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不懂茶;懂茶的,怕只有水了

2020-08-28 說紫

其實,我不懂茶;懂茶的,怕只有水了。

搞藝術的人啊,

能功成名就當然是最好的;

如果不能,像梵谷、卡夫卡、

曹雪芹那樣死後有哀榮也不錯;

就算都做不到呢,

最後被時代淹沒,

被世人遺忘,那還不是要與

唐吉可德般騎著世上最終一隻白馬,

與風車大戰。

茶在未遇見水之前,它是乾癟的樹葉標本。

水讓它重生,讓它有有了第二次生命。

喝茶,是簡單的事;喝茶,也是複雜的事,從簡單到複雜,從複雜回歸簡單。想品嘗古人茶碗裡的味道,並不需要搭乘時光穿梭機。

在世界的某些角落,古老的茶依然存活著,優雅、樸素,那是讓現代人陌生的,緩慢而溫暖的時光。

茗者八方皆好客,道處清風自然來。

打開精緻的茶盒,金色的紙託上,三粒茶珠小小的圓潤。輕輕展開棉紙,條索清晰,銀毫隱約,閃著淡淡的光澤。

爐上的水,是深山裡的山泉,密封在桶裡半年之久,清澈如初。

常說流水不腐。她容身方寸,穩穩地靜默,卻無半點改變。

我十分訝異她的表現,這或許源於她本質的純淨才能得以恆久。

講究煮茶的水,源於那本紅樓夢。

在「櫳翠庵茶品梅花雪」中,出世的妙玉,搜集梅花上的靜雪,存儲五年,依舊冰清。是何等樣的茶才有幸與之相融,成就一段芬芳?

由是,連帶著寶琴折紅梅的圖畫也深深地烙在腦海中。每待冬來,飛雪妝江南,一片銀裝素裹時,遙想那小園梅林中的女兒們,將一瓣瓣梅紅之上的晶瑩,收攏在掌心,看她融成淚滴,成為這茶的最好知己。

水成魚眼,收回思緒,溫杯洗茶。看茶珠得以水的滋潤,漸漸柔軟舒展,輕輕舞動。淺淺的橙色暈染著一壺碧泉,漸成明黃。

我看著她們優雅的曼妙,想著人事的際遇,就像這茶與水一樣,是一段緣分。

水不經茶,終是淺白。茶不遇水,也枉受蝕骨的炙煉。可是,不管如何,他們終有一逢,也算是不解之緣吧。

但願,「金風玉露一相逢」時,水得茶之馨香,茶得水之滋養,演繹出彼此最美好的絕唱。選一隻潔白通透的瓷碗,徐徐注入澄澈的茶湯,端起至鼻端,一股清涼的香氣衝開鼻竅,直抵靈臺。

一千多年來,東方人在一碗茶湯中,感悟生命的真諦,唐朝人煎茶,宋朝人創造了點注的喝法,明朝人一改吃茶的傳統,品味到茶葉泡水的清香,薰陶著本民族的心靈。歲月釀成了茶的味道,茶散發出靈魂的清香。

不管歲月如何變遷,茶藝茶道如何傳承,不論是生普的苦香,還是熟普的醇厚;亦或是綠茶的清淡,花茶的芬芳,紅茶的馥鬱,其實全憑一口水的浸潤與釋放,茶與水有著不能言語的聯繫。

其實,我不懂茶;懂茶的,怕只有水了。

相關焦點

  • 懂茶的只有水,能容忍才會有善報
    然而我並不懂茶,平時也不喜飲茶,有時別人送之,或者轉送親朋,或是束之高閣,即使很疲憊時,也不一定想起泡一杯茶。02所以我不懂茶,茶也不愛我,依然是一杯白水看到底,一束光穿過都不會發生轉折。就像我自己,到哪兒都是清透,沒有一點修飾,不過倒是心裡敞亮。
  • 魯迅究竟懂不懂茶?
    魯迅是愛喝茶的,而且是有茶癮的,幾乎可以用無茶不歡來形容。他喜歡好茶葉,但對泡茶飲茶的方式似乎不怎麼講究,很多時候是即不用蓋碗也不用壺,只在茶杯放進茶葉,開水「泡」就是了。唯一的講究是非足夠燒開的水泡的茶不喝,茶葉太少,茶味不濃不喜歡喝。
  • 懂不懂茶,自己品才知道
    但是,如果不懂茶,可能會很辜負一位愛茶的朋友的一番美意。懂不懂茶,應該如何界定?蓮英7歲開始採茶、做茶,以茶經商也有十餘載。見過形形色色的茶友,不論是做茶的,賣茶的,買茶的,喝茶的,品茶的,還是剛剛接觸茶的。但是,對於一個人懂不懂茶,其實也很難斷定!
  • 懂茶之人,一定也更懂人生
    茶中人生,哲理悠悠。朋友,不知你以為然否? 人生沉浮,如一盞茶水。苦如茶,香亦如茶。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有八九。世事的紛擾,人間滄桑,有誰真正的想過,我們需要的是什麼?古語說:懂茶者,必是「精行儉德之人」。所以,懂茶之人,必懂人生!
  • 茶葉圈的「亂象」,賣茶的不懂茶,懂茶的賣不出去茶
    如果你認為賣你茶葉的人都是懂茶的人,那你就大錯特錯了。在當今的茶行業,有一個十分特別的現象,那就是茶葉賣得好的人,不一定是懂茶的人,而十分懂茶的人,很有可能根本賣不出去茶葉,即便懂茶的人所賣的茶葉比所謂的商家低了幾倍,人們仍然不買他的茶葉,可以說是十分奇怪了。
  • 品茶方知茶妙,懂茶才知茶好!
    茶的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是圓融、和諧。品味一杯普洱茶,其實就是品味了人生。本期瀟瀟為茶友分享喝普洱茶,要會品。不然,就是對普洱茶最大的浪費。會品普洱茶,方知茶妙。懂普洱茶,才知茶好!中國茶文化已有數千年的歷史,喝普洱茶已成為很多人的一種生活習慣。在一天中的很多時間,例如早起、飯後、午後等,都是喝茶的好時候。
  • 懂不懂茶不重要,每天喝茶才重要
    不管這謹慎的態度是不是謙虛,其實懂不懂茶對大多數人來說不那麼重要。 喝茶本就是一種享受,在心情煩躁時,在身心疲乏之時泡一杯茶,慢慢地看著茶葉在水中舒展著曼妙的身姿,如仙女般輕搖,茶湯漸漸染透茶杯裡的水。
  • 胡秀秀:為什麼越懂茶的茶商越賣不動茶?
    一、真正愛茶懂茶之人有責任感。真正愛茶懂茶之人,由於他對一款茶有著充分的了解,知道這款茶值多少錢,在銷售的時候不會把價格偏離價值太多,不然會覺得過意,與自己的價值觀不符。另外,真正愛茶懂茶之人他們偏向於向客戶介紹自己認為好(各方面都優)的普洱茶,如此一來客戶群體必將減少。雖然從茶品出發自己從行業角度出發這是一件好事,但是從營銷學的角度看這是不會做生意的表現,而那些剛入行或者不懂茶不愛茶的茶商恰恰把營銷得遊刃有餘。舉個慄子。
  • 茶與雪的邂逅:這種樂趣,只有古人才懂
    看著窗外飄舞的雪,會不由自主的開心、想笑,就像遇到自己喜歡的茶。如果你現在體驗不到我此刻的快樂,你就想像你隔了很久,才見到了心愛的他。喜歡喝茶的人,看到白皚皚的雪,總有一種將雪收集起來泡茶的衝動,甚至有一些人嘗試過。
  • 好書分享:這四本茶書讓我從懂茶到愛茶
    但在今年的疫情期間,出於無聊,我又重拾了讀書的習慣,並且再次找到了閱讀的樂趣。在這裡向大家分享2020年我最喜歡的四本茶文化類書籍,這些書有些其實稱不上完美,但是都在某些方面切實打動了我,大家在閱讀的時候也可以主動地進行思辨,通過閱讀來完善自己對茶的認識。
  • 讓自己識茶懂茶,難嗎?
    其實如果真的可以在忙碌的生活中抽出來一點閒暇的時間,學習茶文化,領略茶知識,不僅可以讓你的人生境界得到提高,也能在修身養性的過程中學習到一些知識。每個人對事物的理解不同,對茶的學習認識也是各有千秋,在相互交流中學習,在茶飲中不止於學習與茶相關的知識,也能得到很多透徹的人生真理。
  • 「人走茶涼」我懂,但是港式奶茶中的「茶走」又是什麼意思?
    牛奶是健康飲品,茶也是養生專屬,但是當牛奶和茶遇到了一起,產生的「奶茶」卻別人們認為是不健康的食物。其實奶茶的不健康,主要還是因為加入的大量糖。因為加了糖的飲料,有一種魔力,更美味,也更容易上癮。如今滿大街都是臺式奶茶、港式奶茶的,不過有些奶茶你可能還搞不太懂,比如「茶走」。
  • 愛茶更懂茶,一本誰都能看得懂的茶知識書籍!
    你懂茶嗎?或許大多數的人和我一樣,可能會覺得,茶嘛,有什麼不懂,茶可以說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常飲用的飲品,甚至很多人每天都離不開它的。而且茶文化是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之一嘛,紅茶綠茶烏龍茶,龍井銀豪鐵觀音,光是喝也差不多喝個遍啦。
  • 喝紅茶時,最容易有的幾點誤區,看出了你懂不懂茶
    喝紅茶,很多的人都很容易的走進4大誤區,有些人認為紅茶顏色越紅就越好,因為這樣的茶味會比較的濃,味道會更好喝一點,其實不是這樣的。因為茶的顏色一般都是取決於茶色素,這其中又分為三種色素,其中有一種具有的是抗氧化的作用,所以它才會因此變紅。變紅只能證明他的含量是比較高的,所以千萬不要覺得紅茶是越紅越好,這都是根據它的總的三種色素決定的。
  • 懂不懂茶不重要,喝什麼茶葉也不重要,喝茶最重要的是心境
    經常會遇到一些這樣的朋友,雖然喜歡喝茶,但是一旦提及有關喝茶或者喝茶有關的知識時,總顯得小心翼翼,在一群人討論茶的時候,自己推脫不懂或者是以隨便喝喝為藉口。其實懂不懂茶對大多數人來說,真的不那麼重要。如果喝了某款茶感覺還不錯,能接著喝下去就足夠了。
  • 學堂丨第3講 普洱茶山之臨滄茶區:最「悽美」的茶——懂過
    懂過,第一次聽到這個名字,就會覺得這地方一定有故事,婉轉而悽美。有人說,只有懂過,才能聞風柔軟,看雨生情;只有懂過,才能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懂過的古樹茶葉形略小,屬於大中小葉種混種,水浸出物豐富,茶葉香氣可以融於茶湯之中,回味濃鬱有個性。苦底較重,回甘快而持久,甘甜協調不若冰島、壩糯,而質重氣強則過之。
  • 茶的回甘,你真的懂嗎?
    都說茶如人生,「苦盡甘來」。有人因為茶的苦澀而不喜歡喝茶,也有人因為茶的回甘而喜歡上茶,甚至有人以是否喝茶回甘來評判茶葉質量的好壞。那麼問題就來了,茶的回甘,你真的懂嗎?第一種說法是認為喝茶回甘主要是茶多酚跟蛋白質結合導致澀感轉化的一種過程,茶葉中的茶多酚跟蛋白質結合形成一層不透水的薄膜,導致口腔局部肌肉收縮,形成澀感,當薄膜破裂的時候,口腔肌肉恢復,就會出現回甘生津的效果。
  • 對於真正懂茶的人來說,哪一種茶最好喝?聽聽業內專家怎麼說!
    那麼到底有沒有真正懂茶的人呢?答案肯定是有的,因為跟所有不懂茶的人相比,那些專業人士就是懂茶的人。作為一個懂茶的人,自然是喝過不少茶的,也對中國的六大茶類做過全面的了解,對於不同茶葉的製作流程,茶葉的生長環境,品種特徵,生態特點,都必須如數家珍。但是要具體的哪一種茶最好喝?
  • 究竟怎麼樣才叫「懂茶」,看看茶行業人的經驗之談
    什麼叫懂茶?對於一個標準混亂、說法蕪雜,信用不足的領域,所謂大師並不見得真「懂茶」,而普通的茶友也不見得離「懂茶」那麼遙遠……針對市場的現狀,我們品一款茶,要有幾個大的原則。
  • 《三十而已》年少不識茶滋味,喝懂已是而立年
    開始習慣在黑夜中沉思,把手中的那杯酒換成了一杯「普洱茶」,驚訝的發現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居然開始跟一杯茶惺惺相惜,在泡茶的時光中隱約感覺到茶懂了我的苦澀,我也漸漸喝懂了茶的回甘。記憶中年少時是不喝茶的,模糊中只記得爺爺喜歡喝茶。一泡一大搪瓷杯的那種,有時心情好還會先在炭火上烤烤,滾燙的開水滋溜躥進搪瓷杯,茶香襲來,忙向爺爺討一口喝,老人是不讓小孩子喝茶的,幾句話打發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