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八佾第三3.7、3.8、3.9原文及翻譯

2020-12-06 95國學

論語八佾第三3.7原文及翻譯

「原文」:子曰:「君子無所爭,必也射①乎!揖②讓而升,下而飲③,其爭也君子。」

「注」:①射:指古代的射禮。②揖:拱手行禮,表示尊敬。③飲:飲酒。

「本段的意思及翻譯」:孔子說:「君子沒有什麼可與別人爭的事情。如果有所爭奪的話,一定就是射箭比賽了!相互拱手作揖行禮,上堂比試。完畢後下來飲酒。競爭也不失君子之風!」

「解讀」:君子之爭不逾禮。在現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不講競爭,社會必將難以快速進步,但競爭必須是有序的競爭、公平的競爭、正直的競爭,只有如此,才能將每個人的積極性都調動起來,大家相互尊重禮讓,同時也努力奮爭,開創佳績。

論語八佾第三3.8原文及翻譯

「原文」:子夏問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①何謂也?」子曰:「繪事後素②。」曰:「禮後乎?」子曰:「起③予④者商⑤也,始可與言《詩》已矣。」

「注」:①「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前兩句是《詩經·衛風·碩人》中的詩句。第三句可能是逸句。倩,笑得好看。兮,語氣助詞,相當於「啊」。盼,美人眼珠轉動,黑白分明的樣子。②繪事後素:繪畫的工作在素色的底子上進行。繪,畫畫。素,白底子。③起:啟發,開導。④予:我,孔子自指。⑤商:卜商,即子夏。

「本段的意思及翻譯」:子夏問孔子:「『盈盈笑顏真好看啊,美麗眼睛黑白傳神,天生麗質打扮得真素雅無比啊。』這是什麼意思呢?」孔子說:「這是說先有素色的底子,然後才繪畫。」子夏又問:「那麼,這是不是說禮是在仁義之後產生的呢?」孔子說:「能夠闡發我的意思並能給我啟示的人是卜商啊!現在可以同你討論《詩經》了。」

「解讀」:「禮」是繪畫,那也得以白絹(心理情感)做底子才能畫出。子夏由此得出內心情感(仁)是外在體制(禮)的基礎。對話也反映了孔子和弟子自由交流、教學相長的情景。

論語八佾第三3.9原文及翻譯

「原文」:子曰:「夏禮,吾能言之,杞①不足徵②也。殷禮,吾能言之,宋③不足徵也。文獻④不足故也。足,則吾能徵之矣。」

「注」:①杞:春秋時國名,公元前11世紀周封諸侯國。初在今河南杞縣一帶,後遷至今山東安丘東北。②徵:證明,實施。③宋:國名,商湯的後裔,在今河南商丘一帶。④文獻:文,指歷史典籍;獻,指通曉歷史掌故的人。

「本段的意思及翻譯」:孔子說:「夏朝的禮法,我能講述,但是它的後代杞國不足以證明。杞人所保留下來的史料很少,不能夠得到充分的證實。殷商的禮儀法度,我也是清楚的,只是宋人流傳下來的文字記載不多,提供不出充分的依據證明。這都是史料散佚不足所造成的。如果典籍資料記載充足,那麼我是能夠考證核實的。」

「解讀」: 本章反映了孔子對禮法研究的程度和謹慎的態度。也反映了孔子講的古禮多無法印證,並由此演變出了中國的一種改良傳統:推陳出新,即轉化型創造。歷代儒家也不是另立旗號,而是通過對原典的不斷解說來闡述新的觀點,直到打倒孔家店前,康有為、胡適等莫不如此。

以上就是論語八佾第三3.7、3.8、3.9原文及翻譯,歡迎交流指正。

更多內容請搜索95國學

相關焦點

  • 論語八佾第三3.16、3.17、3.18原文及翻譯
    論語八佾第三3.16原文及翻譯「原文」:論語八佾第三3.17原文及翻譯「原文」:子貢欲去告朔①之餼羊②。子曰:「賜也!爾愛③其羊,我愛其禮。」論語八佾第三3.18原文及翻譯「原文」:子曰:「事①君盡禮,人以為諂②也。」
  • 論語八佾第三3.1、3.2、3.3原文及翻譯
    論語八佾第三3.1原文及翻譯「原文」:孔子謂季氏①:「八佾②舞於庭,是可忍③也,孰不可忍也「解讀」:政治的衰落大多先從文化導向上露出端倪論語八佾第三3.2原文及翻譯「原文」:三家④者以《雍》⑤徹⑥。子曰:「『相維闢公,天子穆穆』⑦,奚取於三家之堂⑧?」「注」:④三家:魯國掌權的三家,即孟孫氏、叔孫氏、季孫氏。這三家都是魯桓公的後代,又稱「三桓」。
  • 論語八佾第三3.13、3.14、3.15原文及翻譯
    論語八佾第三3.13原文及翻譯「原文」:論語八佾第三3.14原文及翻譯「原文」:子曰:「周監①於二代②,鬱郁③乎文哉,吾從周。」論語八佾第三3.15原文及翻譯「原文」:子入太廟①,每事問。或曰:「孰謂鄹②人之子知禮乎?入太廟,每事問。」
  • 論語八佾第三3.25、3.26原文及翻譯
    論語八佾第三3.25原文及翻譯「原文」:子謂《韶》①:「盡美②矣,又盡善③也。」謂《武》④:「盡美矣,未盡善也。」「注」: ①《韶》:古代歌頌虞舜的一種樂舞的名稱。②美:就樂曲的音調和舞蹈的形式而言。論語八佾第三3.26原文及翻譯「原文」:子曰:「居上①不寬②,為③禮不敬,臨喪不哀,吾何以觀之哉?」
  • 論語八佾第三3.4、3.5、3.6原文及翻譯
    論語八佾第三3.4原文及翻譯「原文」:林放②問禮之本。子曰:「大哉問!禮,與其奢也,寧儉;喪,與其易③也,寧戚④。」「注」:②林放:字子丘,魯國人。③易:禮節周到。④戚:心中悲哀。論語八佾第三3.5原文及翻譯「原文」:子曰:「夷狄①之有君,不如諸夏②之亡③也。」
  • 論語八佾第三3.22、3.23、3.24原文及翻譯
    論語八佾第三3.22原文及翻譯「原文」:子曰:「管仲①之器小哉!」或曰:「管仲儉乎?」曰:「管氏有三歸②,官事不攝③,焉得儉?」「然則管仲知禮乎?」曰:「邦君樹塞門④,管氏亦樹塞門。邦君為兩君之好,有反坫⑤,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禮,孰不知禮?」
  • 論語八佾第三3.10、3.11、3.12原文及翻譯
    論語八佾第三3.10原文及翻譯「原文」:論語八佾第三3.11原文及翻譯「原文」:或問禘之說①。子曰:「不知也。知其說者之於天下也,其如示②諸斯乎!」「本段的意思及翻譯」:有人向孔子請教關於舉行禘祭的規定。孔子說:「我不知道。知道的人對於治理天下,就像把東西擺在這裡(手掌上)一樣容易吧!」孔子指著自己的手掌說道。
  • 《論語》八佾篇第三3.1
    20190827:大家早上好,歡迎準時分享《論語》八佾篇第三 【本篇引語】《八佾》篇包括26章。 【原文】3.1 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譯文】孔子談到季氏,說,「他用六十四人在自己的庭院中奏樂舞蹈,這樣的事他都忍心去做,還有什麼事情不可狠心做出來呢?」
  • 《論語》八佾第三 原文及誦讀音頻
    《論語》八佾第三
  • 論語裡仁第四4.7、4.8、4.9原文及翻譯
    論語裡仁第四4.7原、文及翻譯「原文」:子曰:「人之過①也,各於其黨②。觀過,斯知仁③矣。」「注」:①過:過失。②黨:類。③仁:通「人」。論語裡仁第四4.8原文及翻譯「原文」: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本段的意思及翻譯」:孔子說:「早晨我悟得了真理,即使當天晚上死去也沒有什麼遺憾。」
  • 《論語·八佾篇第三》3.1: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每日一句論語」專欄系列連載的第 39 篇文章大家好,歡迎打開#每日一句論語#專欄,每天花5分鐘一起學論語,受益每一天!【原文】孔子謂季氏①:「八佾舞於庭②,是可忍也③,孰不可忍也?
  • 《論語》3.7競爭一定要勾心鬥角嗎?3.8美到動人靠化妝還是什麼?
    《論語》在孔子與弟子的日常對答中,常道見大道。每節最後以朱熹的註解品讀來壓軸。本章沒有保留相似度高的群友的翻譯,望群友見諒。持續更新中。《論語》3.7-3.8節原文:3.7 子曰:「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
  • 論語學而第一1.7、1.8、1.9原文及翻譯
    論語學而第一1.7原文及翻譯「原文」:子夏①曰:「賢賢②易③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④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注」:①子夏:孔子的學生,姓卜,名商,字子夏,衛國人。
  • 論語學而第一1.1、1.2、1.3原文及翻譯
    論語學而第一1.1原文及翻譯「原文」:子曰:「學而時習①之,不亦說②乎?有朋③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第三階段,隨著學習和理解的深入,自得於心,即使他人不理解,也不會斤斤計較、遷怒於人了。論語學而第一1.2原文及翻譯「原文」:有子①曰:「其為人也孝弟②,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注」:①有子:孔子的學生,小孔子四十三歲。
  • 論語子張第十九19.3原文及翻譯
    論語子張第十九19.3原文及翻譯論語「原文」子夏之門人問交①於子張。「本段的意思及翻譯」:子張19.3翻譯及解讀—95國學01:02來自95國學子夏的學生向子張請教交友之道。這是你的第三條罪過。」你卻說:(你沒有罪過)「你怎麼會沒有罪過呢!」子夏扔下手杖拜謝曾子道:「我錯了!我錯了!我離開朋友獨自居住太久了。」以上就是子張第十九19.1的原文及翻譯,更多內容請關注95國學。
  • 論語子路第十三13.3原文及翻譯
    論語子路第十三13.3原文及翻譯論語「原文」:子路曰:「衛君①待子而為政,子將奚②先?」「本段的意思及翻譯」:子路對孔子說:「如果衛國的國君等您去治理政事,您的第一件事打算做什麼呢?」孔子說:「首先必須正名分。」子路說:「有這樣做的嗎?老師也太迂腐了吧!名正不正有什麼關係呢?」孔子說:「真粗野啊,仲由!
  • 論語憲問第十四14.5、14.7、14.8、14.9原文及翻譯
    論語憲問第十四14.5原文及翻譯「原文」: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論語憲問第十四14.7原文及翻譯「原文」: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論語憲問第十四14.8原文及翻譯「原文」:子曰:「愛之,能勿勞乎?忠焉,能勿誨乎?」
  • 論語公冶長第五5.1、5.2、5.3原文及翻譯
    論語公冶長第五5.1原文及翻譯「原文」:子謂公冶長①,「可妻也。雖在縲紲②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③妻之。「本段的意思及翻譯」:孔子評論公冶長說:「可以把女兒嫁給他。雖然他現在被關在牢獄裡,但這並不是他的罪過呀。」於是,孔子就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他。論語公冶長第五5.
  • 論語公冶長第五5.7、5.8、5.9原文及翻譯
    論語公冶長第五5.7原文及翻譯「原文」:子曰:「道不行,乘桴①浮於海,從②我者,其由與!」子路聞之喜。子曰:「由也好勇過我,無所取材。」論語公冶長第五5.8原文及翻譯「原文」:孟武伯問:「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問。子曰:「由也,千乘之國,可使治其賦①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
  • 論語雍也第六6.1、6.2、6.3原文及翻譯
    論語雍也第六6.1原文及翻譯「原文」:子曰:「雍①也可使南面②。」「本段的意思及翻譯」:孔子說:「冉雍啊,可以承擔治理國家的重任。」「解讀」:古代,坐北朝南是最好的,因此也以這個方向的位置最為尊貴,不論天子、諸侯卿大夫,當作為長官出現的時候,總是南面而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