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意思的數字對聯,上聯:「一二三四五六七」,下聯更妙!
古代的讀書人文採都很好,他們會寫詩詞,會作畫,還會寫對聯。如今會寫對聯的人不多了,很多經典的對聯都是古代流傳下來的,而且這些對聯還有著不同的故事。
清朝的時候,有一個出身寒門的讀書人,他從小就聰慧,而且讀書很用功,很會寫文章,但是他考了好幾年的縣試都沒能通過。這不是因為他的才學不夠,而是當地的縣令貪財,書生家裡窮,沒錢賄賂縣令,所以一直沒能過縣試。但是科舉要經過層層選拔,縣試才是第一關,如果一直過不去的話,那參加會試得等到什麼時候。
最後還是當地的一些好心人一起幫助他,給他籌上銀子買了秀才,書生才能繼續參加後面的考試。書生不負眾望,順利通過了鄉試,在會試上更是取得了好成績,而且還成了當朝狀元。書生衣錦還鄉的時候,縣令聽到這個消息,知道自己的好日子馬上就要到頭了,於是慌忙收拾包袱逃跑了。書生回到家鄉後,親手寫下了一副對聯:
三十年前,縣考無名、府考無名、道考又無名,人眼不開天眼開;
八十日裡,鄉試第一、京試第一、殿試還第一,藍袍脫下紫袍歸。
接下來還有一副對聯,這個上聯很簡單,就是七個數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大部分人看到都不能理解它的意思,其實大家看過下聯「孝義忠信禮義廉」,可能更容易理解一些。這副對聯是在嘲諷某些人亡八端,也就是忘記了做人的根本,以及某些人不知恥,缺德。大家能不能再想出一個下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