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巖:現行規則下寫作興奮點減少 欲出售小說版權

2020-12-14 中國新聞網

  ●入門

  十幾年前買了第一件

  北京晨報:您怎樣邁入紅木家具收藏之門?還記得買第一件家具的情況嗎?

  海巖:原來就是自己喜歡,慢慢地學習木器的知識越來越多的時候,買的量就會增加,就從喜歡變成了收藏。十幾年前我買的第一件,因為我也做室內設計,就對各類家具有興趣,那時候我們單位分房子,就去買家具,那時候流行混搭,沙發旁邊放一個圈椅,大家覺得很新鮮。去香河家具城買中式家具,看上兩個椅子一個茶几,賣一千五我們砍到一千,後來想去河北直接在他們廠裡買。回來路過燕莎,有一個硬木家具店,說這裡面也是中式家具,我們說下去看看。同事說這個店不能看,這個店都是紫檀、黃花梨的。我說為什麼不能看?同事說看了以後就不願意買別的了。原來大多喜歡款型、工藝,很少了解材質,從那時候開始慢慢了解材質,慢慢了解傳統家具理論,款型、工藝、用材缺一不可。

  了解家具是先易後難

  北京晨報:收藏紅木家具的標準要注意什麼,形、藝、材哪個比較關鍵?

  海巖:形、藝、材沒有任何一個更關鍵。你買了一個形、藝非常好的,但材料買錯了,珍貴木材的家具,98%的價格是材料構成的,買錯了材料工藝再好也上大當了。但魚翅非常好,卻做糊了,只能倒掉,所以工藝、材料、款型都非常重要。如果給新入門的人建議,最重要的是請一個行家。有一些老行家說,家具和瓷器、書畫門類不同,是先易後難,入門感覺很容易,實際是非常難,你找到好的東西,它的評價標準、參照系,是非常複雜的。瓷器你不懂可能不敢買,家具你一看是黃花梨的,款型也喜歡就下手,下手就吃虧了。它的標準複雜,可能它是黃花梨的,但是不值。

  ●感悟

  私人博物館「櫚園藝術館」已建成

  北京晨報:我了解到您有一個紅木家具的博物館建成了,收了您多少件家具?

  海巖:在順義,博物館去年年底今年年初建成了,叫櫚(黃花梨的古稱)園藝術館,還沒有對外開放。家具和工藝品有八九百件,家具有七八百件,這是我這些年收來的,黃花梨佔了大部分,也有紫檀和紅酸枝的,家具其中有一類雜項如插屏,都算上有八百多件。我其他的方方面面的收藏也有,但不是我最懂行、很專注的,主要是收家具。

  理想中是能觸摸的展陳方式

  記者:還沒有對外開放的原因是什麼?

  海巖:我的博物館是按照王世襄(著名收藏家)先生的構想,他希望有一個博物館能在明清樣式的建築裡,按照古人的生活場景來陳設家具,這樣人們不僅看到家具的美,也看到那時人們日常起居的狀態、生活方式、生活品位。當時美國一個基金會想幫他實現願望,在舊金山找了一個地,王世襄先生看過表示滿意,後來基金會出了問題,沒有實現,現在這是他的一個遺願。我們按照他的構想,房子是中式建築,按照生活常態的展陳方式,陳列這樣的藏品,從明代晚期至今400餘年各個歷史時期的硬木家具。博物館一般展陳方式如放在玻璃櫃裡或在欄杆裡面,我那邊的展陳方式是可以直接接觸、使用,椅子可以坐下來。因此它的開放就需要研究一些規則。還有對社會開放之後就要大量投入資金去使其運轉,現在沒有這個錢投入,就像有錢買馬、沒錢買鞍。

  藝術確有高下雅俗之分

  北京晨報:明式、清式家具的什麼東西如此吸引您?

  海巖:它是一種審美、藝術。藝術不需要理由,它就是一種情感交流。進入藝術領域久了,你還是會發現確實有高下、文野、雅俗之分。這需要個人的見識、知識、文化的積累慢慢形成。包括我自己,收藏開始也是雅俗分不太清。比如說椅子,現在最好賣的是皇宮椅,比較華麗,是清式的椅子在明式的素圈椅上加了很多裝飾的改造,人們覺得明式圈椅太素了。我開始也很喜歡,買了一些,隨著收藏多了,和學者、藏家接觸和看的東西多了,覺得它雖然有它的美,但它美的等級比簡潔的要弱,這就是一種提高。雅俗在歷史上的轉換,是另一個話題。但同一個時代是有雅俗的。至於雅俗由此及彼,是另一個話題,這個我承認的。比如現在看到的經典文學是以前的通俗小說,不同的時代是很難比的。

  文化與文化產業追求不同

  北京晨報:上次採訪您,您曾提到關於大眾文化過度迎合、追求利益造成的一些問題。

  海巖:這個問題是現在的文化不是獨立存在的,文化存在在哪裡呢?它幾乎都存在於文化產業裡。產業和文化追求的目標是不同的,產業追求的是效益、市場、利潤、金錢、回報,文化追求的是,如果有單獨的文化的話,它是精神、審美與情感。所以我這個博物館小眾,不容易生存,我現在沒錢開,都不知道這個博物館要怎麼開。

  ●故事

  10多年前黃花梨價格每周翻倍

  北京晨報:有沒有您這些年收藏難忘的事或難忘的東西。

  海巖:特難忘的東西我都沒收到。我那時候收黃花梨家具,一個同事說,不能這麼玩啊,得慢慢研究著,琢磨著,您怎麼每個禮拜都出去買還都買回來?我說我也想像你這麼收藏,可是漲得太快,這是十多年前黃花梨的情況,當時急著買黃花梨也是因為這樣,搶救性地買,別的漲得不厲害。有一件頭一個禮拜10萬沒捨得買,第二個禮拜說20萬了,心裡承受不了,隔了一個禮拜,30萬了,再過一個禮拜,我去買,說已經賣了,這是真事。

  黃花梨至今漲了200倍

  北京晨報:那麼到現在黃花梨到底漲了多少倍?

  海巖:當時人家說黃花梨已經是天價,一市斤100元,當時喜歡就買了一些。現在看到有公布海黃原料的價格、能買到的根據成交的事例來算,大料已經4000萬一噸,一市斤2萬元。漲了150至200倍,真是買不起了。現在有人問我你對黃花梨是不是欲罷不能?我說,早罷了,幾年前就收手了。那時候買的渠道有從人家家裡,從店裡,拍賣場上,朋友之間的轉讓、介紹。所有的藏家都打過眼,都失過手。最多還是前期,雅俗不分,買過一些做工款型有毛病的,並不高等的家具,後來就轉讓出去。因為快速升值,比如10萬元買的,20萬賣出去,但那個時候它的市場價已經60萬了,還是有人要,我也沒有吃虧,彌補我收藏走的彎路。還有就是看錯材料,比如不是黃花梨的材料看成黃花梨,這個少,都是在早期。還有這些年陸續出來一些新材料,大葉黃花梨,非洲黃花梨,最開始的時候看錯,因為沒有接觸過,太像,整個市場也沒有接觸過,一開始你認為便宜,撿了漏,後來市場上對這個材料漸漸有認識了,發現這個也是失手的。

  商業環境任何領域水都深

  北京晨報:您在書裡寫了但求言者無罪,是否也是有感於現在這一領域的一些亂象。

  海巖:商業環境裡,任何領域水都是深的,都是渾的,沒有例外,只要有利益的領域必然存在巨大的欺詐和黑幕。我書裡既講了家具的歷史源流、文化意義、審美要點,也講了當前市場情況的亂象。愛好者知道更多的信息,對他進入市場是有好處的。談紅木家具,涉及歷史、文化、植物學、現在的商業交易等,你說話很可能有一部分人覺得正確,一部分人覺得不正確,一部分人覺得你客觀,一部分人覺得你危害了他的商業利益,我只是提供更多的視角去觀察同一個事物,希望大家多一些側面去了解這個事。現在這個領域商家的聲音多一點,電視上請的專家顧問很多都是賣東西的,是商家,容易不客觀。我在這本書裡也儘可能呈現多個側面,由你們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兼聽則明。

  ●寫作

  現在的規則下寫作興奮點少了

  北京晨報:您現在還在寫小說嗎?

  海巖:現在手上沒有正在寫的小說。這本書是圖個樂,藏家愛好者之間互相交流。因為現在你很用力、投入情感寫一部文學作品,往往它得到的關注不如較為俗氣的東西。文化是按照文化產業的制度安排的,太現實了。過去我們要寫一個電視劇就自己寫了,按照自己對生活的理解和認識,現在你要把大綱、演員的搭配等一堆東西湊齊了,去問電視臺要還是不要,電視臺一幫人開會,都是熟悉市場的人,建議說海巖老師這樣改那樣改,這個創作,我覺得什麼人都可以做。寫作的那種興奮點沒有了,你也不能去逆這個潮流而動,所以就寫得少。你可以寫小說,但電視劇要拍你要聽方方面面的意見。去年我寫了一個小說《長安盜》,過去第二步就是寫劇本,現在就是不寫劇本,哪個影視公司喜歡,我把版權賣給你。

  記者 劉婷

相關焦點

  • 海巖:愛情常常是一個交易
    別人老說我是類型化寫作,但我覺得不是,如果能批量生產我也想。」  海巖措辭謹慎,滴水不漏,應對筆者關於他為什麼「不真找一批寫手形成一個西方常見的暢銷書的寫作流水線」的問題。之所以選擇自己並不熟悉的舞蹈為小說背景,是因為「去年,我看了央視的舞蹈大賽,當時就想以舞蹈為背景,寫一個小說。今年春節前,一個搞舞蹈遊戲的朋友找我寫這個題材,所以決定正式動筆寫」。  在6月27日的《舞者》發布會上,舞蹈藝術家陳愛蓮也趕到北京郡王府酒店參加了,她和童年海巖「住一個院兒,樓挨著樓」。
  • 紀錄片《TPB AFK》與現行版權制度
    但是,現行版權制度在打擊盜版的同時,是不是真正促進了創造?是不是真正符合全人類的利益? 4. 這樣說吧,現行版權制度是一種有缺陷的制度。它有很強的排他性,嚴格禁止分享。與其說它保護了創造者,不如說它保護了利潤。 假設你讀到一篇好文章,裡面有你認為很有用的知識,會讓很多人受益。你想把它放上網,讓大家都看到。
  • 編劇海巖談文化產業現狀:就是誰腕大誰說了算
    這是海巖對自己的總結,憑藉《便衣警察》、《一場風花雪月的事》、《永不瞑目》等作品擁有無數粉絲的他,近日推出新作《姚黃魏紫俱零凋》。不是廣為人知的刑偵加言情,而是他的一大愛好——收藏老家具。迄今海巖收藏的家具已達800餘件,並建起私人藝術館。《姚黃魏紫俱零凋》中他開講紅木家具的前世今生,並配以150張精美照片,首次曝光私人藝術館的獨家收藏。  記者:新作《姚黃魏紫俱零凋》來自何處?
  • 作家海巖的獄警生涯
    海巖準時來到東城武裝部門口。他沒有想到昨天開會的40多人絕大多數都沒有來。停在門口的大轎子車等了老半天,等來寥寥的幾個人也只是遠遠地站在那裡觀望,並沒有上車走的意思。最後那個能夠容下數十人的大轎子車只拉著海巖一個人來到了監獄。     那次是帶他參觀。無論是參觀之前還是參觀之後,海巖都有機會拒絕,但是他沒有。他當時心裡想的,是自己寫過信。
  • 商人海巖:「因為太缺錢了!」
    提要:海巖計劃再寫一部小說,原因只有一個「因為太缺錢了!」他有些無奈地對《中國新時代》說:「我自己管理的企業都非常賺錢,但是被朋友煽動自己投資的都賠錢,可能是因為我不操作的緣故吧,我也實在沒有精力操作。我現在手裡真是缺錢,如果你給我200萬,我就不寫了。」  如果要在海巖這個名字前面加一個定語,相信絕大多數人會毫不猶豫地選擇「作家」。
  • 小說版權不是好買賣
    小說版權始末從《鬼吹燈》說起要想理清這次小說版權之爭,還是得先弄明白圍繞小說版權展開的各種權利的前世今生。懇談會上,閱文集團新任CEO程武提到了著作權所包括的著作人身權和著作財產權兩個概念。其中,著作人身權,是作者不可轉讓、不可剝奪的權利,並屬於作家獨有。
  • 「京圈牛人」海巖多厲害?馬未都和王朔,在他面前自稱小弟
    而海巖與這幾個人完全不同,從90年代開始,海巖在國內外開了幾十家店,白天上班,晚上就在家中開始寫作,有朋友約他時也不會推脫,吃完飯回家之後就繼續寫作,經常熬到凌晨。往復幾年一直如此,這樣的「時間管理達人」之後才被家人發現,竟然遭到了家人的一致反對,覺得這樣太不靠譜。
  • 京圈大少海巖靠寫作爆紅,兒子整容失敗,轉做導演拍出爆款劇
    警察跨行寫作,一夜成名 海巖原名侶海巖,他的家學深厚,祖母是紅色女特工廖苓頑,父親侶朋是我國著名的劇作家,也是著名劇目《白毛女》的導演。
  • 海巖:海巖劇最興盛那幾年 導演演員臺詞我說了算
    在這本書中,他把自己多年積攢下的各種明清家具私藏來了個一次性曝光。   瞎買家具買成了藏家   海巖在紅木家具收藏、投資領域的各種心得和體會,構成了新書《姚黃魏紫俱零凋》的主要內容。同時,他更利用自己小說家的筆法去講故事,既有收藏圈的奇聞秘事、家具背後的歷史掌故,還有當今家具收藏市場的投資經驗和技巧。
  • 海巖:寫作沒人比我更業餘
    要做海巖的訪談是因為《永不瞑目》火火地播著。不少觀眾都想知道那個把緝毒與愛情故事都編得勾魂攝魄的人。於是記者千方百計抓出了幕後的那雙手,誰知道竟是一雙業餘寫字的手。  與海巖約見採訪事宜的過程中,一直沒能聽到他本人的聲音——秘書作為「中介」安排了一切。這讓我多少覺得與採訪對象之間有種距離。
  • 作家海巖之「玩物喪志」
    海巖收藏家具,是受了馬未都的建議。那時候,馬未都不出名,海巖出名。馬未都認為自己是「文人」,為收藏而「布道」,而海巖有商人身份,會看到更多令他失望的事情。兩個大院子弟,歷經社會變遷,理想逐漸破滅。收藏,能給他們慰藉。作家海巖不寫小說了。他已經多年沒進電影院,也不看電視劇、讀小說。兒子侶皓喆導演的穿越劇《太子妃升職記》收視飄紅,海巖一點兒沒看。
  • 巖男郎黃明欲與公司解約 海巖稱其需三百萬贖身
    「巖男郎」黃明與海巖的解約風波早在一年前就開始上演。一年前黃明單方面宣布和海巖旗下中聖春秋公司解約。有消息稱,中聖春秋與黃明的合約違約金高達500萬,黃明曾公開表示其與中聖春秋合作非常不愉快,從而冒著賠償500萬元的風險單方面向中聖春秋提出了解約,但中聖春秋並無放手之意,而黃明去意已決,雙方僵持了一年之後,昨日,記者從圈內知名人士處了解到,昨日海巖方面終於給黃明發了律師函,律師函中的賠償數額減少至300萬人民幣的「友情價」,比先前中聖春秋指出其與黃明籤約的合同中500萬的賠償金足足少了200萬。
  • 海巖要讓陸毅下「大獄」?
    2003-11-09 05:18  來源: 四川新聞網_成都日報 頁面功能 【我來說兩句】【我要「揪」錯】【推薦】【字體:大 中 小】【列印】 【關閉】   四川新聞網-成都日報訊  (記者趙斌攝影王若冰)在電視劇《永不瞑目》中,海巖一舉捧紅了陸毅
  • 海巖怒斥代筆:上廁所都在寫 曾曬千萬字手稿
    原標題:海巖怒斥代筆:上廁所都在寫 曾曬千萬字手稿 海巖  近日,海巖第一部講述家具收藏的新書《姚黃魏紫俱零凋——紅木家具古今談》上市後反響熱烈。讀者從書中看到了一個作家和編劇之外,不一樣的海巖。
  • 祖德證實:作家海巖是同性戀
    「巖男郎」從一開始的懼怕、抗拒到後來順從、習慣,一雙單純的眼睛從此布滿憂鬱,M君還告訴祖德,他在拍攝現場,不能跟女孩親密,更不能跟男人隨便搭話,有一次在劇組裡,M君不小心因為工作去了製片主任(男性)房間待了半個多小時,正好被海巖發現了,海巖馬上大發雷霆,對他又打又罵,還威脅他不讓他主演了,M君無論怎麼解釋,海巖都不相信,海巖懷疑M君戀上了製片主任,M君為了保證男主角的位置,忍辱負重,對海巖千依百順,
  • 小學四年級學歷的海巖,憑什麼力壓王朔,成「京圈大佬」?
    他就是連王朔和馬末都見了都要喊一聲大哥的人,海巖。相比一直被認定是大佬的王朔,海巖的談吐以及穿著打扮上的差距都能看出差距。白襯衫配黑色西裝,一成不變的寸頭,布滿了稀疏的白髮。一直以來,海巖都是娛樂圈的奇人,身上掛滿了令人稱畏的標籤"編劇之王"、"愛情教父""收藏家""企業家"。。。
  • 如何抓住興奮點和場景描寫
    我先花些時間在筆記本上設計人物,搜集情節中的零碎片段,明確我的寫作方向,或者草草記下腦海中曾湧現過的東西,直到我必須動筆的那一刻到來。那一刻總是在我還沒完全設計好時就來臨了,我從不拒絕那股推動力,至少我可以先為我的故事開個頭。為了獎賞自己,我通常會先寫上幾頁,這對寫作的連續性是有益的,它能隨時幫我回到人物和情節的構想中去。
  • 網文寫作新手:跟小說網站籤約,著作版權還在嗎?
    之前,網文界經過一場「霸王合同」風波之後,小說版權問題越來越引起作者的重視。我常聽到很多類似這樣的聲音:啊,我的小說才寫五千多字,就收到了站短要我籤約!現在的小說 網站是在廣撒網籤約嗎?籤約會是不是沒有版權了?我到底要不要籤約呢?很多作者以為一旦跟網站籤約,版權也就沒有了。其實不一定。
  • 兒子整容失敗欲輕生 海巖費盡心血拯救愛子(圖)
    資料圖片:海巖(左)與兒子侶皓吉吉  這些年,海巖的戲拍一部火一部,海巖卻有條家規:兒子不能在他的任何戲裡出演角色,兒子也不能以他的名義出去演別的戲!這條鐵律被打破了,海巖被指任人唯親,媒體更曝出他兒子整容失敗、因毀容曾自殺的負面消息……近日,海巖的兒子侶皓吉吉深情講述了父親為拯救愛子費盡心血,兒子在父愛的陽光中最終完成自救、從毀容陰影中走出來的深情故事。本文選自《家庭》2009年1月下半月版。
  • 魯迅出售《二心集》版權收據之謎
    那麼,《二心集》是怎樣出版的,魯迅為何要出售版權,是哪家出版社購買的,魯迅當年親筆書寫的版權收據下落何處?這背後都有鮮為人知的故事。       北新拒出《二心集》後,魯迅曾欲交給光華書局出版,但「因為廣告關係,和光華交涉過一回,因為他未得我的同意。不料那結果,卻大出於我的意外,我只得將稿子售給第三家」。馮雪峰知道後,與錢杏邨說及此事,並希望協助找個地方出版。為什麼魯迅如此急於出售版權?因當時魯迅經常捐錢給左聯,接濟貧困文學青年,幫助剛到上海的瞿秋白夫婦,經濟上有點捉襟見肘,急需用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