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幾乎考出去的大學生都不太原意再回到自己的家鄉,當然並不是不喜歡自己的家鄉,有的是想在外面打拼幾年獲取經驗再回家鄉,有的人是根本就不想回去,這其中可能有家庭從小的教育、世俗的眼光,他們覺得上大學就是為了走出大山,在農村沒有出息。在我看來更多的是在農村沒有給大學生提供用武之地的平臺才是重點。
1, 農村地區產業體系建設落後,並不適合大學生發展,匹配大學生的工作崗位沒有或太少。除了二三產業的工作崗位之外,剩下的崗位都與農業相關,這就要求在農村工作除了學習的專業技能之外,還需要對農業生產有所了解,但是就農村地區培養一個大學生的難度來說,基本都是以學習為主,很難再去兼顧家裡的農業生產,農業生產技能不會像父輩那樣熟練。有的人說農村大學生難到小時候沒有種地嗎,應該對這些很熟啊!其實不然,80末90後的農二代,你可以去問一問,就算農村出來的,你讓他去完成種地我估計80%的人是不會的。
2,農村地區原先對教育的單一理解。大學擴招使得農村地區上大學的機會增多,同時農村地區原先培養孩子也基本是以考上大學為目的,很少去考慮一些技能性學校,也很少去考慮到大學所學專業以及大學畢業之後的出路等,而農村的孩子恰恰在這個階段是只能靠自己的去選擇,父母也只有出錢的份了。農村孩子因為從小單一的教育,哪裡會想得如此複雜,他們的概率大多數是上個大學就行。書本上的知識是學到了,但是並沒有根據市場的需求去選修一定的專業技能。這樣的後果在於大學生數量雖然增加,失業問題也隨之而來,不光是在農村地區,在城市內也很難找到工作,畢業就失業的現象屢見不鮮。
3,傳統思想的束縛也是重大原因之一。如果農村大學生選擇回農村發展,一定會受到家庭的阻撓,在傳統思想中認為城市無論什麼都比農村好,這種思想在近期也很難改變。有些家長甚至會因為孩子大學畢業回農村是一種恥辱,會覺得這麼多年辛辛苦苦培養的大學生沒出息,鄉裡鄉親的也不乏有嘲笑的眼光,所以導致很多農村大學生即使在城市混得不好,父母也不太願意他們回到農村。
但是我想說的是,隨著時代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思想也在發生著變化!現在農村人也不再向以前那樣嚮往城市生活,反到是城市人慢慢的喜歡上了農村的原生態自然風光和休閒的生活(當然這是建立在有好的經濟基礎的情況下)
國家現在非常重示農村的建設和農業的發展,所以當下在農村會給大學生提供很多創業的支持,工作崗位的提供。即使是這樣,還是有很多農村出來的孩子不太原意再回去,這其中的苦恐怕只有在農村長大的孩子才最清楚,我們平時在視頻上看到那美麗的山川河流看起來確實很美好,但是那只是表面現象。
但我還是想說:如果你在城市裡有非常好的前景,留在城市發展是正確的。但是如果你感覺很辛苦很累,現在回到農村發展不適為最佳時間,或許以你學到的知識能為農村創造出更有價值的未來!