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未都:農村餵雞的盤子,撿漏發現是明代珍品,賺了上千萬

2020-12-16 素說趣談

撿漏這一件事情在古玩行裡得看緣分,尤其是在瓷器界裡面,如今能撿漏的人很少。也不是沒有,但能發生的也就那麼幾件。

馬未都回憶,以前他經常在80年代的農村撿漏,而且一撿一個準。那時候幾乎很少有假貨,大家對於古董這一個詞的理解也不深,有一件不被看中的東西能換一些錢,而且還是不少的錢,誰不願意呢!

馬未都:一個農村餵雞用的盤子,撿漏發現是明代的珍品,最後賺了上千萬。

這樣子的真事在那個年代時有發生,但如今要發生這一種事情也有,不是沒有,只是概率少了。畢竟時代不同,東西也不同了。

所謂的東西不同,以前的東西都是真的,但現在的東西都是假的,而且多半都是造假出來的,不值得買。

在農村尤其,但以前的農村不一樣,那時候的撿漏是真的撿漏。這一件明代的瓷器,是典型是永樂器型,而且是屬於《青花一把蓮盤》,東西正,而且還夠大,最重要的就是東西有一些變形但沒有破損。

好東西就值得被珍藏起來,據馬未都回憶,這一件東西當時自己是在一個農婦的手裡用30元錢換來的。當時自己去看她家裡的頂箱櫃,但出門的時候無意間瞄了眼放在地上的這個盤子。

當時看不太清楚,因為太髒了。但走近一看就發現了有一把蓮的狀態,於是拿上手確定了這件就是寶貝,而且是屬於永遠罕見的珍品。

最終這一件東西被馬未都以極低的價格拿下,也因此自己撿了一個大漏。盤子是弧壁的,而且是典型的矮圈足,器底是露胎的,全器以青花為飾,夠典型夠大氣。

另外就是在口沿的位置,是海水波濤紋,講究。而且內壁有蓮花、石榴、菊花等各式花朵共十三朵。馬未都說當時拿回家之後看到這設計,一定是官窯器了,只是白底沒有寫上字布局。

還有就是外壁口沿下繪卷草紋,壁面畫纏枝花卉十四朵,近圈足處有回紋一週。盤心主紋飾是蓮花、慈菇等紮成的花束。

除了漂亮之外就是典型,想不到這樣子一件好東西,卻出現在了當時的農村。可能那個婦人的老祖先是當官的,是宮裡出來的。最終人走了留下這麼一個盤子,也算是一件極少見的歷史文物了。

相關焦點

  • 農村大媽餵雞的盤子,被馬未都撿漏,變成一件無價之寶
    看到這種情況之後,馬未都打算離開,去其他地方碰碰運氣。當他走到院子當中的時候,卻發現一群雞,正圍著一個漆器大盤覓食,雖然自己對漆器古物的研究甚少,不過憑藉直覺,馬未都感覺到這是一件稀世珍品,於是花費了很少的價格,將這件滿身泥土的漆器大盤買了下來,打算回去之後,找專業的人士研究一下。
  • 馬未都有一件明宣德漆器盤,堪稱國寶級,原為農村大媽的餵雞盤子
    馬未都有一件明宣德漆器盤,堪稱國寶級,原為農村大媽的餵雞盤子馬未都有一件明宣德漆器盤,上邊的人物刻畫仙風道骨,製作工藝極其漂亮,代表了明宣德時期漆器工藝的藝術水準。鮮為人知的是,這件明宣德漆器盤,原為農村大媽的餵雞盤子。這件盤子究竟是怎麼來的?又有什麼價值?要說馬未都的這件寶貝來歷,也真有幾分傳奇色彩。按照馬未都的說法,原本是去鄉下看家具,結果什麼也沒看到,並沒有想像中的名貴家具。就當馬未都興盡而歸準備甩門而去的時候,看到了農村大媽家裡的一個餵雞盤子。馬未都一眼瞅出,這不是一件簡單的餵雞盤子,而是極具收藏價值的漆器盤。
  • 馬未都:30年前撿漏很容易,汝窯殘片一毛一片,現在價格你不敢想
    馬未都:30多年前撿漏很容易,以前汝窯殘片一毛一片,現在價格你不敢想前言:說起有關於文物的事情,我們也都有所了解,光是汝窯瓷器就曾經在拍賣會現場上拍出天價。說起來,馬未都也對汝窯瓷器情有獨鍾。每一次撿漏的時候,也都會對汝窯珍品尤為的關注。
  • 最難忘的一次撿漏,店家覺得自己賺了,我比他還賺
    作為一個玩收藏的收藏家,最高興的事不是自己收購了什麼寶貝,而是通過自己的慧眼發現明珠蒙塵的珍品,當然這種做法還有一個很通俗的說法,叫做撿漏。對於一個喜歡收藏古董的人來說,若是能來一次撿漏,必定能夠讓自己吹噓很久,這種精神上的滿足感是其他的珍貴古董所代替不了的,而今天筆者說的馬未都就是其中之一。
  • 馬未都撿漏的4件寶貝,件件堪比國寶級文物,有一件就了40塊錢
    馬未都撿漏的4件寶貝,件件堪比國寶級文物,有一件就了40塊錢馬未都是撿漏行家,在收藏界已經是共識。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馬未都創建的觀復博物館,其中藏品基本上都是他撿漏所得。每一件藏品的背後,都有一段「驚心動魄」的撿漏故事。
  • 40塊錢居然撿漏5件寶物,而且件件都是珍品!牛
    但是在收藏界之中還有一個詞語是「撿漏」,撿漏可不是運氣好就可以了,而是需要眼力和才學支撐的,用很少的價格買到價值十幾萬倍的寶物。並不是所有收藏家都可以撿漏的,但是馬未都可謂是收藏界的「撿漏王」。馬未都撿漏的寶物件件都是珍品,其中一件更是獨一無二。馬未都也曾在節目之中親口說過自己撿漏的寶物有很多都能翻上萬倍。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下馬未都撿漏得到5件的寶物。第一件、明末U龍龍耳水仙盆。
  • 馬未都看上地攤一破盤子,攤主說300元,200元買下後大笑
    漏無處不在,只要你擁有撿漏的眼力。——收藏界經典名畫在過去,貨真價實的古董尋找起來基本上不會花太大力氣,除非是那種罕見的珍品。因為過去人們的生活水平是比較低的,每家每戶能夠吃飽飯就已經很好了,更別說花錢去購買文物之類的。
  • 馬未都撿漏的4件寶貝,件件堪比國寶級文物,一般不輕易示人
    馬未都兼具撿漏實力與運氣,往往多有斬獲。諸多撿漏所得藏品中,不乏國寶級文物。筆者為大家羅列馬未都撿漏的4件寶貝,件件堪稱國寶級文物,一般不輕易示人。最令人羨慕不已的是,有一件竟然就花了40塊錢。這年頭要是真碰到一件汝窯珍品,最起碼這輩子就會衣食無憂了。馬未都還真就碰上了,從日本撿漏所得。
  • 文玩清流—馬未都:一生「撿漏」無數,但這種「漏」我從來不貪
    經過他不懈的努力,在1996年的時候,馬未都創辦了中國第一家私立博物館,這個博物館就是觀復博物館。博物館裡陳列了非常多中國古代的藝術作品,藏品種類非常繁多,有陶瓷、玉器、畫作等等。可是剛開始的時候,馬未都只是喜歡收藏古玩,他手裡的古玩珍品也是少之又少。
  • 十幾塊錢撿漏價值一千多萬的古董,這位大媽y知道後肯定後悔死了
    有一次,馬未都去農村,看上了一位大媽餵雞的盤子,雞都還沒吃完,他就拿起了盤子,誰知它價值1000多萬!馬未都曾說,民間其實有很多寶貝,並且都是大都市裡買不到,因為民間的工藝技術很多都會流傳下來,瓷器也不例外。
  • 「撿漏王」馬未都,網傳身家過百億,馬未都:沒有的事,千萬別信
    要是問收藏圈粉絲最多的人是誰,那肯定是誰也回答不出個所以然來,不過要是換個問法,問誰在收藏圈一定有許多的粉絲,那麼在一溜答案裡一定有馬未都的名字。作為當之無愧的「撿漏王」馬未都,撿漏過無數好東西,國內的第一個私人博物館還是他建立的。因為撿漏過多,網傳他身價過百億,這是真的嗎?
  • 「撿漏王」馬未都,網傳身家過百億,馬未都:沒有的事,千萬別信
    要是問收藏圈粉絲最多的人是誰,那肯定是誰也回答不出個所以然來,不過要是換個問法,問誰在收藏圈一定有許多的粉絲,那麼在一溜答案裡一定有馬未都的名字。作為當之無愧的「撿漏王」馬未都,撿漏過無數好東西,國內的第一個私人博物館還是他建立的。因為撿漏過多,網傳他身價過百億,這是真的嗎?
  • 史上精彩的「撿漏」故事,隨手買的盤子,被他轉手賣了2億!
    史上精彩的「撿漏」故事,男子花12萬買一個破盤子,周圍人紛紛嘲笑,結果人家反手賺了2億撿漏在收藏界是一種專業的術語,意思就是花很少的錢買到很值錢的寶貝,這其中的差價非常的可觀,翻幾千倍是常有的事,最高的翻了幾百萬倍,以前見過一個人花10元買的碗
  • 馬未都:地攤上一個盤子,攤主說300元,我厚著臉皮說了200元
    導讀: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國內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還很低,剛剛解決溫飽問題,對於文物、古玩的認知非常有限,這就給一些有文化,喜歡收藏的人提供了很多撿漏的機會。馬未都先生就是在這一時期走上收藏之路,並依靠過人的眼力,淘換到了很多珍貴的文物。
  • 馬未都:最刺激的一次撿漏,店主以為我傻,而我卻十分開心
    據現在公開的資料顯示,馬未都青年時曾到北京郊區的農村插隊,在此期間他喜歡上了研究老物件,特別是老家具。多年的插隊生涯,也讓他在農村見到了很多民間流傳下來的文玩古董,豐富了閱歷,為今後收藏之路奠定了基礎。
  • 馬未都:最刺激的一次撿漏,店主以為我是傻子,而我卻十分開心
    導讀:撿漏,是收藏圈專用的一個名詞,意思是指收藏愛好者以極低的價錢,從不識貨的賣家手中,買到價值連城的藏品。在古玩圈,經常會聽到有人依靠撿漏一夜暴富的故事,因此撿漏一直是收藏愛好者心中夢寐以求的事情。 對於撿漏,收藏大家,國內第一家私人博物館,觀復博物館館主馬未都先生最具發言權。
  • 馬未都:我見過最牛的砍價,只花8塊錢就買了一件雍正官窯的盤子
    馬未都是我國十分有名的一位收藏家,收到眾人的敬仰。他眼光非常的獨到,因此撿漏無數,藏品甚至已經多到開了三家觀復博物館。不僅如此,馬未都還開創了一個叫做觀復嘟嘟的欄目,大家分享一些歷史、古董知識,還有就是一些自己的見聞,受到大眾的歡迎。
  • 馬未都撿漏的這5件珍貴文物,最後一件竟一分錢沒花
    在古玩圈,名氣很大的馬未都大家都知道吧,不僅擁有自己的博物館,藏品上千,而且撿漏事件也是非常多的。今天就為大家介紹5件馬未都撿漏的珍貴文物,其中一件竟然一分錢沒花。而馬未都在路過一家古玩店的時候,就被這汝窯吸引到店裡了,當他親眼看到這件瓷器,發現瓷器的底部被磨平,標識也被磨掉了,所以很難斷定,但是對於經驗豐富的馬未都,仔細觀察之後就斷定這是一件明代官窯仿汝窯的作品。
  • 撿漏馬未都:老闆開價「8萬」,他偷笑老闆不識貨,以7萬拿下寶
    ,不管是年輕的還是年紀大的,不是因為能賺下多少錢,而是喜歡那種沙裡淘金的驚喜。但他最滿意的一次撿漏還是那個在古玩市場一個小店裡撿漏的一個仿汝窯瓷器。其貌不揚的小小古玩店也能帶來不一樣的驚喜。像往常一樣在古玩市場閒逛的馬未都,偶然發現了一間小古玩店,進去就相中了一件仿汝窯瓷器。急不可耐的聯繫了還未到來的老闆。
  • 圓明園流失的文物,價值3000萬,卻被馬未都2408萬「撿漏」
    一提到撿漏就不得不提撿漏之王馬未都先生。作為撿漏界的絕對王者,他定然也不會錯過圓明園流失的文物。二、馬未都「撿漏」圓明園文物一般來說,圓明園流失的文物最有可能在拍賣會上面存在。在2007年的時候,北京瀚海舉辦了一場拍賣會,在這場拍賣會上有一件大瓷瓶成為了此次的重頭戲。這是一隻乾隆官窯粉彩霽藍描金花卉大瓶。現場經過了20多輪的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