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情自古傷離別,是和誰離別?

2020-12-05 京城金幣

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裡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自古以來多情的人最傷心的是離別,更何況又逢這蕭瑟冷落的秋季,柳永抒發離情別緒,情人離別,很是傷感。那詞人是和誰離別呢?

據說是寫給蟲娘的,蟲娘是相當有名的歌妓,和柳永情投意合,其實這一名字也在柳永詞中多有體現,像是木蘭花等,有時也會以蟲蟲這樣的暱稱出現,後來柳永甚至決定要和她生活在一起,「洞房」「追思」等詞語就出現在柳永給她寫的詞中。

木蘭花

蟲娘舉措皆溫潤,每到婆娑偏恃俊。香檀敲緩玉纖遲,畫鼓聲喧蓮步緊。

貪為顧盼誇風韻,往往曲終情未盡。坐中年少暗消魂,爭問青鸞家遠近。

集賢賓

小樓深巷狂遊遍,羅綺成叢。就中堪人屬意,最是蟲蟲。

有畫難描雅態,無花可比芳容。

幾回飲散良宵永,鴛被暖,鳳枕香濃。

算得人間天上,惟有兩心同。

近來雲雨忽西東。

誚惱損情悰。縱然偷期暗會,長是匆匆。

爭似和鳴偕老,免叫斂翠地啼紅。

眼前時、暫疏歡宴,盟言在、更莫忡忡。待作真箇宅院,方信有始終。

還有一部描寫柳永與蟲娘愛情故事的越劇《柳永與蟲娘》,講述了著名詞人柳永常年深入民眾之中,使其詞作達到了一個新的境界。但因常為歌伎蟲娘等寫詞而被達官貴人嘲諷。被歌伎們擁戴又不肯服輸的柳永,極力要證明自己的才華,終於參加科舉得中。然而,他同情底層,不與偽大夫為伍的傲骨,終於得罪了高層官僚而被皇上抹去「進士」,貶去「填詞」。在他迷茫困苦的時候,是身居柳巷而潔身自好的蟲娘和姐妹們拯救了他。

相關焦點

  • 柳永:多情自古傷離別
    最早初識柳永,是源自課本上的詩,《雨霖鈴》和《望海潮》。當時影響最深的是「東南形勝,三吳都會」,「有三秋桂子,十裡荷花。」,「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 多情自古傷離別,一種分別多樣情
    多情自古傷離別, 一種分別多樣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贈我情」是李白與汪倫的深厚情誼;「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是高適對友人的無限慰藉;「心事俱已矣,江上徒離憂」是謝眺的離別愁緒。星河白轉,命運輪迴,悲歡離合已成常態。
  • 詩詞鑑賞:《雨霖鈴.寒蟬悽切》,多情自古傷離別
    詩詞鑑賞:《雨霖鈴.寒蟬悽切》,多情自古傷離別北宋.柳永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裡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 詩詞鑑賞:《雨霖鈴.寒蟬悽切》,多情自古傷離別
    詩詞鑑賞:《雨霖鈴.寒蟬悽切》,多情自古傷離別北宋.柳永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 多情空留恨,自古傷離別
    漫漫人生路,離別何其多!人生總有太多的離別,來來往往,分分合合,聚聚散散。離別中有友情,有愛情,有親情。離別是無言的痛,離別是經年的傷;離別是澀澀的苦,離別是深藏的淚;離別是情深緣淺的無奈,離別是陳年的蒼白;離別是擦肩過後的嘆息,離別是流年傷痕……我不喜歡離別,所以我珍惜重逢中的喜悅。我不喜歡離別,所以我珍惜我擁有的滴滴點點。我不喜歡離別,所以我珍惜春衫的嫵媚。我不喜歡離別,所以我珍惜夏花的妖嬈。我不喜歡離別,所以我珍惜秋雨的成熟。
  • 「多情自古傷離別」,柳永的這首離別之詞寫得真好
    我有詩和詞,也有故事和酒,我是亂試佳人ing,歡迎點擊關注。古人云:「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離別不過是為了下次更好的相聚,但是真的能再見嗎?徐志摩說:「悄悄,是離別的笙簫,沉默,是今晚的康橋。」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譯文:秋蟬的叫聲悽涼而急促,傍晚時分,面對著長亭,驟雨剛剛停下來。在京都郊外設帳餞行,卻沒有一點暢飲的心緒,正在依依不捨的時候,船上的人已催著出發。握著對方的手含著淚對視,哽咽得說不出話來。
  • 多情自古傷離別,葉落秋涼最相思
    文/安冬悅「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多情」二字在今天,常被曲解為花心、濫情。而在古詩詞裡,多情意指感性、重感情、感情豐富。多情之人,心思細膩、敏感,容易因離愁別緒而傷春悲秋。究竟是時節令人傷情,還是痴人自作多情?前幾日寫了一文,也是關於秋思,然有讀者抨擊道:「納蘭的詩詞讀多了!多愁善感,愛情與秋關聯不大吧?」愛情與秋,自然是沒關聯的。
  • 柳永說:多情自古傷離別。離別的詩有太多太多,你又喜歡誰的呢?
    從《詩經》的「昔我往矣,楊柳依依」開始,楊柳就與離別捆綁出現了,加上古代有折柳贈別的習俗,楊柳逐漸成為詩歌中代表離別、送別、惜別的意象。瀟灑肆意的唐代詩人,也有心大到把離別看淡的時候,比如王勃的「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高適的「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或曠達,或豪邁,固然是很好的勸慰語,但真到了離別時分,又有幾個人不被離愁別緒所籠罩?1.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 「多情自古傷離別」,一首《雨霖鈴》唱盡多少悲歡離合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柳永--《雨霖鈴》多情自古傷離別情侶之間的離別,朋友之間的離別,親人之間的離別時值秋季,寒蟬,暮靄,長亭,驟雨初歇,無處不透漏出一種蕭瑟和悽涼之感。使離別更加惆悵。「都門帳飲無緒」,戀人為他擺下酒宴為他送別,然而他對此卻毫無興趣,「留戀處,蘭舟催發」可見此時他滿眼只有戀人,那種留戀之情竟「無語凝噎」。
  • 多情自古傷離別,歐陽修和柳永的別離詞,你更喜歡誰的?
    多情自古傷離別」,自古以來,表現離別之情的詩詞曲賦層出不窮,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講兩首關於別離情的詞,那就是歐陽修的《踏莎(suō)行·候館梅殘》和柳永的《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秋後的蟬叫得是那樣地悽涼而急促,面對著長亭,正是傍晚時分,一陣急雨剛停住。在京都城外設帳餞別,卻沒有暢飲的心緒,正在依依不捨的時候,船上的人已催著出發。
  •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此生不相見
    01離別的時候總帶著些許的傷感,生命的時光太短,一不小心就到站,人來人往,又有幾人懂你內心之悲喜。那些命中注定的人,像是停留在生活的逗號,放緩了你的節奏,溫暖了一段歲月,殘缺的人生變得圓滿,卻又不想看到句號。
  •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裡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對於宋詞來說,柳永和蘇軾,是兩個裡程碑似的人物。
  • 多情自古傷離別,清秋節,好景與誰說!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古往今來,多少生離死別,無人問,都似平常事。
  • 雨別:自古多情傷離別,最屬雨別難為情!
    雨別:自古多情傷離別,最屬雨別難為情! 昨夜雨疏風驟; 濃睡難消殘酒; 試問遠行人; 卻道離別依舊; 知否知否; 應是紅肥綠瘦; 百結纏繞不休; 知否知否
  • 多情自古傷離別 更與何人說 走近柳永的精神世界
    蒙上天眷顧,柳永既多才也多情,二者並作一也是世間罕物,難怪處處留情債啊!沒有了情債恐怕也就沒有了那麼多美好的詞文供我們品咂讚嘆了。最喜柳永的《雨霖鈴》,詞文如下: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方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裡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 多情自古傷離別--留守兒童及空巢老人
    離別,總是伴隨著感傷。江文通在《別賦》中寫道:「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唐詩裡面寫離別的詩句不勝枚舉,而宋代的柳永在《雨霖鈴》中寫道:「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所以我們也就容易理解金庸的《神鵰俠侶》中,楊過和小龍女分別之後,所創造的一套掌法為什麼命名為「黯然銷魂掌」。或許和古人的交通不便,然後通訊也不發達有關。固古人對於離別,總是特別的重視,折柳相送,送君千裡,勸君進酒。諸如此類!
  •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這是柳永最美的詩詞,只不過...
    說到宋詞,大致是分為兩類的,一則是豪放派,動輒「大江東去,浪淘盡」,代表人物是蘇東坡;另外一則則是婉約派,主要以「多情自古傷離別」為代表,代表人物則是柳永。對比很多人,我們認為,柳永是一個純粹的詩人。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這首詞寫的是離別之痛。根據相關資料顯示,柳永當時作詞惹得皇帝不高興,遭到貶斥,被喝令離開汴京。而柳永當時與一位戀人已經產生了很深的感情,以至於不想離開。然而君命難違,柳永內心悲憤難平,由此寫出了這首詞,傳承千年。
  • 多情自古傷離別?看詩人李白是如何詮釋離情別意的
    詩人李白一首《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把一次離別,卻寫得詩情畫意,激動人心,多情自古傷離別,對於一個浪漫主義詩人,多情但不傷感,一次愉快的分別,帶著憧憬,帶著期盼,帶著無限嚮往。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 秋天的分手更讓人傷心,正所謂:多情自古傷離別,但要走的留不住
    正像這首《雨霖鈴》多情自古傷離別《雨霖鈴·寒蟬悽切》宋.柳永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因為,沒有了你,我這一肚子的詩情畫意,能說給誰聽呢?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誰人說要走的留不住!
  • 多情自古傷離別,寫出了與相愛之人分手時的無限依戀和悵惘
    離別是人世間的憾事,也是詩詞中一個常見的題材。而由於離別的情事和場景千差萬別,感受因人而異,寫作角度因人而異,作品的情思內涵、藝術特色也隨之而異,它就又是一個常寫常新的題材。其中的一些名作,由於具有多層意蘊、巨大魅力,對於讀者來說,則又是常讀常新的篇什,例如宋詞中那首古今傳誦的柳永的《雨霖鈴》:寒蟬悽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