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召開的中央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會議要求:強化中西醫結合,促進中醫藥深度介入診療全過程,及時推廣有效方藥和中成藥。
切實打贏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總體戰阻擊戰,迫切需要全國上下,自覺堅定中醫藥的文化自信、理論自信與方法自信。
在熟知中醫藥厚重歷史中
自覺堅定信中醫用中醫的文化自信
中華民族既有悠久的歷史,更有優秀的文化。自覺堅定信中醫、用中醫的文化自信,要著力在三個方面汲取精神營養:
一是堅定中醫文化是優秀的民族文化。中國古代把傳染病、流行病通稱為「瘟疫」,自商代開始就有「瘟疫」的文獻記載。從公元前674年至1949年的2632年間,共記載有772年/次程度不等的瘟疫。在與「瘟疫」抗爭的幾千年歷史中,流傳下來的大量醫史文獻,也為中醫藥在新時代抗擊傳染病提供了內容豐富、可研究性強的科學資料,並發揮了關鍵作用。
二是堅定中醫文化是科學的文化瑰寶。中醫文化傳延幾千年,著作良多。先輩們相繼留下了《黃帝內經》《難經》《傷寒雜症論》《金匱要略》《瘟病條辯》《脾胃論》《針灸甲乙經》等中醫經典著作,《神農本草經》《本草綱目》等中藥學巨著。眾所周知的《黃帝內經》,成書於戰國至秦漢時期,是我國勞動人民長期與疾病作鬥爭的經驗總結,是中國最早研究人的生理學、病理學、診斷學、治療原則和藥物學的醫學巨著。而《神農本草經》,不僅記載了365種藥物的療效,所論藥物適應病症多達170多種,對用藥劑量、時間等都有具體規定,而且提出了辨證用藥的思想,是中藥學的奠基之作。明代醫家李時珍,用30年時間對《神農本草經》及歷代本草進行修訂、完善,形成了《本草綱目》,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在世界傳播,並被《物種起源記》引用。達爾文稱之為「中國古代的百科全書」。清代葉天士的巜溫病條辨》以及後世吳鞠通的《溫疫論》,是指導抗擊瘟疫的寶典,至今不衰!
三是堅定中醫藥深度參與一定能打贏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一方面,中醫藥的獨特作用,是在人類與疾病戰勝中一再證明的。上世紀50年代,小兒流腦、乙腦流行,中醫成功地運用白虎湯和白虎加蒼朮湯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治療。在2003年的非典型性肺炎(SARS)以及2009年的甲型流感戰役中,中醫藥發揮著其獨特的作用。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治中,中醫藥也在不斷參與病毒感染群眾治療的,其治癒和康復效果有目共睹。另一方面,中醫藥不僅在中國發揮重要作用,在服務世界人民健康上同樣起到了積極作用。以中醫針灸為代表的中醫文化已經在世界上180多個國家傳播使用。
因此,新冠肺炎並不可怕,也不是不治之症,但信謠傳謠、人為恐慌、乃至喪失戰勝疫情的信心卻最為可怕。全國各族人民要堅定信心,人人守住自己的腿,管好自己的嘴,保持良好的心態,把擔當體現在工作上, 把學習充電落實到「宅家」中,齊心協力、同舟共濟,就一定能打贏新冠疫情防控阻擊戰!
本文作者:王守富 重慶市中醫研究院(重慶市中醫院)研究員、黨委書記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