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白玉蟾《早春》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2021-01-17 騰訊網

創作背景:

這首詩具體創作年代已不可考,但根據詩意可知,這首詩是是在早春時遊覽而作。

白玉蟾簡介:

白玉蟾(1194 - ?),南宋時人,祖籍福建閩清,生於海南瓊州,內丹理論家。南宗的實際創立者,創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長庚,本姓葛,名長庚。字如晦,號瓊琯,自稱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瓊山老人,武夷散人。幼聰慧,諳九經,能詩賦,長於書畫,12歲時舉童子科,作《織機》詩;才華橫溢,著作甚豐。自幼從陳楠學丹法,嘉定五年(1212)八月秋,再遇陳楠於羅浮山,得授金丹火候訣並五雷大法。

早春注釋:

南枝才放兩三花,雪裡吟香弄粉些。

早春時節,南面朝陽的梅枝才開了兩三朵花,正好又下了一場雪,我在月下雪地裡體味梅花散發的清香味,賞玩梅花潔白的顏色。

南枝:向南的梅枝。弄:賞玩。粉:白色。此處指梅花的白顏色。

淡淡著煙濃著月,深深籠水淺籠沙。

那初開的白梅花,濃淡深淺有別,夜霧和月色附著在那色濃的花朵上,猶如籠罩著寒冷的水一般,附著在色淡的花朵上,就像籠罩著明淨的沙子一般。

著:附著,穿著。籠:籠罩。

白玉蟾的主要作品有:

早春、題鬍子山林檎坡、鬍子嬴庵中偶題、贈趙太虛畫竹石、夏日遣興三首、六銖 其四、月庭、琵琶行、覺非居士東菴甚奇觀玉蟾曾遊其間醉吟一篇、明堂禮成、飛行二首、飛行二首、睡起、立秋有懷陳上舍、瑤臺散天花詞三首、瑤臺散天花詞三首、瑤臺散天花詞 其二、曲肱詩二十首、栩菴同步偶成、呈萬菴十章·參同、心竟恁地歌、雲遊歌、雲遊歌、萬法歸一歌、雲遊歌、萬法歸一歌、奉酬臞菴李侍郎、戲聯仄字體、戲聯平字體、楓葉辭等。

《早春》由[小孩子點讀]APP - 小學家庭輔導專家,獨家原創整理並發布,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早春——白玉蟾
    早春詩人:白玉蟾   朝代:宋南枝才放兩三花,雪裡吟香弄粉些。淡淡著煙濃著月,深深籠水淺籠沙。 點擊下一頁查看【譯文】[NextPage]【譯文】   早春時節,南面朝陽的梅枝才開了兩三朵花,正好又下了一場雪,我在月下雪地裡體味梅花散發的清香味,賞玩梅花潔白的顏色。
  • 唐代王勃《早春野望》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早春野望注釋: 江曠春潮白,山長曉岫(xiù)青。 江面上空曠無比,春潮泛起白色波濤,一波高過一波。山峰挺拔峭立,晨光中,山上處處一片青綠。 曠:空闊。潮:定時漲落的波濤,早晨的叫潮,晚上的叫汐。岫:山峰。
  • 宋代李清照《菩薩蠻·歸鴻聲斷殘雲碧》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閒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闢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後人有《漱玉詞》輯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 宋代王沂孫《南浦·春水》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再來漲綠迷舊處,添卻殘紅幾片。柳樹下的碧池非常清澈,發現新柳剛剛長出來,嫩綠的色澤如果染過一般。清澈的水填滿了銀塘,微弱的東風,吹的整個池塘泛起層層波紋。想起和你分別在南浦,你的影子曾照在這淺淺的春水裡,再來的時候,水已經漫過了以前我們站的位置了,多出了幾片凋零的紅花。南浦:詞牌名。唐《教坊記》有《南浦子》曲,宋詞借舊曲名,另倚新聲,用作詞牌名。
  • 宋代範成大《碧瓦》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範成大的主要作品有: 四時田園雜興、霜天曉角·梅、夏日田園雜興、眼兒媚·酣酣日腳紫煙浮、州橋、翠樓、宜春苑、鵲橋仙·七夕、秦樓月·樓陰缺、重九日行營壽藏之地、喜晴、四時田園雜興·其一、鷓鴣天·嫩綠重重看得成、車遙遙篇、霜天曉角·梅、四時田園雜興·其四十四、橫塘、蝶戀花·春漲一篙添水面、滿江紅·
  • 唐代杜甫《奉酬李都督表丈早春作》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創作背景: 《奉酬李都督表丈早春作李都督寫了一首《早春》詩,詩人便作下這首詩來酬和。 杜甫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
  • 宋代李清照《偶成》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閒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闢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後人有《漱玉詞》輯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 宋代李清照《臨江仙·梅》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創作背景: 學者陳祖美推斷此詞的背景和沒收錄於宋代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閒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闢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後人有《漱玉詞》輯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 宋代姜夔《浣溪沙·春點疏梅雨後枝》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吳興:舊郡名,宋代為湖州,即今浙江湖州。收燈:指正月十六日夜,燈節結束的那一天,這是南宋放燈的風俗。 春點疏梅雨後枝,翦(jiǎn)燈心事峭(qiào)寒時。市橋攜手步遲遲。 江南的早春,霏霏細雨浸潤梅枝。雨後枝葉像被春色點染,愈見青翠。剪燈之後,元宵的歡樂就告結束,個個都心存惦念,冒著料峭春寒,最後一次湧上街市觀賞花燈。
  • 宋代林逋《小隱自題》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我非常欣賞古代畫家的作品。那裡面描繪的多半是樵夫漁夫。 憐:喜愛。樵漁:漁父樵夫,這裡指隱於水邊林下的隱士。
  • 唐代韓愈《落齒》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宋代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裡。韓愈在思想上是中國「道統」觀念的確立者,是尊儒反佛的裡程碑式人物。 落齒注釋: 去年落一牙,今年落一齒。
  • 詩家清景在早春,十二首早春的詩詞,沉醉在春光中!
    立春已過去好幾天,已是早春,天氣漸漸暖和起來。在陽光明媚的午後,泡一杯香茗,細細地品讀古詩中那些描寫早春的優美詩句,確實是人生中難得的樂事。 早春 唐-白居易
  • 宋代範成大《蝶戀花·春漲一篙添水面》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蝶戀花·春漲一篙添水面注釋: 春漲一篙(gāo)添水面。芳草鵝兒,綠滿微風岸。畫舫(fǎng)夷猶灣百轉。橫塘塔近依前遠。 春來,綠水新漲一篙深,盈盈地漲平了水面。水邊芳草如茵,鵝兒的腳丫滿跚,鮮嫩的草色,在微風習習吹拂裡,染綠了河塘堤岸。
  • 宋代楊萬裡《傷春》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年年不帶看花眼,不是愁中即病中 連年以來未能去欣賞似錦的繁花,因不是愁緒滿懷便是在病痛之中。 不帶看花眼:沒有遊春賞花的眼福。
  • 宋代賀鑄《芳心苦·楊柳回塘》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綠萍漲斷蓮舟路。斷無蜂蝶慕幽香,紅衣脫盡芳心苦。 楊柳圍繞著曲折的池塘,偏僻的水渠旁,又厚又密的浮萍,擋住了採蓮的姑娘。沒有蜜蜂和蝴蝶,來傾慕我幽幽的芳香。荷花漸漸地衰老,結一顆芳心苦澀。回塘:環曲的水塘。別浦:江河的支流入水口。綠萍漲斷蓮舟路:這句話是說,水面布滿了綠萍,採蓮船難以前行。蓮舟:採蓮的船。紅衣脫盡芳心苦:紅衣,形容荷花的紅色花瓣。
  • 唐代韓愈《次潼關先寄張十二閣老使君》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宋代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裡。韓愈在思想上是中國「道統」觀念的確立者,是尊儒反佛的裡程碑式人物。
  • 宋代朱淑真《江城子·賞春》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朱淑真簡介:朱淑真(約1135~約1180),號幽棲居士,宋代女詩人,亦為唐宋以來留存作品最豐盛的女作家之一。南宋初年時在世,祖籍歙州(治今安徽歙縣),《四庫全書》中定其為「浙中海寧人」,一說浙江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生於仕宦之家。
  • 宋代古詩讓人醉倒梅花叢
    梅花綻放,春色正好,誰不想親臨梅樹下,欣賞那春來第一枝呢?唐代詩人杜甫見梅思鄉,春光雖好,卻愁苦難消,他的愁苦來自於難回故土,難見故鄉的梅花。在我看來,現在賞梅,宅在家裡較為適宜,於古詩中領略詩人的梅花情韻,增長知識、陶冶情操,從而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梅花自古以來就受到人們的喜愛,特別是宋代,以梅為國花,愛梅詠梅的詩人很多,流傳下來的古詩詞自然數不勝數。
  • 早春風光:詩家清景在新春,綠柳才黃半未勻
    今天立春,春回大地,萬物復甦,很多人都喜歡春暖花開,奼紫嫣紅的仲春風光,其實早春的風光也別有一番景象,古代很多詩人都比較喜歡早春的景色,也留下很多描寫早春風光的作品,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吧!這首詩是韓愈寫給張籍的描寫和讚美早春美景的七言絕句,詩人運用簡樸的文字,就常見的「小雨」和「草色」,描繪出了早春獨特的景色,給人一種早春時節溼潤、舒適和清新之美感。
  • 唐代劉禹錫《賞牡丹》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只有牡丹才是真正的天姿國色,到了開花的季節引得無數的人來欣賞,驚動了整個京城。 牡丹:著名的觀賞植物。古無牡丹之名,統稱芍藥,後以木芍藥稱牡丹。一般謂牡丹之稱在唐以後,但在唐前,已見於記載。國色:傾國之色。原意為一國中姿容最美的女子,此指牡丹花色卓絕,豔麗高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