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在京圈響噹噹的人物,大家可能都會想到王朔、馮小剛等。
馮小剛和王朔當年在作品《與青春有關的日子》中以馮褲子的形象折射了生活。
兩人在上世紀90年代就結下了淵源,馬末都曾評價兩人其實是相互"利用"的關係。
好聽點來說在事業上相互成就,如今兩人都坐上了"京圈大佬"的位置。
然而在圈內還有一個人物,力壓王朔,稱得上是真正的"京圈大牛"。
他就是連王朔和馬末都見了都要喊一聲大哥的人,海巖。
相比一直被認定是大佬的王朔,海巖的談吐以及穿著打扮上的差距都能看出差距。
白襯衫配黑色西裝,一成不變的寸頭,布滿了稀疏的白髮。
一直以來,海巖都是娛樂圈的奇人,身上掛滿了令人稱畏的標籤"編劇之王"、"愛情教父""收藏家""企業家"。。。
一個小學四年級學歷的海巖,他的學識卻從未因為輟學而止步於此。
自小家境就相對富裕,父親侶朋是我國屈指可數的音樂界泰鬥,在文藝界有著諸高地位。
而海巖從小就生活在文化蘊含深厚的家庭中,即便是後來輟學,他缺失的文化也在生活中有了更深刻的參悟。
海巖在15歲就離家出走,並且選擇了參軍,一待就是6年。
之後還被分配到勞改局做了一名警察。
也正是親身經歷的感受,讓海巖在1983年就開啟了自己的寫作之路。
一本《便衣警察》由此暢銷,並在幾年之後還被改編成了電視劇。
隨後陸陸續續的作品《一場風花雪月的事》《玉觀音》《拿什麼拯救你,我的愛人》等等相繼問世。
那時候王朔也小露頭角,並在1994年海巖和王朔成立了海馬影視創作工作室。
在那年起,海巖便正式成為了一名電視編劇。
然而編劇僅僅是他的副業,海巖不僅用他小學未畢業的資歷碾壓了當今眾多優秀的作家以及編劇們。
他還擁有一個過人的經商頭腦,在上世紀的90年代初期,海巖就在國內外開了幾十家店。
自稱是海巖小弟的王朔以及知名作家馬末在當時就時常去海巖的五星級飯店"蹭吃蹭喝蹭遊泳",一頓"消費"之後就找海巖報銷全免。
身為一個身價過億的企業家,他仍舊是白天上班晚上創作。
你以為海巖保持這幾十年的寫作習慣是信手拈來?
海巖保持寫作這多年來可以看到他的產量高,而且平均一年的字數高達80多萬字。
小學未畢業的他不會拼音,不會用電腦,純粹利用手寫稿子來完成了多部經典。
在他的筆下捧紅了娛樂圈的眾多大咖,孫儷、徐靜蕾、陸毅等。
而他卻評價自己:
"一流的酒店設計師,二流的酒店管理者,三流的作家,四流的編劇。"
海巖在2014年出版了一篇長篇散文集之後,便封筆了。
當時因為寫作攢下了不少資金之後,開啟了收藏之路。
極為偏愛黃花梨,以及紫檀等紅木家具,迄今以來20年的時間收藏了800多件紅木家具。
並且還建立了自己的黃花梨家具博物館。
同為青年作家的王朔,雖然在寫作領域上也有非常大成就。
但王朔這些年對名人的調侃和批評以及感情上的風流韻事而飽受爭議。
海巖之所以力壓王朔一頭,除了能力,唯有作風是最讓人感到舒適的一位奇才。
而他畢生的財富也是圈內許多大佬望塵莫及的領域和地位。
低調做人,高調做事,是海巖一直以來帶給大家的最初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