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論語》|八佾3.8|繪事後素篇

2020-11-03 磨刀水

3.8、子夏問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何謂也?」 子曰:「繪事後素。」 曰:「禮後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與言《詩》已矣。」

此篇孔子以繪畫之事喻禮之本。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該詩句出自《詩經·衛風·碩人》:「手如柔荑(tí,指植物初生的葉芽,舊時多用來比喻女子柔嫩潔白的手,也借指女子的手),膚如凝脂,領如蝤蠐(qiú qí,天牛的幼蟲,比喻女子潔白豐潤的頸項),齒如瓠犀(hù xī,瓠瓜的子,因排列整齊,色澤潔白,所以常用來比喻美人的牙齒)。螓(qín,蟬的一種。體小,方頭,廣額而有文彩)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描寫齊女莊姜出嫁衛莊公的盛況,著力刻劃了莊姜高貴、美麗的形象。但後世詩經沒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這樣三句相連的,因此稱為「逸詩」,逸就是亡逸,流傳中丟失也無可考證了。

倩,好口輔也,口旁兩頰。人笑則兩頰張動。此處用作笑貌美好之形容辭。兮,語氣辭。

盼,目之黑白分明者。此處形容目睛轉動時之美好貌。

素,粉地,畫之質也。絢,採色,畫之飾也。言人有此倩盼之美質,而又加以華採之飾,如有素地而加採色也。子夏疑其反謂以素為飾,故問之。子夏沒明白「素以為絢兮」的意思,難道真的有五彩斑斕的白麼?所以請教孔子。

繪事後素:此句有兩解。其一,先有白底,而後上色。繪事,繪畫之事也。後素,後於素也。考工記曰:「繪畫之事後素功。」謂先以粉地為質,而後施五採,猶人有美質,然後可加文飾。就是說先天長得就好看,然後再化妝就愈發美豔動人了。

其二,先上彩色,然後用素色勾勒出線條紋理。鄭曰:「繪,畫文也。凡繪畫先布眾色,然後以素分布其間,以成其文,喻美女雖有倩盼美質,亦須禮以成之。」

上述兩解對繪畫順序的解釋殊途,但要闡發的道理同歸,都是講文質之別及禮之本也。

禮後乎:子夏聞孔子言繪事後素,即解其旨,知以素喻禮,故曰禮後乎。

起予者商也:起,發也。予,我也。起予,亦相長之義也。商,子夏名。孔子言,能發明我意者,是子夏也,始可與共言《詩》也。

始可與言《詩》已矣:楊氏曰:「『甘受和,白受採,忠信之人,可以學禮。苟無其質,禮不虛行』。此『繪事後素』之說也。孔子曰『繪事後素』,而子夏曰『禮後乎』,可謂能繼其志矣。謝氏曰:「子貢因論學而知詩,子夏因論詩而知學,故皆可與言詩。」

子夏問,笑靨如花,秋波流轉,「素以為絢兮」是什麼意思?素色怎麼能絢爛如彩色呢?孔子說,這就和繪畫一樣,背景底色素白,塗在上面的色彩才能更加絢麗。齊女莊姜天生麗質,再施粉黛,自然就更加美麗了。子夏說,那麼禮也是在忠信仁義之後了?孔子讚賞的說,繼承發明我意者,商也!這就可以和你談《詩經》了。

本篇亦是講論禮之本之意。「五色之青、赤、黃、黑,必以素為之介;五德之仁、義、智、信,必以禮為之閒。」 「蓋禮也者,因人情而為之節文者也」,為人處事務須真情實意,表裡如一,不然就只是形式而已。所以,求實提純,做一個本質純粹的人。

相關焦點

  • 《論語》八佾篇第三3.1
    20190827:大家早上好,歡迎準時分享《論語》八佾篇第三 【本篇引語】《八佾》篇包括26章。本篇主要內容涉及「禮」的問題,主張維護禮在制度上、禮節上的種種規定; 孔子提出「繪事後素」的命題,表達了他的倫理思想以及「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的政治道德主張。本篇重點討論如何維護「禮」的問題。 【原文】3.1 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 繪事後素,厚德載物。
    這段文字出自《論語八佾第三》第八章,八佾是周天子舉行國家大典時一種舞蹈。剛開始閱讀《論語》的時候,我想是不是孔子的私塾,也像現在很多培優班一樣,除了文化課外,還教一些跳舞、畫畫之類技能的培優課,以便可以多收點」臘肉「,後來再仔細閱讀才發現自己不但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更是」以小人之心度聖人之腹」。
  • 圖說《論語》|八佾3.3|人而不仁篇
    3.3、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此篇孔子講的是禮樂資仁而行,記於八佾和雍撤之後,很可能也是孔子為僭越之三家所發。錢穆說:「孔子言禮,重在禮之本,禮之本即仁。孔於之學承自周公。周公制禮,孔子明仁。禮必隨時而變,仁則亙古今而一貫更無可變。」孔子說:「對於沒有仁心的人而言,禮法有何用?音樂有何用呢?」
  • 論語八佾第三3.7、3.8、3.9原文及翻譯
    論語八佾第三3.論語八佾第三3.8原文及翻譯「原文」:子夏問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①何謂也?」②繪事後素:繪畫的工作在素色的底子上進行。繪,畫畫。素,白底子。③起:啟發,開導。④予:我,孔子自指。⑤商:卜商,即子夏。「本段的意思及翻譯」:子夏問孔子:「『盈盈笑顏真好看啊,美麗眼睛黑白傳神,天生麗質打扮得真素雅無比啊。』這是什麼意思呢?」孔子說:「這是說先有素色的底子,然後才繪畫。」
  • 圖說《論語》|八佾3.5|夷狄之有君篇
    3.5、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也。」此篇孔子講華夏禮儀之廢,有兩解,其一為:當孔子時,季氏以大夫僭用八佾,三家以大夫僭歌《雍》詩,上下陵夷,不知有君臣之分,還不如夷狄。其二,言夷狄雖有君長而無禮義,中國雖偶無君,若周、召共和之年,而禮義不廢,故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也。」
  • 圖說《論語》|八佾3.1|八佾舞於庭篇
    3.1、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此章孔子評論魯卿季氏僭用禮樂之事。季氏,魯大夫季孫氏。佾( yì ),行列義。古代舞以八人為列。天子八佾,六十四人,諸侯六佾四十八人,大夫四佾三十二人,士二佾十六人。另有一說為每佾的人數與「佾」數相同,即:八佾六十四人,六佾三十六人,四佾十六人,二佾四人。
  • 《論語·八佾篇第三》3.1: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每日一句論語」專欄系列連載的第 39 篇文章大家好,歡迎打開#每日一句論語#專欄,每天花5分鐘一起學論語,受益每一天!【原文】孔子謂季氏①:「八佾舞於庭②,是可忍也③,孰不可忍也?
  • 論語第三天-《八佾》
    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八佾: 掌握魯國實權的三個家族在祭祖儀式結束時,唱著天子祭祖時所用的詩歌。孔子說:「歌詞中的『諸侯輔助,天子肅穆』,怎能唱於三家的廟堂?」 3 八佾: 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
  • 圖說《論語》|八佾3.10|禘自既灌篇
    3.10、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觀之矣。」此篇孔子說的是魯國禘祭非禮之事。禘:周制,舊天子之喪,新天子奉其神主入廟,必先大祭於太廟,上自始祖,下及歷代之祖皆合祭,謂之禘。又稱吉禘。簡單理解就是新天子登基後在祖廟祭祀各代先祖。八佾篇多論當時之禮樂,後儒考訂之說眾多,莫衷一是,本篇亦是如此。
  • 《論語》八佾第三 原文及誦讀音頻
    《論語》八佾第三
  • 《論語·八佾篇第三》3.8:始可與言《詩》已矣
    「每日一句論語」專欄系列連載的第 46 篇文章大家好,歡迎打開#每日一句論語#專欄,每天花5分鐘一起學論語,受益每一天!」子曰:「繪事後素。」曰:「禮後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與言《詩》已矣。
  • 圖說《論語》|八佾3.6|季氏旅於泰山篇
    3.6、季氏旅於泰山。子謂冉有曰:「女弗能救與?」對曰:「不能。」子曰:「嗚呼!曾謂泰山不如林放乎?」旅,指祭祀。泰山,是東嶽泰山,在魯地。古者天子得祭天下名山大川,諸侯則祭山川之在其境內者。季氏乃魯之大夫,旅於泰山,不僅僭越於魯侯,而且僭越於周天子。冉有,孔子弟子,名求,字子有。
  • 圖說《論語》|八佾3.2|三家以雍徹篇
    3.2、三家者以《雍》徹。子曰:「『相維闢公,天子穆穆』,奚取於三家之堂?」此篇孔子譏諷三家僭禮之舉。三家,魯大夫孟孫、叔孫、季孫。家,卿大夫稱家。正義曰:三孫同是魯桓公之後。桓公適子莊公為君,庶子公子慶父、公子叔牙、公子季友。
  • 那些源於《論語》「八佾(yì)篇」中的成語
    八佾舞 而《論語》作為國學儒家經典之作,一直被奉為圭臬,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其內容博大精深,包羅萬象《論語》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地位舉足輕重,他主要內容講述了如何成為一個真正的人,怎樣在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上實現安邦立國的偉大使命。《論語》這部不朽之作,影響了中華文明。書中也產生了很多流傳至今的警句格言,廣為流傳,從今天開始我們每天分享部分出自論語的成語,今天分享的成語全部出自《論語》八佾(yì)篇。
  • 圖說《論語》|八佾3.12|祭如在篇
    3.12、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與祭,如不祭。」此篇講孔子重祭禮更重祭祀之誠。正義:「祭如在」者,謂祭宗廟必致其敬,如其親存。言事死如事生也。「祭神如神在」者,謂祭百神亦如神之存在而致敬也。自己不去祭,如同不祭,這就是《論語》一直教導我們的,要做一個實誠的人。
  • 論語八佾第三3.22、3.23、3.24原文及翻譯
    論語八佾第三3.此處孔子在禮儀方面對管仲提出了批評,但在《憲問篇》,孔子又稱許管仲有「仁」,可見孔子盛讚其功業,同時也譏諷其器小。但總體上肯定大於否定,造福於民的功業大德高於行為細節上的小德。論語八佾第三3.
  • 論語八佾第三3.1、3.2、3.3原文及翻譯
    論語八佾第三3.1原文及翻譯「原文」:孔子謂季氏①:「八佾②舞於庭,是可忍③也,孰不可忍也八佾就是八行,八八六十四人的大型舞蹈。據周禮規定,只有天子才能用八佾舞,諸侯能用六佾舞,卿大夫用四佾,士用二佾。季氏是正卿,所以四佾舞才是季氏應該用的舞蹈規模。③忍:容忍。
  • 《悟學.第三十三篇》「繪事後素」
    《悟學.第三十三篇》論語.八佾第三.新解讀(二)悟學.十八子 20200107 亥-子38 子夏問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何謂也?」子曰:「繪事後素。」曰:「禮後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與言詩已矣。」
  • 論語八佾第三3.16、3.17、3.18原文及翻譯
    論語八佾第三3.16原文及翻譯「原文」:論語八佾第三3.17原文及翻譯「原文」:子貢欲去告朔①之餼羊②。子曰:「賜也!爾愛③其羊,我愛其禮。」論語八佾第三3.18原文及翻譯「原文」:子曰:「事①君盡禮,人以為諂②也。」
  • 《繪事後素》—中國當代青年藝術家十人展正式開幕
    >月31日至8月29日。「青年藝術聯盟」之《繪事後素》— 中國當代青年藝術家十人展現場「繪事後素」一詞源於孔子的《論語-八佾》。「青年藝術聯盟」之《繪事後素》— 中國當代青年藝術家十人展現場「青年藝術聯盟」之《繪事後素》— 中國當代青年藝術家十人展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