是作家的搖籃,這句話用在毛姆身上一點也不為過。父母早逝、寄人籬下、自己又患有口吃,年幼的毛姆是一個不幸的孩子。
  • 魯迅棄醫從文拯救國民,毛姆棄醫從文剖析人性
    從1987年起,毛姆就棄醫專心從事文學創作,五年的習醫生涯也為他提供了豐富的創作素材,他了解到底層人民的生活疾苦,用手中的筆來解析人性中的善與惡。不幸的童年是作家的搖籃,這句話用在毛姆身上一點也不為過。父母早逝、寄人籬下、自己又患有口吃,年幼的毛姆是一個不幸的孩子。帶著這種敏感和孤僻,幼小的毛姆更能體會到旁人的冷眼和不善,也養成了他善於觀察人心的習慣。
  • 毛姆《面紗》:一部深受中國文化浸染的經典作品
    的作品中,《面紗》是一個很特殊的存在。這部小說最初讓我聯想到的是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但又覺得沒有後者共鳴感強;其次,覺得這部小說與毛姆的其他作品比,層次感顯得弱了一些,思想深度更不及《月亮與六便士》《人性的枷鎖》和《刀鋒》。不可思議的是,當我讀第二遍的時候,感覺竟完全變了!
  • 毛姆《面紗》:扯下生活的面紗才知道,愛—個人是極致卑微與妥協
    毛姆《面紗》:扯下生活的面紗才知道,愛—個人是極致卑微與妥協《面紗》是英國作家毛姆創作的長篇小說,發表於1924年。馬爾克斯說,毛姆是他最喜歡的作家之一;奧威爾說,現代作家裡毛姆對他影響很大。張愛玲也曾說,我是毛姆作品的愛好者。毛姆在將近50歲時,寫下了《面紗》這個近乎完美的愛情故事。作品出版後幾乎成了暢銷書,短短幾年就重印了五次,先是被改編成了舞臺劇在倫敦上演,之後又被三次改編為電影。
  • 豆瓣9.0《面紗》:毛姆筆下的三種婚戀狀態,詮釋愛與救贖的真諦
    ——但丁《神曲·煉獄》但丁的這幾句詩句,促成了一部偉大作品的產生,那便是被譽為「英國最會講故事的小說家」的毛姆所作的《面紗》。故事以中國香港和內陸為背景,曾三度被改編為電影,是毛姆重要的長篇小說代表作。
  • 毛姆: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
    邱吉爾與毛姆的合影毛姆短篇小說的標誌就是冷靜、客觀和深刻地剖析與解讀人性的弱點,人世間的人情冷暖、苦與惡、爾自我詐、道貌岸然、世態作品中無情地嘲弄、諷刺了當時西方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畸形關係全書分為三大部分——怎樣讀書才有樂趣、怎樣的人寫出怎樣的書、怎樣思考就有怎樣的人生。《月亮和六便士》
  • 毛姆《面紗》:如果你只看到婚外情,或許你還太年輕
    《面紗》是英國作家毛姆創作的長篇小說,發表於1924年。馬爾克斯說,毛姆是他最喜歡的作家之一;奧威爾說,現代作家裡毛姆對他影響很大。張愛玲也曾說,我是毛姆作品的愛好者。毛姆在將近50歲時,寫下了《面紗》這個近乎完美的愛情故事。作品出版後幾乎成了暢銷書,短短幾年就重印了五次,先是被改編成了舞臺劇在倫敦上演,之後又被三次改編為電影。
  • 《面紗》:剩女的愛情,面紗背後藏著人性的醜陋
    毛姆,英國著名小說家、劇作家和散文家,是公認的全世界範圍內最受歡迎的英國作家之一。他的長篇小說《面紗》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毛姆在他的故事中,冷酷且殘忍地表達了人性,在《面紗》一書中,講述了凱蒂在母親思想的影響下,在感情上一直沒有找到歸宿,因為不想成為剩女,再被母親嫌棄,無奈之下才選擇了結婚,之後經歷背叛與救贖的過程,當人性面紗被殘酷地剝離開時,卻是這樣的不堪直視。
  • 瘟疫的隱喻|《面紗》:不確定的世界,不確定的毛姆
    【引言】1978年,遭受癌症折磨的蘇珊·桑塔格完成了《疾病的隱喻》,疾病的切膚體驗和日常遭際,讓她獲得了一種觀察角度,對文學傳統中的疾病話語予以審視和剖析。他在行程中收集的中國素材,將在未來的四年中陸續成就為三部作品:一部散文體遊記《在中國的屏風上》,一部劇本《蘇伊士之東》,和一篇長篇小說《面紗》。其中小說《面紗》的醞釀時間最長,1924年才陸續開始在雜誌上連載。1925年3月以書的形式出版。《面紗》一經出版就獲得了廣泛的關注,迅速躋身於暢銷書之列。盛名之下,煩惱也隨之而來,屢屢有人以書中情節前來碰瓷。
  • 毛姆《面紗》:談情說愛,請避開這三大忌
    毛姆是英國文學史上一個特別的存在,他考過外科醫師,在一戰時做過情報收集,喜歡到處遊歷,還靠寫作走上了人生巔峰。毛姆是一個高產且優秀的作家,他的寫作生涯跨越了半個多世紀的時間,經歷了整整三代人。鑑於文學上的巨大成就,毛姆獲得了牛津大學的名譽博士學位,還被英國女王授予「榮譽團騎士」的稱號。
  • 愛是對的,但卻愛錯了人,毛姆的《面紗》完成了妻子精神上的救贖
    根據在中國曆遊四個月的見聞經歷,毛姆寫出了三部作品,以香港及中國內地為背景的長篇小說《面紗》為觀眾所喜愛。這部小說的靈感得自於但丁《神曲·煉獄篇》中的詩句。一八九四年,毛姆還是醫學院的學生時,去佛羅倫斯度假,房東的女兒教他讀《神曲·煉獄篇》。
  • 五分鐘品讀經典-毛姆《面紗》
    有人說毛姆是極其「兇殘」的作家。他總是殘酷地,把一切人們熟知的美好撕得粉碎,還重重扔在髒兮兮的地板上再踩上兩腳,而你卻不得不承認那才是生活。小說以凱蒂為主線,逐步掀開人性醜陋、陰暗、自私與美好的面紗。作者嘲諷了凱蒂太真實的人性,她內心並不因丈夫的死而悲傷,她甚至整個葬禮過程中沒有流一點眼淚,因為她不想掩飾自己的真實情感,她還感受到了一種自由。揭開凱蒂的面紗,罪惡、無情的人性顯現無疑。凱蒂在湄潭府時認為自己已經不再愛唐生,甚至厭惡他,深深地懺悔以前的罪惡行為。再次見到唐生後,凱蒂竟然無法拒絕那個曾經恨透了的男人的懷抱。
  • 毛姆的小說《面紗》,英倫「範」小說中蘊含的中華文化
    在中外小說作品中毛姆的小說《面紗》是一個特別的存在。小說用水墨畫濃淡相宜的表現手法將一對戀人的愛恨情仇展現出來,透過他們的愛情故事,讓讀者看到浸潤其中的中華文化。小說內容契合主題,用面紗這一關鍵詞將很多看似很深刻的道理闡述出來。
  • 毛姆《面紗》:毛姆筆下三種婚戀狀態,揭開婚姻華麗的面紗
    《面紗》是英國作家毛姆的一篇長篇小說,這是一部女性自我覺醒的經典之作,小說圍繞女主吉蒂婚前和婚後的變化為主線,講述吉蒂經歷了婚外情暴露被情人的拋棄,隨丈夫深入霍亂疫區後親眼看見一系列的人生疾苦後,思想發生巨大改變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