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中醫自信須先文化自信

2020-12-12 湖北之聲FM1046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

中國以堅決果斷的勇氣和決心

採取前所未有科學精準的防控策略和措施

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

疫情防控阻擊戰取得了重大戰略勝利

在這一過程中

無數中國科學家秉承攻堅克難

勇攀高峰的精神

始終奮戰在

抗擊病毒、疫苗研製等領域第一線

在這場「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

的疫情防控阻擊戰中

他們,是院士也是戰士

由中國科學技術館出品

長江聲浪廣播劇創研中心製作的

戰疫廣播劇《是院士也是戰士》

今天請聽第八集

《欲中醫自信須先文化自信——仝小林》

第八集《欲中醫自信須先文化自信——仝小林》

11:08來自湖北之聲FM1046

故事梗概

大年三十,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廣安門醫院主任醫師仝小林逆行來到武漢,直奔專門收治新冠肺炎重症危重症病人的金銀潭醫院,並深入發熱門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隔離點、方艙醫院等地,了解疫情,研究對策……在武漢奮戰40多天,仝小林及其團隊戰果纍纍:他開具的「武漢抗疫方(1號方)」率先在社區發放、他倡導的社區中醫藥防控模式——「武昌模式」在湖北得到廣泛推廣、他牽頭制定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中醫)》指導全國救治新冠肺炎病人。

《是院士也是戰士》主創人員在江漢關合影留念

掃碼收聽

學習強國平臺完整版

出品人:殷皓、龐曉東

製片人:齊欣

策 劃:葉菲菲

統 籌:王霞

宣 推:胡楊

分集編劇:

第一集:馬林、王洪鵬、王先君

第二集:楊旭宇、張然

第三集:張世奇、孫偉強

第四集:孫曼莉、李一

第五集:向晶晶、謝柯欣

第六集:杜雅婷、胡楊、張璐

第七集:徐曼、劉枝靈

第八集:何山、邵翔楠

製作:劉飛、楊旭宇、張世奇

演播:徐力、林嵐、肖新宇、徐湘漢、劉偉光、車雲鶴、曉軒、馬林

旁白:李曼、王旭

參與演出:鄭劍鷹、周向紅、李麗、鄒小龍、鄭文婧、郭子健、萬敏、胡明暢等

監製:杜雅婷

總編劇:王霞

執行導演:易星

總導演:梁延

出品單位:中國科學技術館

製作單位:長江聲浪廣播劇創研中心

相關焦點

  • 第八集《欲中醫自信須先文化自信——仝小林》
    第八集《欲中醫自信須先文化自信——仝小林》】第二幕旁白:除夕夜,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主任醫師64歲的仝小林被任命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醫療救治專家組共同組長,帶領專家組來到武漢市金銀潭醫院、湖北省中醫院、武漢市第三醫院等定點醫院診治病人。
  • 中醫經典,就是最好的中醫文化自信
    很多媒體問我: 在《中醫藥法》即將實施的前夕,為什麼學會要舉辦「中醫經典理論內涵與臨床應用學術研討班」?《中醫藥法》是經過了30多年的醞釀,在2016年年底經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今年7月1日將正式實施的。這對於中醫藥發展是非常大的一件事情。
  • 中醫啟蒙教育:中國醫學的文化自信,基礎在四根支柱,中醫文化的大呂...
    2020年世界範圍內暴發新冠肺炎疫情,談到全球抗疫,唯獨中國在世界民族之林體現出的民族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最甚。而中醫「挺身而出」,一同站在疫情的最前線,此時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以中醫文化自信最甚。中醫文化是中華文明之花。從5000多年歷史發展中可以看到傳統文化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
  • 名醫大師傳授黨課講述「中醫初心」:傳承創新,需要「文化自信」的...
    祖國瑰寶中醫藥文化發展事業,長期面臨「傳承有餘、創新不足」,技術傳承之時,解決發展創新成為核心。結合當代疾病譜,中醫何以繼續綻放光彩,發揚中醫文化自信?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邀請國醫大師、全國名老中醫等業界泰鬥,講述自身經歷故事之時,更為青年中醫醫師成長路上指點迷津,以獨到見解與深厚體會,勉勵晚輩牢記中醫的初心和使命。「中醫需要文化傳承、文化自信乃至中醫發展的責任使命,這是每位中醫醫師的擔當。」
  • 人民日報不吐不快:中醫別丟了自信
    ●中醫一直處於被審視、被驗證、被質疑、被改造的境地。增強對中醫的文化自信,才能在繼承和弘揚中醫的同時,讓中醫更好地維護人類健康      一位中醫博士讀了8年中醫,女兒發燒,下了幾服藥都不見效,最後還是到西醫院去輸了液。連他自己都承認,學了這麼多年中醫,基本上不會看病,因此也不太信中醫。
  • 文化名人楊樂園一文化自覺與自信的傑出代表
    作者:墨笑導語:"欲人勿疑,必先自信″。只有對自己的文化有堅定的信心,才能獲得堅持堅守的從容,鼓起奮發進取的勇氣,煥發創新創造的活力。文化立世,文化興邦。堅定文化自信,大力推動中國文化走出去,為中國經濟、外交和安全影響力的擴展提供更加有效的軟保護、構築更有利的軟環境,為我們的強國自信提供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是我們必須重視的時代課題。文化名人、書畫名家、名醫楊樂先生對此有較為清醒的認識,並且是一位文化自信的忠實踐行者。
  • 專家觀點|王守富: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談增強中醫文化自信
    切實打贏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總體戰阻擊戰,迫切需要全國上下,自覺堅定中醫藥的文化自信、理論自信與方法自信。在熟知中醫藥厚重歷史中 自覺堅定信中醫用中醫的文化自信中華民族既有悠久的歷史,更有優秀的文化。自覺堅定信中醫、用中醫的文化自信,要著力在三個方面汲取精神營養:一是堅定中醫文化是優秀的民族文化。中國古代把傳染病、流行病通稱為「瘟疫」,自商代開始就有「瘟疫」的文獻記載。從公元前674年至1949年的2632年間,共記載有772年/次程度不等的瘟疫。
  • 中國文化自信,是從善如流的自信
    最近,您又相繼推出新作《中華玄機》《王蒙談文化自信》,您為什麼認為中國傳統文化是一個必須面對的時代話題?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什麼在「三個自信」之外,我們還需要「文化自信」?  王蒙:關於中國文化和中國傳統文化繼承與發揚的話題,我確實是有點著急。
  • 文化自信與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的辯證關係
    文化自信與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如車之四輪,共同支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傲立世界的底氣、敢於解萬難的豪氣,「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裡」,文化自信與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是彼此相互聯繫、不可分割的統一整體,但文化自信是「最根本的」,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
  • 中醫傳承拜師儀式在我市隆重舉行 不只是儀式 更是文化自信
    在拜師大典舉行之前,弘康中醫醫院院長張鷹和鄂東醫養集團市二醫院負責人譚鴻先後登臺致辭。據介紹,正是因為矢志不移地傳承中醫國粹文化,不斷提升中醫藥診療水平,像李時珍那樣全心全意為蒼生造福,弘康中醫門診部在較短時間發展為中醫醫院,開設了中醫腫瘤科、中醫內科、中醫婦科、針炙推拿科、頸肩腰腿痛專科等多個臨床科室,如今,新建的住院部也正式投入使用。
  • 文化自信的認知與表達
    【關鍵詞】文化自信 優秀傳統文化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中圖分類號】G120 【文獻標識碼】A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 我們的文化自信
    中國文化很深奧,很多人理解不了那麼深,不是中國人理解起來就更難了,這種深奧又容易被人拿去忽悠別人。比如,對於一些行業裡,氣功,中醫等,一些有名有分的大師,當被人請教或問及相關情況,總要給人解釋和回應的,同時中國人很顧面子,尤其面對被求助的人,不論自己的實際水平能力,不管成不成,能與不能,說得清說不清,總會是有問必答。
  • 文化自信:中國自信的本質
    原標題:文化自信:中國自信的本質 文化自信是對文化的作用及其生命力、創造力、影響力的深度認同和執著信念。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在關於文化發展繁榮的系列重要論述中,多次強調文化自信問題,把對它的認識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新的境界。他指出:「中國有堅定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質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傳承基礎上的文化自信。」
  • 文化自信,挽救中華文化之良藥
    時間匆匆如流水,中國文化從曾經的自信走到如今的自卑。雖然如今已是經濟第二大國,可是人們的思維還停留在過去,還是沒有轉變過來。請從我做過,把自信傳遞給下一代,把中華文化發揚光大。什麼樣的文化使他們迷失自我,如此的沒有下限。我們當下最需要那種: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自信精神,為國家繁榮出上一份力。
  • 「教材自信」也是文化自信
    今天,我們在高舉文化自信這一面大旗,努力實現中國夢的過程中,必須重視教材自信、教學自信,而上海教材走紅英國的事實,正是我們教材自信的最佳素材。   教材自信需要我們編寫優秀的教材。而做到這一點,我們就必須走出書房,了解學生現狀,傾聽教師心聲,把握社會需求,摒除墨守成規,杜絕閉門造車。這樣編寫的教材,才鮮活可親,才緊貼社會,才深受歡迎,才能夠真正發揮傳道授業育人的巨大作用。
  • 專家談習總書記「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礎的自信
    原標題:文化自信是更基礎 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 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    提要  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政黨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是對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堅定信念;同時它又表現為能夠在堅守自身傳統的基礎上對自己進行批判和反思
  • 梁漱溟:東西方文化比較與文化自信
    東西方文化誰優誰劣?梁漱溟認為未來西方必有一問題求助中國文化! 【編者注】:梁漱溟先生被稱為最後的儒家,他也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位一直致力於東西方學術比較研究的學者,通過比較,梁漱溟得出結論:世界的未來必屬於中國文化!並帶著強烈的文化自信投身鄉村建設運動!
  • 價值觀與倫理自信是文化自信的核心
    文化自信歸根到底在於對以人為本的人文主義精神,以價值理性和實踐理性為核心的道德規範系統,以及看待世界與事物的獨特思維方式等的自信,在於對這些中華文化所展現出來的獨特的核心理念和獨特的精神氣度的自信。這種文化自信,對人類、民族和國民的價值和可能貢獻在於: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中,引領人類的共同價值,貢獻中國智慧;凝聚價值共識,培育民族精神;賡續禮儀之邦的傳統,塑造現代公民和君子人格。
  • 對第四個自信的新見解——「文化自信」五題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說,「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此言一出,擲地有聲,立即引起廣泛關注和熱烈討論。本文圍繞「文化自信」的五個問題,一抒淺見。  「文化自信」與「文化焦慮」  隨著近代中國曾經的一度衰落,中國也一度丟失了文化自信,充滿了文化焦慮。
  • 中醫專家呂文良:中醫藥發展要提升文化自信
    在此過程中,我們要遵循中醫藥自身發展規律,提升中醫藥文化自信,在維護人民健康、防病治病中,推進中醫藥事業的全面發展。」推動中西醫結合,關鍵在人才隊伍建設新華網:在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的背景下,從中醫角度來看,您有哪些新的觀察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