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子夏問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何謂也?」 子曰:「繪事後素。」 曰:「禮後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與言《詩》已矣。」
此篇孔子以繪畫之事喻禮之本。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該詩句出自《詩經·衛風·碩人》:「手如柔荑(tí,指植物初生的葉芽,舊時多用來比喻女子柔嫩潔白的手,也借指女子的手),膚如凝脂,領如蝤蠐(qiú qí,天牛的幼蟲,比喻女子潔白豐潤的頸項),齒如瓠犀(hù xī,瓠瓜的子,因排列整齊,色澤潔白,所以常用來比喻美人的牙齒)。螓(qín,蟬的一種。體小,方頭,廣額而有文彩)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描寫齊女莊姜出嫁衛莊公的盛況,著力刻劃了莊姜高貴、美麗的形象。但後世詩經沒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這樣三句相連的,因此稱為「逸詩」,逸就是亡逸,流傳中丟失也無可考證了。
倩,好口輔也,口旁兩頰。人笑則兩頰張動。此處用作笑貌美好之形容辭。兮,語氣辭。
盼,目之黑白分明者。此處形容目睛轉動時之美好貌。
素,粉地,畫之質也。絢,採色,畫之飾也。言人有此倩盼之美質,而又加以華採之飾,如有素地而加採色也。子夏疑其反謂以素為飾,故問之。子夏沒明白「素以為絢兮」的意思,難道真的有五彩斑斕的白麼?所以請教孔子。
繪事後素:此句有兩解。其一,先有白底,而後上色。繪事,繪畫之事也。後素,後於素也。考工記曰:「繪畫之事後素功。」謂先以粉地為質,而後施五採,猶人有美質,然後可加文飾。就是說先天長得就好看,然後再化妝就愈發美豔動人了。
其二,先上彩色,然後用素色勾勒出線條紋理。鄭曰:「繪,畫文也。凡繪畫先布眾色,然後以素分布其間,以成其文,喻美女雖有倩盼美質,亦須禮以成之。」
上述兩解對繪畫順序的解釋殊途,但要闡發的道理同歸,都是講文質之別及禮之本也。
禮後乎:子夏聞孔子言繪事後素,即解其旨,知以素喻禮,故曰禮後乎。
起予者商也:起,發也。予,我也。起予,亦相長之義也。商,子夏名。孔子言,能發明我意者,是子夏也,始可與共言《詩》也。
始可與言《詩》已矣:楊氏曰:「『甘受和,白受採,忠信之人,可以學禮。苟無其質,禮不虛行』。此『繪事後素』之說也。孔子曰『繪事後素』,而子夏曰『禮後乎』,可謂能繼其志矣。謝氏曰:「子貢因論學而知詩,子夏因論詩而知學,故皆可與言詩。」
子夏問,笑靨如花,秋波流轉,「素以為絢兮」是什麼意思?素色怎麼能絢爛如彩色呢?孔子說,這就和繪畫一樣,背景底色素白,塗在上面的色彩才能更加絢麗。齊女莊姜天生麗質,再施粉黛,自然就更加美麗了。子夏說,那麼禮也是在忠信仁義之後了?孔子讚賞的說,繼承發明我意者,商也!這就可以和你談《詩經》了。
本篇亦是講論禮之本之意。「五色之青、赤、黃、黑,必以素為之介;五德之仁、義、智、信,必以禮為之閒。」 「蓋禮也者,因人情而為之節文者也」,為人處事務須真情實意,表裡如一,不然就只是形式而已。所以,求實提純,做一個本質純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