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八佾第三3.10原文及翻譯
「原文」:子曰:「禘①自既灌②而往者,吾不欲觀之矣。」
「注」:①禘(dì):祭名。古代只有天子才有舉行祭祀祖先隆重典禮的權力,此祭祀之禮為五年一次。②灌:祭名,禘禮中第一次獻酒。
「本段的意思及翻譯」:孔子說:「對於施行禘祭大禮的儀式,從第一次獻酒以後,我就不想再看了。」
「解讀」:「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禘祭之禮是古代一種極為盛大的祭禮,儀式非常隆重。但當時魯國祭祀不僅僭越本分,而且無誠不敬,流於形式,第一爵敬獻神禘的酒剛被端上以後,主祭者就已經心不在焉,潦草而輕慢,所以孔子說他不想再看下去了。
論語八佾第三3.11原文及翻譯
「原文」:或問禘之說①。子曰:「不知也。知其說者之於天下也,其如示②諸斯乎!」指其掌。
「注」:①禘之說:關於禘祭的規定。說,理論、道理、規定。②示:展示。
「本段的意思及翻譯」:有人向孔子請教關於舉行禘祭的規定。孔子說:「我不知道。知道的人對於治理天下,就像把東西擺在這裡(手掌上)一樣容易吧!」孔子指著自己的手掌說道。
「解讀」:這一章與上一章都反映了孔子對魯國的禘祭之禮的不滿,所以有人問他關於禘祭的規定時,他又不好明說,只能故意說不知「禘祭」的由來。但孔子又接著說道,懂得禘祭道理的人治理天下就容易了,因為這樣的人深諳禮儀對於治國的重要性。
論語八佾第三3.12原文及翻譯
「原文」: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與祭,如不祭①。」
「注」:①如不祭:就好像沒有祭祀一樣。祭,祭祀。
「本段的意思及翻譯」: 祭祀祖先,就像被祭祀的魂靈真的站在面前一樣,祭祀神靈就如同神存在。孔子說:「如果我不親自參加祭祀,那就好像沒有祭祀一樣。」
「解讀」:祭祀最重要的不在於儀式,而在於誠心誠意。
以上就是論語八佾第三3.10、3.11、3.12原文及翻譯,歡迎交流指正。
更多內容請搜索95國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