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楊茜 通訊員 孫偉梁
2019年年末,《慶餘年》橫空出世,掀起一股追劇熱潮。
這部影視作品,是由作家貓膩的同名小說改編而來。而貓膩,就是中國網絡作家村中的村民。
12月9日,唐家三少、管平潮、蔣勝男、南派三叔等近百位網絡作家回到杭州濱江白馬湖畔,回到「老家」——中國網絡作家村,參加中國網絡作家村二周年「村民日」活動暨第二次村民大會。
作為網絡作家村的村長,唐家三少介紹,目前在中國,專職的網絡作家超過60萬人,這是一個相當龐大的群體。他們通過中國文字,在傳達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文化,在傳播中國的文化價值。
月關的《回到明朝當王爺》,蔣勝男的《羋月傳》被翻譯成泰語;顧漫的《何以笙簫默》等被翻譯成越南語、印尼語、韓語,在東南亞國家熱銷並形成一定影響力。滄月的《鏡系列》英文版在美國亞馬遜電子圖書上架,被歐美讀者所認知。「外國人可能看不懂中國文字的美,網絡文學最擅長的是故事,故事是相通的。我們已經有作家在海外獲得了收益。」唐家三少透露,他正在籌備現實題材的作品,大家可以期待一下。
因為《羋月傳》走進大眾視野的蔣勝男也表示,在2020-2021年兩年的時間裡,她計劃創作12本書,描述的是在遼宋夏三個時期背景下發生的故事,希望大家能透過文字看到文學的多樣性。
另外,在村民大會上,首屆在杭大學生網絡小說大賽評獎結果揭曉。本次大賽4月2日正式啟幕,9月30日完成徵稿環節,共收到參賽作品46篇,經過評委評審,浙江大學金典同學的小說《戲》榮獲一等獎,評委稱其「佳作,雙視角敘事,作者有較強的文字把控能力,有情節塑造能力。」
在此基礎上,大會發布啟動「網絡作家萌芽計劃」首屆全國大學生網絡小說大賽,面向全國大學生徵集優秀網絡小說,比賽截止日期為2020年9月31日。要求參賽作品堅持思想性與藝術性完美統一的原則,體現時代精神和歷史發展趨勢,以現實題材為主要創作方向。獎獲者將受邀參加2020年中國網絡作家村村民大會,有機會參加好故事訓練營、咪咕文學院等各類作家培訓班,更有機會成為中國網絡作家村的「村民」。
目前,作家村已收到187名作家入駐申請,已有120名知名網絡作家籤約入駐,其中有16人入選浙江省青年作家「新荷計劃人才庫」,3人獲茅盾文學獎提名(蔣勝男、丁墨、打眼);2人獲冰心散文獎(天使奧斯卡、古蘭月);中國作協全委會委員的9名網絡作家中有5名出自作家村(唐家三少、阿菩、蔣勝男、耳根、跳舞)。
依託作家村網絡文學的集聚力,8家動漫影視遊戲企業在作家村「神仙居」周邊自髮式集聚,聯動形成高新區內文學創作、遊戲動漫上下遊優質企業鏈,形成了作家村特有的數娛產業矩陣。兩年來,作家村已有24部作品通過IP轉化改編為影視劇、漫畫及手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