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情自古傷離別--留守兒童及空巢老人

2020-12-05 文海拾趣

離別,總是伴隨著感傷。江文通在《別賦》中寫道:「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唐詩裡面寫離別的詩句不勝枚舉,而宋代的柳永在《雨霖鈴》中寫道:「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所以我們也就容易理解金庸的《神鵰俠侶》中,楊過和小龍女分別之後,所創造的一套掌法為什麼命名為「黯然銷魂掌」。

或許和古人的交通不便,然後通訊也不發達有關。固古人對於離別,總是特別的重視,折柳相送,送君千裡,勸君進酒。諸如此類!

折柳相送

然而到了現代,離別的方式又分為了以下幾種:一是留守兒童和父母的分離;二是夫妻的兩地分居;三是老年人與兒女的分離。第一種我們稱之為「留守兒童」,第三種我們稱之為「空巢老人 」。農民工與孩子分開,背井離鄉去打工,完全是無奈現實下不得已的舉措。由於居住地經濟條件落後,收入不足,實現不了家庭收入的最大化。因此,農民們選擇外出,化身產業工人。雖然現代的通訊發達了,有手機,有飛機,有高鐵,有汽車,有internet...。許多人還是得忍受骨肉分離的痛苦。很多時候電話或者視頻都不能代替人與人面對面親情的的交流。而且那種感覺是什麼都無法代替的,時間長了雖然平淡,但是偶爾的觸景傷情也會非常的揪心。試問哪個父母不想看著兒女在自己身邊長大,能夠分享兒女成長的樂趣,我想這幸福感是什麼都代替不了的。

留守兒童

若想把孩子帶進城,則成本太高,那筆開支太大到不是他們能夠負擔的起。農民工進城以後,他們的青春和汗水都奉獻給了這座城市,但是由於城鄉二元結構的戶籍制度,卻享受不了城市居民的福利。天倫之樂,乃是人世間最值得珍惜的幸福。功成名就者畢竟是少數,無數普羅大眾能夠感受到的喜悅就是天倫之樂。但是由於現實的許多因素,農村沒有大的發展空間,我在一些文章也提到過這個觀點。農業本身不具備財富的增長性,因為是依靠人口數量才能消費農產品,每天人消耗的卡裡路是固定的,所以農業很難有所作為。我國三產中,第一產業只佔GDP總量的8%,相對二三產業的發展速度,未來農業的佔比還會持續走低。

留守兒童群體

其實在這方面,政府應該有所作為。因為除了政府有這個實力,我想不出哪個NGO或者企業有這個實力。城鄉二元結構的破除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事。完全開放城市戶籍,那就是另外一場災難。然後我們換個思路,也別搞什麼積分入戶入學這些。政府部門在工業區附近,工人相對集中的地方開辦農民工子弟學校,補貼教師部分工資,畫出一塊地方建立學習,適當補充一些教學經費,解決上學難的問題。讓農民工及其家庭能夠真正融入到城市,安居樂業,享受天倫之樂。附近如果也有一些社區醫院,那麼老人也完全可接過來城市一起生活。看過《大國大城》裡面的描述,農村「空巢老人」自殺的不再少數,令人觸目驚心。有些因病不願意拖累子女,有些是因為孤獨,缺乏陪伴。

空巢老人

試問哪個年老的父母不想兒女陪伴在自己身邊,陪自己嘮嘮嗑,不會嫌棄自己囉嗦,而不是面對著電視或者電腦。我想對於每一個有留守兒童以及空巢老人的家庭來說,離別到底是怎樣一種深入骨髓的憂傷?或許一年中只有春節能相聚,或許幾年相聚一次也說不準。高科技在這種難於割捨的親情面前是多麼的無力啊!

相關焦點

  • 雅堂小候鳥公益基金成立 關注留守兒童空巢老人
    雅堂小候鳥公益基金成立 關注留守兒童空巢老人   央廣網成都8月19日消息(記者劉濤)8月18日,雅堂集團與四川省慈善總會共同籤署協議,成立「四川省慈善總會 · 雅堂小候鳥公益基金」,專項用於留守兒童和空巢老人的相關公益活動。
  • 詩詞鑑賞:《雨霖鈴.寒蟬悽切》,多情自古傷離別
    詩詞鑑賞:《雨霖鈴.寒蟬悽切》,多情自古傷離別北宋.柳永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裡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 詩詞鑑賞:《雨霖鈴.寒蟬悽切》,多情自古傷離別
    詩詞鑑賞:《雨霖鈴.寒蟬悽切》,多情自古傷離別北宋.柳永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 柳永:多情自古傷離別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雨霖鈴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裡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
  • 多情自古傷離別,是和誰離別?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自古以來多情的人最傷心的是離別,更何況又逢這蕭瑟冷落的秋季,柳永抒發離情別緒,情人離別,很是傷感。那詞人是和誰離別呢?
  • 多情自古傷離別,葉落秋涼最相思
    文/安冬悅「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多情」二字在今天,常被曲解為花心、濫情。而在古詩詞裡,多情意指感性、重感情、感情豐富。多情之人,心思細膩、敏感,容易因離愁別緒而傷春悲秋。究竟是時節令人傷情,還是痴人自作多情?前幾日寫了一文,也是關於秋思,然有讀者抨擊道:「納蘭的詩詞讀多了!多愁善感,愛情與秋關聯不大吧?」愛情與秋,自然是沒關聯的。
  • 多情自古傷離別,一種分別多樣情
    多情自古傷離別, 一種分別多樣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贈我情」是李白與汪倫的深厚情誼;「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是高適對友人的無限慰藉;「心事俱已矣,江上徒離憂」是謝眺的離別愁緒。星河白轉,命運輪迴,悲歡離合已成常態。
  • 多情空留恨,自古傷離別
    漫漫人生路,離別何其多!人生總有太多的離別,來來往往,分分合合,聚聚散散。離別中有友情,有愛情,有親情。離別是無言的痛,離別是經年的傷;離別是澀澀的苦,離別是深藏的淚;離別是情深緣淺的無奈,離別是陳年的蒼白;離別是擦肩過後的嘆息,離別是流年傷痕……我不喜歡離別,所以我珍惜重逢中的喜悅。我不喜歡離別,所以我珍惜我擁有的滴滴點點。我不喜歡離別,所以我珍惜春衫的嫵媚。我不喜歡離別,所以我珍惜夏花的妖嬈。我不喜歡離別,所以我珍惜秋雨的成熟。
  • 「多情自古傷離別」,一首《雨霖鈴》唱盡多少悲歡離合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柳永--《雨霖鈴》多情自古傷離別情侶之間的離別,朋友之間的離別,親人之間的離別,無論是哪一種離別,都述說著那種不舍與離愁。
  •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裡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對於宋詞來說,柳永和蘇軾,是兩個裡程碑似的人物。
  •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此生不相見
    01離別的時候總帶著些許的傷感,生命的時光太短,一不小心就到站,人來人往,又有幾人懂你內心之悲喜。那些命中注定的人,像是停留在生活的逗號,放緩了你的節奏,溫暖了一段歲月,殘缺的人生變得圓滿,卻又不想看到句號。
  • 雨別:自古多情傷離別,最屬雨別難為情!
    雨別:自古多情傷離別,最屬雨別難為情! 昨夜雨疏風驟; 濃睡難消殘酒; 試問遠行人; 卻道離別依舊; 知否知否; 應是紅肥綠瘦; 百結纏繞不休; 知否知否
  • 多情自古傷離別 更與何人說 走近柳永的精神世界
    蒙上天眷顧,柳永既多才也多情,二者並作一也是世間罕物,難怪處處留情債啊!沒有了情債恐怕也就沒有了那麼多美好的詞文供我們品咂讚嘆了。最喜柳永的《雨霖鈴》,詞文如下: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方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裡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 「多情自古傷離別」,柳永的這首離別之詞寫得真好
    古人云:「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離別不過是為了下次更好的相聚,但是真的能再見嗎?徐志摩說:「悄悄,是離別的笙簫,沉默,是今晚的康橋。」寫出了他即將離別康橋的不舍。我不知道離別的滋味是這樣悽涼,我不知道說聲再見要這麼堅強。離別是苦的,離別也是愁的。
  • 多情自古傷離別,清秋節,好景與誰說!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古往今來,多少生離死別,無人問,都似平常事。
  •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這是柳永最美的詩詞,只不過...
    說到宋詞,大致是分為兩類的,一則是豪放派,動輒「大江東去,浪淘盡」,代表人物是蘇東坡;另外一則則是婉約派,主要以「多情自古傷離別」為代表,代表人物則是柳永。對比很多人,我們認為,柳永是一個純粹的詩人。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這首詞寫的是離別之痛。根據相關資料顯示,柳永當時作詞惹得皇帝不高興,遭到貶斥,被喝令離開汴京。而柳永當時與一位戀人已經產生了很深的感情,以至於不想離開。然而君命難違,柳永內心悲憤難平,由此寫出了這首詞,傳承千年。
  • 柳永說:多情自古傷離別。離別的詩有太多太多,你又喜歡誰的呢?
    離別是古代詩歌中常見的題材。「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在交通與通訊都不發達的古代,朋友間的「生離」很有可能就是「死別」,這種離別的痛,恐怕不是今人所能真切體會的。從《詩經》的「昔我往矣,楊柳依依」開始,楊柳就與離別捆綁出現了,加上古代有折柳贈別的習俗,楊柳逐漸成為詩歌中代表離別、送別、惜別的意象。
  • 多情自古傷離別?看詩人李白是如何詮釋離情別意的
    每個人的一生,都會經歷各種大大小小的離別,父子別,母子別,夫妻別,師生別,同學別,戰友別,新婚別等等,那場面,一定是依依不捨的,激動人心的,很多痛哭流涕的,有的是撕心裂肺的,所謂生離死別,都是十分感人的。
  •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哪堪冷落清秋節,通過一首詞看柳永的悲秋情懷
    傷春悲秋是我國古代文學的一個重要話題,屈原在其名著《離騷》中寫道: &34;的宋仁宗對他並不欣賞,宰相晏殊也認為他雖與自已同有填詞之好卻並不是一路人。這樣,柳永就更加流連坊曲,以異性對自己的傾慕與愛情作為仕途失意的補償,留下了不少的情詞,這首《雨霖鈴》就是著名的代表作之一。
  • 自古多情傷離別:他筆下的詞,每一句都讓人回味無窮
    自古多情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4.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5. 海闊山遙,未知何處是瀟湘。6. 唯有長江水,無語東流。7. 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8.爭如這多情,佔得人間,千嬌百媚。14. 對閒窗畔,停燈向曉,抱影無眠。15. 玉樹瓊枝,迤邐相魏傍。酒力漸濃春思蕩,鴛鴦繡被翻紅浪。16.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17. 何人月下臨風處,起一聲羌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