撿漏這一件事情在古玩行裡得看緣分,尤其是在瓷器界裡面,如今能撿漏的人很少。也不是沒有,但能發生的也就那麼幾件。
據馬未都回憶,以前他經常在80年代的農村撿漏,而且一撿一個準。那時候幾乎很少有假貨,大家對於古董這一個詞的理解也不深,有一件不被看中的東西能換一些錢,而且還是不少的錢,誰不願意呢!
馬未都:一個農村餵雞用的盤子,撿漏發現是明代的珍品,最後賺了上千萬。
這樣子的真事在那個年代時有發生,但如今要發生這一種事情也有,不是沒有,只是概率少了。畢竟時代不同,東西也不同了。
所謂的東西不同,以前的東西都是真的,但現在的東西都是假的,而且多半都是造假出來的,不值得買。
在農村尤其,但以前的農村不一樣,那時候的撿漏是真的撿漏。這一件明代的瓷器,是典型是永樂器型,而且是屬於《青花一把蓮盤》,東西正,而且還夠大,最重要的就是東西有一些變形但沒有破損。
好東西就值得被珍藏起來,據馬未都回憶,這一件東西當時自己是在一個農婦的手裡用30元錢換來的。當時自己去看她家裡的頂箱櫃,但出門的時候無意間瞄了眼放在地上的這個盤子。
當時看不太清楚,因為太髒了。但走近一看就發現了有一把蓮的狀態,於是拿上手確定了這件就是寶貝,而且是屬於永遠罕見的珍品。
最終這一件東西被馬未都以極低的價格拿下,也因此自己撿了一個大漏。盤子是弧壁的,而且是典型的矮圈足,器底是露胎的,全器以青花為飾,夠典型夠大氣。
另外就是在口沿的位置,是海水波濤紋,講究。而且內壁有蓮花、石榴、菊花等各式花朵共十三朵。馬未都說當時拿回家之後看到這設計,一定是官窯器了,只是白底沒有寫上字布局。
還有就是外壁口沿下繪卷草紋,壁面畫纏枝花卉十四朵,近圈足處有回紋一週。盤心主紋飾是蓮花、慈菇等紮成的花束。
除了漂亮之外就是典型,想不到這樣子一件好東西,卻出現在了當時的農村。可能那個婦人的老祖先是當官的,是宮裡出來的。最終人走了留下這麼一個盤子,也算是一件極少見的歷史文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