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中華傳統禮儀進校園名校論壇」舉行

2020-12-18 中國教育新聞網

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張春銘)「正立時,容色莊重,目光端正,頭正、肩平、背直,兩腳整齊,腳間距約一拳,兩腿端正,身體自然放鬆,兩手交疊放於深淺,男士左手在外,女士右手在外。」屏幕上,正在播放《中華基本禮儀》教學視頻,吸引了與會者的目光,這是首屆「中華傳統禮儀進校園名校論壇」上的一幕。

讓人沒想到的是,《中華基本禮儀》教學視頻中的每一處禮儀介紹,都有對應的中國傳統文化的出處。比如前面提及的「頭正、肩平、腳間距約一拳」,就出自西漢賈誼的《新書·榮經》:固頤正視,平肩正背。足間二寸。《禮記·玉藻》中也提到「頭容直」。

嚴謹的學術支持源自2018年9月成立的清華大學中國經學研究院。清華大學中國經學研究院旨在繼承弘揚經學文化,培養全方位發展的經學研究人才,同時兼顧經學研究的時代性,由彭林教授擔任院長。彭林教授多年來致力於中國禮樂文明的研究和推廣,並從古代禮樂文明中發掘有利於當代國民教育的文化傳統。近年來,彭林教授和他的研究團隊,在從事禮學研究及《儀禮》復原的基礎上,注重了解社會各領域的禮儀現狀,並研究當代社會的禮儀重建,在禮儀推廣、禮儀教育和經典教育等方面做了諸多推動。

首屆「中華傳統禮儀進校園名校論壇」,就是由清華大學中國經學研究院主辦,清華大學中國禮學研究中心和啟迪未來教育研究院承辦。本次論壇的目的,也是通過展示彭林教授主持的經學院在傳統禮儀教育方面的研究成果,幫助各級學校的傳統文化教育找到重心和支撐點,能提供出一個可以操作和實施的抓手,讓學校找到這些著力點,然後從根本上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素質。

本次「中華傳統禮儀進校園名校論壇」也是清華大學中國經學研究院、中國禮學研究中心面向中小學推廣禮樂教育系統嘗試的開始,論壇上發布了首期成果——《小學禮樂文明教育》教本及《中華基本禮儀》教學視頻,聽取來自一線中小學校長及教師的建議和意見,並與學校一起探討推廣中華傳統禮儀的落實方案,幫助學校建立中華傳統禮儀教育的體系。

清華大學人文學院黨委書記孫明君教授在演講中拋出了一個問題:什麼才是應該進入所有中小學乃至大學的傳統文化教育?學校教育要如何做好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這一方面?孫明君教授建議,我們不妨從中國古代的教育方法中去尋找智慧。德性教育需要做艱苦細緻的努力,短期內不容易見成果,但卻是我們民族的百年大計。任何一位希望成為教育家的教師、校長,都應該在這一關鍵點上有所作為。

清華大學附屬中學校長王殿軍建議,繼承傳統文化,養成文化禮儀。在做中學,在活動中學,在要求和評價引導下發展。王殿軍說,一個民族如果失去自己的根,就像一棵大樹失去了根一樣,會慢慢死去。隨著學校傳統文化教育喚醒了學生們的「君子意識」,他們考試的積極性和競爭力都有了大幅提升。探究這一巨大轉變的根源,王殿軍說:「把學生變成一個好人、一個懂得自我管理的人、一個讓自律成為習慣的人,學習成績能不提高嗎?這就是傳統文化教育的巨大力量。」

香港中文大學國學中心主任鄧立光認為,傳統文化進學校不能是一個單一的科目,而應該是一個全面的系統,至少應該具備五個範疇,即經典、歷史、禮儀、武藝和書寫。其中,經典是根本,是民族文化的精神所在;歷史人物的傳記,可以起到「經史和參」的作用,比講道理對學生更有用;書法就是要把中國字工工整整地寫好,涵養一個人穩重沉靜的品質;習武使人比較能夠堅持原則,最終涵養他剛健的德性;而禮儀則不單體現在一般的行住坐臥,而是在國家制度層面也應該有所關照。「五學並舉」符合孔門「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的治學精神和次第,核心旨趣是聖賢教育、道德教育、人生教育。

清華大學中國經學研究院院長彭林教授呼籲「傳統禮儀進校園是當務之急」。彭林教授指出:中華傳統禮儀進校園不能再耽誤了。雖然最近幾年傳統文化進校園看起來很熱鬧,但我們不能只圖好看和討喜,一定要分清輕重緩急,分清「道」和「術」、主與次的關係,不能做 「只開花不結果」的短視行為。中國文化的基本命題是立德樹人,即通過教育、踐行成為人格完善的君子,中華民族的先人在《周易》裡就提出了「童蒙養正」的概念,教育孩子「自養正道」「培根固本」,其中最為核心的部分就是禮儀教育。禮儀教育一定要立足於我們自己,通過尋找中華民族獨特的發展模式,用自己的文化解決自己的問題。基於這種文化關懷,經學研究院專門編寫了《小學禮樂文明教育》教本,拍攝了《中華基本禮儀》教學視頻,就是要讓禮儀教育進校園能有抓手,真正起到示範和引領作用。

據了解,為了更好地傳承中華傳統禮儀,推動傳統文化進校園,清華大學中國經學研究院、清華大學中國禮學研究中心將啟動首批禮儀文化教育試點學校建設計劃。

相關焦點

  • 第三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校長論壇在昆舉行
    近日,第三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校長論壇在昆明市武成小學度假區華夏御府校區舉行。論壇以「固本築魂-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破冰之後如何突圍」為主題,重點聚焦優秀傳統文化教師如何培養和傳統文化課程研發。來自全國各地的大約20位專家就相關問題展開深度討論,聚焦解決當前傳統文化進校園存在的表層化、淺度化、碎片化問題。第三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校長論壇在昆舉行論壇上,與會專家學者從傳統文化教師如何培養、如何上好一節國學課等的專題,提供各種可供參考的建設性方案。
  • 中華傳統禮儀與國家形象論壇在京舉行
    人民網北京4月27日電 4月26日,中華傳統禮儀與國家形象論壇在清華大學中央主樓舉行,論壇是清華大學一〇七周年校慶重要活動之一。論壇上還進行了清華大學中國禮學研究中心復原的「鄉射禮」和「傳統禮容」展演,並同步展出了禮學中心復原的士冠禮玄端和爵弁服,以及先秦時期士族婚禮迎親的復原馬車。
  • 首屆善行中華傳統文化高峰論壇在京舉行
    (原標題:首屆善行中華傳統文化高峰論壇在京舉行)
  • 江永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實施方案
    江永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實施方案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認真落實省、市教育改革發展要求,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強化未成年人傳統文化素養教育與文明禮儀養成
  • 第三屆傳統文化進校園高端論壇在北京師範大學舉行
    光明網訊 2018年11月30日至12月2日,以「青春國學」為主題的第三屆傳統文化進校園高端論壇在北京師範大學成功舉辦。本次論壇由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與北京師範大學培訓與基礎教育管理處聯合主辦。
  • 首屆中華伏羲祖源文化論壇在菏澤市胡集鎮舉行
    首屆中華伏羲祖源文化論壇在菏澤市胡集鎮舉行9月26日,菏澤市舉行首屆菏澤中華伏羲祖源文化論壇。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先秦史學會、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山東大學等全國各地近300名專家、學者和相關人士共同研究交流伏羲祖源文化。
  • 首屆菏澤中華伏羲祖源文化論壇舉行
    9月26日,菏澤市舉行首屆菏澤中華伏羲祖源文化論壇。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先秦史學會、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山東大學等全國各地近300名專家、學者和相關人士共同研究交流伏羲祖源文化。市委常委、宣傳部長陳強,市人大常委副主任丁志剛,副市長侯婕出席會議。
  • 秦都區陳楊辦舉行中華傳統書畫藝術進校園活動
    1月24日下午瑞雪紛飛,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陳楊辦教育組隆重舉行中華傳統書畫藝術進校園活動。讓師生們近距離地感受書法家的藝術魅力、感受中國傳統書畫藝術的博大精深,更好地受到國風文化的薰陶,增強作為中國人的文化自信。  近年來,陳楊辦教育系統深入開展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活動。以「創文」系列活動為載體,豐富校園文化活動。
  • 菏澤市舉行首屆菏澤中華伏羲祖源文化論壇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周琛 菏澤報導9月26日,菏澤市舉行首屆菏澤中華伏羲祖源文化論壇。論壇現場陳強在致辭中表示,菏澤,傳說是伏羲之桑梓,堯舜之故裡,先為商湯之京畿,伏羲文化、堯舜文化、夏商周文化等古代歷史文化都曾在這裡展現過輝煌。境內北辛、大汶口、龍山、嶽石、夏商等三百餘處文化遺址是上古先民繁衍生息的最好證明,還有見於文獻中達數千年之久的古老地名,更加佐證菏澤歷史的悠久。
  • 「中國禮儀論壇·珞珈峰會」舉行
    圖為「中國禮儀論壇·珞珈峰會」開幕式主席臺。環球網北京10月30日電  「中國禮儀論壇·珞珈峰會」29日在武漢大學舉行。出席開幕式的還有湖北日報傳媒集團董事長/社長/黨委書記、湖北省記者協會副主席鄒賢啟,中國禮儀論壇組委會顧問、新華社湖北分社原紀委書記方政軍先生,武漢大學歷史學院副院長、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楊華,湖北省文化廳領導江清和,今日湖北網總裁方向明,中國禮儀論壇組委會秘書長、今日聯合國際總裁張本田,聯合國世界優秀旅遊目的地組織副主席程磊,湖北省省政府參事夏小中,湖北道教協會會長王平道長,今日湖北雜誌社副社長胡長華
  •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的實踐與思考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的實踐與思考 2020年03月19日 10:24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謝錦江 黎禕 字號 內容摘要: 關鍵詞: 作者簡介:
  • 首屆「蓉歐」世界名校中國校友會會長論壇今日在青白江舉行
    首屆「蓉歐」世界名校中國校友會會長論壇今日在青白江舉行  四川新聞網成都12月19日訊(記者 戴璐嶺 攝影報導)12月19日,由成都市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成都市科學技術局指導,成都市青白江區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與成都人才發展促進會共同主辦的首屆「蓉歐」世界名校中國校友會會長論壇在青白江區熱烈舉行。
  • 江門鶴山推動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進課堂
    感受優秀傳統文化魅力6月24日,鶴山市舉行第二屆「教育杯」中華經典詩文誦讀大賽,17支參賽隊伍同臺競技,誦讀古今經典,傳承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在全市中小學校掀起新一輪朗誦經典詩歌的熱潮。2016年以來,鶴山教育部門先後舉辦首屆國學小達人比賽、「推進大閱讀,讓書香浸潤校園」等活動,並結合傳統節日、紀念日,在各中小學校園開展了一系列中華經典誦讀大賽、詩詞大會、國學小達人競賽、個人才藝展示和綜合知識問答等活動。2018年,鶴山市首屆「教育杯」中小教師、學生中華經典詩文誦讀大賽成功舉辦,該大賽覆蓋鶴山市59所中小學校,參與人數達500人。
  • 中華禮樂文化傳承學術前沿論壇在清華舉行
    中華禮樂文化傳承學術前沿論壇在清華舉行清華新聞網12月12日電(通訊員 趙媛媛 姚剛)12月8日上午,「中華禮樂文化傳承學術前沿論壇」在清華大學近春園召開。論壇由清華大學中國經學研究院和北京中華文化促進會聯合主辦,清華大學中國禮學研究中心承辦。
  • 探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進校園的有效方式
    深圳特區報訊(記者 周國和)近日,在深圳市偉民學校舉行了一場學術沙龍,與會專家學者和教育工作者圍繞如何進一步有效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等問題深入探討。本次活動由市科聯主辦,市傳統文化研究會承辦。 本次活動邀請深圳市卓雅小學兩位有國學教學經驗的老師給三年級和六年級的學生作示範公開課,然後由幾位小學校長和老師進行點評。
  • 首屆中華姓氏圖騰文化論壇在廈門舉行
    近日,以「傳承圖騰文化,弘揚中國精神,助力姓氏申遺」為主題的首屆中華姓氏圖騰文化論壇暨中華姓氏申遺·王鷺鷹家文化藝術展在廈門海絲藝術品中心隆重舉行。中華姓氏文化學者袁義達、聶振強等專家學者高度肯定了中華姓氏圖騰文化研究的當代意義。
  • 首屆中華郭氏文化高峰論壇在山西汾陽王府舉行
    中華郭氏網山西汾陽訊 2018年6月16日,首屆中華郭氏文化高峰論壇在山西汾陽王府舉行,來自臺灣、山西、山東、河南、河北、福建、雲南、安徽、江西、陝西、湖北、四川、北京等省市宗親代表、應邀領導、專家和學者50餘齊聚一堂,交流探討郭氏起源、遷徙和分布。
  • 書法家康曉強應邀參加首屆長安君子文化高峰論壇「名家筆會」
    8月8日,首屆長安君子文化高峰論壇暨特色校園文化建設推進會,在西安市航天城第一中學「飛天大講壇」成功舉行。陝西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主席甘暉致開幕詞。中華孔子學會、陝西師大資深教授劉學智總結點評,論壇由陝西省禮儀協會執行會長文錦玲、電影《大儒張載》聯合出品人李偉偉主持。
  • 首屆湖北中小學教師書法展暨全國書法教育名校校長論壇舉行
    11月21日首屆湖北中小學教師書法作品展覽暨全國書法教育名校校長論壇在湖北省武穴市武穴實驗小學(首家湖北蘭亭書法學校)大橋校區盛大開幕開幕式現場主辦單位湖北省中小學教師書法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陳明華,松滋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黃振亞,武穴市教育局局長程小斌,中央電視臺編導王淳晨,荊州市書協副主席,監利縣書協主席黃孝斌,中國教育學會書法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廖敬彥,湖北教育學會書法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李志剛,書法報網際網路公司總經理陳剛,書法報微信總監崔鑫,常州市教育書法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張亞明,松滋市書協主席許啟虎,北京中學副校長王保偉,重慶市書法教育名校
  •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名校辯論賽開賽
    12月16日-17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名校辯論賽12月16日-17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網上傳播」系列活動之首屆全國青年文化教育主題辯論邀請賽鳴鑼開戰。活動旨在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落實《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2016-2025年)》要求,更好地引導青年特別是高校學生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一步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