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八佾第三3.7原文及翻譯
「原文」:子曰:「君子無所爭,必也射①乎!揖②讓而升,下而飲③,其爭也君子。」
「注」:①射:指古代的射禮。②揖:拱手行禮,表示尊敬。③飲:飲酒。
「本段的意思及翻譯」:孔子說:「君子沒有什麼可與別人爭的事情。如果有所爭奪的話,一定就是射箭比賽了!相互拱手作揖行禮,上堂比試。完畢後下來飲酒。競爭也不失君子之風!」
「解讀」:君子之爭不逾禮。在現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不講競爭,社會必將難以快速進步,但競爭必須是有序的競爭、公平的競爭、正直的競爭,只有如此,才能將每個人的積極性都調動起來,大家相互尊重禮讓,同時也努力奮爭,開創佳績。
論語八佾第三3.8原文及翻譯
「原文」:子夏問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①何謂也?」子曰:「繪事後素②。」曰:「禮後乎?」子曰:「起③予④者商⑤也,始可與言《詩》已矣。」
「注」:①「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前兩句是《詩經·衛風·碩人》中的詩句。第三句可能是逸句。倩,笑得好看。兮,語氣助詞,相當於「啊」。盼,美人眼珠轉動,黑白分明的樣子。②繪事後素:繪畫的工作在素色的底子上進行。繪,畫畫。素,白底子。③起:啟發,開導。④予:我,孔子自指。⑤商:卜商,即子夏。
「本段的意思及翻譯」:子夏問孔子:「『盈盈笑顏真好看啊,美麗眼睛黑白傳神,天生麗質打扮得真素雅無比啊。』這是什麼意思呢?」孔子說:「這是說先有素色的底子,然後才繪畫。」子夏又問:「那麼,這是不是說禮是在仁義之後產生的呢?」孔子說:「能夠闡發我的意思並能給我啟示的人是卜商啊!現在可以同你討論《詩經》了。」
「解讀」:「禮」是繪畫,那也得以白絹(心理情感)做底子才能畫出。子夏由此得出內心情感(仁)是外在體制(禮)的基礎。對話也反映了孔子和弟子自由交流、教學相長的情景。
論語八佾第三3.9原文及翻譯
「原文」:子曰:「夏禮,吾能言之,杞①不足徵②也。殷禮,吾能言之,宋③不足徵也。文獻④不足故也。足,則吾能徵之矣。」
「注」:①杞:春秋時國名,公元前11世紀周封諸侯國。初在今河南杞縣一帶,後遷至今山東安丘東北。②徵:證明,實施。③宋:國名,商湯的後裔,在今河南商丘一帶。④文獻:文,指歷史典籍;獻,指通曉歷史掌故的人。
「本段的意思及翻譯」:孔子說:「夏朝的禮法,我能講述,但是它的後代杞國不足以證明。杞人所保留下來的史料很少,不能夠得到充分的證實。殷商的禮儀法度,我也是清楚的,只是宋人流傳下來的文字記載不多,提供不出充分的依據證明。這都是史料散佚不足所造成的。如果典籍資料記載充足,那麼我是能夠考證核實的。」
「解讀」: 本章反映了孔子對禮法研究的程度和謹慎的態度。也反映了孔子講的古禮多無法印證,並由此演變出了中國的一種改良傳統:推陳出新,即轉化型創造。歷代儒家也不是另立旗號,而是通過對原典的不斷解說來闡述新的觀點,直到打倒孔家店前,康有為、胡適等莫不如此。
以上就是論語八佾第三3.7、3.8、3.9原文及翻譯,歡迎交流指正。
更多內容請搜索95國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