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鋼琴是一件優雅而美妙的事,而這優美音符的背後是指尖上的薄繭,是日夜起伏的十指,是家長殷切的期望,是孩子堅持不懈地練習……
練習對於學鋼琴的孩子來講,是多麼重要的一件事,與其說是學會鋼琴不如說是練會鋼琴,鋼琴也從來不是一蹴而就就可以學會的……
1.學鋼琴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循序漸進
這世上本就沒有一蹴而就的事,學鋼琴亦是如此。很多時候,隨處可見的樂器「速成班」廣告和網上鋪天蓋地的「速成」班宣傳,都帶給家長們強烈的心理暗示:只要我給孩子報了「速成班」,孩子在短時間內學會彈鋼琴是穩妥的。
這種一蹴而就的心理導致上了「速成班」的孩子,彈起鋼琴來還是「半罐水」,不得要領。
還有一些家長沒給孩子報「速成班」,也確實給孩子找了一個好的鋼琴老師,但是他們認為只要給孩子找到了好老師,那麼孩子的鋼琴之路自己就不必操心了,全權交給老師就好。
這樣只注重老師「教學」卻不重視平時「練習」的行為,也會讓孩子的鋼琴之路受阻,很難進步。
這兩種行為的後果都導致孩子只是在「學」鋼琴,而不是在練鋼琴。前者是將鋼琴當作一個「快餐」樂器,胡亂將考級的曲目塞給孩子,讓孩子沒有充分的時間去「消化」這些鋼琴曲目;後者只注重「學」,而忽略了練琴的重要性,把學琴的責任全推給老師,平時家長沒有督促孩子去「練」鋼琴,導致孩子沒辦法將鋼琴融會貫通。
這兩種行為最大的弊端都是:缺乏練習。
俗話說:學鋼琴,三分學,七分練。其中練習是最為重要的一個環節,想學好鋼琴必須得時常練習且多多益善。
2.學鋼琴,練習是必不可少的
對於想學好鋼琴的人來講,不斷地練習是學好鋼琴的必經之路。
著名的奧地利鋼琴家魯道夫·塞爾金認為練琴需要五個小時以上才能真正進入練琴的狀態。因為在他的眼中,練習是為了提升彈鋼琴的技巧,沒有技巧就是沒有音樂,想要演奏出音樂,就必須有過硬的技巧。
誠然很多孩子並不能像塞爾金一樣每天練習五個小時以上,但是每天堅持練習兩個小時及以上也是很好的,這樣有助於保持對鋼琴的「手感」,還能幫助孩子「溫故而知新」。
二十世紀最偉大的鋼琴家之一克勞迪奧·阿勞曾說過:在學生階段必須要重視技巧的練習。阿勞在年少學習鋼琴的時候,每天總會練習三個小時的基本功,以此來鞏固自己的基礎。等基礎打牢以後,阿勞就開始只練鋼琴樂曲中的困難地方,依然是每天至少三小時的練習。
阿勞認為練習固然重要,但是根據自己的身體精力來分配練琴時間更合理。而家長們平日裡督促孩子練琴的時候也要注意孩子的精神狀態,孩子如果精神疲憊可以練一個小時找找感覺就去休息或者聽聽鋼琴曲放鬆一下,如果孩子精神充沛就可以多練習一些時間。
但不管怎樣,優秀的鋼琴家們都認為練習是學好鋼琴的途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
3.練鋼琴,要有計劃地練習
練習固然重要,但也別機械地練習,有計劃地練習才最有效果。
第一點:溫故而知新。家長在督促孩子練琴的時候,要提醒孩子先想想上課時老師都講了什麼內容,按照老師的要求來練習。讓孩子先將學過的曲目認真地複習彈奏幾遍,再去練習新學的曲目,這樣可以起到鞏固所學知識的作用。
第二點:有感情地練鋼琴。相信大家在聽鋼琴曲的時候都會有這種感覺,有的鋼琴曲柔和優美還帶著幾分哀傷,而有的鋼琴曲慷慨激昂有一股雄渾的氣魄。那麼孩子在練鋼琴的時候,家長不妨引導孩子去感受鋼琴曲背後的含義,讓孩子帶著自己對鋼琴曲目的理解去練習鋼琴,讓孩子帶著感情練習鋼琴。
第三點:在固定的時間練琴。有些家長喜歡讓孩子在12:30到14:30這段時間內練琴,但這恰好是一天中人體最疲倦的時刻。而一天中最適合學習的時間分別是早起以後、下午18點至20點、睡覺前一個小時,這三個時間點都是練琴的好時間。
以上三點都足以表明,練琴不單單是盲目地去追求練習的時間長度,更要注重練習的質量,要掌握好練琴的技巧和練琴的時間,這樣的練習才有助於提高孩子的學習效率。
練習是鋼琴之路上一個永恆的話題,一個邁不開的門檻,想學好鋼琴就必須先練好鋼琴。所謂的一蹴而就、天生神童都是鏡花水月,再好的天賦不練習也是曇花一現。
練習就好比是給鋼琴「這座大廈」打基礎,沒有良好的基礎,外表再華麗的大廈也會轟然倒塌,所以要想學會鋼琴,不練習怎麼可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