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門
十幾年前買了第一件
北京晨報:您怎樣邁入紅木家具收藏之門?還記得買第一件家具的情況嗎?
海巖:原來就是自己喜歡,慢慢地學習木器的知識越來越多的時候,買的量就會增加,就從喜歡變成了收藏。十幾年前我買的第一件,因為我也做室內設計,就對各類家具有興趣,那時候我們單位分房子,就去買家具,那時候流行混搭,沙發旁邊放一個圈椅,大家覺得很新鮮。去香河家具城買中式家具,看上兩個椅子一個茶几,賣一千五我們砍到一千,後來想去河北直接在他們廠裡買。回來路過燕莎,有一個硬木家具店,說這裡面也是中式家具,我們說下去看看。同事說這個店不能看,這個店都是紫檀、黃花梨的。我說為什麼不能看?同事說看了以後就不願意買別的了。原來大多喜歡款型、工藝,很少了解材質,從那時候開始慢慢了解材質,慢慢了解傳統家具理論,款型、工藝、用材缺一不可。
了解家具是先易後難
北京晨報:收藏紅木家具的標準要注意什麼,形、藝、材哪個比較關鍵?
海巖:形、藝、材沒有任何一個更關鍵。你買了一個形、藝非常好的,但材料買錯了,珍貴木材的家具,98%的價格是材料構成的,買錯了材料工藝再好也上大當了。但魚翅非常好,卻做糊了,只能倒掉,所以工藝、材料、款型都非常重要。如果給新入門的人建議,最重要的是請一個行家。有一些老行家說,家具和瓷器、書畫門類不同,是先易後難,入門感覺很容易,實際是非常難,你找到好的東西,它的評價標準、參照系,是非常複雜的。瓷器你不懂可能不敢買,家具你一看是黃花梨的,款型也喜歡就下手,下手就吃虧了。它的標準複雜,可能它是黃花梨的,但是不值。
●感悟
私人博物館「櫚園藝術館」已建成
北京晨報:我了解到您有一個紅木家具的博物館建成了,收了您多少件家具?
海巖:在順義,博物館去年年底今年年初建成了,叫櫚(黃花梨的古稱)園藝術館,還沒有對外開放。家具和工藝品有八九百件,家具有七八百件,這是我這些年收來的,黃花梨佔了大部分,也有紫檀和紅酸枝的,家具其中有一類雜項如插屏,都算上有八百多件。我其他的方方面面的收藏也有,但不是我最懂行、很專注的,主要是收家具。
理想中是能觸摸的展陳方式
記者:還沒有對外開放的原因是什麼?
海巖:我的博物館是按照王世襄(著名收藏家)先生的構想,他希望有一個博物館能在明清樣式的建築裡,按照古人的生活場景來陳設家具,這樣人們不僅看到家具的美,也看到那時人們日常起居的狀態、生活方式、生活品位。當時美國一個基金會想幫他實現願望,在舊金山找了一個地,王世襄先生看過表示滿意,後來基金會出了問題,沒有實現,現在這是他的一個遺願。我們按照他的構想,房子是中式建築,按照生活常態的展陳方式,陳列這樣的藏品,從明代晚期至今400餘年各個歷史時期的硬木家具。博物館一般展陳方式如放在玻璃櫃裡或在欄杆裡面,我那邊的展陳方式是可以直接接觸、使用,椅子可以坐下來。因此它的開放就需要研究一些規則。還有對社會開放之後就要大量投入資金去使其運轉,現在沒有這個錢投入,就像有錢買馬、沒錢買鞍。
藝術確有高下雅俗之分
北京晨報:明式、清式家具的什麼東西如此吸引您?
海巖:它是一種審美、藝術。藝術不需要理由,它就是一種情感交流。進入藝術領域久了,你還是會發現確實有高下、文野、雅俗之分。這需要個人的見識、知識、文化的積累慢慢形成。包括我自己,收藏開始也是雅俗分不太清。比如說椅子,現在最好賣的是皇宮椅,比較華麗,是清式的椅子在明式的素圈椅上加了很多裝飾的改造,人們覺得明式圈椅太素了。我開始也很喜歡,買了一些,隨著收藏多了,和學者、藏家接觸和看的東西多了,覺得它雖然有它的美,但它美的等級比簡潔的要弱,這就是一種提高。雅俗在歷史上的轉換,是另一個話題。但同一個時代是有雅俗的。至於雅俗由此及彼,是另一個話題,這個我承認的。比如現在看到的經典文學是以前的通俗小說,不同的時代是很難比的。
文化與文化產業追求不同
北京晨報:上次採訪您,您曾提到關於大眾文化過度迎合、追求利益造成的一些問題。
海巖:這個問題是現在的文化不是獨立存在的,文化存在在哪裡呢?它幾乎都存在於文化產業裡。產業和文化追求的目標是不同的,產業追求的是效益、市場、利潤、金錢、回報,文化追求的是,如果有單獨的文化的話,它是精神、審美與情感。所以我這個博物館小眾,不容易生存,我現在沒錢開,都不知道這個博物館要怎麼開。
●故事
10多年前黃花梨價格每周翻倍
北京晨報:有沒有您這些年收藏難忘的事或難忘的東西。
海巖:特難忘的東西我都沒收到。我那時候收黃花梨家具,一個同事說,不能這麼玩啊,得慢慢研究著,琢磨著,您怎麼每個禮拜都出去買還都買回來?我說我也想像你這麼收藏,可是漲得太快,這是十多年前黃花梨的情況,當時急著買黃花梨也是因為這樣,搶救性地買,別的漲得不厲害。有一件頭一個禮拜10萬沒捨得買,第二個禮拜說20萬了,心裡承受不了,隔了一個禮拜,30萬了,再過一個禮拜,我去買,說已經賣了,這是真事。
黃花梨至今漲了200倍
北京晨報:那麼到現在黃花梨到底漲了多少倍?
海巖:當時人家說黃花梨已經是天價,一市斤100元,當時喜歡就買了一些。現在看到有公布海黃原料的價格、能買到的根據成交的事例來算,大料已經4000萬一噸,一市斤2萬元。漲了150至200倍,真是買不起了。現在有人問我你對黃花梨是不是欲罷不能?我說,早罷了,幾年前就收手了。那時候買的渠道有從人家家裡,從店裡,拍賣場上,朋友之間的轉讓、介紹。所有的藏家都打過眼,都失過手。最多還是前期,雅俗不分,買過一些做工款型有毛病的,並不高等的家具,後來就轉讓出去。因為快速升值,比如10萬元買的,20萬賣出去,但那個時候它的市場價已經60萬了,還是有人要,我也沒有吃虧,彌補我收藏走的彎路。還有就是看錯材料,比如不是黃花梨的材料看成黃花梨,這個少,都是在早期。還有這些年陸續出來一些新材料,大葉黃花梨,非洲黃花梨,最開始的時候看錯,因為沒有接觸過,太像,整個市場也沒有接觸過,一開始你認為便宜,撿了漏,後來市場上對這個材料漸漸有認識了,發現這個也是失手的。
商業環境任何領域水都深
北京晨報:您在書裡寫了但求言者無罪,是否也是有感於現在這一領域的一些亂象。
海巖:商業環境裡,任何領域水都是深的,都是渾的,沒有例外,只要有利益的領域必然存在巨大的欺詐和黑幕。我書裡既講了家具的歷史源流、文化意義、審美要點,也講了當前市場情況的亂象。愛好者知道更多的信息,對他進入市場是有好處的。談紅木家具,涉及歷史、文化、植物學、現在的商業交易等,你說話很可能有一部分人覺得正確,一部分人覺得不正確,一部分人覺得你客觀,一部分人覺得你危害了他的商業利益,我只是提供更多的視角去觀察同一個事物,希望大家多一些側面去了解這個事。現在這個領域商家的聲音多一點,電視上請的專家顧問很多都是賣東西的,是商家,容易不客觀。我在這本書裡也儘可能呈現多個側面,由你們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兼聽則明。
●寫作
現在的規則下寫作興奮點少了
北京晨報:您現在還在寫小說嗎?
海巖:現在手上沒有正在寫的小說。這本書是圖個樂,藏家愛好者之間互相交流。因為現在你很用力、投入情感寫一部文學作品,往往它得到的關注不如較為俗氣的東西。文化是按照文化產業的制度安排的,太現實了。過去我們要寫一個電視劇就自己寫了,按照自己對生活的理解和認識,現在你要把大綱、演員的搭配等一堆東西湊齊了,去問電視臺要還是不要,電視臺一幫人開會,都是熟悉市場的人,建議說海巖老師這樣改那樣改,這個創作,我覺得什麼人都可以做。寫作的那種興奮點沒有了,你也不能去逆這個潮流而動,所以就寫得少。你可以寫小說,但電視劇要拍你要聽方方面面的意見。去年我寫了一個小說《長安盜》,過去第二步就是寫劇本,現在就是不寫劇本,哪個影視公司喜歡,我把版權賣給你。
記者 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