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是中國的京劇梨園世家貴公子,身負家族傳承,風浪中砥礪前行

2020-05-24 logo設計網

前段時間

日本的百年歌舞伎世家

「高麗屋」的小公子藤間齋

突然在網絡上爆火

其如畫的眉眼、出塵的氣質

正印證了那句:


陌上人如玉,公子世無雙


他們是中國的京劇梨園世家貴公子,身負家族傳承,風浪中砥礪前行

這一現象讓人不得不感嘆

日本文化保護與傳承方面做的功夫


而中國,作為千年的歷史文明古國

其國粹京劇的影響力要比日本的歌舞伎更廣


在這個早已根深葉茂的傳統藝術世界裡

同樣也有一群人

正在為自己的信念奮鬥著


譚正巖

—— 一個為京劇而生的人


他們是中國的京劇梨園世家貴公子,身負家族傳承,風浪中砥礪前行


1979年譚正巖出生在北京的梨園世家「譚家」

成為了譚門第七代嫡傳人

如今是一名經年的老生演員


他們是中國的京劇梨園世家貴公子,身負家族傳承,風浪中砥礪前行

來源:《北京青年周刊》


他的祖父是著名表演藝術家譚元壽、

父親是著名京劇演員譚孝曽

母親閻桂祥也同樣是著名的京劇演員


他們是中國的京劇梨園世家貴公子,身負家族傳承,風浪中砥礪前行

譚元壽出演《沙家浜》


成長在這樣的家庭

譚正巖從小便領略到了京劇精彩紛呈的魅力


他還記得和爺爺去看的第一場戲:

楊少春老師的《大鬧天宮》


他們是中國的京劇梨園世家貴公子,身負家族傳承,風浪中砥礪前行

京劇《大鬧天宮》來源:中新網


花花綠綠的戲服、陰陽頓挫的唱腔、

充滿力量的動作...

小小的男孩兒

就這樣被帶入了戲曲的世界


1991年

北京戲曲學校開始招生

母親問他願不願意去

年輕的譚正巖連一絲猶豫都沒有便答應了下來


他們是中國的京劇梨園世家貴公子,身負家族傳承,風浪中砥礪前行

來源:《北京青年周刊》


進入學校之後

老師們一聽他是「譚門」之後

便不敢來教他

還是爺爺親自到學校跟老師們說

「請你們以後一定嚴加管教我的孫子

不聽話就打,

學校裡的事家裡絕不幹涉」


從小看著家人表演的譚正巖

至此開始系統性的培訓


在外人看來

他是譚門之後,是世家子弟

一切都該順風順水

但在這條路上他卻吃了太多的苦


他們是中國的京劇梨園世家貴公子,身負家族傳承,風浪中砥礪前行


在學校練習甩髮時

老師將他的頭勒得很緊

為此譚正巖總是會拿出百分百的精力一遍過

但一次老師卻指出他的力度不夠

譚正巖不得不一次次地重來

但越到後面越沒有體力,一遍不如一遍

這是他印象很深的一次在練習時掉眼淚


他們是中國的京劇梨園世家貴公子,身負家族傳承,風浪中砥礪前行


他的演技在一次次的捶打中變得紮實

但是與之相伴的

是無盡的傷病


他的肋骨受過傷,

手腕骨折過兩次

外側韌帶和腳腕也儘是傷

聲帶還因為長時間的發聲練習而長了息肉


但是不間斷的練習和演出

使他沒有時間好好養傷

許多時候登臺他都忍著劇痛

幾次下臺後

都已經拿不起給戲迷籤名的筆了


他們是中國的京劇梨園世家貴公子,身負家族傳承,風浪中砥礪前行


他曾說過:

「京劇演員連生病的權利都沒有,

賣出票去了只要你能爬起來,

你死也得死臺上」


「傳承就像

沒有終點的馬拉松」

這就是譚正巖對京劇的感情

他不僅要振興「譚門」,

同時也將京劇發展向更廣闊的領域


他們是中國的京劇梨園世家貴公子,身負家族傳承,風浪中砥礪前行

譚正巖與父親同臺演出


裘繼戎

——京劇界的叛逆者


與大眾印象中

京劇界的傳統藝術家們不同

這位年輕人

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向世人展現京劇別樣的美


裘繼戎原名裘子千,

京劇裘派嫡系第四代繼承人


他們是中國的京劇梨園世家貴公子,身負家族傳承,風浪中砥礪前行


2017年,

這個男人一身破碎的白衣出現在舞臺上

在一束清冷的藍光中

充滿張力地舞蹈


這一幕不禁令所有人靜下心來沉入舞蹈當中


他們是中國的京劇梨園世家貴公子,身負家族傳承,風浪中砥礪前行

他們是中國的京劇梨園世家貴公子,身負家族傳承,風浪中砥礪前行


那一刻大家忘卻了這位舞蹈者本身是一位

京劇淨角演員


他們是中國的京劇梨園世家貴公子,身負家族傳承,風浪中砥礪前行


生在京劇世家的裘繼戎

童年卻並不順遂

這使他自小便性格中帶著些許叛逆


京劇裘派要求表演者的聲音渾厚、透亮

而裘繼戎從小便是這樣一副好嗓子

按照長輩的話說便是:「上天賞飯吃」


他們是中國的京劇梨園世家貴公子,身負家族傳承,風浪中砥礪前行


在家族影響下

他九歲便開始跟著父親學唱花臉

1996年考上了北京戲曲職業藝術學院

並得到了王福來、楊振剛老師的親自指導

2002年又在中國戲曲學院進修

期間也獲獎不少


但是對裘繼戎個人而言

相對於一心撲在京劇上

他更傾向於個人藝術的表達


他們是中國的京劇梨園世家貴公子,身負家族傳承,風浪中砥礪前行


或許這樣,

才更能夠傾吐他內心的話語


他們是中國的京劇梨園世家貴公子,身負家族傳承,風浪中砥礪前行


在經歷害怕、孤獨、叛逆之後

他深深迷上了麥可傑克遜和西方舞蹈文化


2018年,

他的舞蹈《悟空》

一舞結合了傳統京劇和西方元素

驚豔了臺下大眾


他們是中國的京劇梨園世家貴公子,身負家族傳承,風浪中砥礪前行

他們是中國的京劇梨園世家貴公子,身負家族傳承,風浪中砥礪前行


臺下的他形容自己與大聖的相似之處:

都曾孤獨和不被理解

但必須心懷希望


2019年他與張藝謀導演合作的舞蹈

《寓言2047》

便是他自己感情的詮釋


他們是中國的京劇梨園世家貴公子,身負家族傳承,風浪中砥礪前行


許多人不理解他

為何身在京劇世家卻不好好表演京劇

甚至形容他是京劇界的「叛逆者」


但對於裘繼戎來說

他只是在用自己的方式「跨界傳承」


「舞蹈、音樂、電影、行為藝術、

都可以與傳統文化融合

但是這些如何與西方的先進科技銜接

去創造一種新的形式

然後吸引年輕人去學你這種新的藝術形式,

打開另一扇門

過程一定比我們想像的還要難。」


他是這條傳承創新道路上的孤獨旅人

沒有人為他指路照明

只有自己一步步踉踉蹌蹌地摸索前行


瘋狂,但很裘繼戎


他們是中國的京劇梨園世家貴公子,身負家族傳承,風浪中砥礪前行


他們和所有「梨園世家子弟」

一出生便背負上了家族和傳承

京劇梨園的璀璨和盛世裡有他們

在新時代到來的現在

要將京劇推向年輕一代的也是他們


風浪中,他們將砥礪前行


(本文來源微信公眾號 東方手藝人,圖片來源網絡及《北京青年周刊》,如有侵權,聯繫立刪,謝謝!)

相關焦點

  • 京劇梨園世家傳承現狀調查:有多少梨園世家還在傳承?
    這些家族成員集百家之長,取其精華,將其融於一身,在繼承衣缽的同時勇於思變,積極探索獨特的藝術風格,也由此誕生了諸多流派,這些流派延續著京劇藝術的舞臺價值,數百年來形成的前後三鼎甲、前後四大鬚生、四大名旦、三大名淨等局面成為京劇歷史上永遠的巔峰。 時至今日,時代變遷、社會轉型,這些梨園世家百年弦音今何在?他們的家族傳承狀況如何?記者日前對部分京劇梨園世家進行了走訪調查。
  • 有多少梨園世家還在傳承?
    從李萬春之父、稱絕一時的清末著名武花臉演員李永利到李萬春、李少春(李萬春妻弟)、李小春,再到李陽鳴,四代傳承的李家京劇傳奇如同一個文化符號,反映著京劇梨園世家承上啟下、繁衍生息、血脈相傳的發展脈絡。徽班進京至今已有200餘年的歷史,在這200年滄桑變遷、時代更替中,梨園界的子弟承襲父業,代代相姻,形成了數輩人植根梨園基業的龐大家族。
  • 揭秘京劇梨園世家 四大名旦後人今何在
    劉嵩昆告訴記者:「僅北京一地,就有160多個京劇梨園世家,他們構成了京劇藝術生存繁衍的龐大家族,且很多家族之間都互相通婚,有著錯綜複雜的血親連帶關係,有的甚至近親結婚,是謂『骨肉還家』。這種連環套似的親套親關係動一牽百,難以梳理。目前,絕大多數梨園世家都在三四五代便結束了傳承,只有極少數世家還在延續衣缽。」
  • 梨園世家英秀堂譚:傳承七代的京劇世家為何至今屹立不倒?
    許多人應該都知道「梨園」這個詞是古代對戲曲班子的別稱,在京劇的代代傳承中,就有了所謂的梨園世家,以前的人們將京劇界從業人員稱為梨園行,京劇界的後輩兒孫被叫做梨園子弟。在京劇最繁華的一百多年裡,誕生出了無數的梨園世家,他們薪火相傳,創造了京劇的不朽與輝煌。
  • 有多少梨園世家還在傳承?(文章來源:中華讀書報 )
    從李萬春之父、稱絕一時的清末著名武花臉演員李永利到李萬春、李少春(李萬春妻弟)、李小春,再到李陽鳴,四代傳承的李家京劇傳奇如同一個文化符號,反映著京劇梨園世家承上啟下、繁衍生息、血脈相傳的發展脈絡。徽班進京至今已有200餘年的歷史,在這200年滄桑變遷、時代更替中,梨園界的子弟承襲父業,代代相姻,形成了數輩人植根梨園基業的龐大家族。
  • 藤間齋,歌舞伎世家貴公子,身為傳承繼承者,想要的不只是努力!
    13歲之後登上ELLE雜誌,突然發現,不知不覺中,可愛的小帥哥成長很快。身材欣長,面容俊秀,氣質高華。宛如從漫畫中走出來的貴公子。一時之間,不知攪動多少日本少女的芳心。甚至有女生在YY:我希望貴公子能夠圍著我轉~~~藤間齋本身確實是貴公子,出生名門,來自日本歌舞伎世家高麗屋。
  • 沙瑩:梨園的家族勢力
    一個譚家半梨園    說到梨園家族,最負盛名,也是無法繞過的,就是譚氏家族——穿越3個世紀,前後七代40餘人的堅守,苦心孤詣且名滿天下,不僅是梨園行的驕傲,天下三百六十行,放在哪個行當都值得驕傲。  譚家以譚鑫培為金字招牌,但其創始卻由譚鑫培之父譚志道開始。
  • 根深葉茂的「梨園世家」——葉春善家族的五代人
    左二起:蕭長華、葉春善、唐宗成孤立地看葉春善一人稱得上大師,若審視葉春善家族會發現葉家同譚家一樣,也是京劇世家,五代人都與戲曲有著不解之緣。葉中定做過小生意,而且自幼喜愛家鄉的二簧,後來入科學藝,學成之後加入了四喜班唱花臉,他演的曹操活而不俗,他也因此被稱為「活孟德」。擅長唱花臉,但葉中定其實是「全能戰士」,文場武場、京劇崑曲各個劇種都精通,這種知識儲備也為後來葉春善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導向。
  • 戲曲中的票友、票房、梨園行和梨園世家,你分清楚了嗎?
    三、梨園行梨園行專指從事戲曲行業的職業人員,是舊時對戲曲界種由來已久的習慣稱謂。相傳唐朝皇帝李隆基酷愛歌舞,對於音樂有著高深的造詣,他善於打羯鼓和作曲,在京都長安門外禁苑中建有梨園,園內有一座梨園亭,是專門進行音樂演奏及歌舞的場所,招收300個學生在此學習音樂、歌舞,以供宮廷宴樂。這是中國歷史上最早培養藝術人才的皇家(官辦)學校。雙曲界追本溯源,從梨園走出去的學生被稱為「梨園子弟」,因此千百年以來,戲曲界都把唐明皇當成祖師爺供奉。
  • 譚元壽家族傳承家譜,(附橫版譚派京劇世家七代世系圖譜)
    京劇譚派藝術是中國最早創立的京劇流派,譚派唱腔以委婉古樸而著稱。譚小培長子譚富英(1906年10月15日-1977年3月22日),中國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大師,譚派老生表演藝術家,譚門第四代嫡傳人,四大鬚生之一,曾任北京京劇團副團長,出身於梨園世家。自幼耳濡目染,深受其父輩影響。
  • 《歡天戲地》梨園世家 走近京劇老教師葉蓬
    搜狐娛樂訊 在梨園界有這樣一位德高望重的京劇老教師,他先後培養了眾多京劇老生人才,大家熟知的于魁智、杜鎮傑、王平、張克、凌珂等都出自他的門下。他的父親是葉派小生創始人葉盛蘭,祖父是京劇教育史上功勳赫赫的「富連成」社的創始人葉春善。他就是BTV文藝頻道《歡天戲地》本期「名師高徒」系列節目的重量級嘉賓、中國戲曲教育家葉蓬。  光芒耀眼的家庭背景、龐大親密的家族關係給他帶來了得天獨厚的家學優勢,這種優勢是別人望塵莫及的。五歲那年,因為父親的一句話,他成為了鮮少收徒的京劇大師楊寶森先生的入室弟子。
  • 梨園世家李子俊榮獲《全國最美家庭》榮譽稱號
    據悉,在今年五月尋找「首都最美家庭」與推選「全國最美家庭」的活動中,京城梨園世家傳承人李子俊老師以「戲如人生、以愛傳承」的優良家風家德,榮獲「全國最美家庭」榮譽稱號以及「首都最美家庭標兵戶」稱號。李子俊老師說:今天所收到的這份殊榮,來自社區各級黨組織和全體工作人員的關懷;來自祖國數十年來的培育;來自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滋養;來自60年前啟蒙老師的良好教育;同時也來自我們梨園世家家風家德的傳承。李子俊老師說:今天的這份榮譽,是鼓勵、是鞭策、也是監督。
  • 「老旦泰鬥」李多奎——百年梨園世家,已傳承四代,自成一派
    但你不知道有這麼一家,在梨園行裡被稱為「李門四代,自成一派」。他們就是以被稱為「老旦泰鬥」的李多奎為代表的李家,至今已經四代傳承。用自身的長項與特色,憑藉著家族的實力在梨園行闖出了自己的名堂。就這樣,在李家第二代中,成功走出一位著名的老旦,作為梨園藝術,這種寶貴的聲音是可遇不可求的。在男老旦的藝術上,也達到了不可超越的藝術境界,對梨園行和聽眾來講,都是一種榮幸。而他的藝術造詣也終於成了老旦藝術的標杆,加之自身的修養,也終成為人們爭相爭訟的「老旦泰鬥」。藝術上的李多奎多有建樹,生活中對弟子們更是一絲不苟,敦敦教誨。
  • 日本歌舞伎世家傳承人藤間齋,被奉神顏!現實中的貴公子!
    一出生便萬眾矚目藤間齋一出生便在日本擁有極高的知名度,這是因為他的家族是擁有三百多年歷史的歌舞伎名門高麗屋。歌舞伎是日本最有代表性的古典戲劇,歷史悠久,是日本傳統戲劇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其地位相當於咱們的「國粹」京劇。
  • 非遺時光|梨園世家傳承國粹 颯颯英風葉派小生
    已經有200多年歷史的京劇是中國的國粹,2010年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生旦淨末醜」被稱作京劇的五大行當,創始於葉盛蘭的葉派小生是京劇的幾大小生流派之一,經過其子葉少蘭的傳承和發揚,「葉派小生」在京劇舞臺上熠熠生輝。
  • 「梨園中人」譚元壽:江河不擇細流
    那是先生的謙虛,卻有著「梨園世家」的自信與曠達。 作為京劇創始人之一譚鑫培的玄孫、「四大鬚生」之一譚富英的兒子,譚元壽的降生給這個家族帶來一份重重的寄託。譚元壽在幼年時就經常看京劇大師楊小樓的表演。每次見面,楊小樓都會把他高高舉起,放在肩上,逗著說:快長大,把戲唱,成好角,名天下。「楊小樓是我一生中第一個崇拜者。」譚元壽說。
  • 《醉梨園·最中國》|京劇名家李少春之子李寶春和《打金磚》
    西安網訊 :明天起,由西安廣播電視臺與白燕升工作室聯袂打造的大型戲曲文化類節目《醉梨園·最中國》將盛大啟航,屆時,包括京劇名家尚長榮、于魁智、李勝素、李寶春(臺灣)、耿巧雲等上百位戲曲名家齊聚古都西安。今天,小編就來介紹一下京劇名家李寶春為大家帶來的京劇《打金磚》。
  • 楊少彭:京劇,就需要一種大無畏的傳承
    「十生九楊」京劇是中國戲曲藝術的精華,更是中國民族藝術的精華。京劇依靠生旦淨末醜等諸多的行當在舞臺上演出了一個個精彩的故事。其中鬚生這一行當,人才輩出,流派紛呈。楊寶森先生創立的「楊派」就是眾多鬚生流派中獨秀的一支。在上個世紀20-30年代,風馳全國的是餘、言、高、馬四派的唱腔,他們的共同特點是纖巧、華採,聽眾們開始需要有一種新的唱法來滿足他們的要求。
  • 京劇「四大名旦」後人今何在?京劇名門能否延續?
    梅蘭芳先生梅蘭芳家族梅蘭芳本就是梨園世家出身,他集京劇旦角藝術之大成這4個孩子中,小兒子梅葆玖和女兒梅葆玥從事京劇藝術。梅葆玖從10歲就開始學戲,得到父親梅蘭芳的親傳,也是梅派的領軍人物。梅蘭芳的女兒梅葆玥曾畢業於上海震旦大學教育系,後來她下海從藝,供職於北京京劇院。當時這姐倆,男工旦角,女工老生,是梨園行的佳話。
  • 京劇「四大名旦」後人今何在?京劇名門能否延
    京劇名門仍在延續呢?梅蘭芳本就是梨園世家出身,他集京劇旦角藝術之大成,是京劇史上最耀眼的明星之一。這4個孩子中,小兒子梅葆玖和女兒梅葆玥從事京劇藝術。這既是當下戲曲行業式微的顯示、也是傳統的戲曲行業傳承問題的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