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不愛給杜甫回詩,大概是因為這個

2021-01-13 惟舊

規矩的人愛慕灑脫的,灑脫的人總喜歡更灑脫的。

分析格律詩的拗救,會發現李白是拗救大戶。另外兩個孟浩然和崔顥,更甚,拗了乾脆不救。

孟浩然就不說了,李白寫過「吾愛孟夫子」這樣直白抒情的詩。

對崔顥,李白也用一首《登金陵鳳凰臺》仿他的《黃鶴樓》,以示愛慕。

現在大概知道為什麼杜甫閒著沒事就給李白寫詩,李白卻愛搭不理的了。

杜詩實在是太工整了!

揪住衣領

李白:能不能別總給我寫這麼工整的東西?!一個字的平仄都不帶錯的……

杜甫:偶爾我也寫寫五古的……十二白,你不知道,他們後人都說我格律詩寫得好呢(快誇我,快誇我……)!

臉紅

李白:小十一歲果然代溝很深……

杜甫:難道你不想收到我的信,不想看我給你寫的詩?我們一起在山東自助遊過幾個月的啊!

李白:你誤會了什麼,我和很多人都遊過的……

杜甫:臨走時候你出東門,還給我寫詩了呢,你看,我一直隨身帶著!

【開始有感情地吟誦《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

給你寫詩還不是因為那天你哭了

李白:那天,我喝了不少酒,隨手寫寫的。何況送別詩真的寫太多,記不清了。比如送汪倫(李白乘舟將欲行),送王昌齡(楊花落盡子規啼),送無名氏(此地一為別)……

杜甫:好吧,那我再給你寫一首,這次我寫古風,到了驛站你好好看……

附1

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

醉別復幾日,登臨遍池臺。

何時石門路,重有金樽開。(zūn)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徠。(sì)(cú)(lái)

飛蓬各自遠,且盡手中杯。

這首果然沒有聽過,是不是?

沒人聽過是因為我一直藏在懷裡

附2

登金陵鳳凰臺李白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二水 一作:一水)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附3

黃鶴樓 崔顥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附4

贈孟浩然李白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雲。 醉月頻中聖,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附5

贈汪倫李白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附6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李白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附7

送友人李白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此地一為別,孤蓬萬裡徵。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相關焦點

  • 李白杜甫有鴻溝 李白比杜甫大多少?為什麼不給杜甫回詩
    【李白杜甫有鴻溝】中新網北京3月7日電「很重視的友情對方卻不看重是一種怎樣的體驗?網友:大概就是杜甫對李白的感覺吧……」近來,李白和杜甫因為這樣一個問題在社交媒體上「火」了起來。  有網友指,杜甫有多首贈李白的詩,但李白卻只有一首《贈汪倫》。李白成了「網紅負心漢」,事實真是這樣嗎?
  • 李白為什麼不給杜甫回詩?學者:李白成名比杜甫早
    網友:大概就是杜甫對李白的感覺吧……」近來,李白和杜甫因為這樣一個問題在社交媒體上「火」了起來。  有網友指,杜甫有多首贈李白的詩,但李白卻只有一首《贈汪倫》。李白成了「網紅負心漢」,事實真是這樣嗎?  陝西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於賡哲在接受中新網(微信公眾號:cns2012)記者採訪時指出,其實李白與杜甫是有相互贈詩的。
  • 杜甫以詩寄情,贈詩十五首給李白,李白只回兩首!
    今天小編要給大家說說李白和杜甫之間的故事,小編在讀書時,可是背了不少「李杜」二人的詩,想想就是一把辛酸淚。李白和杜甫一位「詩仙」一位「詩聖」,是唐朝甚至整個古代詩壇中最閃耀的兩顆星。杜甫在認識後李白後,寫了十五首詩給李白,杜甫對李白仰慕已久,但李白收到杜甫的詩,卻沒有都回復。作詩千餘首的李白只回贈了杜甫兩首詩杜甫生於公元712年比李白小了11歲,杜甫與李白相遇之時,便已拜讀了不少李白的詩篇,對李白十分仰慕。
  • 為什麼杜甫總愛給李白點讚,李白卻很少回杜甫的微信?
    文/李光鬥「李太白、杜子美微時為布衣交,並稱於天下後世」(明《南濠詩話》)講述的就是唐代詩人李白和杜甫之間的友情故事;實際上,杜甫要比李白小十一歲,兩人初見時,李白已經是詩名遠揚的大詩人,而杜甫則是默默無聞的小輩,說起他們兩人的故事,不只有友誼情深佳話,更是一個成功「追星」典範!
  • 李白絕情,為何從不給杜甫回詩?看看杜甫的地位就知道了
    ,女人如衣服,這句話似乎劉備也說過,詩人所寫的一部分詩大多是寄思所感,這個寄思要麼就是親人的,要麼就是對友人的,問題就來了,李白絕情,為何從不給杜甫回詩?這個問題很多人都討論過,在公元744年,歷史上發生一件重大事情,詩聖杜甫與詩仙李白第一次相遇於洛陽,要知道當時李白已經是天下文人心目中的偶像,杜甫也是如此,看到心目中的偶像,兩人當時就開懷暢飲,遊玩洛陽,
  • 杜甫給李白寫了很多詩,李白都沒有回應,原來詩仙「愛」的是他
    前一段時間知乎上有一個很火的問答,題目是「很重視和對方的友情,但對方卻不太看重是一種什麼感覺」。很多的知乎網友紛紛評論說,這大概就是杜甫對李白的感覺吧。李白出生於公元前701年,而杜甫出生於公元前712年。李白比杜甫大了11歲。
  • 杜甫給李白寫了12首詩,李白只給杜甫回了兩首
    」(聞一多《唐詩雜論》)兩個偉大的詩人有了交集,按照咱詩詞圈的慣例,得互相贈詩,於是,人們發現,杜甫給李白寫了十幾首詩,而李白寫給杜甫的,可確定只有兩首,這個,就有點尷尬了。起碼杜甫對李白不是。回顧李白和杜甫的相遇,兩人聚了三次,晚上睡覺蓋一條被子,白天手牽手出去玩。三次會面,讓杜甫回憶了一生。隱娘總結了杜甫寫給李白12首詩,縱觀杜甫寫給李白的這12首詩,足見杜甫對李白的深情。
  • 杜甫一生給李白寫了十幾首詩,李白只回了這三首……
    杜甫對李白的崇拜,持續了整整一生。梁宋一別後,李杜二人就再鮮有機會把酒言歡。漫長的歲月裡,這份情誼仍然還在。杜甫便將對偶像李白的牽掛寫成了詩寄給李白。而李白,一生瀟灑自在,朋友無數,只回過三首詩給杜甫。
  • 杜甫為什麼這麼推崇李白呢?難道是因為「愛」嗎?
    杜甫一生寫了n首詩寄給李白,但李白似乎根本就不在乎他,都懶得給他回詩,但杜甫心犟,仍然是不斷地給李白寫詩,李白被流放後,還繼續寫懷念李白的詩,比如「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君今在羅網,何以有羽翼?」等。那杜甫為什麼會如此「低聲下氣」地給李白寫信呢,他為什麼如此推崇李白呢?依筆者個人看,大致有三點原因。
  • 杜甫給李白寫了12首詩,李白為何只回了兩首?專家的解釋讓人笑哭
    (聞一多《唐詩雜論》)兩個偉大的詩人有了交集,按照咱詩詞圈的慣例,得互相贈詩。於是,人們發現,杜甫給李白寫了十幾首詩,而李白寫給杜甫的,可確定只有兩首,這個,就有點尷尬了。有人找杜甫:子美,聽說李白給你寫詩了,給我看看,杜甫忙收起來:不給。除此之外,我們不知道的是,古代通信非常落後。尤其邊遠地區到京都的通信,更是如此,如果不是有人願意幫你帶信,一旦兩人分離可能很難再次相會。同時,唐朝沒有完善的民間信件郵寄系統,而李白又遠在西南,這裡交通更為不便。
  • 杜甫給李白寫了很多詩,李白卻不予理會?原來這段子唐代就流行
    杜甫給李白寫過很多詩,李白卻很少回他,這個大家都聽過的段子,其實由來已久。知乎高贊問題:很重視的友情對方卻不看重是一種怎樣的體驗?李白和杜甫曾經有大概一年的時間經常廝混在一起,「找仙人,採仙草,煉仙丹」,關係很密切,但分開以後,杜甫不斷地懷念李白,李白卻好像根本沒這回事。 早在唐代就有人吐槽過李白不夠意思。
  • 迷弟杜甫,給愛豆李白寫的那些詩
    現實生活中,我們看到粉絲追愛豆,機場蹲守,片場圍堵,為見人一面,絞盡腦汁,花費重金。唐朝,也有這麼一個人,逢人就說自己是他的「粉絲」,有事沒事就給他寫詩。心情好了寫一首,心情不好也寫一首,春天花開了寫,冬天下雪了也寫,這個人就是杜甫。
  • 杜甫的"心心念念"與李白的"冷漠以對":贈詩與不贈詩
    >實際上,說到杜甫,通常都是和李白一起的,不是說杜甫自己的詩歌成績不如杜甫,而是因為杜甫與李白之間的關係,杜甫的詩歌風格自然也受到他本人性格的影響,且他生存於安史之亂社會生死存亡之際,故而更加低沉陰鬱。
  • 詩歌史上最大謎案:李白不給杜甫寫詩,竟是因為水平有限!
    由此可見李白和杜甫之間得友情是真實存在的。杜甫為李白寫了那麼多的詩,李白卻很少回復難道是因為李白看不起杜甫嗎?答案顯然「不是」,兩人相見時李白雖然已經是詩壇巨星,而杜甫只是一個沒有一絲名氣的窮書生,但是兩人卻是一見如故,痛飲高歌。難道是因為李白絕情?
  • 杜甫給李白寫了很多詩,為何李白不回復?專家的解釋讓人啼笑皆非
    最近看到一個有趣的帖子,有網友提出這樣一個問題:杜甫多很多首贈李白的詩,但李白卻沒有一首贈杜甫的詩,這是為何?查閱杜甫贈送李白的詩,確實有不少首,比如《贈李白》、《春日憶李白》、《夢李白二首》、《天末懷李白》、《冬日有懷李白》、《寄李十二白二十韻 》。反觀李白,只有一首《贈汪倫》,還不是杜甫。李白和杜甫相識是在杜甫父親杜閒家中,當時的李白因觸怒權臣階層被流放,兩人一見如故,成為了忘年交。此時的李白44歲,而杜甫只有33歲。
  • 杜甫給李白寫了很多詩,為什麼李白不回復?專家的解釋讓人啼笑皆非
    最近看到一個有趣的帖子,有網友提出這樣一個問題:杜甫多很多首贈李白的詩,但李白卻沒有一首贈杜甫的詩,這是為何? 查閱杜甫贈送李白的詩,確實有不少首,比如《贈李白》、《春日憶李白》、《夢李白二首》、《天末懷李白》、《冬日有懷李白》、《寄李十二白二十韻 》。反觀李白,只有一首《贈汪倫》,還不是杜甫。 李白和杜甫相識是在杜甫父親杜閒家中,當時的李白因觸怒權臣階層被流放,兩人一見如故,成為了忘年交。此時的李白44歲,而杜甫只有33歲。
  • 不在數量在感情——也說李白杜甫的互贈詩
    李白寫給杜甫的詩,我們現在看到的總共三首,杜甫寫給李白的詩,我們現在熟悉的有十五首,如果沒有被遺失的話,這數量相差的有點也太懸殊,不禁要為杜甫喊冤叫屈了。不過,在仔細看過李白寫給杜甫的詩後,就會理解為什麼數量懸殊卻也絲毫沒有影響杜甫對李白的深情,因為關鍵不在詩的數量,而在詩所傳達的感情啊!有雙方的詩為證啊!
  • 杜甫愛李白,李白愛孟浩然,三人共愛的是洞庭湖水
    杜甫夢李白贈李白憶李白懷李白,李白卻說「吾愛孟夫子」。而三個大詩人有一個共愛,那就是嶽陽樓。同樣是寫波瀾浩瀚的洞庭湖水,那誰的胸襟境界更高呢?2、與夏十二登嶽陽樓李白樓觀嶽陽盡,川迥洞庭開。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雲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後涼風起,吹人舞袖回。
  • 有一種愛叫做杜甫與李白,那些年杜甫寫給李白的十首詩
    前言:有一種情叫做詩情,有一種愛叫做杜甫與李白。杜甫對李白的愛,是一種近乎瘋狂的崇拜,是詩人之間的相敬,文人之間的相重。這種愛,已然跨越了時間與空間,唐時的清風,依舊吹拂今朝的楊柳岸;唐時的明月,依舊照拂著今朝的大地;唐時杜甫對李白的愛,依舊在今朝傳頌著。一起來看看那些年杜甫寫給李白的詩吧。
  • 杜甫對李白的感情深似海,而李卻愛搭不理
    也不知道李白在這兵荒馬亂的動蕩年代,棲息於何處?想到了這裡,杜甫不禁詩興大發,提筆寫了一首五律《春日憶李白》,開頭四句是: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杜甫正是藉助此詩來抒發了他對李白的讚許和情感:本詩的開頭四句都是杜甫對李白寫的詩的熱烈讚美。第一句是稱讚李白的詩舉世無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